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富贵锦 >

第186部分

富贵锦-第186部分

小说: 富贵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想这,他就坐不住了,亲自来到王府警告女儿不许胡闹。

    博亲王妃刚开始还不以为然,认为没父亲说得那样严重。

    正巧博亲王这时回府,得知事情经过之后,一向对妻子言听计从的他立即肃了脸色,大骂她糊涂,怎能进宫面圣说这种事,难道忘了儿子还在宁家的军营里?

    “玄儿只是小兵,宁家人阴谋造反与他又有何干?”博亲王妃不服气的辩驳。

    “你傻啊,你以为玄儿真的只是简单去乌兰关历练吗?那可是皇上授意去的。”博亲王吼道。

    “你说什么?是皇上派玄儿去乌兰关的?”博亲王妃和陈国公二人都万分震惊。

    “我……”博亲王下意识掩了下口,而有讪色。

    这才意识到自己情急之下就说漏了嘴。

    “到底怎么回事?”陈国公的面色更加阴沉。

    “没……没怎么回事,就是皇上见玄儿整天游手好闲,担心被养废了,所以命我将他送去乌兰关。”面对岳父逼人的眼神,高大魁梧的博亲王下意识缩了下脖子,说话有些结巴。

    博亲王虽然没有说实话,但陈国公还是听出了话外之音。

    他没有说话。只是长叹一口气,忽然之间有些心寒。

    想大周朝能有今日。宁家功不可没,可以说。若无宁家,就没有今日的大周。

    可悲的是宁家为大周抛头颅洒热血,几代忠心耿耿,无怨无悔的坚守在遥远的边疆,随时随地都有为国捐躯的可能。

    结果呢?

    当国家安定之后,高高在上的君王开始担心自己的王权会不会受到威胁,开始怀疑起立下赫赫战功的良将忠臣,派人去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开始想如何折断他的翅膀。甚至想怎样要了他的性命而又不让他人所诟病,可谓是用心良苦。

    在这一刻,陈国公生出了告老还乡的心思。

    他不知道是否有一天自己也会落到宁家的下场。

    入朝为官几十年,原本以为自己已经看穿看透了,遇上任何事情都可心如止水,现在才知并不是那么回事。

    陈国公没有再说什么,心思沉重的离开了博亲王府。

    面对博亲王妃,博亲王正色说道,“玄儿在乌兰关并没有传回来只言片语。你要是跑去皇上面前胡言乱语,皇上要么责怪你无中生有谋害朝廷重臣良将,要么就会斥责玄儿办事不力,你自己掂量着看。

    看到底是你逞一时口舌之快重要。还是玄儿的前程更重要。”

    博亲王妃也不是傻子,也听出了他话里话外的意思。

    原来儿子去做这种事情了!

    万一要是被宁家人发现了可怎么办?

    那玄儿会不会有危险呢?

    一想到这些,她的心紧紧揪了起来。忙拉着博亲王问。

    “放心吧,玄儿不会有事的。”博亲王忙安慰。

    “怎会没事?宁家都要造反了。他们能放过玄儿吗?你可别忘了,玄儿可是姓傅呢?”博亲王妃忍不住抹起眼泪来。

    一见她哭。博亲王顿时一个头两个大,忙道,“宁家不会谋反的,外面那些传言都不属实。”

    “你怎么敢这样确定?”博亲王妃一脸的不可置信。

    “你细致想想,宁家要真有谋反之心,又怎会将宁家人留在京城,如今京中不仅有延清郡主一家四口人,还有宁古伦。康定王十分清楚,他若真的有谋反之心,这五人肯定活不了。

    大周谁不知道康定王夫妇爱女如命,延清郡主可以说是他们的眼珠子,他们又怎会视她的性命于不顾。

    其实十年前康定王让延清郡主一家回应天府,就是变相的向皇上表衷心,他对大周忠心不二,如今都将女儿送来了京城。此后他又将孙子古伦留在京城,进一步向皇上示弱服软……”博亲王认真的分析着。

    “那也不一定呢,要成大事必有所失,康定王说不定就是故意将女儿孙子送来京城,让皇上失去防备之心,然后他才好谋事啊。

    和江山相比,失去一个女儿和一个孙子又算什么,哪次改朝换代不是双手沾满鲜血。”博亲王妃不以为然。

    但不得不承认,也说得也有道理,并非没有这种可能。

    博亲王并不想再继续解释下去,只是附在她耳边低声道,“我说不会就不会,具体原因是什么我暂时不能告诉,但你千万不许对外人提及此事,否则玄儿可就真有性命之忧了,到时可别后悔。”

    他知道要想让妻子闭嘴,只有提及幼子。

    “放心,打死我也不会说的。”博亲王妃下意识了捂了口。

    她是恨宁氏母女,但绝不会拿自己儿子的性命去拼。

    接下来的日子,她深居简出,大甘氏又来找她了两回,但都被她以身体不适为由回绝了,没有见大甘氏。

    大甘氏十分失望她没有跟在后面添油加醋。

    不过,她没有失望太久,因为正弘帝下了圣旨,要将康定王父子押解回京受审。(未完待续。。)

第191章:不是结局的结局!

    圣旨一出,京城上下一片哗然。

    人人都在说宁家这次是要抄家灭门了。

    惋惜者有之,暗暗得意高兴者有之,不明真相痛骂宁家人忘恩负义者有之,唇亡齿寒者有之……

    众人各揣着不同的心思,朝堂之上的气氛十分压抑。

    不仅如此,定远侯府也被官兵团团围住,不谁任何人进出,定远侯府断绝了和外界的来往,穆文仁也不例外。

    正弘帝虽然没有直接下令将宁氏和宁古伦给抓起来,但此举和关起来没有太大区别,是变相的幽禁。

    宁氏哭成了泪人儿。

    不是担心自己的安危,而是为父兄的安危而担忧着。

    穆锦晨整个人就像坠入了冰窖一样,打死她也不相信外祖父会阴谋造反,所以对之前那些传言她并不在意,想着那只是有心人的栽赃陷害。

    但如今圣旨已下,那就说明正弘帝相信了这件事,并要对外祖父一家下手。

    不对,不仅仅是外祖父一家,还有母亲。

    不说这件事会不会让穆家受到牵连,若外祖父一家和母亲真的出事,就算自己和父亲还活着,也会比死更加痛苦煎熬。

    不行,不能让这件事继续发展下去,一定得想办法为外祖父他们洗涮冤屈才是。

    第一时间想到了傅暻,这时候能帮外祖父一家的可能只有他了。

    不确定他会不会帮这个忙,但总要试一下才知道。

    但眼下侯府被官员围个水泄不通,要如何去找傅暻呢?

    穆锦晨将自己的想法悄悄对父母亲说了。依着他们的功夫,真要想出侯府并非不可能。

    宁氏和穆文仁二人对视了一眼。

    而后宁氏在穆锦晨耳旁低声说了几句话。

    穆锦晨瞪大双眸。但又很快面色恢复了平静,轻点了下脑袋。

    而穆琳本来还想着要如何去报复宁家。得知这消息后,她一人躲在房间里跪下对着虚空磕了三个响头。

    她认为这是宁家做恶太多,连老天爷都看不过去了,所以要出手来收件他们了。

    故她敛了心思,静静等着宁家被灭门的日子到来。

    接下来的日子,穆锦晨一家与宁古伦每天都冲去门口,和守门的侍卫说好话求情,说她要进宫面圣,但每次都被无情拒绝了。

    被拒绝后。血气方刚的宁古伦少不得与他们发生争执,若不是被穆文仁给挡住,肯定要兵戎相见。

    走正门不行,于是宁古伦就准备越墙而出,结果被侍卫们发现,若非穆文仁陪着笑脸说好话,宁古伦定要被抓走。

    各种状况每天都要在定远侯府里上演。

    这些事情自然也被人传进了宫里去,正弘帝大怒,说定远侯府的人下次再敢放肆胡闹。就将他们全抓进大牢里。

    哈哈,争吧吵吧闹吧,这样你们就可以快一点儿走上黄泉路。

    胡太师站在百官之中看着正弘帝发怒,心下洋洋得意。希望穆锦晨一家子闹得更凶。

    可能是被正弘帝的话给吓住了,定远侯府终于清静下来,侯府的大门再也没有打开过。

    这让胡太师十分不爽。在想着该怎么让矛盾升级。

    但十分可惜的是,他想尽了办法。也没能让定远侯府再闹腾起来。

    两个月后,康定王父子七人被押回了京城。

    不过。随着他们一起回京的还有穆文仁、宁古伦,还有傅暻。

    傅暻的属下还押解着一批黑衣人。

    这群人浩浩荡荡的进了京城。

    就在所有人以为康定王父子要被问罪之时,结果却发生了逆天的变化。

    胡府被官员重重包围了,胡太师和儿子被扒去了朝服官帽。

    因为真正想要阴谋造反之人不是宁家,而正是他胡太师。

    正弘帝也早就怀疑胡太师有谋反之心,但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于是他就密令傅暻和康定王二人悄悄去调查这件事。

    对康定王的忠心,正弘帝从来没有怀疑过。

    因为他十分清楚,宁家若要反早就反了,不用等到今时今日。

    证据一件件被送呈至正弘帝的面前,胡太师谋反之心早就有之,他一直与金真国有勾结,准备等时机成熟之际,他和金真国里应外合功陷大周,到时他会和金真国平分大周的天下,成为新的统治者。

    几年前金真国忽然来犯,那是金真国王子太过莽撞草率私自做的决定。

    这决定打乱了胡太师的计划,气恼之下主动提出要去乌兰关监战,实则是想找机会除掉康定王父子。

    他很清楚,想要打败大周,首先要除掉的人就是康定王父子,没了宁家军,大周必败。

    只是可惜正弘帝对康定王父子十分信任,不仅如此,还半路杀出了傅暻这尊神,不将击退了金真国的兵马,反而还占领了金真国的疆域。

    真叫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此次失败不仅没能让胡太师收手,也没能让金真国甘心臣服,他们反而更加坚定了要推翻大周的决心。

    于他们联手制造了很多康定王通敌叛国的证据,并呈给了正弘帝。

    正弘帝见时机成熟了,也是收网的时候,就故意相信了他所呈证据,大张旗鼓的要对宁家动手。

    而所有这一切,宁氏与穆文仁都是知道的,他们按康定王、傅暻和正弘帝的吩咐也一直在演戏。

    而穆锦晨与宁古伦则一直被蒙在鼓中,直到正弘帝下了圣旨之后,宁氏不忍看她伤心,才偷偷告诉了她真相。

    胡太师得意之际并没有完全相信正弘帝,他又另派人手在半路上截杀康定王父子。

    幸好傅暻早就料到他会出这一招,带了穆文仁、宁古伦和一众亲兵一直暗中保护着康定王父子。同时将胡太师所派来之人尽数活捉。

    不管胡太师如何狡辩,但在证据面前不得不承认了阴谋造反的事实。

    通敌叛国、阴谋造反是灭族的死罪。胡家上下三百零三口人无一幸免。

    不仅如此,穆文义因为在西坊县帮胡太师招兵买马也获罪。

    幸好他并不知胡太师真正目的是什么。没有真正的参与到胡太师造反的事情当中来,所以他只罪及小家,没有牵连整个定远侯府。

    朝中与胡太师的余堂也被连根拔起,京城的气氛不仅变得凝重,还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