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迷魂谷奇遇记 >

第59部分

迷魂谷奇遇记-第59部分

小说: 迷魂谷奇遇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治山队知青文化活动室,于德全介绍说:“这是县委陈成书记,今天来你们治山队参观养猪场和肥料厂,总结你们的先进经验,向全县推广。”

李刚谦虚道:“这是我们向贫下中农学习的结果,老虎城子二队有现成的经验,我们是照猫画虎,那里有什么经验可以总结。”接着带领陈书记几人参观了一下养猪场、养鸡场' |。'、饲料加工厂、菌肥厂和农药生产车间(正生产除草剂和无毒生物农药)。

陈成非常感慨的说道:“以前听说过你们点的事情,心想无非是修梯田、改良土壤之类。没想到,你们竟然搞得如此有声有色。老张、老于你们是保密还是官僚?为什么不向县里汇报?”

张家良道:“我确实是太官僚了,他们下来好几年了,我这是第一次到他们点的治山队来。”

于德全道:“我们大队粮食过长江,都是用了他们提供的种子和肥料,二队的菌肥厂和养猪场都是李刚他们帮着建起来的。我早就想向公社和县委汇报,但李刚无论如何不让,只同意总结二队贫下中农科学种田的经验。”

陈成道:“看来你们做人很低调,很谦虚,像你们这样踏踏实实搞事业的知青不多见。说明你们很有头脑,很有见地。诚心希望对我们县的农业学大寨工作多提建设性意见。”

李刚道:“陈书记客气了,我就以几年来的观察说点体会:茂林县是山区,自然资源很丰富,但大多没有开发利用,主要原因是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也没有充裕的资金积累,搞高附加值的工业项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解决温饱问题,首先要大面积提高粮食产量。我们这里土壤贫瘠,种子严重退化,必须提高土壤肥力,改良作物品种,这两个问题可以借鉴二队的经验解决。

再就是解放劳动力,这可以用推广除草剂和生物杀虫剂的办法来解决,最费人工的夏锄生产就可以全部免除,剩余劳动力用于搞饲养业和食用菌养殖业,增加社员的收入,改善目前的贫困状况。

有了粮食,县里可以开办酿酒厂,用余粮酿酒可以获得很高的利润,对市场也是一个贡献;用野果造果酒也可避免自然资源的浪费。

我们的农药加工技术可提供给县里,县里建一个中等规模的农药厂,生产的除草剂和杀虫剂可供三百万亩土地使用,一年销售收入能达到一千万元。

公社办一个食用菌种培养厂,向社员提供人工养殖木耳蘑菇的菌种,每年也可收入一百万元。社员用锯末、作物秸杆养蘑菇木耳,每户每年也能增加五百元的收入。”

陈成道:“很受启发,但不知建酿酒厂和农药厂需要多少资金?”

李刚道:“酿酒厂在原来酒厂的基础上扩建就成,需要增加十万元投资;菌肥厂也需要十万元。

公社的食用菌菌种厂两万元就足够了。

大队林场的废弃锯末和树枝都可以用来生产食用菌,每年增加十万元没问题。”

陈成、张家良、于德全几人均觉计划切实可行,资金也可以解决,决定回去立即拟订详细计划,尽快落实。

中午,李刚在治山队,用红烧野猪肉、野鸡炖蘑菇、木耳炒鸡蛋、清蒸大鲤鱼、“老龙口陈酿”招待了几位客人。

吃饭的时候,公社张家良书记说:“现在,滨城市开始招知青回城,公社给老虎城子知青点两个名额,希望你们互相谦让,不要闹得不团结。”

临走,每人留下四两粮票,三毛钱饭钱。

点长赵建华出车回来时,召开了会议,落实两个回城名额,结果是女生杨黎明和刘建新这一对情侣中选。杨黎明父亲有病,需要回家照顾;刘建新哥哥姐姐在外地,(奇*书*网…整*理*提*供)父母年龄大了,也需要有人在身边。

招工表很快下来了,两人被“滨城造船厂”录用。

临行前,李刚在治山队摆下丰盛的酒宴为他们送行。

大家在一起同甘共苦了三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都有些恋恋不舍。

李刚从治山队取出三万块钱,每人一万五,算是他们的奖励钱。

李刚把养猪场交给“耗子”张浩管理;养鸡场挣钱不多,不办了,把鸡卖给县罐头厂;人手集中到菌肥厂和养猪场。

第二天,谭丽同杜丽萍开一台解放;李刚开一辆“野马”大吉普,拉着杨黎明和刘建新的行李物品,天明出发,日没落就到了滨城。

先到刘建新家。父母见刘建新回来,欢喜非常,把东西卸下,再送杨黎明。

杨黎明家住在靠郊区的两间半平房,哥哥结婚住了一间,父母和两个弟弟住一间;杨黎明回来,只能和父母、弟弟们挤在一起。

杨黎明对李刚他们说:“没办法,现在像我们家这样的条件就不错了,好歹有个栖身的地方,还有条件不如我们家的呢。”

杨大伯咳嗽着出来迎接他们,李刚进屋,只见两间屋中间用板壁隔成两间,杨黎明哥哥嫂子住里间,杨大伯五口住外间,与对面屋的邻居共用一间厨房,住的确实紧张。

李刚给杨大伯号了脉,是慢性气管炎,当场给他消了炎,开了镇静止咳的中药,嘱咐不要劳累,休息调养一阵子就会好。

李刚与杨大伯商量,能不能在院子里盖两间房,缓解一下家里的拥挤状况。

杨大伯说:“那当然好,只是家里没那么多钱,也买不到盖房子的材料。”

杨黎明道:“我有钱,李刚你帮我们买材料好吗?”

李刚道:“我们明天就去买材料,让你哥哥求工友帮忙,几天就能把房子盖起来。”

当天晚上,李刚住在杜丽萍家,杜伯伯见女婿上门,做了丰盛的饭菜招待李刚。李刚将貂皮大衣送给岳父岳母,两位老人家体会到女婿、女儿的孝心,责怪他们不该乱花钱。

次日,李刚开着解放车,拉着杨黎明和刘建新跑了几趟,买回来两车红砖、水泥、白灰、预制板等建筑材料。

杨黎明的哥哥请来四个帮手,立即动工,在院子中干了起来,三天工夫就把两间房的墙框子砌起来了。用预制板封顶的时候,遇到了麻烦——水泥预制板太重,没有起重机,没法将预制板抬上房顶。

李刚说“好办”。将预制板装到车上,然后让杨黎明和刘建新抬一头,自己抬一头,从车上直接将预制板抬到房顶上——不到二十分钟,房子就封顶完毕。李刚三人脸不红,气不喘,胜任愉快,把杨黎明哥哥和那些帮工们看得一愣一愣的。

接下来,杨黎明哥哥带着那些哥们,抹墙面,安门窗,抹水泥地面,做防水层,慢慢修饰,两天后,房子盖好了。等水泥干透,杨黎明哥哥嫂子就可以搬进去住了。

刘建新和杨黎明到厂里报到后,被分配在铆焊车间,杨黎明是电焊工,刘建新是锻造工,工资都是三十一块钱。比二级工的工资低,比一级工的工资高,还没有在治山队时拿的补助多。好在有那一万五千元钱的底子,存到银行里,一年可得到一千多块钱的利息,论城里人家的收入,算很高的了。

迷魂谷奇遇记 第二节  碧海山庄

李刚到滨城五天了,除了抽空到谭丽家看望了谭丽父母外,都在帮杨黎明盖房子了,连刘司令都没顾得上去拜访。正想去一趟警备区司令部,刘司令的电话就打到李刚的生物电脑里来了,让李刚马上过去,说有个惊喜给他。

李刚和谭丽、杜丽萍到了警备区司令部,刘司令和杨军政委都在客厅等他们。

刘司令对李刚说:“急着找你是想告诉你一件喜事,我们受首长委托,在滨城给你准备了一个居所,以便你们回滨城时有个住处。这座房子是一个白俄商人建的,叫做‘碧海山庄’,解放后作为中央首长的度假别墅,以前林彪每年来一次,住两个月就回去,其余时间空着。

平时有一个警卫班看守,还有一些服务人员负责清扫和管理。

这次将此处房产送给你们,是中央特批的,是国家给你们的待遇,你们可不要辜负了中央的好意,推辞不要啊。”

李刚口中客气,心里却很满意,很感激。

刘司令领着他们去看房子。

别墅建在濒海的一个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周围没有其他建筑,环境清静优美,远离闹市的喧嚣。

这是一座典型的俄式建筑,楼分三层,楼顶上扣着三个像洋菜头似的穹顶,楼两侧是圆形的附属建筑。门汀前是喷水池,两侧是车道。一条山泉从山坳里流出,流经楼后身的大片果园和菜地,绕别墅转了个圈,流到山庄外的溪流里。

一进楼门是二百平米的大厅。

大厅右侧靠北是餐厅,餐厅里还有个小酒吧;靠南是休息室,与五十多平米的圆形客厅相连。

大厅左侧是一百多平米的大客厅,厅门右侧靠墙是衣帽间、水吧、卫生间,靠北墙中间是个大壁炉,客厅西侧是一个圆形休息室。

大厅靠北中间是楼梯,楼梯侧面两个门通向厨房和储藏室。

二楼有六间带独自卫生间的正房,五个服装间,一个洗衣间,两边是圆形休息室兼客室;三楼与二楼结构差不多。

各楼层都是典型的俄罗斯装饰风格,大厅是花岗岩地面,客厅和房间都是硬木地板和墙壁,水晶吸顶吊灯,挂着西洋油画。

外面靠大门口两边是警卫室和服务人员休息室。

整个别墅区由两米五高的围墙围起来,闲杂人等轻易进不来。

刘司令领李刚参观结束后问李刚:“这套别墅还满意吗?”

李刚道:“很满意,但我一年中也来不了几天,白白放着不是太浪费了吗?况且日常管理维修也需要很多费用和人员。”

刘司令道:“这套别墅以后就是你的了,你可以随意使用,你不在时,可以借给别人、租给别人;至于管理人员和费用,都是由国家财政出,你就放心做你的房东就是了。”

李刚道:“除了我们,我的亲戚朋友大概没人肯住到这里来,来了也住不舒服。倒是我家原来的那三间平房,现在被别人住着,房子本来就是我家的,我们有房照为证。下乡时,被学校的一个工宣队长住上了。当时,我们一时不住了,空着也是浪费,便不跟他计较。但他不能霸占赖着不走,那三间平房是我的出生地,有我深刻的记忆和情感,不能平白让给别人。我想要回来,给谭丽家住,他们家的住房条件也是很紧张的。”

刘司令道:“我明白,你不好意思自己出面去讨要,那就由我来出面好了,要回自己的东西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刘司令拿起客厅的电话,要通了李刚父亲学校党委书记电话,高声大气的说道:“我是警备区刘得水,请你立即把五七战士李秉诚的那三间房子倒出来,还给房主。明天我要去查收,如果明天中午十二点钟还没有搬,我就派人把东西扔出去。至于那个人住那,那是你的事,你们不能总霸占人家的房子不还。”

李刚没想到:这件事刘司令处理的竟如此简单,自己省了许多麻烦。

李刚跟杜伯伯一说,杜伯伯说自己的住房条件很好,不愿意跟你们凑热闹。

谭丽爸爸则说住那里孤零零的让人害怕,倒是李家的三间瓦房可以考虑。

次日上午,刘司令打电话给李刚,说那家工宣队长已经搬走了,让李刚去查收。

李刚带谭丽爸爸过去,见三间房已经腾出来了,收拾得干干净净,院子都扫了一遍。

李刚和谭丽买来白粉子,将屋子粉刷一下,又买来新家具、锅碗瓢勺等厨具,里里外外焕然一新。

谭丽开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