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剑与诗歌佐茶-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数份早已失传的道教文献,我从中窥见了一个隐于其中的重大机密。这份机密从君士坦丁堡起,穿越瀚海黄沙,搅动唐朝的风雨。你能想象那种触摸历史带来的无限喜悦吗?
而现在我就要从源头开始,我之所以会来到这里,目的就是为了追寻一件基督教历史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圣物。
第一百三十五章 日记残页,呓语连篇(2)()
基督教的圣物传统由来已久。历史上有无数的人痴迷于圣物,倾尽海量的人力物力去寻求它们,希求通过它们来为自己的权威,为自己的理念背书,更希望从中获得种种神力,如长生不死,如起死回生。
而到了现代,因为娱乐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尤其是托了好莱坞这天下第一的宣传工具的福,即使是许多对基督教一无所知的人也在不知不觉中对基督教的圣物传统有所了解。
比如说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夺宝奇兵》,哈里·森福特饰演的印第安纳·琼斯博士挥着鞭子行走于世界各地,与纳粹斗智斗勇,为美国政府寻找传说中的约柜。
传说中约柜是在上帝的指导下用黄金和皂荚木制造的柜子,里面安放着两块十诫石板,那是是上帝与以色列人所立的契约,是上帝留下的唯一亲笔。任何触碰约柜的人都会立刻死于非命。
又比如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罗伯特·兰登教授用他那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重新演绎了圣杯。将它从一个真实存在的杯子解读成了耶稣与抹大拉的血脉后裔。
传统传说中的圣杯则是指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所使用的杯子,据说以此杯饮水可得长生不死。
其他比较著名的还有据说曾经包裹耶稣基督遗体的裹尸布,世界各地大约有40多条。
耶稣殉难十字架的残片,真的假的,全世界的这些碎片加起来恐怕能够盖一栋房子。
而我所追寻的这件圣物,它的神圣性并非来自神与圣人,也并非来自传说故事,它或许是唯一一件神圣性来自于自身的圣物,它正是基督教的立教之本,它就是“《圣经》正典”。
要理解《圣经》之于基督教的重要性,以及“正典”的意义,须得从基督教的前身犹太教说起。
犹太教与当时罗马帝国中诸多其他宗教有两点重要的不同:
一者,当时罗马帝国中其他的宗教都是多神教,他们信仰崇拜各式各样的神明,并为他们建立各种圣殿。而犹太教则是一神信仰,他们只服从于唯一的上帝。
二者,当时的多神信仰并不主张从书籍中学习教义和准则,它们几乎完全是以仪式和献祭的行为来崇拜神祗。而犹太教则强调祖先的传统、习俗与律法,并认为这些都记载在神圣的书籍上。其中最重要的,被视为正典的即是现在的《希伯来圣经》,也就是基督教《圣经》中的前半部分《旧约》。
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也继承了这一古老的传统,从一开始基督教就是经书的宗教,他们将神圣的典籍视为神圣权威的来源。
而我之所以说正典的神圣性来自于它自身,是因为它并非上帝所授,完美无瑕,一字不可更易的神圣文本。
倘若你如我一般通晓希腊文、拉丁文、叙利亚文以及科普特文,那就很容易能从诸多的《圣经》抄本之中寻找到无数的差异,单就《新约》经文而已,不同抄本之间的差异甚至可以多达上万处。
所以《圣经》其实是一个不断演化、吸收的文本,这一过程在耶稣殉难之后持续了数百年之久才逐渐趋于稳定,但事实上直到今天,这个过程仍在继续。
通过考察《圣经》抄本的变化,整理其中的沿革脉络,来研究历史,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视角。
说回“正典”,作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籍,从语言的角度来说,你可以称呼你手头拿着的那一本《圣经》为正典,也可以说是它统指所有《圣经》的一个概念。
而我所说的“正典”是指所有信徒心中信仰的那个介于虚实之间的概念,它既是虚幻的概念,也是所有信徒信仰的凝聚点,会聚了真实存在的无穷神力。
这份力量聚散无常,可能寄宿在任何一本《圣经》中。而实体化的“正典”上一次可以确信的出现正是在君士坦丁堡。
自从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30年建都君士坦丁堡之后,在王权的支持下,这个城市的主教逐渐拥有了仅次于教皇的至高权威。其后更是被称为“君士坦丁堡大主教,新罗马,及普世牧首”。
神权与神权的争夺,神权与王权的交锋,其中的关系十分值得思量。
我在那份道教文献中令人难以置信地解读出了关于“正典”的蛛丝马迹。那是在公元八世纪初,文献中以极其巧妙的手法隐藏了君士坦丁堡、景教、魔鬼、正典等等关键词。
对了,顺便向你提一提景教,请不要嫌弃我的啰里啰嗦。景教的始创人聂斯脱里就曾经出任过君士坦丁堡牧首。虽然他很快因为主张耶稣的人神分离,以及剥夺圣母玛利亚的神性等等主张被打为异端,最后流落埃及客死他乡。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景教正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基督教派,在唐太宗在位的贞观九年,景教便已入华。一直到因为武宗灭佛被殃及为止,其间的发展颇有几分成果。
如果那些道教文献所言非虚的话,结合我过去的研究,我有理由相信,实体化的“正典”曾经通过某种隐秘的渠道在当时是唐玄宗年间的中国出现过。循着这条思路,我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接近“正典”的人。
那些文献中大部分的内容我都已经解读。唯有“魔鬼”,我难以理解它的确切含义,这会是一个暗号,还是某种代称?或者,真的存在字面意义上的魔鬼吗?我确信这将是揭示“正典”踪迹的关键所在。我正是为了探寻这个秘密而来到了伊斯坦布尔。
多亏了那些人的关系,我即将获准进入只存在于传说中的默罕默德二世的图书馆。我相信我可以比较其中的文献找到我想要的蛛丝马迹。当然要从那浩如烟海的藏书中找到我想要的东西,这会是一个长期,而且是极其辛苦的工作。我虽然已经有了几分头绪,但也可能终我一生一无所获。
不过,我的孩子,你或许很难理解,我追寻“正典”并非为了信仰,也不是为了寻求那伟岸的神力,对我来说,只是这个工作本身就已经足够让我热血沸腾。
孩子,请不要怪我,实在是因为比起性、食欲等等,求知欲才是人类难于抗拒的终极欲望。我是它的奴隶,我已无法回头。
第一百三十六章 圣者与魔鬼(1)()
公元716年,在经过十年的休养生息之后,阿拉伯帝国的水陆两路八万大军再度兵临君士坦丁堡。彼时的拜占庭帝国叛乱频发,国势日衰。君士坦丁堡的主人狄奥多西三世原是一名税官,虽然得到军队的拥立成为皇帝,但是面对江河日下的帝国,他根本无计可施。山雨欲来城欲摧,这座城市和它象征着的古老帝国一样,已经风雨飘摇。
一位老人驱使着马车行走于蜿蜒崎岖的山道之中。老人身躯伛偻,手掌粗大变形,布满老茧,满脸的皱纹如同胡桃核一般,生活的重担将他压得不轻。
拉车的那匹老马也和它的主人一样,全无威武雄壮的姿态,不但是矮小无能的劣种,而且还有着病态的削瘦。不过这条山路它却是走得熟了,虽然走走停停,但在这路不成路的地方,即使是那些最为珍贵的战马也不能做得比它更好。
波诡云谲的政治,血流成河的战争,对于老人和老马来说那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老人追求的只是能够有一餐温饱,若是偶尔能够抿上一口酒,那就是天大的恩赐了,至于战争,他知道的不多,也不感兴趣,反正他可不相信那些异教徒的军队能够占领这片被主祝福过的土地。
马车上坐着的是一位浑身裹着黑袍的男子,他的身材异常高大,让人不禁想知道他究竟拥有一副怎样威武的面容,但是即使是在这白天,他的脸依然深深藏在黑袍之下,叫人看不清楚。
老人和这位男子做生意已经差不多有十年了,但却从来没有见过他的容貌。不过老人并不关心这点,无非是性情怪癖的苦修士罢了。老人关心的是他的出手阔绰。这个男子每年都会在这个时间来找老人一次,支付大笔的酬劳让老人带他走上这一趟,他们的目的地是藏于深山之中的一处秘密花园。老人的工作也包括了这座花园的维护。
摸着兜里沉甸甸的钱币,老人的手越发痒了,今晚他要喝个痛快,也要赌个痛快。
马车上的高大男子一路沉默不语,老人最早的时候还试过跟他搭话,说些夸赞和恭维的语句,以希求更多的报酬,但是这种行为从来没有得到过回应,所以老人也就渐渐地适应了这人的怪癖,不再多话。
老人猜想这会不会是一种奇特的苦修,像这样出手阔绰的人物,只可能是教会的修士,或者是贵族,但是贵族外出肯定有大量随从前呼后拥,绝对不会像他一样孤身一人。
一路时走时停,除了山间的鸟鸣,便只有老马有气无力的唏律律,两人一马,在这沉默之中竟生出一种庄重的仪式感,如同在赴一场神圣的约会。
终于,在老人和老马都已经大汗淋漓的时候,那个隐藏在山间的秘密花园总算隐约可见了。
“停。”车上的高大男子突然命令道。他的声音深沉浑厚,有着一种魔幻的磁性。
老人都不用动手,只是哼了一声,那匹老马已经停了下来。
“有什么问题吗?”老人有些奇怪,以往都是到花园门口才停的。说起来已经多久没有听到这个男子的声音了?拿钱,做事,从来不需要多说话,老人都已经习惯了。
“你回去吧。”男子下了车对着老人说道。
“不需要我载你回去吗?”
男子并没有理会他,径直往花园走去。
老人朝着花园的方向探头探脑地看了看,没什么奇怪的,难道我偷懒没有把杂草清理干净的事被他发现了?应该不会吧。算了,反正钱已经到手,赶紧回去试试手气才是正事。
老人拍了拍自家老搭档的屁股,有些迫不及待地转身走了。
黑袍男子看着花园的方向,他看到了一个最不该出现在花园里的人,他看到了一个最不配出现在花园里的人。黑袍男子如同一座即将爆发的活火山,他拼命压抑住心中的愤怒,一步一步,毫不畏死,毫不退让地向花园走去。
花园门口,一位身穿粗布麻衣的基督教修士正轻轻抚摸着一片花瓣,面上现出好奇的犹豫和迷惑。他个子不高,身材瘦小,但是每一个看到他的人都能由衷地感受到一种高大,那种高大绝没有咄咄逼人的侵略性,而是充满了父亲般的亲密和智慧。
他的一头金色卷发已有几缕发白,面上的皱纹更显出岁月的痕迹,但是他浓眉微颤,面带笑容,好像一位纯真的赤子,似乎没有任何欲望能在这具身躯上留下污秽。
黑袍男子步步逼近,很快已经距离那位修士不到十步之遥。
修士似乎有些恋恋不舍地将目光从花瓣上抽离,他看向黑袍男子,如同在呼唤一位亲密友人的名字,“魔鬼。终于见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