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伏藏师 >

第502部分

伏藏师-第502部分

小说: 伏藏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多维空间的理论解释,元首的确已经移驾西去,但在某些地方,当物理定律发生偏移甚至翻转时,人类就会看到不该看的东西,以为那为祸全球的纳粹元首仍然存在。

    很显然,林轩的回答并不能打消那人的疑虑。

    “败军之军无以言勇,你是我手下的败军之将,你的话根本不值得相信。”男人对林轩的话嗤之以鼻。

第四百六十二章 神秘人物

    林轩将视线转向远方的夜空,再说什么话,对眼前这人都是对牛弹琴罢了,索性闭嘴,无话可说。

    “就算打开那通道又怎样?堂娜杀身成仁,以大爆炸封闭通道,岂不正是为了解救全人类?如果现在任由这些人打开通道,堂娜的牺牲岂不就白费了?”林轩明白这一点,这是舍不得堂娜,想最后能在摄像镜头中找到她,再多看一眼,也了却了心中的思念。

    这其实是一种巨大的悖论,封闭那山洞就等于杜绝了大灾祸的发生,犹如所罗门王用铜瓶封印魔鬼一样。假如现在外面的人再处心积虑要将山洞打开,就等于是拔开了铜瓶的塞子,解除了魔鬼的封印,人间大变,由此重启。

    夜空很美,极遥远处,雪山与夜空连为一体,仿佛凡人到了那个地方就可以一步升天,远离这红尘俗世,从此进入天上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快活忘忧。”林轩记起了组织里一位老前辈说过的话。

    “极乐世界”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就像之前哲学家描述过的“梦想乌托邦”一样。在那里,一切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人类不会再有任何不愉快的经历。

    “也许只有死了,才能获得那种飞升感受吧?”林轩又一次苦笑。

    那人的卫星电话又响起来,这次那人接电话后只答应了一声,就把电话向林轩送过来:“俺们的老大要你接电话。”

    林轩冷静地接过电话,刚放到耳边,听筒中就传来一个沙哑而沧桑的声音:“林轩,你不必知道我是谁,只需记住,带着那些人打开通道,直达地球轴心深处。我很赏识你,完成了这件事,我们就能见面。以你的才干,必须要做一些在人类世界中千古流芳的大事,才不白活这一回。”

    世界上的野心家极多,大部分只求家财万贯、富可敌国足矣。再大一些,就会求官高权重、执掌一方,似乎从未有人的野心扩展到历史上下、人类古今的地步。要想千古流芳不是不可以,但那种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非平常人能够承担得起。

    “我想,但我可能做不到。”林轩回答。

    他始终保持清醒,无论身外世界有多浮躁、多火热,他只做自己,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以你的头脑,肯定能做到。”那声音说。

    “告诉我,你是谁?”林轩直截了当地问。

    “我现在还不能现身,但我不妨告诉你,你刚刚看到的龙卷风就跟我有关系。我可以毫不谦虚地说,如果我生在汉代,发明候风地动仪的就会是我,而不是张衡。古往今来,在工匠行业里,我自认为只低于鲁班,因为他发明了锯子,后人才有了真正的木工工具。除了老祖师鲁班,我不把任何人看在眼里。”那声音说。

    林轩的心立刻被蒙上了一层阴影,那龙卷风漩涡是一种巨大的不祥之兆,令他对未来产生了无法纾解的忧虑。

    “真是失敬了。”林轩缓缓地说。

    “跟定我,不会让你失望的,哈哈哈哈……”电话中的人大笑。

    林轩懂了,自己从龙卷风漩涡里看到的影子,其中就有电话彼端这人。

    刹那间,他心中所有的迷惑涌到了喉头,几百个问题差一点就脱口而出,又被他硬生生地咽回去。

    正常情况下,这种高智商的掌控游戏相当复杂,林轩是*控者,电话彼端这人是操控者。那么,操控者永远不会说实话,就算林轩问,获得的也是看起来“像实话”的假话,只会混淆视听,扰乱了林轩自己的思路。

    简而言之,他知道永远不可能从对方嘴中获得实话,盲目去问,反而被对方猜中了自己脑子里想的事。

    林轩的眼角余光瞥见,身前的几个人望着自己的目光中充满了羡慕与嫉妒,尤其是刚把卫星电话递给自己的那人,更是满脸涨红,情绪异常烦躁。

    由此可见,打电话来的人身份地位极为尊崇,能够与之对话是他们最盼望的事。

    “很好,很好。”林轩只是轻轻点头,淡淡微笑。

    “你答应了?”那声音问。

    “就算是吧。”林轩苦笑,“不答应又能怎样?”

    那声音大笑:“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你开始着手你的工作吧,我会通知其他人,一切都听你的。”

    林轩把卫星电话还给那人,那人又听了几句,满脸沮丧地点头:“是,知道了。”

    “老大说,让俺们都听你的。”那人打完了电话,转身看着林轩,垂头丧气之极。

    阶下囚转眼变为座上宾,这是那人几乎无法接受的事实。

    林轩挥手示意,要枪手们放开田梦。

    现在,只要他高兴,就能任意支派这些人。

    “怎么回事?”田梦靠过来,悄悄地问。

    “有人要我们协助这些人打开山洞,我虽然不知道对方是谁,但能感觉到一种巨大的威胁。我刚刚在天空中发现了龙卷风漩涡,可怕的不是漩涡本身,而是那漩涡尽头似乎有一种力量在窥视我们——你听不懂对不对?”林轩看出田梦满面疑惑。

    “是真的?你真实看到或者仅仅是心灵感应?”田梦问。

    “是真的。”林轩点头。

    “我真的无法理解,但我相信你说的话。只要你说的,我都无条件相信,只要你做的,我都无条件追随。”田梦说。

    有计划的微型爆破能够清理干净山洞里的碎石,但那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至少七十二小时内无法完成。

    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他,等待着他的号令。

    接下来,他下达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命令:“测量山洞底部、顶部的海拔高度,越精确越好,而且一定选择跟山体相连的部位来测定。每隔十分钟测量一次,绘制变化曲线。”

    所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重要做有什么意义。

    “我怀疑,那山洞存在某种异常变化,跟大陆板块冲突动荡有关。”林轩简单解释。

    有人冷笑,低声嘟囔:“怎么可能呢?板块动荡的影响力会汇聚到这样一个半山腰的洞口中来?这两者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测来测去,那一定是一个固定值,用脚趾头想想都明白。”

    有人附和:“是啊,板块漂移学说只是一个假想理论,而且影响面积巨大,怎么可能单独影响冈仁波齐峰?”

    林轩听到了那些质疑的声音,但他不想过多解释,只是挥手下令:“行动吧!”

    众人虽然不满,但林轩眼下是这队人的头领,所以不敢不听,立刻各就各位。

    “你说得很对,大陆板块异常变动是造成神山之‘神’的最重要原因,51地区的一部分分析报告里也提到了这种可能性。至少有近千张航拍照片可以作为辅助证据,证明神山处于两大板块犬牙交错的某个空当里,山基的十分之九悬空,只有十分之一获得支撑。”田梦叹息,“我不得不说,你又一次选中了最接近真理的方向。”

第四百六十三章 大万字神力

    田梦的语气十分怪异,集合了钦佩、惋惜、惊诧、颓唐等等各种复杂意味,令林轩十分不解。

    “谢谢。”他转身看着田梦。

    田梦低头,两颗泪珠从眼角滑落,跌在皮靴尖上。

    “怎么了?”林轩扶住田梦的肩膀。

    “没事,我只是有点累了。而且,一想到我们是悬空站在两大板块交汇处,总是有点心惊胆寒的。”田梦强笑。

    “是啊,是啊……”林轩也长叹了一声。

    地球庞大,人类渺小,以如此渺小的力量去掌控地球这个庞然大物,实在是太吃力了。只不过,一代一代地球人前仆后继地努力,向着这一终极目标前进。可以预想的是,随着人类智慧的不断提升,这一目标一定会实现,而且科幻文本与电影中的“征战宇宙、穿越时空”一定会实现。

    “恭喜你,林轩,你一个人的智慧就能抵得过51地区一个中型核心实验室的集体智慧。我们通过汗牛充栋的纸面资料推理出来的结果,等同于你刚刚这几句话的分量。”田梦由衷地赞叹。

    林轩一笑,但那笑容来得快也去得快,之后脸上便没有任何喜色。

    在他的推论中,他和堂娜的逃生山洞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由两部分山体横向贴近、分离而产生。

    造成这种动态分合的主因,就是两部分山体分属于不同大陆板块。板块起伏,则山洞开阖,形成了稍纵即逝的逃生机会。

    山洞是事件的表象,大陆板块漂移是事件的内因。当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足够庞大、渊博、精深、灵动的时候,才能将一系列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归拢到一起来,获得一个正确的结论。

    板块漂移是以“地球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是全球公认的地球构造体系。

    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新全球构造理论认为,不论大陆壳或大洋壳都曾发生并还在继续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这种水平运动并不象大陆漂移说所设想的,发生在硅铝层和硅镁层之间,而是岩石圈板块整个地幔软流层上像传送带那样移动着,地表大陆只是传送带上的“乘客”。

    地球六大板块的划分、大陆漂移学说的奠基人是魏格纳,他是位天文学博士,而非地质学家。他在《海陆的起源》一书中这样叙述——“大陆漂移的想法是著者于1910年最初得到的。有一次,我在阅读世界地图时,曾被大西洋两岸的相似性所吸引,。1911 年秋,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从一个论文集中看到了这样的话:根据古生物的证据,巴西与非洲间曾经有过陆地相连结。这段文字记载促使我在大地测量学与古生物学的范围内研究,并得出重要而肯定的结论。”

    1912年魏格纳首次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美洲、欧洲、非洲、格陵兰的拼合大陆漂移假说发端于大陆几何形状的可匹配性。而后,魏格纳从地质学、生物学和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方面对它进行了大量卓越的论证,从而使其确定为地质学中的一个科学假说。

    20世纪60年代,古地磁的研究成果强有力地支持了漂移假说,全世界地质学者都承认这一学说,并据此建立了板块构造学说。

    这些理论性的专著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收藏于全球各国的图书馆、资料室中,但大部分人却只看到片面的东西,热爱理论的只看科学理论,喜爱探险的只爱地理结构,无法将理论与现实完美地结合起来。

    林轩的最大优点就在于能够跳出普通人的惯性思维,以星河璀璨、灵光闪耀的方式去思考问题,擅于抓住灵魂深处的亮点。

    他甚至想到:“如果能揭开板块倾轧的关键点,就能真正了解地球轴心是怎样运转的。人类一直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