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帮一点儿忙也好,只要不饿死人就行!谢谢白头发老奶奶!”
王贵兰的脸上有了一点儿喜色。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零六章 在家里算卦()
王翠霞也想算卦,又不愿到腊梅的住屋去。一个星期天,趁腊梅来找王晓华一起学针线的时候,便撺掇王晓华,让腊梅在家里给人们算卦。
“腊梅,不在你的屋里,能请白头发老奶奶算卦吗?”王晓华问。
腊梅:“你要算卦?”
王晓华:“不是我,是小姑,她让我问问你。”
腊梅闻听心中暗喜:你终于也求到“白头发老奶奶”的头上来啦!只要你信奉“白头发老奶奶”,我就能把你制服,融进这个家里来。
为了让“白头发老奶奶”在这个家里发扬光大,便痛痛快快地说:“能啊,我走到哪里,白头发老奶奶就跟到哪里。”
王晓华:“我给小姑说去。”
不大一会儿,王翠霞讪讪地来了,望了望屋子,以商量的口气说道:“腊梅,这屋子太窄,咱去北屋堂屋,怎么样?”
腊梅:“那太好了。大家围着,看的还清楚。”
马惠恩闻听要算卦,担心地问:“没有灶灰,怎样算?”
腊梅:“可以用沙土。这个写的更真。”
于是,在北屋堂屋里放上了一张吃饭桌,上面先铺上一个包袱皮,包袱皮上铺上一层沙土,“卦摊”就算安好了。
一听说腊梅要在家里算卦,王张氏、王廷耀、王长锁、王长柱,都走了过来,马惠恩也抱着王晓叶来看热闹。
每次算卦,腊梅都充当抬簸箕之人,这次自是也不例外。
王晓华新鲜,自报奋勇当了另一个抬簸箕的人。
“谁先算,快着说。”王晓华笑着催促道。
“先算算咱家的木料还能不能找回来?”王廷烁叼着旱烟袋,“嘿嘿”笑着说。在他看来,这纯粹是瞎胡闹。
腊梅:“这样说太笼统,必须依照一个人,是谁家的就必须报上这家主人的生辰八字。”
于是,王张氏报上了王长锁的生辰八字。
腊梅和王晓华抬了一会儿簸箕,待拿开以后,沙土上出现了很多弯曲的道道。
腊梅解释道:“家里盖房子的时候就回来。”
“真的吗?”
王廷烁和王长锁闻听,都来了精神:王廷烁连忙问道:“是不是连寿木一块儿给?”
腊梅指着一个圆圈圈说:“等家里盖好房子以后,有地方放了再给。”同时心里想:我这样说,也好督促你尽快帮父母把房子盖起来。
“嘿!白头发老奶奶考虑的还挺周到。”一听说他的寿木能回来,王廷烁喜不自禁,又有些着急地问:“那什么时候能把房子盖起来呢?”
腊梅想起王张氏每次骂人,都以父母在这院里住为要挟,骂的父母亲十分狼狈,早已憋足了给父母盖房的信心,不由说道:“明、后两年间!”
王廷烁和王长所都嘬了嘬牙花子,王长锁说道:“明、后两年间,不大可能吧!就算要回来了木料,也不够,还差一间房的檩条。砖没一块儿。就家里的经济条件,一、两年里,不可能准备的齐全!”
腊梅眼珠一转,说道:“卦上是这样显示的,那就一定要在这一、两年里盖成。我想,既然‘白头发老奶奶’这样说了,说不定能给以帮助。
“如果违背了她的意愿,错过了这一、两年时间,她一生气,保不住就不管喽。难度是有,尽量克服呗!”
王长锁望了一眼马惠恩:“看来,我们得往这上面使劲儿了。”
马惠恩皱了皱眉头:“咱现在手里一分钱也没有。明年孩子的书费学费都没着落。哪里还有钱准备木料、砖?”
王廷烁却很高兴,挥了挥旱烟袋:“要不,你们到咱过去的地头上拣着能用的树刨几棵去。我看了,咱那里没被炼钢场锯了去。”
王张氏白了老伴儿一眼:“我听说大树全锯走了,没锯的全是小树,会能用?”
王廷烁:“能用不能用,让他们看看去。他们盖起房子来,我们的寿木不就回来了吗?要是紧着盖不起来,我们别再用不上。”
王张氏撇撇嘴,赶紧扭转话题:“给老三算算,什么时候能成家?女方是哪个方向的?”说完,报上了王长柱的生辰八字。
腊梅心中暗笑:看来这一招管用。忙抚平沙土,又和王晓华抬起簸箕。
这一回,沙土上出现了一些圈圈点点。
一家人都看着腊梅的嘴。
腊梅:“六零年结婚,东北方向的。”
王张氏惊道:“怎么会是东北方向的?调着角哩。现在说的可是东南方向的。现在刚刚进五九年,还得等一年啊!”
“准是又不愿意了呗!”王翠霞把嘴一撅,不高兴地说道。
王长柱的婚事,直接影响到她的婚姻。王张氏已经放出话来。王长柱不结婚,不给她订婚。
“算算二霞的婚事。”王张氏又说,随即报出王翠霞的生辰八字。
一番抬簸箕,腊梅指着沙土上的图画说:“东南方向,六二年以后成婚。”
腊梅自是知道她的婚姻。六二年春,已是二十三岁的王翠霞嫁给了东南方的窦庄村,男方比她大七岁。
“还能改变吗?”王翠霞郁郁地问。
“这个我也不知道。卦上就是这么显示的,我只好有什么说什么。”
“再来一遍。我亲自抬簸箕。”
王翠霞说着,从王晓华手里接过簸箕,脸色却越来越红。
腊梅能猜出她的心思。印象中,前世里这个时候,她已经和八队的朱来顺好上了。
不知道是怎样开始的,但后来是朱来顺被选拔到公社当了材料员。由于写的一手好钢笔字,文章写的也跟形势,又被来下乡的一个县领导要了去。朱来顺前途光明,也就疏远了她。
但她一直穷追不舍,只闹的朱来顺不敢朝她的面,每次回家都躲着她走。由于错过了青春年华,嫁了个比她大七岁的老光棍。
两个人感情不和,王翠霞经常住娘家,直到有了女儿苗苗以后,日子才稳定下来。
腊梅尽管想着心思,但抬簸箕的次数多了,已掌握了抬簸箕的技巧,能凭着手劲儿带动对方,画出簸箕下面自己想要的画面。而对方全然不知。
画面又与上次差不多。
“没多大改变。”腊梅说:“看来可能性不大。”
“什么破卦,纯粹糊弄人!”
王翠霞也看出了画面没多大变化,气得把簸箕一扔,跑自己屋里去了。
场面闹的很尴尬。人们再无心算卦,只好收摊子。
腊梅却多了一个心思:是点拨她呢,还是顺其自然!
当然,要看小姑和奶奶对自己的态度了。要是一直拿自己当小傻妮儿拒之门外,就不管她的事。
如果态度转变了,她或许暗中点拨,谁让她是自己前世的亲姑姑呢!她丢了人,父亲脸上也没有光彩不是!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零七章 贴灶王爷神像()
不知不觉中,年节到了。
腊月二十三这天是小年,灶王爷上天的日子。这时各家已经没了灶王爷神像,何况灶台上也没了锅,大部分家庭也就没了这个过程。
只有心细又有钱的人家,买来几块糖瓜,点燃了三炷香,愿为了愿为,算是送灶王爷上天了。
腊梅是重生的,深信神的存在,尤其信奉灶王神。
传说,灶王神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家中的灶火,保佑家人并观察家人的善恶行径。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
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用麦芽糖祭灶,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麦芽糖,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家里的坏话。
为此,腊梅特意从前世买来了两斤麦芽糖,给了母亲马惠恩一斤,干娘瞿希景一斤,让她们供奉灶王爷然后送灶王爷上天。
瞿希景自是知道这是“白头发老奶奶”给的,心里无比高兴。但家里没有灶王爷神像,想想把祭灶仪式搞的隆重一些都不可能。
今年就这样过去了,明年家里说什么也得有一张灶王爷神像。
四处一打听,有卖的,却很不理想。
原来,上面虽然破除迷信,不让摆牌位贴神像供家堂,不过暗地里还是有偷偷卖的,一毛钱一套,灶王、天地、家堂都有。
要是有家谱的,就买半套,五分钱,只有天地和灶王爷。是家庭作坊偷偷印刷的,一律用红线条勾画,很是粗糙,也就是有这么一说罢了。
瞿希景心想:既然白头发老奶奶重视这个,说明灶王神很重要,说什么也不能贴个四不像应付。
可买好的又没处买去。想来想去,想到了白头发老奶奶。便对腊梅说:
“腊梅,背地里卖的灶王神像一点儿也不像,你能不能给白头发老奶奶要张好的、像的,年三十贴上,也像那么回事。”
腊梅自是应承,很快从前世买来了两套,给了母亲马惠恩一套,干娘瞿希景一套。灶王爷和灶王奶奶雍容华贵,呼之欲出,印刷质量比现实的强了不知多少倍。
瞿希景高兴得没法。
马惠恩却发了愁。
王张氏已经偷偷地买了一套,贴在了北屋的灶台上面。东厢房里虽然也有灶台,是为了冬天烧炕取暖、平时蒸干粮用的,往年不贴灶王爷。
自从吃食堂,这个大家庭也就算被打乱,分开过了。尤其后来按人头分饭,也是打两份儿,王长锁打妻子和孩子的,王贵强帮着二姑王翠霞打爷爷、奶奶和王翠霞的。
后来王长柱从炼钢场回来以后,就完全接过了打饭的任务。
吃饭也分着,一家在北屋里,一家在东厢房里。
“这算不算两个锅灶——分家了,咱可以贴灶王爷神像了?”马惠恩问丈夫王长锁。
王长锁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反正这个也是偷偷摸摸的,上面不提倡,贴不贴的吧!”
马惠恩:“我是想,既然白头发老奶奶给了,说明让咱贴。咱手里有不贴,别再让白头发老奶奶怪罪。”
王长锁:“你要这样想,就贴。咱不能得罪白头发老奶奶。这半年,咱没少受到白头发老奶奶的恩赐。老人终究是自己人,她要不愿意,我再给她解释。”
贴上的第二天,就被王张氏发现了,气势汹汹地说:“还在一个院儿里住着,这就给我分家了?”
马惠恩赶紧解释:“娘,是这样的:白头发老奶奶让腊梅给了我一份,说是让我贴上。我知道你买了,可是,白头发老奶奶又给了,不贴不好,我就贴上了。”
王张氏这一回没有骂。她可以骂马惠恩,可以骂孙子孙女,可以骂傻梅,但她不敢骂白头发老奶奶。
白头发老奶奶已经在队上被传的神乎其神,人们说,白头发老奶奶是善良之神,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