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至高使命 >

第734部分

至高使命-第734部分

小说: 至高使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三个地方。
  在前往南京市的复兴号高铁上,卢晓斌再也沉不住气了,他看向李天逸问道:“李天逸,你为什么要带我参观这三个地方呢?”
  李天逸并没有急于回答卢晓斌的问题,而是反问道:“卢晓斌,你认为在现在的美国,会出现这样的工程吗?”
  卢晓斌再次陷入了思考之中,良久之后,他缓缓抬起头来说道:“这样的大型工程,在美国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美国的政治体制就决定了,这样的工程不可能会顺风顺水的进行下去。”
  李天逸笑着问道:“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这样的工程在我们华夏接连出现吗?”
  卢晓斌摇摇头,说道:“这个我也很好奇,到底是为什么呢?印度在人口上并不比你们华夏差多少,他们在购买军火的时候也是一掷千金,为什么他们没有这样的工程呢?”
  李天逸笑着说道:“这是因为我们拥有华夏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是根本,我们华夏的决策机制能够确保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你是在科技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通过运用国家力量迅速整合全社会的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有力推进了工业化建设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邓公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华夏的研制工程,就是中央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取得成功的典型例子。再如,在三峡建设中,国家以集中投资为主要方式,运用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为三峡建设所需的庞大人力、物力、财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而使三峡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我们华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显示了我们华夏决策机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集中力量办大事,不仅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能够发挥作用,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领导曾经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要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
  说到此处,李天逸沉声说道:“卢晓斌,你知道吗,随着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不断推进,华夏决策机制中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仍然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在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键行业,以及需要非常大量投资的工程和项目上,仅仅依靠某一地区或部门的力量是难以办到的,必须举全国之力才能推进。”
  卢晓斌沉吟了片刻说道:“集中力量办大事虽然有其优势,但也有可能办错事,办坏事。这样的例子在你们华夏也并不少见,各种各样的烂尾工程也是屡见不鲜。”
  李天逸点点头,说道:“你说的也的确是事实,对于你所说的这些问题,我们华夏的决策层也已经注意到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强调,在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中,必须推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依法决策,避免出现决策失误,特别是不能在重大事项上出现决策失误。
  最关键的是,我们现在已经出台了公务员终身追责制,在一般的工作事务中都会终身追责,那么在重大的事项决策上,终身追责更是不可缺少的。
  在这种情况下,有了终身追责制度,还有谁敢肆意妄为呢?”
  李天逸说到这里,卢晓斌眉头紧皱思考了一会儿,想要反驳似乎又找不出什么反驳的理由。
  这时,李天逸接着说道:“卢晓斌,你知道吗,我们华夏的决策机制和美国的决策机制完全不一样。在美国,特拉普当了领导之后,在那么多事情上,都我行我素,甚至在国际事务的交往中出尔反尔,让美国在世界上彻底失去了信誉。
  但是在我们华夏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我们华夏的决策机制能够融合精英决策与民主决策的优点,从而保证决策的高效率与代表性。
  我可以再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拿我们现在所乘坐的高铁来说吧,在20年之前,铁路技术上,不管是美国也好德国也好日本也好,他们的技术都远远高于我们华夏,但是你在看现在呢,20年过去了,在我们华夏正确的决策和集中力量搞科研攻关的基础上,我们华夏的高铁已经成为华夏的一张名片,甚至有人将高铁称为我们华夏的新的四大发明之一,而这种优势,是美国德国和日本他们这些国家都不具备的。
  我之所以带你参观这三大旷世工程,就是想要告诉你,你不要真的认为美国和欧洲那些所谓的民主国家,他们的制度有多么优越,其实,他们的制度问题多多,而他们的制度,也只适合于他们独特的化背景,如果拿着他们的制度去衡量其他的国家,这不仅是不科学的,而且是十分糟糕的。
  卢晓斌,如果你对政治稍微有一点敏感性的话,你就会发现,不管是美国也好,欧洲也罢,他们一直在做着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不停的向国外派出传教士,传播他们的教义教理,广泛的收取认可他们明的信徒。”
  卢晓斌皱着眉头,说道:“他们的这种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妥呀,世界上并没有宣布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呀?”
  李天逸冷笑着说道:“虽然他们的这种做法没有违法,但实际上,他们所进行的是一件十分厉害的侵略行为,这种行为的本质就是思想侵略,意识形态侵略。
  通过这种侵略模式,他们将他们独特的化和明传播到世界其他的国家和地区,进而为推销他们的所谓的民主和制度创造有利的思想基础。
  而这种思想侵略和意识形态侵略,还表现在好莱坞的大片儿所传播出来的化侵略。
  好莱坞的大片好看不好看?好看,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你深入研究和思考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好莱坞的大片儿都在传播着美国的和西方的思想意识和明意识。”
  卢晓斌仔细回忆了一下,感觉李天逸说的还算靠谱,便接着问道:“那么你所说的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情是什么呢?”
  李天逸说道:“美国和欧洲所做的第二件事情是输出他们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甚至为此不惜搞出来各种,最终为的是第三件事情,那就是搅乱别的国家的发展进程,甚至直接动用武力侵略这个国家,进而获得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利益。
  西方的明是基于弱肉强食的基础上产生的明,这是一种充满了掠夺性的明。
  而我们华夏的明则是基于儒家的基础上,综合了各种思想流派之后进而发展出来的明,而儒家明的一个核心就是“和”字。”
  李天逸说到这里的时候,他已经注意到,卢晓斌虽然在听着他的话,但内心也开始思考起来。
  李天逸接着说道:“卢晓斌,我可以再给你举一个例子,现在,美国的特拉普在做什么事情,他在和全世界为敌,他在全世界推行他所谓的美国优先的理念,他做事的原则就是利益至上,甚至为此出尔反尔,言而无信,这就是所谓的美国和西方的明和化。
  而此时此刻,我们华夏在做什么呢,我们在搞一带一路,我们在搞合作共赢,合则和。
  卢晓斌,你认为,这两种方式到底哪个更能够赢得世界人民的认可,更能够赢得未来呢?”


第874章 卖关子
  卢晓斌沉吟了片刻,犹豫了一下,说道:“这个还真不好说,美国的强势是有目共睹的,而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也是有目共睹的,欧洲虽然在利益上和美国之间有分歧,但就如同刚才你所说的,他们的文化基因是一致的,而特拉普是一个商人,他所有的行为都是基于做生意的目的而产生的,所以,虽然他现在叫得凶,但实际上,他随时随地都可以和欧洲那些国家达成联合的意向,并最终联合起来对付华夏,所以,我现在并不能直接给出结论。”
  李天逸笑了,说道:“卢晓斌,你能说出这句话,说明你对世界的政治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是你唯一不了解的就是我们中华文明深厚的底蕴。
  从古到今,包管我们中华民族面临着多么强大的对手,从来没有向对手屈服过,哪怕对手再强大,甚至出现了元朝时期和清朝,但是最终的结果就是,元朝时期的蒙人和清朝时期的满人最终被中华民族同化,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员,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强大的和文化的底蕴和魅力所在。
  现在的美国虽然强大,但刚则易折,不信你看着,我可以断言,这次贸易战,从总体趋势来看,我们华夏绝对不会成为失败者,而最终失意的肯定是美国。”
  卢晓斌沉吟了片刻,缓缓说道:“李天逸,你说的的确有些道理,但是我还是不能认同。因为在我的眼中,美国应该没有你所说的那么不堪。”
  李天逸笑了一下,说道:“卢晓斌,你认为美国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卢晓斌说道:“在我眼中,美国代表着先进,代表着民主,代表着诚信。”
  李天逸沉默了,说道:“卢晓斌,既然你这样说的话,那么刚参观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之后我再带着你去参观一个地方,我相信看完这个地方之后,你就应该知道,什么叫做美国式的诚信了。”
  来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李天逸看向卢晓斌问道:“卢晓斌,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带你来这个地方吗?”
  卢晓斌摇摇头。
  李天逸说道:“卢晓斌,你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国内上的,你的学习成绩的确很优秀,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我认为,你的老师并不优秀,你的学校并不优秀,因为你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根本就不理解。
  虽然你在高中时期的历史分数非常高,但那也仅仅是你的记忆力好罢了。
  我今天带你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就是想要让你看一看,我们中华民族到底曾经经历了多么沉重的苦难。”
  一边说着,李天逸一边带着卢晓斌来到了纪念馆前的雕塑前。
  雕塑长墙的起首,是一尊高达11米的母子雕塑,这便是主题雕塑《家破人亡》,雕塑上,一个刚刚被日军的母亲,怀中抱着一个身体已经萎谢的孩子,双眼无助的痛苦的望着苍天。在雕塑的底座上镌刻着:“被杀害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丈夫永不再生;悲苦留给了被恶魔了的妻子,苍天啊……”
  看完这幅雕像,李天逸感觉到自己的双眼一惊湿润了。
  雕像上,那位母亲是那样的无助、无力、悲伤,她仰望苍天,张嘴欲喊,却喊不出声,流不出泪……
  走过母子雕塑,约50米的距离后,迎面而来的,便是逃难的人群。
  在一组逃难的人群中,一位母亲倒在地上,挣扎着用最后的力气去给哭叫的小儿喂奶,终于不支死去;而可怜的孩子还浑然不觉,使劲地吮吸母亲的乳汁,在寒冷的冬天里,两人很快被冻结在一起……旁边,还有一个小孩,在无助地痛哭……
  李天逸看到这个雕像,泪水已经模糊了他的双眼,他声音哽咽着说道:“卢晓斌,你知道吗,这座雕像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实雕塑出来的,旁边儿这个无助的痛苦的小孩,在他80岁的时候,讲述了这座雕像当时的情况:当时,日本兵冲进了逃难的人群,他的妈妈被刺了好几刀,倒下。他的小弟弟被刺刀一挑,摔得老远。他连哭带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