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慈禧-第5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用,为了防着他存了别的心思,宫里头的关系自然要存着,孝哲皇后去了,珣嫔是还在,只是她没有你有福气,膝下有一个女儿。”
既然说到了女儿的身上,瑛皇贵妃也只好答应了下来,“那如此就都听太后娘娘的安排。”
“这样就对咯。”慈禧太后满意的点点头,“不管以前什么事儿,都暂且放下,看在大公主的份上,我就这么一个嫡亲的孙女,将来若是有什么能给的,我绝不会吝啬。”
皇贵妃又行礼答谢,慈禧太后问,“我上次让礼部和宗人府议定大公主的封号,怎么样了?”
如今的朱元秀差不多是内管家,内里的事情一应都是她在照看,“礼部择了‘文嘉’、‘惠庆’、‘柔端’三个字,请太后选一个。”
“就惠庆吧,”慈禧太后点头,“惠美庆丰,这是极好的兆头,以后我们的大公主就该叫惠庆固伦公主咯。”
朱元秀跪了下来,“大公主担不起固伦两个字。”固伦是皇后嫡出的公主才可以加的,普通的公主无非只是加和硕二字,固伦在满语里为“天下”的意思,是最高的荣誉。
“怎么当不起,这是英宗皇帝的遗腹女,自然是尊贵的紧,怎么不能加?”
西暖阁里面两个人说着话儿,不一会,惠庆公主就进来了,拉着保姆的手说是困了,慈禧太后连忙让瑛皇贵妃把她带了回去,“好生伺候着,别中了暑气。”
瑛皇贵妃带着惠庆公主离开,李莲英又走了进来禀告,“英国人那边似乎得到了消息,外交次大臣已经赶到总理衙门了。”
“别理他们,之前爱德华还给我摆脸色,如今么,我也要等着爱德华回来了再和他们谈。”
呼吁:请加读者群三七三零一七八四六,欢迎交流。
二十二、上兵伐谋(一)()
到了九月初的时候,爱德华才从热河施施然的回来,相比较之下苦逼的忙于处置政务的慈禧太后,爱德华可真是富贵闲人,不仅去了热河避暑山庄,还到了山海关一游,一应事务都由外交部和枢密院两个大臣在料理,两个大臣成日之间趾高气昂的在总理衙门出入,对于郭嵩焘关于苏伊士运河的抗议置之不理,只是反而要求和郭嵩焘谈有关于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他们似乎已经认定了中国人绝对会反悔和俄罗斯人的谈判,转而投入英国人的怀抱之中,故此对于中国人的态度十分傲慢,直到了那一天。
总理衙门里面,郭嵩焘已经耐不住性子就要站起来了,这些英国人整日谈一些不找边际的话语,若不是等着好消息,这个时候郭嵩焘就不准备废话了,“大臣,如果贵国不愿意就苏伊士运河里面停靠属于中国的七千吨铁甲船通航的问题,还有贵国的舰队在中国近海航行的事情进行谈判的话,我相信我们坐在这里就算坐到明年的秋天,也是没有任何实际作用的。”
“这些事情我们已经通报过了,”雅各布笑眯眯高傲的说道,“理由我们不再赘述,相信大臣您也知道,所以我们只是等候贵国的让步,希望贵国尽早的开始有关克什米尔归属的谈判,和恒河流域缅甸的问题谈判,这两个问题是达成其他协议的先决条件,我们英国的利益必须得到优先的保证。”雅各布的话语未曾落下,会议厅的大门被人粗鲁的打开了,走进来了一个红头发穿黑色天鹅绒燕尾服的男子,正是德国大使乔纳斯,他带着一群随从,站在了雅各布面前,“大臣先生,”乔纳斯的脸上不见一丝笑容,沉稳的说道。“我们德意志国外交部和枢密院、总参谋部已经正式对英国外交部提出抗议,抗议贵国将我们出售给中国人的七千吨铁甲船无故扣押在苏伊士运河内,我们已经发出了照会,这件事情会严重影响英德两国的关系。希望贵国严肃认真对待这吃事件并且快速处理解决。”乔纳斯伸出白手套,随从拿了一本册子递给乔纳斯,“这是我们外交部枢密院的照会副本。”
雅各布原本淡定从容戏谑的表情渐渐的消失了,他站了起来,接过了那个照会副本。不管如何这是代表了一国正式的官方态度,而且这个照会表明了原本对英关系十分柔和的德国出现了新的变化!
这个变化是不利于英国的,雅各布觉得手上的文本变得沉甸甸的,一只手难以拿住,“请问大使先生,为什么贵国之前的抗议我们没有接受到过。”
乔纳斯不动声色,“那是因为贵国一直没有正视我们德国的要求,所以这一次我们才通过这样官方的行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郭嵩焘躲在了一边,冷眼看着这里的局势,不发一言。巴扎利忍不住和乔纳斯辩论了起来,“你是无耻的讹诈和无赖的威胁!”
“请大臣您注意措施,英德之间的关系十分良好,但是贵国在苏伊士运河上的事情,极大的影响了与德国的关系,我们在和中国的军舰购买合同之中,因为贵国的干涉导致了我们差点违约,这是不能容许的事情,除非贵国愿意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巴扎利厉声反驳,“这是因为航道不适航!”
“我们必须要达成合同。为此我们愿意付出代价,”乔纳斯冷静的说道,“我相信英德关系不会因为这件小事情而受到影响。”
“如果这种影响的可能性存在呢?”巴扎利反问。
“那我表示遗憾,作为日耳曼人。信守承诺遵守合同是应该的事情。”
巴扎利看着边上含笑不语的郭嵩焘,这些该死的中国人,怎么会突然把德国人搬出来,又私底下许诺了什么好处给德国?难道还有可能这个好处是建立在损害英国未知或者已经存在的利益之上?
巴扎利还未来得及思索,会议厅外面又想起了噪音,“什么!怎么回事?”巴扎利十分恼怒。盯住了郭嵩焘,“贵国最体面和重要的外交场所变成了菜市场吗!”
郭嵩焘还没有来得及说话,英国大使韦德似乎被人推着进了会议厅,一群气势汹汹的俄罗斯人又涌进了会议厅,这样好了,英国、德国、中国三方的外交官员在此地汇聚,现在又来了俄罗斯人。
气势汹汹的俄罗斯大使馆官员之中出现了韦贝大使,“啊,大臣先生,还有乔纳斯大使都在呢?”韦贝是彬彬有礼的,十分客气,朝着众人打招呼不提,一下子原本剑拔弩张的现场气势被这些俄罗斯人冲淡了不少,巴扎利觉得有些不妙,德国人出现是为了找自己的麻烦,而俄罗斯未经许可出现在了议事厅里面,这绝对不是来串门的,巴扎利瞧了瞧狼狈的韦德,“请问贵国对我们英国的大使怎么了?”
“我在外面巧遇了这位大使,结果他禁止让我进入到会议厅,我们当然是不能接受了,在这个地方,能够决定是否让谁进出的只有中国人,也就是,”韦贝抬起手让了让郭嵩焘,“郭大人才能决定,韦德大使似乎是多管闲事了。”
雅各布拦住了又要辩驳的巴扎利,直视郭嵩焘,“请问郭大人你要做什么?是不是不把我们两国的交谈放在眼里?”
“绝对没有这个意思,”郭嵩焘摊摊手,“韦贝大使只是想借助这个地点告诉一些事情而已。恰逢其会罢了。”
雅各布看着韦贝,不用说,肯定又是中国人的手笔,为了和大英帝国为难,韦贝微笑着优雅抽出一个册子,清了清嗓子,语气和缓,其中的意思却让雅各布的心坠入冰层,“为了应对地中海海盗,俄罗斯黑海舰队已经从土耳其出发,前往西奈半岛海域巡逻警戒。”
呼吁:请加读者群三七三零一七八四六,欢迎交流。
ps: 呼吁:请加读者群三七三零一七八四六,欢迎交流。支持正版,在起点中文网官方网站点击阅读。
二十二、上兵伐谋(二)()
“巡逻警戒?”雅各布艰难的复述了一遍这个词,中国人满意的发出了一阵喟叹声,郭嵩焘身边的各国股章京喜形于色,特别是俄国股章京,看着韦贝的神色毫不掩饰自己喜爱的表情,他对着边上的法国股章京窃窃私语,“这些俄罗斯人,行事就是这样的粗鲁。”
“是,没想到他们居然借着什么巡逻警戒的理由去西奈半岛,西奈半岛乃是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的要塞,他们只要在边上巡航,根本不需要做别的事情,进出此地的商船货运就要大受影响,这样的影响,对于英法两国是难以接受的。”
“不是难以接受,是根本就无法接受,你看到了吗?外交次大臣脸上似乎开了染色铺一般,红一阵白一阵,实在是好看啊。”
枢密院次大臣雅各布无暇顾忌身后的窃窃私语,他脸色一阵变幻,这时候他知道了俄罗斯人的目的,于是也就冷静下来,拦住了正要暴跳如雷的巴扎利,铁青着脸对着俄罗斯大使韦贝说道,“大使先生,这是贵国官方的意思吗?”
“当然是官方的意思,大臣先生,”韦贝不卑不亢的说道,“这是圣彼得堡送出来的公告,现在黑海舰队已经从土耳其海峡进入到地中海了。”
雅各布点点头,转过身对着郭嵩焘说道:“贵国果然动了许多手脚。”
郭嵩焘冷冷的看着雅各布,韦贝也谦和的看着他,只有德国大使警惕的看了一眼韦贝,也径直看着英国人一行人,会议厅里面济济一堂无比融合,却又似乎泾渭分明。雅各布嘴里十分苦涩,他似乎明白了今天,在这一刻。中国、德国、俄罗斯在面对自己的时候,已经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
郭嵩焘袖着手冷冷的回答。他也不直接回答有没有动手脚,“我们只是想尽快解决这里的事情,不要让两国的关系为难,特别是在爱德华亲王访华的期间,我认为我们双方更应该和谐相处,把相关的问题处理好,但是贵国大约是以为我们中国的力量太低了,不值得和英国相提并论。所以当然,也会有人帮助我们。”
巴扎利点点头,他从暴怒之中回过神来,今天已经不事适宜和中国人谈判了,他当机立断,“这些事情我们会和爱德华亲王汇报的,关于我们两国之间的谈判事宜,”他吩咐人收起了资料和文本,“我们可以再行约定谈判时间。”
英国人想要做什么,当然很清楚。就是想要回去搞清楚中国人到底又和俄罗斯德国达成了什么协议,使得两国在欧洲本土对英国施加了压力,德国人负责在外交上施压。而直接干脆的俄罗斯人,却已经出动了黑海舰队!
“是的,我们也准备如此,”郭嵩焘含笑点头,“太后的意思,就是爱德华亲王一日不参与谈判,那么我们就不会再就此事进行谈判。”郭嵩焘煞有其事的对着身边的章京说道,“我接下去还有什么安排?”
“大人,下午还要和德国俄罗斯使节参加一个茶会。时间很紧,您看?”那个章京心领神会。立刻就送上了助攻。
“那两位大臣,就恕在下不能久陪了。请自便。”郭嵩焘转过身不再理会英国人,巴扎利对着韦贝愤怒的说道,“贵国是要和自己在远东的仇人成为好友吗?”
“国家与国家之间是利益优先的,尊敬的外交次大臣,”韦贝谦和的笑道,“现在中国和我们有利益共同点,您也不用再来和我们交涉,这件事情上,我们俄罗斯和中国人是在一起的,直到中国人在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