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天下-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要不怕夫人打你板子尽管就去说。”
春杏再吐舌头,小跑着去了。
她刚走没多久,钱倭瓜就喜滋滋的进了门:“少爷大喜,轮椅做好了,李老爷差小人请您过去看看呢!”
李老爷自然指的是李全福,如今和李氏同住后院儿,整天和雇来的两个木匠给张佑造那种奇形怪状的四轮车呢,轮椅不过是他自己捎带着的活计罢了。
张佑大喜起身,跟李烁招呼一声便往外走。不怪他如此激动,打小他就特别喜欢四大名捕里边的无情,轮椅折扇,简直酷毙,如今马上就能装逼,不开心才怪呢。
“佑哥儿快来试试这车好使不,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咱们再改。”刚进后院就被李全福看到了,憨厚的笑道。张佑忙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见一辆崭新的轮椅静静的停在他的前边,涂着黑漆,黝黑发亮,漂亮中透着精致,和自己所设想的模样几乎没啥出入,顿时大喜,紧走几步,坐了上去。
第四十四章 经世之才(二更)()
除了轱辘是木头做的,没有轮胎以外,手扶扶手在院子里走了一圈儿后,总体来说,张佑还是十分满意的。
“怎么样?”李氏早从屋里走了出来,笑眯眯的看着张佑问道,李全福搓着布满老茧的手,也直勾勾的望着他,那样子,活像个做了好事等待人夸奖的小孩儿。
张佑下车说道:“很好,外公的手艺绝对没的说,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就只一样……”
“哪样?”
“有点颠簸,若是能按上几个弹簧就好了。”
“弹簧是什么东西?”李全福疑惑的问道。
张佑曾在张佑府上见到过一把弓,不但弓弦是铁丝所搅成,便弓身上也衬有钢片,还以为弹簧已经出现了,是以顺嘴就说了出来,如今听李全福一问,顿时醒悟,自己这是想当然了。
弹簧可是好东西,按照如今的冶金工艺,制作起来应该不困难吧?
他有点兴奋,解释一番后,顺口胡诌道:“我也忘记从哪本书上看到的,外公你看别小看这玩意儿,神着呢,据书上说,马车上一旦装上它,跑再快都不颠。”
“这么厉害啊?少爷等着,我这就去找镇上的吴铁匠给您做那弹,弹什么来着?”
“弹簧,记着告诉他,做四个,铁锨柄粗细,半尺来长,用钢做,得有弹性,最好做成一般大小的,钱不是问题。”
“好勒,我记下了。”钱倭瓜答应一声,一阵风般出了后院儿。张佑就喜欢他这一点,有眼力价儿,办事风风火火,利索。
生意好,张佑并未久待,将如何安装弹簧大致告诉李全福之后,干脆坐上了轮椅,李氏见他自己前进费劲,忙到后边推他,两人边走边聊,刚到前院儿,便听马蹄声响,郭造卿牵着马进了大门。
“这轮椅别致,不用人推也能走,是你小子的主意吧?不错不错。”将马缰绳递给李氏,道谢之后,郭造卿围着张佑转了一圈儿,夸赞道。
张佑笑道:“还是我外公的手艺好,我也就出出主意吧。”
“说不说的吧,‘文官动动嘴,武官跑断腿’,我看出来了,你小子天生就是当统帅的料……忙了半个多月,按你说的,灯囊总算缝制好了,你不是有办法让它鼓起来吗,现在可以给为师交底儿了吧?”
“这就好了?太快了吧?漏风不?”
“不敢说绝对不漏风,基本上不漏吧。”
“基本不漏就足够了,先生且随弟子来,我让我外公打造了几件东西,您这么聪明,一看就明白学生的想法了。”张佑掉头又往后院儿走,李氏去东跨院儿拴马,郭造卿想都没想,趋前几步,握住了轮椅的扶手。
“先生推车学生坐,生受先生了。”郭造卿性格豪爽,张佑早就摸清了他的脾气,开玩笑道。
郭造卿呸的一声说道:“你还知道不好意思啊,说是拜我为师,先出馊主意忽悠着为师制造大孔明灯,转眼又开了医馆,早知今日,当日就不收你这个徒弟了。”
张佑嘿嘿一笑,没吱声。
郭造卿收起笑脸,正色说道:“你医术高明,开医馆为师不反对,不过你有经世之才,若只做个郎中,未免有点可惜,还该走科举这路才是正途……”
“先生言重了吧?学生哪有什么经世之才啊。”
郭造卿放缓脚步,说道:“你用不着谦虚,就冲你做大孔明灯的这个设想,要是真成功的话,你知道有多么深远的影响么?还有你说的那个热气顶开茶吊子盖儿的现象,为师这两天做了一个实验,找人将盖儿封死,只余壶口,用软木塞塞紧,放到火上烧,你猜怎么着?茶吊子居然炸开了,开水四溅,这他娘的多大的力道啊!还有上次你关于考成法所作的那个‘温水煮蛙’的建议,为师前次去蓟州买桐油,正好碰到梁军门,顺嘴跟他提了提,他也大吃了一惊呢!”
考成法是张居正改革最重要的一项,简单说来便是分工定量,以任务完成的情况评定官员的政绩,根本目的是为了提拔有才之人,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精简愈发臃肿的机构。目的是好的,铁腕之下,效果也很明显,不过毕竟太过激烈了些,恶果也结了不少。张居正死后,申时行成为首辅后,全面停止考成法,是作为的一项善政而载入史册的。
至于郭造卿所说的温水煮蛙理论,是师徒二人有次闲聊,无意中谈到考成法时,张佑说出来的,意思就是,改革的方法多种多样,最有效也最安全的办法就是以利诱之,悄悄施行,便如温水煮蛙一般,待到众人反应过来时,已经习惯,想改也改不回去了。
考成法对于清除官场积弊绝对有效,但是太过激烈,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之所以没有人反对,不过是因为张居正深得皇上信任,独掌柄国大权而已,一旦失势,必遭反噬,这是历史所载的事情,无须怀疑。张佑有感而发,才顺口评论了一番。当时也没见郭造卿有何异状,不想他居然还就此和梁梦龙探讨过,并因此而认为张佑有经世之才,让他不禁有些惭愧。
“那都是学生胡说的……算了,就算学生真有经世之才吧,不过就冲学生这脚,想要科举出仕,怕也千难万难吧?”张佑想要对大明有所贡献,自然愿意做官,却不代表他对八股文有兴趣,为防郭造卿逼着他钻研那些枯燥无味的八股策论,只好拿自己的脚当挡箭牌。
这个问题确实不容忽视,郭造卿轻叹了口气,不过转眼又振奋了起来,说道:“你放心,戚帅素与元辅大人交好,元辅惜才如命,无论如何,为师也得说服戚帅帮你说话。”
“就怕元辅大人……算了,反正学生现在连秀才都不是,想这些还有些远,走一步算一步吧。”张佑差点就说出张居正明年就要离世,幸好收的快,同时暗想,必须得尽快见到张居正了……热气球若是一次成功就好了,这可是前无古人的创举,到时候老子坐着热气球在天上飞那么一圈儿,然后跳伞下来,肯定得引起轰动,别说戚继光张居正的了,便是宫里头,怕也得知道我张佑的名头。
郭造卿轻叹一声,推着张佑穿过夹道,眼前霍然开朗,望着上有长长木杆的四轮车惊问:“这是什么?”
第四十五章 兴师问罪(三更)()
四轮车已经做好了三辆,上边的长杆是由三根丈四的圆木拼接而成,可拆卸,并非一直而上,而是在连接处稍做倾斜处理,中间以木条斜拉,形成稳固的三角形。最下方与四轮车接触的地方,更以圆木斜斜支撑,十分的牢固。
“先生这么聪明,不妨猜上一猜!”张佑笑道。
郭造卿上前围着一辆四轮车转了两圈,紧皱的眉头突然舒展开来,冲张佑竖了竖大拇指:“真有你的,居然想出了这样的主意,早知如此,还费这劲干啥,直接从戚帅要几辆攻城用的云梯不就得了。”
张佑一愣,对啊,老子怎么没想起来呢?他尴尬的笑了笑,强撑着说道:“云梯不是军械嘛,学生这是不想给戚帅找麻烦。”
死鸭子嘴硬,郭造卿暗笑,没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转而说道:“缝制好的灯囊好几百斤重,想要牢靠,最好再做两辆这样的车,五杆合力,估计就万无一失了。”
张佑说道:“还是先生虑事周全,只是如此一来,怕是还得再多等两天了。”
李全福忍不住插话道:“现在咱们有了经验,两辆车顶多两天就能做好,只是,做这么多奇形怪状的四轮车,到底用它们干什么啊?”
旁边姓陈的木匠也道:“老李哥说的没错儿,咱们哥几个哪个做木匠也有数十年了,不敢说见多识广,做过的东西却也不少,只是参谋了好长时间,也搞不清楚小神医做这些东西有啥用。”
话到这里,包括李氏在内,院子里的人全部看向了张佑。
郭造卿笑而不语,张佑呵呵一笑道:“不是早说了嘛,等做好你们就知道了,反正也憋了这么多天,不怕再多等两天了,对吧?”
“子诚你这是存心想把大家憋死啊。”笑吟吟的女声传来,张佑回头一看,居然是张夫人领着张佳琳进了后院儿,急忙上前见礼。
母女俩和郭造卿的反应差不多,和众人招呼过后,先围着张佑的轮椅转了一圈,表示了一番新奇之后,张夫人这才说道:“前些日子佳琳说你和郭先生在做可以将人带上天的大孔明灯,左右也是无事,正好过来瞧个稀罕……大孔明灯呢?这几辆四轮车应该是用来挂灯囊的吧?”
“什么?可以把人带上天的孔明灯?怎么可能?小老儿不会是在做梦吧?”吴木匠好像听到一个天大笑话,双目圆睁,嘴角上翘,惊讶中透着几分不屑。
其余人的表情也大同小异,只是碍于张夫人和郭造卿的身份,没敢出言附和罢了。
张夫人笑道:“看来不是就我一个人不相信啊,凡人怎么可能飞上天嘛。”说着话,她忍不住偷瞥了郭造卿一眼,心说郭先生大才,怎么也跟子诚一起胡闹?莫非也相信人能上天不成?
郭造卿好像猜到了张夫人的心思一般,爽朗一笑,说道:“夫人和大伙不信也很正常,其实能不能成,我和子诚也没把握,不过我很喜欢子诚那句话,‘放弃之前,总要竭尽全力才好’,想法既然冒出来了,总要实验一番才甘心啊。”
见众人仍旧有些不以为然,张佑说道:“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从前啊,马棚里住着两匹马,一匹老马,一匹小马。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
故事讲完,郭造卿首先鼓掌喝彩赞道:“好一个小马过河,故事虽然简单,却很有警世意义嘛:首先,做一个真人,其次,做一个拥有独立思想的人,最后,做一个设身处地的人……怎么以前从来没有听过这个故事,不会是你自己编的吧?”
张夫人妙目中也泛起了异彩,根深蒂固的观念当然不可能被这个故事说服,但是,她却不得不承认,眼前这名少年,确实是自己从未遇到过的多才之人。她看了看自己的女儿,俏脸红扑扑的,脉脉含情的望着张佑,根本就没有留意到自己在观察她。张佳琳的心思自然瞒不过她,只是……她又看了看坐在轮椅上含笑望着大伙的张佑,忍不住惋惜,多好的年轻人啊,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