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医天下 >

第323部分

明医天下-第323部分

小说: 明医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与宣判一同到来的还有张允修出任崇明知县的正式任命,另外,还有兵部的一纸公文:崇明县建卫,原宁波卫指挥使赵永杰改任崇明卫指挥使,允许其带走五百宁波卫军士,其余缺额由当地及其周边募集。所留宁波卫指挥使一职,由南京吏部兵部会同杭州总兵戚继光共同推荐。

    这一道命令表面上看着简单,却隐藏着很多深意在内,耐人寻味。

    首先说崇明建卫,不过就是个小小的县城,抗倭时都没建卫,如今四海呈平,建的哪家子卫?

    其次,是“其余缺额由当地及其周边募集”这句话,虽然没有明说,却透露出要在崇明卫实行募兵制的意图,而这种军事方面的变革,一直是戚继光引文官集团不满的重要原因。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道命令是以兵部的名义下发的,而非圣旨,说明什么?说明兵部已经完全被朱翊钧掌控在手中了。

    说明他已经彻底摆脱了张居正柄国的影响,表现出了超越先祖的卓绝政治手段。

    不管江南官员愿不愿意承认,远在京师的那个众人眼中的愣头青皇帝,已经羽翼渐丰了。

    随之而来,面对他最信任的年轻臣子,大家该何去何从便成了每一位江南官员富绅们共同开始慎重考虑的问题。

    身处风口浪尖的张佑却无暇理会这一切,他甚至根本就没有等到朝廷的这些政令,因为早在正月初十,他便已经带着李妍兰琪二女,在不留行客,刘向东和陈顺的护卫下出发去往了苏州,一路同行的,尚有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女,正是玛丽。

    钱倭瓜已经回了京师,不过家里来信,李海龙已经出发,估计用不了两天也就到了。

    听兰琪说,李老实他们贪污修路银子的事情果然被张佑料中了,张佳琳没给他们留客气的,直接抓进大牢关了好多天,再放出来后,已经老实多了,再未结队去京师打过秋风。倒是李海龙回家之后,领着父母特意去府里探望,带了不少平谷的特产,显然这几个月张佑没白调*教。

    “那孩子其实本性不坏,不过是被惯坏了吧……玛丽,你选的地方到底在哪里啊?进入苏州走的工夫可不短了,怎么还没到啊?”初春的微风已经有了些许的暖意,坐在马车车辕上,张佑陪众人闲扯了半天,忍不住望向另外一辆车辕上的玛丽。

第五百八十章 发情的老鼠() 
“不远,就在前边儿太仓,那里靠近长江,正好可以走水路从徽州府运石灰石过来,造好水泥之后,又能直接上船,运往崇明。”

    玛丽四处转了一个多月,过年都没回南京,前两天回去说找好了建造水泥厂的地方,却不说具体,直到现在,总算不卖关子了。

    马车是夜氏车行提供的,马匹年前就已经到了南京,先期先造了几百辆马车,只在金陵附近州府运行,由于要价便宜,方便快捷,生意还不错。

    张佑作为夜氏车行的大东家,用几辆马车当然没有问题。

    “太仓啊,眼光还不错嘛。”张佑赞了一句,身为总掌南方锦衣卫事务的指挥使,这段时间他除了去各州府处理大明银号分号招标事务之外,大多数时间都用来恶补各方面的知识,不仅各地官员花名册了然于胸,就连地理税收人文都情况也有了些大致的了解。

    “我就觉得你肯定会满意的。”玛丽喜滋滋的说道,不知道是张佑身份地位的原因还是太有学问,她虽然比张佑年长不少,每次面对他时,却总觉得自己是个小孩子,被他夸上一句,比当初玛丽女王夸赞还让她开心。

    对于一个有些熟@女@控的人来说,张佑免不得对玛丽这个充满着异域风情的成熟美女有些幻想,不过二人聚少离多,加之张佑自觉已经欠下了不少情债,这才一直控制着自己没有招惹她。

    虽说如此,见对方十分欣喜的模样,他其实也挺开心,不过也有点儿心虚,忍不住回头向车厢内张望了一眼,见李妍和兰琪正在小声的说着什么,并未留意自己,这才踏实了下来。

    玛丽找的地方是就在长江南岸,上边布满了干枯的野草,据她说已经打听过了,去年这边遭了水灾,洪水半夜而至,地主家就住江边,尚在沉睡,便连人带房葬身了鱼腹,数百亩良田顿时成了无主之物,引来了数不清的觊觎。

    对于张佑来说,这当然不是问题,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罢——有权不用枉做官,来到大明近一年了,他早就已经习惯了这个社会,他倒是想消灭土地兼并,不过,今天他弄来这近百亩良田分给附近百姓,等不到明天天亮,就得有数不清弹劾他的奏章飞往京城。

    没错,他是被人冠以离经叛道的评价,但他心里有数,有些东西,目前来说是他绝对不能去触碰的,比如皇权,不但不能碰,还得拼命维护。

    分发土地,收买民心,你想干什么?一顶“不臣之心”的大帽子扣下来,朱翊钧虽然未必会因此处理他,从此离心却是肯定的了。

    周遭转了一圈儿之后张佑十分满意,却并未亲自去太仓州府衙门,而是派陈顺拿着自己的腰牌过去递话——平易近人也得分对象,官员如女人,远之虽怨,近之则不逊。多摆摆架子,他们反倒愈发的恭敬。

    这可不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而是朋友们总是在他耳朵边上磨叨,潜移默化之下,不知不觉做出来的改变。

    太仓本来不过就是个靠海的小渔村,人烟稀少,户不满百,春秋时属吴地,秦属会稽郡,汉为吴郡娄县惠安乡。三国吴于此建仓屯粮,渐次发展。元代于刘家港开创漕粮海运后,遂日益繁盛,成为万家之邑。明弘治十年(1497),割昆山、常熟、嘉定三县地建太仓州,知州王继贤,乃是礼部侍郎许国的学生。

    这些资料都是徐登瀛送给张佑的,锦衣卫监督百官民情,自有一套秘密的档案,既然张佑总掌南方锦衣卫事,自然有权过目。

    州城繁华,街上行人如织,各家店铺门框皆是大红对联儿,檐角下大红灯笼尚未摘下,偶尔有爆竹声传来,年的气息尚未散去。

    陈顺去了知州衙门见王继贤,剩下张佑一行人沿街游逛,行不多久,恰好路过一家叫做如归的酒楼,眼见其内宾客满座,众人方觉时当正午,兰琪笑道:“瞧这酒楼生意不错,饭菜味道肯定挺好,反正也该吃午饭了,不如咱们进去尝尝吧。”

    众人自无不可,将马车停在门口进了酒楼,早有小二点头哈腰的迎了上来。

    凡是能够在酒楼负责迎客的伙计都有一双好招子,见张佑一行人衣着不凡,态度十分恭敬,招呼过后就要往楼上雅间儿领。

    “算了,那边不是还有两张空桌么,就在靠窗的那张吧。”张佑指了指说道,心说雅间多没意思,大厅里虽然乱了点儿,听听吃客们闲扯,对于了解当地的民情却很有好处。

    小二略怔一下,却也没有多说,急忙引着众人来到靠窗的桌旁,又是沏茶又是拿菜单的忙了个不亦乐乎。

    张佑知道他如此殷切不过是求个赏赐,示意兰琪赏他一块儿碎银后果然喜的他眉开眼笑,一大串儿恭维吉祥的话说出来,弄的大家的心情也挺开心。

    饭菜陆续被端了上来,果然色香味俱全,张佑食指大动,破例端起了酒杯小口抿着陪起了众人。

    酒至半酣,酒楼门口进来一群人,为首一名三十来岁留着撇儿老鼠胡子的锦服男子,本来已经被小二领上了楼梯,无意间回首看了看张佑他们,顿时眼睛一亮,折身儿又走了下来,径直冲着张佑他们旁边的空位就坐了下去。

    “牛爷,您老这是……?”小二屁*股后头紧跟着老鼠胡子,明知故问道,忍不住有些替张佑他们担心起来。

    “不去雅间儿了,闷的慌,还是大厅敞亮,去,把我家少爷经常喝的云雾茶泡一壶来!”老鼠胡子边说话边色眯眯的用眼角的余光扫李妍和兰琪,说罢见二女向自己望过来,不禁豪兴大发,摸出一块二三两重的碎银丢给小二:“拿着,赏你的,沿江那片地已经被我家少爷买下了,少爷说给我一百亩,好生伺候着,把我哄的开心了,还有赏。”

    “多谢牛爷,多谢牛爷!”小二接银在手,表面上笑逐颜开,私底下却忍不住腹诽:发情的公猪似的,也不瞅瞅自家的尊容,人家天仙似的的人儿,看的上你才怪呢。

    李妍和兰琪微不可查的皱了皱眉,张佑关注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沿江那几百亩地已经被他家少爷买下了?是玛丽看中的那块么?他家少爷又是谁呢?

第五百八十一章 仙风道骨老道士() 
在张佑和老鼠胡子他们两桌旁边是七八个青衣长袍的青年学子,听对话应该是以文会友的,满口的之乎者也,不时拿眼瞥一眼张佑他们这边,虽然极力克制着,仍旧不乏显摆之意。

    张佑他们自然早就注意到了他们,不过一笑置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这种矜持的显摆比起老鼠胡子那种赤*裸裸的炫耀总要可爱的多,并不会引人反感。

    李妍和兰琪不过瞥了老鼠胡子一眼便将目光挪向了旁边那伙儿年轻人,只听一名叫什么“伯伦”的红着俊脸笑道:“诸位年兄,小弟实在是量浅,就别罚酒了,不若我给你们念一首绝句吧,若能逗的你们一笑,便免了这罚酒如何?”

    原来他们在行酒令,却是他一时才穷没做出来,大家吵着要罚他的酒呢。

    听他这么一说,张佑也来了兴致,暂时按下了方才的疑问,心说绝句还能把人逗笑倒也奇怪,不知这小子作的什么绝句。

    一众学子吵着不依,张佑忍不住插话:“瞧那兄台脸红脖子粗的,确实多了些,不若就让他念念那能把人逗笑的绝句吧,说句实话,在下这边实在是好奇着呢。”

    学子们没想到居然将张佑也惊动了,登时有些欣喜——若能套上近乎,旁边那四位大大小小的美女岂非就有了接触的机会么——李妍兰琪玛丽再加一个俏丫鬟思涵,可不就凑了个四大美女嘛。

    “好吧,既然这位兄台也这么说了,暂且就依这位兄台的,不过伯伦兄咱们丑话可得说在前头,若是不能逗笑咱们,可得再加罚一杯才成。”一位略年长些的学子说道。

    “好的子赞兄,”那叫伯伦的年轻人点头答应,又冲张佑抱拳道声谢,这才微笑开口:“昨天初到太仓上街闲逛,不知怎么被小偷偷了帽子,小弟被搞的哭笑不得,作诗一首以记之:”说着开始摇头晃脑:“‘昔人已偷帽儿去,此地空余戴帽头;帽儿一去不复返,此头千载空悠悠。”

    原来是仿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而作,尚未诵罢众人已是笑成一片,兰琪笑点有点儿低,更是花枝乱颤,美*艳不可方物。

    见此情形,那叫伯伦的反倒不好意思起来,匆匆瞥了一眼马上就收回了视线。

    “伯伦兄这绝句作的果然妙哉,就冲这场好笑,当浮一大白方佳,”被称作子赞的端起酒杯却并未马上就饮,而是起身冲张佑示意:“不敢问兄台尊姓大名,瞧您仪表堂堂,定有功名在身吧?”

    “兄台客气了,岂不闻‘人不可貌相’?在下倒也知道自己仪表不凡,可惜文事一事七窍只通了六窍,实在是个一窍不通,虽已冠龄,不过是个童生吧。”张佑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