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医女-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文菲的问题,徐氏一个也不能回答。她当然不想赵氏出门的,明天可就没人帮徐氏干活了呢。家里这三个嫂子,冯氏根本就不跟这边沾边儿,吴氏有儿子撑腰,多少的也硬气一些,根本不听徐氏的指使。只有赵氏,家里哪一个都能指使她。
徐氏每一回轮到自己做饭,都是磨磨蹭蹭的不干活,然后老太太看了生气,就会喊赵氏赶紧把活干了。如果明天徐氏不在家,家里家外的这些事情,绝对够徐氏头疼的。
但是如果徐氏承认了自己不想让赵氏出门,那就等于坐实了徐氏心思恶毒,想要让三房断后呢。这样的罪名,徐氏一样也是担待不起的,不管什么时候,子嗣都是大事。所以,徐氏只能避开文菲的话吗,只拿文菲没规矩来说事儿了。
“三嫂,你家文芳文菲也都不小了,过不了几年可都是要说亲的。要是传扬出去,说她们姐妹目无长辈,随便的就顶撞长辈,那以后这亲事可不好办呢。”徐氏咬住这个理由不松口,威胁赵氏。
赵氏原本就是个怯懦的,今天能过来说出门的事情,已经是鼓足了勇气。眼下被徐氏这么一搅合,她原本的那点儿勇气,可就全都没了。“二丫头,你别说了。”赵氏连忙扯了扯文菲。
文菲却是不理母亲,她看着徐氏笑道,“难得四婶还能为我们姐妹打算呢,呵呵,嫁不出去就嫁不出去呗,还能多留在家里干几年活呢。赔钱货嘛,嫁出去岂不是还得要嫁妆?干脆留在家里干活好了,还省得便宜了别人家。”
“四婶,我不想跟你说这些没用的,我们姐妹能不能嫁出去的事情,也不用现在说。”文菲似笑非笑的看着徐氏,把徐氏说的哑口无言。
“奶奶,我娘明天没有什么活,能出门去娘娘庙么?”文菲这时不再搭理徐氏,扭头问老太太。
李氏阴沉着一张脸,恶狠狠的盯着文菲,却是不说话。她心里当然是不想让赵氏出去,这个三媳妇一直是家里最任劳任怨干活的,有她在,家里家外的,根本不用操心,就能干的十分利索了。要是让徐氏做,明明一上午的活,她就能磨蹭一天,到时候连饭都好吃不上了。
可是不让赵氏出门,那岂不是等于承认了自己也心思恶毒?她是后娘,阻碍三方子嗣的名头,她也是承担不住的。想到此处,老太太这才咳嗽了一声,然后说道,“你出门可以,文芳和文菲不许去,家里的活,她们都不许耽误了。这一家子里里外外的,也不能全都指着老四媳妇。”
没等赵氏回答,文菲便抢先开口道,“奶奶放心吧,我们不跟着,我们留在家里干活。”文菲本来也没指望着能跟着一起去,只要赵氏能出门就好了。至于干活,一年三百六十天,哪一天她们姐妹不用干活的?这个在文菲眼里,根本就不是问题。
顾秀丽坐在炕上,一直都没吱声儿,最近一段时间,她一直被顾承仁约束着学东西。顾承仁把女戒女则什么的都找出来教秀丽,秀丽似懂非懂的,倒是比以往沉静了些许。再说这些事情有母亲就搞定,她也实在是没必要开口。
既然文菲一口答应下来了,李氏自然是没有别的话可说,“那好,那就让你去吧。不过,家里可没那个闲钱给你挥霍,自己想办法来回,这个我可不管。”李氏以为,这样说不定还能为难一下赵氏。
赵氏却在听了李氏的话之后,连忙就点头答应了,“哎,媳妇晓得呢,娘放心吧,不用娘给银钱的。”赵氏手里,多少的还有些银钱,不多,但是去庙上添个香油钱的还够了。至于去娘娘庙,那就不用担心了,有顾承勇一家呢,怎么也有她的位置,来回的都不成问题。
赵氏这边得了老太太的准话,立马转身就走,她生怕一转眼老太太再反悔了。文菲跟在母亲的身后,也急急忙忙的走了。
屋子里,老太太和徐氏婆媳两个面面相觑,“娘,你看看她刚刚那个得意的模样?真以为去拜一次娘娘庙,就能怀上不成?”徐氏撇了撇嘴,很是不屑的说道。
“行了,你少说几句,明天轮到你做饭了,早晨早点儿起来,别耽误了爷们儿吃饭。这时候地里的小苗都出来了,还得下地间苗呢。”李氏没有接徐氏的话茬,只是叮嘱了徐氏两句。
老太太不接话茬,徐氏也觉得没意思。正好文景领着文安从外头进来,哥两个弄得一身泥,气的徐氏赶紧扯着儿子回去换衣裳了。
出门的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吃晚饭的时候,吴氏也知道了赵氏要出去的事情,倒是也没说什么。庙会什么的,吴氏虽然有些心里惦记着,可是却也并不是非去不可。吴氏不像赵氏,她又不用去拜送子娘娘。
出门总是要花钱的,顾家老太太肯定不能给钱,吴氏手里的那几个钱,还想留着赞起来,以后给儿子说媳妇用呢,哪里舍得胡乱的花了?所以,吴氏对于庙会也就没啥心思了。
而即将要出门的娇颜等人,这一晚却是兴奋不已,文韬看书的时候就总是走神而,“娇娘,你说这边的庙会好玩儿么?”文韬低声的问娇颜。
“二哥,不管庙会好不好玩,明天就能看到了。你要是再不专心,当心大哥收拾你,还有爹爹呢,你不是想挨收拾吧?当心爹爹罚你蹲马步多一个时辰。”娇颜挑眉,坏笑道。
82。第82章 闲谈发现()
四月十八寅时初,顾承勇一家就全都起来了。村子离娘娘庙可是还有七八十里路呢,即便是有马车,也需要走一阵子的。再者,赶庙会赶庙会的,就在一个赶字上,要早点去,争取烧头柱香,那样才显得心诚。
娇颜他们平日里也是这个时辰起来练功的,所以早起根本不算什么,一个个都精神饱满的从屋子里出来,坐在了顾承勇赶着的马车上。
赵氏更是不用说了,老早的就等着呢。顾承勇跟文修俩人各自赶着马车,从顾家出来,又去接了苗素问等人。之后,一行人就朝着县城的方向行去。
阿喜和阿禄两个,自从离开顾家之后,就在镇上的码头找了事情做。这个季节,码头上可是有很多活呢。俩人每天都能挣不少钱回来,日常的吃喝之外,还能剩下不少。日积月累的,总能积攒下一些,也好为将来做打算。
对于这个,顾承勇倒是也挺赞成的。阿喜他们岁数也不小,总是要成家娶媳妇的,现在多出力挣点儿钱,也算是为将来做打算了。也是正因为如此,所以今天的赶庙会,阿喜和阿禄都没有去,他们要去挣钱呢。
东北日出比较早些,寅时初,东方已然发白,所以并不耽误赶路。娇颜跟哥哥们坐在一辆车上,身边是绍远,对面是文韬。顾家一行走的不慢,很快就来到了镇上,出了镇子,又奔着县城走去。
路过别的村子时,远远地就见到路边有几个人站在那里,见到顾家的马车,都赶忙的招手。这些人看样子也是要去县城的,估计把顾家的马车当成拉脚的了。等到马车离得近便了,这些人瞧见顾家的马车那样气派,知道这不是普通拉脚的车,几个人就赶忙的退后。
顾承勇却是停了下来,“不知道你们是要去哪里?我们要去娘娘庙,要是顺路的话,就捎你们一段路吧。”顾承勇心好,再说这都是一个地方的人,保不准哪个还是跟青山村有亲戚呢,能帮一把就帮,也不算多大的事情。他们今天赶了两辆马车出来,车上还有地方,捎带手的事情,顾承勇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路边的几个妇人一听,都高兴了起来,“哎呀,那敢情好了,我们也是要去娘娘庙的,正好顺路呢。”乡下人家,其实都实在的很,不会什么虚头巴脑的。一听说可以顺路坐车,几个妇人就一边笑着,一边上了马车,正好跟冯氏和赵氏坐一辆车。
冯氏见到有一老一少两个女人都抱着好大一捆的布匹,就觉得有些奇怪,“婶子,你抱着这么些布匹去干啥?”
还没等那老妇回答,旁边的人就笑道,“齐家婶子那是要去县城里卖布呢,你是不晓得,齐家婶子可会织布了,她织出来的布,又薄又细,比起咱们各家织的布要好多了。齐家婶子就是靠着这个手艺,成年的往县城布庄送布匹呢,一年能有好多进项儿。”
那女子的话音里,带着浓浓的欣羡,怀远县这边,一般的人家都会种一些棉花,到时候纺线织布,用作家里人穿衣之用。
也有一些人家里棉花多,剩余的布匹就会送到县里卖掉。毕竟,县城里的人也是要穿衣服的,不是每个人都有闲钱去买那些精美的布匹。农家土布虽然看起来不好看,又粗又厚的,但是耐穿耐磨,那些成日出大力的,也是愿意买些回去。
冯氏多少听说过一些的,但是却并没有见到这边织出来的布匹到底如何,这时来了好奇心,就想看看哪齐家婆子织出的布匹如何。“婶子,能让我看看你手里的布么?”
姓齐的婆子倒是没犹豫,直接就打开了布匹外面包着的粗布,然后让冯氏看里面的布匹。齐婆子很有自信,自己织出来这布,在怀远县城也算是数得着的了。虽然跟南面来的布匹没法比,但是跟当地的布,那可是要好很多呢。
冯氏用手摸了摸那布匹,又用手指捻了一下,心里就做出了判断。这布,比起南面的布匹来说,还是要厚不少的。不过瞧着那齐婆子有些得意的神色,冯氏也明白,能织出这样的布,可能在这边就是很厉害了。
冯氏心下有了些计较,便问道,“婶子常年以织布为生,怕不是自家有那么多的棉花吧?可是从布庄里拿回来的棉花放线织的?”冯氏出身曹家,曹家是金陵织造世家,经手各类织物,所以对于这些,冯氏可是一清二楚呢。
齐婆子一听冯氏的话,立时就瞪大了眼睛,“呀,夫人竟是也懂这些的么?”说话间,齐婆子一拍手,“哎呦,可不是么?夫人说话,还带着南面的口音呢,定然是晓得这些的。老婆子今天倒是遇上行家了,夫人,老婆子这手艺,糊弄糊弄北面的人倒是还行,遇到行家,就只有丢人的份儿了。”
那婆子这样说着,原本得意的神色就不见了,而是带了几许的恭敬,“唉,这边的织机,跟南面的不一样,用起来真的是不太便利。老婆子又不懂这个,也只能将就着用,织出来的布匹,总是差了好多呢。”
冯氏点点头,“婶子能织出这样的布,已经很不容易了。婶子这布,一尺能卖多少钱?一天能织出来多少呢?”
冯氏虽然身上穿的布衣,头上也没戴什么首饰,但是她面容姣好,气度娴雅从容,说话时面带微笑。无论怎么看,都觉得她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妇。
那齐婆子当然不敢小看了冯氏,听见冯氏这样说,便赶紧回道。“县城布庄里,普通的家织粗布只卖四五文一尺,我这个布比平常的要好些,能卖到十二文左右。在家里,要是没什么事情的话,一天大概能织半匹布左右。”
这个时候,都是三十尺算作一匹,半匹,就是十五尺。冯氏心里算计了一下,然后点点头,“婶子这手艺倒是不错,织的也挺快呢。这么算来,一天倒是能有不少的进项儿了,真好。”
齐婆子听见冯氏夸奖她,不由得又高兴起来,“唉,没办法啊,家里地少,孩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