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二儿子王建业还健在,为王贵兰生了一个孙子一个孙女,都各自成家。孙女已出嫁,没见着。孙子小两口出去打工去了,家里就王建业老两口,日子过得很一般。
用了一个傍晚的时间,腊梅把前世现代十一队上的人家了解了个一清二楚:现实中的人谁还健在,谁是谁家的后代,以及经济状况,都掌握了起来。
同时在心里感叹:真是造物弄人,五十年河东,五十年河西,这话一点儿也不假。
现实中混的不行的,在前世却混得很好;现实中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其后代却参差不齐,老子的雄风在他们身上一点儿也看不到。
让她高兴的是,这世的人们家里都有用网子圈着的玉米穗囤,看来这边是大丰收之年,如果闹起饥荒来向他们借点儿就好了。
一想到粮食,腊梅又想起了石大刁,上午的事情仍然如鲠在喉:也太欺负人了吧!如果自己是这世的孩子,别说她了,就是自己也要报警。
只可惜自己是个穿越者,在这世里是个黑人,没有家庭没有父母,这才让这个刁蛮的妇女钻了空子。
就这么忍了吗?
对方虽然是大伯父的后代,还叫自己叔伯姑姑。但自己卖的是队上的胡萝卜,损失的是队上的东西。
她可以抢自己的,抢自己的家人的,却不可抢队上的。自己卖队上的东西起过毒誓,要是不归还回去,自己将受到天打五雷轰的惩罚。
二百块钱对自己来说不是小数目,给了她那一百块钱以后,身上只剩几十块钱了,无论如何也兑不上队上的公款。
何况二百元钱就是二百斤玉米,省着吃一个生产队可以吃三、四天。
大致媳妇,你知道吗?现实中的人们,这其中也包括你的公公婆婆,都将面临着挨饿的局面。我必须把这钱买成玉米,随到生产队上的粮囤里去,让队上的人们少挨些饥饿。
腊梅心里说着,不由产生了一个想法:自己偷偷地拿她二百斤玉米,兑上队上的亏空!
对!就这么办!她既然不说理,我也只好巧取了!
重生以来,腊梅还没拿过个人的东西。想是这么想,真要实施起来,又有些犹豫。
“那就对不起”腊梅心里说。
“呸!什么对不起!”头脑中另一个声音说道:“是她先对不起你的,你这样做是正义之举,还想这些婆婆妈妈的干什么!”
“这样做是不是不大光明?”一个声音说。
“什么光明不光明,对付她这种不说理的人,也只好采取这种方法了。”另一个声音说。
“那好,就这样。”一个声音说:“我宁负石大刁,绝不负队上。为了全队的社员少挨些饿,我只好在暗地里,让她把讹的队上的钱还回去,帮她肃清她的罪孽。”
腊梅做罢思想斗争,在空间通道的笼罩下,来到王建果的家里。
王建果西厢房的位置上,一共圈了四个网状玉米穗囤,上面都盖着防雨布。雨布上面压着砖块、树枝。而且,每个囤都很满,雨布下面没有一点儿空隙,有的甚至把雨布支起老高。
此时已是深夜,王建果家的电灯全熄灭了,庭院里静悄悄的,就连看家狗也进入梦乡。
腊梅闪出空间通道,攀援着网眼儿上到囤顶,悄悄地将手伸进雨布里,手抚玉米穗,驱动意念——玉米穗一个跟着一个地排着队跑进空间通道里。
估计有六、七十斤了,才住手。而雨布上面镇压的东西,一点儿也没动。
腊梅虽然没有异能,借着空间通道的光,只要手抚着物件儿,就能用意念送进空间通道,这也是她产生此想法的基础。
然后再转到另一个囤顶,用同样的方法收了六、七十斤。
四个囤都下来,收了二百大几十斤不到三百斤。正好可以尅二百来斤玉米粒儿。
“你讹了我二百块钱,我要你二百斤玉米,咱正好扯平。”
腊梅心里说道。然后闪进空间通道,无声无息地走了,连王建果家的看门狗都没发觉。
由于做的巧妙,王建果一家很长时间没有发觉。直到找到买家要脱粒时,才发现玉米穗凹下去了一大块。
“奇了怪了,当初都装的满满的,都高出囤沿儿了,怎么下去了一些?”石大刁惊讶地对王建果说:“每个囤里得少了有一编织袋多。”
王建果也过去看了看:“你从什么时候发现的?”
石大刁:“一直没看过。这不要脱粒了,才掀开雨布,就成这样子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九十六章 同命相连()
王建果:“你发现雨布动了没有?”
石大刁:“没动。我压的树枝还好好地在上面,样子还是我压的那个样子。”
王建果也觉得奇怪,但他不敢说。如果他也说少了或者丢了,石大刁非得骂大街不可。
没有任何迹象,玉米穗却少了,找是找不回来了。为了息事宁人,王建果装作若无其事地说:
“很可能是放的时候玉米穗还潮,现在风干了,缩小了。不是说物体能热胀冷缩嘛,现在是大冬天,也就显少了呗!”
石大刁不信:“你胡咧咧什么呀?年年都是这样放玉米穗儿,哪年出过这种情况!一准是有人给偷了走了。”
王建果:“这贼得多大工夫?除非会隔着雨布取物!”
石大刁:“要是他偷了走再给压好了呢?”
王建果:“压的再好也能看出来。你不是说一点儿没动吗?”
石大刁:“那,这是怎么回事?”
王建果:“今年的玉米穗儿比往年潮呗!”
石大刁心里疑惑,由于没把柄,问又没处问去,也只好无可奈何了。
老天自下了那场刚盖住地皮的初雪后,再也没有洒下一点儿雪雨。西北风没日没夜地“呼呼”刮,天气奇寒。
由于冬闲,粮食又不是富裕,上了大冻以后,伙房里实行了定量分配:一早一晚,每个人一碗粥,窝头大人两个,孩子一个,菜一勺。盛饭口也由原来的三个改成了一个,有大师傅亲自掌勺。
定量了,而且是一次取清,家里有孩子老人的,就端回家去吃。队部里吃饭也冷冷清清的了。
人们虽然不满意,但也只能接受。因为不干活了,紧紧裤腰带也能坚持。
取暖却成了问题。
这个时期人们还没有点煤炉的条件。往年都是烧火炕取暖,今年没了锅,火炕烧不成,条件好的点个炭火盆,条件差的,只有熰盆蒙糠或者碎草暖暖屋子。
为了延长时间,还不能让火盆起火,从下面或者边上慢慢熰。
不起火就冒黑烟,搞得屋里烟雾弥漫,第二天起来,两个鼻孔都是黑的。
腊梅就点了这样的一个碎草火盆。如果不点,尿盆能冻实,要往外倒,得等到中午太阳晒化了才能倒出。
当然,腊梅有空间通道,里面是常温,不冷也不热,可以在里面睡觉。但起夜必须到外面来,因为里面没有厕所。
新会计牛瑞喜听说了队部闹鬼之事,晚上从来不在队部休息。如果没有会议,晚上也不过来。
吴一吱儿年龄大了,抵抗力弱,冻得受不了。
队部没看门的也不行,人们大部分回家吃饭,餐厅闲了下来,王贵兰便让在北屋通间的东北角上,给吴一吱儿盘了一个火炕,让他自己烧炕取暖。
同命人相怜,吴一吱儿见腊梅也孤孤单单,小东耳屋清冷清冷的。一点儿也不比他的西耳屋强。
再说,白头发老奶奶虽然罩着她,但也只是在命运上,不可能给她一间暖和的屋子。
吴一吱儿便对王贵兰说:“反正是烧火炕,让烟多拐个弯儿,就能暖和另一间屋子。不如给腊梅屋里盘道火墙,烟通过火墙再冒出去。这样,两间屋子都暖和。”
王贵兰:“你不说,我也有这个打算。那就让垒火炕的人打开东山墙,在东耳屋里垒道火墙。”
于是,又打通了北房的东山墙,在东耳屋里垒了道火墙,与北屋通间的火炕连着,吴一吱儿的火炕热了,腊梅屋里的火墙也热了,屋子小,屋里一天到晚暖煦煦的。
虽然有空间通道,腊梅冻不着,但这事只有她一个人知道。再说,屋子暖和了,王晓华她们来玩儿,也不挨冻,腊梅十分感激队长和吴一吱儿。
见吴一吱儿的棉衣很陈旧了,腊梅便在前世花二十元钱,买了一件当时最流行的绿色腈纶棉上衣,送给了他。并嘱咐说:
“这是白头发老奶奶给你的,说你天天烧火炕,把火墙烧的很热,我今年冬天不挨冻了。为了感谢你,让我给你送来一件棉上衣。”
腈纶棉上衣轻省又暖和,由于是化纤面料,平滑,有个嘎巴用湿毛巾擦擦就能掉下来,这对不爱洗衣服的老光棍来说,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把吴一吱儿喜欢的不行
老马猴子见吴一吱儿穿上新棉袄,很是羡慕,几次追问是从哪里买的。
吴一吱儿忍不住,还是对同命人说了。
老马猴子可就动了心思:自己看仓库,帮不了腊梅的忙,自是得不到白头发老奶奶的恩赐。
如何才能给腊梅做点儿好事,讨得白头发老奶奶的欢心,也给自己一件这样的棉袄呢?
想来想去,想到了自己看仓库的便利:小孩子没有一个不喜欢吃零食的。自己近水楼台先得月,每天都能拿到刚出窖的红薯和出仓的玉米,何不每天在火盆里烤几块红薯、爆一把玉米花儿给腊梅。
白头发老奶奶见我喜欢这个孩子,关心这个孩子,说不定能给我一件吴一吱儿那样又轻省又暖和的棉上衣。
于是,队上每天往外拿红薯时,他就拣最顺溜的留下几块儿,在火盆里慢慢烤熟。烤的红薯外焦里糯,老远就能闻到烤红薯的香味儿。
来取玉米,他也抓出两小把儿来,在火盆的余灰中爆成又白又胖的米花,一个足有制钱般大小(直径两厘米)。
这个时期还没有卖爆玉米花儿的,人们又见不到粮食粒儿,爆米花儿也成了孩子们少见的零食,稀罕的不行。
老马猴子给了腊梅,腊梅则用来代替糖果招待小朋友,这样,也能省一部分钱。
醉翁之意不在酒,腊梅自是知道老马猴子的用意:他讨好的是“白头发老奶奶”,而不是这具小身体,这足以说明“白头发老奶奶”已经深入到他的心灵。
既如此,何不把“白头发老奶奶”在他身上发扬光大,借他的嘴宣扬白头发老奶奶的存在和好处?!
腊梅也给老马猴子买了一件与吴一吱儿一模一样的腈纶棉棉袄。
把老马猴子高兴的没法儿,供了腊梅一冬天的烤红薯、爆米花儿。此是后话。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九十七章 学女红()
乌由县城也是五天一个大集,逢二排七。胡萝卜是大路菜,只有集上才卖的快、卖的多。平常日子很少有人多买,腊梅也只好五天赶一个县城大集,卖一百多斤胡萝卜。
不赶集的时候,腊梅就跟着母亲马惠恩学针线活儿。
腊梅对针线活儿不陌生,前世里还落了个“巧媳妇”的美名。但这世这具小身体太小,又顶着个傻名字,要不从头学起,又得被人们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