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棋高手-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星位角,持小目的诸多走法,不管黑棋采用什么招法,都将主导着整个棋局的变化。
醉枕山河略微地思考了一下,最终还是选择了在左下角一间高挂,白棋托,黑棋顶,很快双方便在左下角走出了“大雪崩”的定式。
第105章 大雪崩(上)
大雪崩和大斜千变、村正妖刀并称为三大难解的定式的著名定式,大雪崩定式之所以会取这个一个名字,是因为这个棋型中,黑棋如陡峭的山坡,而白棋则如山坡上的积雪快速地向下滚滚滑落,所以称之为“大雪崩”,既形象且生动。
大雪崩定式最早不是下出来的,而是由一位日本的业余棋手以疑问的形式提了出来,当时日本棋院的理事长长谷川章经过研究并在正式的比赛中下了出来,后来吴清源提出内拐变化之后,大雪崩定花样翻新,变化层出不穷,经过了一百年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人类棋手还无法穷尽其变化。
这也就是大雪崩定式的复杂之处,据说有专门研究大雪崩变化的专家,搜集大雪崩定式的实战棋谱,居然有一万多张,而且没有重复的,可见大雪崩变化之繁复,已经远远地超越了一般的定式,称其为史上最复杂最难解的定式,一点也不为过。
那有人就说了,既然大雪崩这么复杂,那不走不就行了呗。任何定式,也只有在双方的配合下,才能走成,如果一方主动地回避,任何定式其实都是走不成的。
其实,所谓定式,是指布局阶段双方在角部的争夺中,按照一定行棋次序,选择比较合理的着法,最终形成双方大体安定、利益大小均等的基本棋形。这样的棋型,都是多少年来无数棋手研究后的结果,不管执黑执白,基本属于两分局面,互不吃亏。
在对局之中,一方走出这一手棋,如果你不想被定式牵着鼻子,可以选择其他的点落子,但这样做风险其实是很大的,因为新的招法必然会导致新的变化,超出定式之外的东西,往往不是谁可以轻易就能掌控的。
说的再白一点,定式就好比是火车的轨道,你可以选择a轨道,可以选择b轨道,也可以选择n多个轨道,但一旦得保证在轨道范围之内,如果非要跳出轨道,自行其事,那后果肯定是很严重的。
定式就是这样,对方选择一种定式的时候,如果自己不愿吃亏的话,一般都会采用这个定式走下去,冒险的事,都不会轻易地尝试。
所以醉枕山河一间高夹之后,叶浩然自然很是“配合”地就走出了大雪崩定式。
醉枕山河之所以会选择大雪崩,完全是上手的心理在做怪,做为顶尖的职业棋手,醉枕山河对大雪崩还是有一定研究的,其中的许多变化,他都是烂熟于胸的,在他看来,枫之叶一个业余棋手,就算棋力再强,也不可能对大雪崩比他更了解,因为在醉枕山河的身后,有一个庞大的团队在支持着,醉枕山河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大雪崩,他可以早早地确立序盘的优势。
叶浩然当然不会退缩,一般的棋手对变化复杂的大雪崩有畏惧的心理,宁可局部稍微亏损点也不愿去走大雪崩,但叶浩然却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生行,大雪崩固然复杂,但机会对于双方而言,永远是均等的,他默默地心道,你既然选择下大雪崩,那我便要奉陪到底,!
这一盘棋,围观的玩家真是不少,短短几分钟之内,这个房间就涌入了十几万的玩家,而随着棋局的开始,越来越多的玩家都前来观战,整个房间的屏幕上,是人头攒动,人满为患。
也幸亏对于屏幕而言,再多的人也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否则这个房间,早就被挤爆了。
“靠!居然是大雪崩耶,网棋下出大雪崩,还真是少见啊!”有玩家惊叹道。
“一开局就激战,我喜欢!”
“大雪崩?太漂亮了,真是精彩的一局棋啊!”
“支持枫之叶,干掉那个醉枕山河,打破狗狗记录!”
“不见得吧,醉枕山河好歹也是银冠棋手,枫之叶这次恐怕是到头了。”
“谁说的?谁说枫之叶输我跟谁急!枫之叶,必胜!枫之叶,必胜!……”
“……”
这些留言叶浩然基本上无视了,他现在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棋盘上,集中在了这个大雪崩的定式之中。
大雪崩变化极端的复杂,里面充满着各式的骗着和变化,稍有不慎,都可以导致棋型崩坏,真得成了“大雪崩”。当年柯杰参加百灵杯决赛的时候,就曾中了邱俊的飞刀,以1:2落后,若非百灵杯是五番棋比赛,也许柯杰的第一冠就会旁落他人。其后柯杰才绝地反击,以3:2拿下了百灵杯,开创了属于他自己的“柯王朝”时代。
就连棋帝都曾经中招,可想而知大雪崩变化是何其之复杂,可谓是一步天堂,一步地狱,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所以,职业高手们不断地研究大雪崩各种新的下法变化,一是作为自己的秘密武器,二来也是防止别人的秘密武器。但是大雪崩定式是如此的复杂多变,就连李世石这样的高手,都曾在世界大赛上中过估计是对方在密室里苦心研究出来的飞刀。
还有一个与此有关的八卦是和常年在北京的中国棋院训练的湾湾高手周俊勋九段有关。一次国手们集体研究,琢磨出一个很厉害的手段,当时常浩正好不在场。第二天周俊勋自己有事也没有去棋院继续和大家研究。不久后在一个大赛上周俊勋遇上常浩,想起这一档子事,于是很不厚道地亮出这把飞刀,不料最后自己反而吃了大亏。原来第二天国手们集体讨论又把第一天的结论推翻了,常浩第二天去了……
面对多少顶尖高手都失手过的大雪崩,叶浩然自然没有敢托大到自己就了如指掌的地步,随着棋盘上的棋子越来越多,叶浩然的神色也冷峻了起来,网棋的快棋形势,根本就容不得他多做什么考虑,他尽可能地小心翼翼地应对着,见招拆招,不让自己掉入对手的陷阱之中。
最复杂的大雪崩变化,可以占据到棋盘四分之一的地方,手数达到一百手都不为稀罕,尽管叶浩然已经是下得极为简明了一些,但双方在左下角的争夺,依然是紧张激烈,精采纷呈,看得棋迷是大呼过瘾。
第106章 大雪崩(中)
醉枕山河既然能顶着银冠的头衔,那就证明他的棋力绝对是一流的,叶浩然试图将棋局将简明方向发展,但醉枕山河却一再将变化更加地复杂化。
大雪崩定式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容错率很小,别的地方走错了,损失可能不会太大,也可以利用别的手段再补回来,但大雪崩的棋非常地紧凑,一步走错,就是万劫不复。
醉枕山河的嘴角,微微地浮现出一丝讥诮的笑容,很显然,他请君入瓮的计划内已经是大功告成了。
现在的棋手,下的是讲究效率和速度的暴力围棋,他们对定式的掌握已经远不如上一代的棋手了,许多的人甚至对一些复杂定式是一知半解,他们宁可将棋走得简明快速,也不愿纠结在定式之中。
现在围棋的三大难解定式,大雪崩、大斜千变和村正妖刀,不说是已经绝迹了,最起码在实战之中已经很少有人再用到了,即使他们在对局中碰到这些定式,也会主动地选择回避,选择一些简明的下法。
醉枕山河起初还担心枫之叶会“不配合”,拒绝走大雪崩,但没想到,他竟然是毫不犹豫地走出了大雪崩。
凡是下过围棋的人都知道,拒绝走大雪崩有好几种下法,不管是粘也好,退也好,都是两分的下法,但如果选择了扳,那就算是踏上了不归路,不等大雪崩定式结束,是不可能走出这座迷宫的。
当然,如果走错的话,也可以算是定式结束,不过那也就意味着本局棋已经到了尾声,大雪崩一旦走错,那损失是无比巨大的,棋史上除了石佛李昌镐能应错定式最终依然可以反胜半目之外,还真没人能在大雪崩走崩之后再死里逃生的。
醉枕山河见枫之叶上了套,不禁是暗暗地欣喜。他对大雪崩定式还是有着相当深刻的研究,许多的变化是烂熟于胸,甚至于得益于他身后的团队研究,醉枕山河还掌握着几种不为人知的变化,他诱使枫之叶下出大雪崩,就已经准备好的他的飞刀,计划在条件适当的时候,对枫之叶实施致命的一击。
前二三十手,双方都走得中规中矩,基本上是搬教科书一样,和大雪崩定式的正解图是丝毫不差,不过由于是黑棋先挂的白棋,所以形成了白山黑雪的情景。
但大雪崩之所以称其为复杂,就是因为大雪崩后续的变化极为地繁复,而每一种变化,又能衍生出成千上百种的变化,正如一棵参天大树,主干只有一根,但越往上走,枝干越多,而每根枝干之上,又生出不计其数枝枝叶叶,数之不尽。
很快醉枕山河在第33手,下出了一步夹,相当的新颖,这也让叶浩然微微地一怔,这里寻常的走法有尖,有靠,有扳,但这一步夹叶浩然以前确实没见过,在他的印象之中,也几乎没有人这么走过。
这一步夹究竟是妙手还是恶手,现在叶浩然是无从知道的,因为这一步的新手成不成立,都是需要实战或计算来检验的,可30秒一步的棋,那能容许叶浩然去细细地计算,他思考了一下,在30秒读秒将近的时候,选择了长。
醉枕山河略带得意地笑了一下,叶浩然的这一步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但这一手看起来第一感不错,但实则却并不是什么好手,根据团队的深入研究,这一步长虽然尚可,但最佳的应手应该是拐,白棋如果这个时候冷静地一拐,便可以将大雪崩定式的主动权拿到手中。
主动权相当于先手,在序盘阶段,先手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被白棋拿走了先手,黑棋所有的计划就等于破产了。
不过叶浩然没有去拐,而是简单地长了一手,那么在醉枕山河眼里,这便是问题手了,现在他的飞刀已经准备就绪,随时便可以出手了。
叶浩然很快也发现了他的这一手失误,按正常走法,黑棋压长,白棋再长,这个头必然会很硬,黑棋挡不住,但没想到黑棋根本就没有压,而是选择了在左边断,将白棋本来已经比较薄的两块棋给分断了,如此一来,白棋立刻是险象环生,难以两全。
叶浩然看了一眼醉枕山河,从他得意的笑容之中,叶浩然立刻便悟出了这是他的圈套,很显然,这个变化是醉枕山河精心研究过的,自己下得确实是有些随手了,现在白棋的两块棋,根本无法兼顾,只能是活出去一块,放弃掉另一块。
但这两块棋至少都是十几的目数,放弃掉另一块,都足以让叶浩然肉痛一阵了,而且想要做活其中一块,白棋定然是后手活,损失已经足够大了,而且没争下先手来,这无疑是巨大的失败,如果怎么下的话,叶浩然绝对没有什么翻盘的机会了。
叶浩然用了一个读秒的时间,稍微的考虑了一下,落子无悔,谁也不能把落下去的子给再捡回来,现在叶浩然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来弥补白棋的损失,将局面给挽回来。
但这是绝对是不易的,醉枕山河之所以敢这么下,那便是他成竹在胸,早已牢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