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风流军师 >

第467部分

大唐风流军师-第467部分

小说: 大唐风流军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乃连忙说道:“本来永王不让说,但柳总管说你们是夫妻,她能看出来,永王心情非常不好,希望你能安慰他,让我告诉你。”

    李丽质从十几岁跟着李彦,知道他无论什么挫折都意气风发,等于纵横天下。如今瘫痪了,心里得多难受,自己竟然不在他身边,连忙说道:“好,我随你去唐城。”

    郑乃连忙说道:“永王不让说就是想让你帮他按信上的做,但卑职不知道信上是什么。”

    李丽质又看了一眼信,眼里全是杀意,点点头说道:“那好,你回去告诉永王,我会办好的。”

    郑乃抱拳施礼,没有要回信,而是带着手下返回唐城。他一离开,李丽质连忙去找程知节。

    李丽质没说什么事,把信给了程知节,她有些不明白,李彦不是和程知节有仇吗?怎么这么相信他?但对李彦的信任还是把信给了程知节。

    看完李彦的信,程知节脸上全是震惊:“公主,是怎么认为的?”

    李丽质点点头:“我相信,请你向皇上报告,这边怎么办?”

    程知节想想说道:“此事重大,但打击弥勒教是不能手软的,这些你比我有经验,我调可靠的人给你,但你必须保证安全,否则我无法对皇上和永王交待。”

    这是李彦第一次交给李丽质单独负责一项事物,有些激动的说道:“程将军放心,我会处理好的。”

    程知节说道:“处亮,由你带领程家侍卫队亲自保护公主,如果出了问题,我打死你。”

    一直跟在程知节身边的二儿子程处亮这段时间急坏了,可老爹就是不让他参战。说是来锻炼,可锻炼什么,就跟在父亲身边挨训了。这回亲自保护公主,还是单独的任务,高兴的立正:“是,老爹。”

    “放屁,这是军中。”程知节大怒喝道。程处亮一缩脖:“是,将军。”

    看着丽质和儿子程处亮离开,程知节的眼里闪过一丝得意,自己真是太聪明了,这次不但能立功,还彻底交下李彦,这小子太厉害了,竟然布下这么大的局。立即写了一封信封好,叫过来自己的亲信,快速返回长安。

    长安太极殿,李世民的御书房里,什么人也没有,李世民的桌上是好几份奏折和信件,他一会看一眼这个,一会又看看那个,这才几天时间,事情全都来了,来自西面的报告一个接一个,每一个报告都不一样,但无一例外,都显示出这是一个很大的棋局,而李彦成为这一棋局的操控者。

    李世民明明知道怎么回事,但他实在是难以相信,这当中有宇文毓的报告,有乔凡明的报告,也有松州和西海道的报告,最让李世民难以琢磨的是当中有李彦的报告,今天又接到程知节的报告。

    李世民拿起百骑尉林魁和程知节的报告,又把李彦的报告拿出来,其他的奏折放到一边,这三份报告都是关于弥勒教这个神秘的教主到底想干什么。

    宫中查到最后,武才人报告的情况让李世民大怒,原来害死皇后的竟然是韦贵妃,盛怒之下的李世民把韦贵妃打入冷宫。但接下来的调查让李世民又茫然了,原来武才人调查得出结论,韦贵妃并不是受弥勒教指使。之所以加害皇后,是保护她入宫之前的情人。

    这么多年两个人竟然没有断联系,这样的事怎么能让外人知道,又怎么能让李彦插手?所以,严格限制武才人再找李彦,既然李彦说出调查办法,那就秘密查下去。

    李彦并不知道这些,进入吐蕃处理李丽青的事,深陷吐蕃,弄出这么大动静。自己到底该不该相信?如果李彦为自己布的局,一旦成功,李世民将无力还手,李彦如果真的忠心,那大唐可真就进入辉煌时代。

    犹豫很长时间,说道:“赵坤,传朕旨意,让李彦即刻返回长安。”

    赵坤连忙说道:“臣遵旨。”

第429章 汉唐天下(十)() 
西唐首府唐城,由于巴扎勒收缩兵力,固守罗些。内部暴乱,让他把兵力集中在罗些城里,用于镇压动乱。所以,只留下两万不到的兵力防御唐城方向的唐军,大部分兵力在罗些城内。

    这样的动乱,没有解决经验的禄东赞也没办法,李彦临撤出罗些的时候,有才能的大臣被他杀了不少,在动乱中被平民杀死的大臣也不少。剩下一些大多是无能之辈,还有一些倾向大唐的跟着走了。可用的人本来就不多,这更减弱了城里控制局面的能力。

    巴扎勒带来的人又和原来的大臣不一条心,城里自发的奴隶又推举出自己的首领,他们谁的也不听,双方混战。彪悍的少数民族天生就像战斗民族一样,为了保住到手的利益是拼命战斗。那些被抢的贵族也想报仇,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双方的冲突越演愈烈,罗些城里每天都有战斗,也不断有人被杀,很多胆小的人开始向外逃。这时候唐城的人才明白,为什么李彦让炸毁城门,四座城门被炸,城里军队根本挡不住逃跑的人。

    大批的人进入唐城这里。宇文毓把驻蕃军更名为西唐军,并开始扩军。原来民团的人并入西唐军,而逃跑出来的人大部分被征为民团军,用于防守。从西海方向有进入这里的物资,西海大督李存孝是李世民的堂弟,被封为齐国公,出任西海大督。

    由于吐谷浑被灭,若偈钵逃进大唐内附,这一次李世民也收取教训,把若偈钵留在长安,封一个闲教官职,其他人给分到各地,吐谷浑彻底不存在。而那些地区成为西海道,治所青海城。

    这一次吐蕃的问题让西海也紧张,但一直没参与,一直尽力保证两条商路的畅通。李锦儿向西进攻西突厥,急需大量物资,加大对大唐的贸易。西域的产品不断进入大唐,让本来穷困的西海变得好了不少。

    从唐古拉山山口进入吐蕃的物资没有别的,大部分是粮食,从西域进入吐蕃的也是粮食。但李锦儿一直没有派兵进入吐蕃参战,而是命令单鹰指挥新汉军向南进攻,采取集中进攻,重点突破的战术,直逼吐火罗肆叶护可汗最后的残余力量。

    李锦儿暴动式革命,向四处扩展,有些地方根本不用新汉军进攻,当地的百姓就起来杀了贵族当官的,转而投降新汉。锦儿登基称帝,新汉第一个女皇帝被尊称为大汉女皇。

    锦儿不断接到柳飞烟报告,急得不行,但西域军太少,根本无力进入吐蕃作战。班杰出主意,调出一部分部队保住商路通行,向西唐城运送物资。

    对于巴扎勒来说,他已失去控制吐蕃的能力,各地领主当然不想消耗太大自己的力量。最让各个酋长和领主来气的是,西域的土地革命农奴暴动,引发罗些的暴乱,直接影响了吐蕃其他的地方。各地大量的农奴都起来造反,要求变成平民。如果不给就杀人闹事,各地领主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哪还有时间去管巴扎勒。

    本来尼日格的军队还能挡住唐军,但不知为什么,那边也开始闹起来,让尼日格根本没时间再阻挡唐军进攻。程知节的军队突然不向前进攻了,竟然转向西边进攻,开始收复大面积地区。

    这些归功于李丽质,她带领着程处亮的家臣侍卫到处煽风点火。这就是李彦给李丽质的信,让她不要急于来罗些,真想帮老公的忙,就在吐蕃东部地区进行宣传,和罗些一样支持那些起来革命的农奴。

    整个吐蕃分为三部分,北部有西域进行动员支持,南部有程知节,中部有李彦他们。吐蕃地区大乱,每个人都自保,哪还有人想着去支持巴扎勒。弄得他手下的士兵也大批叛逃,都投靠唐城去了。

    乔凡明和曹如凯每天忙得连睡觉时间都没有,原驻蕃军的士兵鸡犬升天,哪怕原来一个士兵现在也变成了旅帅,也就是连长。没办法,军队数量急速扩大,

    三千人的驻蕃军改编成西唐军的时候,就膨胀到一万五千人,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军队增加到两万五千人。

    但大部分武器不多,可很奇怪的是李彦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军装更换。这是为什么?难道军装比武器还重要吗?

    各兵营训练法也很奇怪,那就是没什么战阵冲杀,而是队列训练。每天就是跑步、站队,向左右转和齐步走,剩下的时间就是学习汉语、汉字。

    部队不断改变,把训练好的向一起编,在招收新的。此时初步具备战斗力的人能有五千多人,其他的按宇文毓的说法,他妈的,一点战斗力也没有。

    其实李彦根本不指望他们打仗,而是用这种方法让这些人归心,有集体的感觉,承认是大唐的人。本来吐蕃就不富,青稞种植很少,粮食一直是问题,大规模暴乱更是没吃的,经济被进一步摧毁。

    各地爆发的战斗,大多数是为了争夺吃的。一冬天时间冻死的、饿死的就不少,为了活命只能向唐城周围聚拢。这里有从大唐西海道运进来的粮食,也有从汉国进入的粮食。虽然随着大雪和寒冷数量大减,但喝粥和配上牛羊,还能勉强活着。

    为了活命,谁也不再坚持,很多领主怕被农奴杀了,恨不得他们全变成平民才好呢。聪明的小部落领主主动把卖身契烧毁,把自己名下的地分出去,把粮食藏起来。富人一夜之间变成穷人,当然也就没人再抢他们。

    按西唐都护府发出的命令,一旦土地拿到大唐发的地契,任何人不得抢,否则唐军将剿灭他们。当冰雪开始消融的时候,吐蕃境内有三分之二成为西唐都护府的地方。

    有了土地,有了生活下去的动力,放牧的、种地的人再也不起来闹事,大唐派遣的各地官员也基本到来。

    程知节的大帐里,尼日格跪在地上,他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还有一万多人主动放下武器投降了。程知节说道:“尼日格,你还算明白,如果投降可以,但是两条你要记住,一,立即驱逐所有寺庙,二,彻底执行大唐律法,接受都护府的指挥。”

    尼日格已没办法了,他和巴扎勒是兄弟,但哥哥在罗些自顾不暇,哪能管他?他在南边本来人不少,可以和唐军作战。但冬天来临,大唐军队停止前进并不进攻,他们有松州和西海送过来的物资,可尼日格什么也没有,手下的士兵不断叛逃,还剩下一万人,如果不投降,根本不是对手。

    如果天气一暖和,唐军必然进攻,那时他只剩下被杀的下场,也不傻的他主动向程知节投降了。

    听到程知节的话,连连点头:“我听命,我遵守,一定忠于大唐。”

    程知节让牛进达去安排这些人,放下武器,解甲归田开始耕种。看看里面没人了,对李丽质笑笑:“公主,怎么不着急去唐城了?”

    李丽质忙得早顾不上去唐城找李彦了。这些行政问题,程知节他们根本不懂,再说一个冬季能运来粮食物资已不容易。唐城方向根本没官员往这派,连李彦那边人还不够用呢?哪有力量帮她?每天带着程处亮的人到处奔波,总算是平定了尼日格这最大一股力量。他们一投降,吐蕃南部再没有抵抗力量。

    其实唐军也好不到哪去,物资太少了,冰雪高原都是牦牛驮来的物资。防寒的衣服和粮草缺少,连续不断战斗,让四万唐军减少到两万多人,也人困马乏。很多士兵已把战马杀掉吃了。大唐骑兵几乎没有,全部成为步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