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捡宝生涯 >

第294部分

捡宝生涯-第294部分

小说: 捡宝生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边的元林笑道:“也是,孟老师还年轻,有现在的成就,总要有所舍弃。”

    “这到是的。”

    蒋卫文点头称是,孟子涛才二十多岁,就能有现在这样的眼力,学习东西肯定要有重点。

    “没关系,今天正好有老罗在,让你也体会一下茶道的魅力,不但能一饱眼福,还能一饱口福。老罗,咱们开始吧。”

    “行。”

    罗岳宁打开他面前的一只盒子,从里面拿出了一个用纸包起来的,呈扁圆状的东西。

    这东西状如棋子,比象棋小,比围棋大,打开外面裹着的白纸,只见里面原来是一块小巧的茶饼。

    罗岳宁介绍道:“这是我按照古方,复原的宋代贡茶,一块茶饼是一两多重,你们可以先闻一下它的味道。”

    宋代的贡茶和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享誉盛名,不仅促进了名茶的发展,饮茶的普及,还使斗茶之风盛行,茶书、茶诗词、茶书画等茶文化作品无数,令塞外的茶马交易和茶叶对外贸易兴起。

    听说是复原的宋代贡茶,孟子涛十分好奇,轮到他时,拿在手中仔细观察了一番,只见茶饼为黑色,黑中透着青,青中又透亮,另外,茶饼上还印着波涛纹。

    这些特点,都符合宋代贡茶的特征。

    接着,孟子涛对着茶饼轻轻一嗅,立刻就有一股糯米香迎面而来,非常好闻。

    最后,于为刚把茶饼拿到手中看了看,有些好奇地问:“宋朝的贡茶就这个模样啊?”

    “对,按照文献记载,就是这个样子。”孟子涛说道。

    “上面不印字?”

    “宋朝贡茶只印花纹,从不印字。”

    孟子涛解释道:“例如,‘大龙’贡茶印着一条蟠龙,蟠龙周围是一圈云朵;‘小凤’贡茶印着一只鸾凤,鸾凤周围也是一圈云朵;‘兴国岩拣芽’只印一条飞龙,没有云朵;‘太平嘉瑞’有龙有云,云在龙爪下面。只印花纹,不印文字,这是宋朝贡茶的一大特色,而且这些也都是有文字记载的。”

    罗岳宁笑道:“小孟,你对宋朝的贡茶很熟悉嘛。”

    孟子涛摆了摆手:“我只是对书本上的东西熟悉,其它可就不行了。没办法,这些都和鉴定有关,不记不行。”

    蒋卫文笑道:“我看你是百科全书,脑子里什么都有,也不知道你是怎么把这些装进脑子的。”

    孟子涛笑道:“我就是对死记硬背的东西再行。”

    元林感慨道:“孟老师,你这个天赋太好了,像我,就最讨厌死记硬背的东西,一看书就头痛。”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分明就是懒。”

    蒋卫文接着说道:“行了,咱们先做正事吧。”

    罗岳宁说道:“那我就开始碾茶了。”

    看着罗岳宁把茶饼用刚才的纸包着,接着槌碎,放入那件青玉茶碾之中,于为刚好奇地问道:“这是在做什么?怎么还要把茶叶碾碎啊?”

    孟子涛说道:“这是宋朝的煮茶方式,其实,在这之前,还有一步炙茶,先将茶饼‘以沸汤渍之’,刮去膏油,然后用微火炙干。不过,这是新茶,一般不炙。接着就是这一步,碾茶,不过,碾的茶不能过夜,不然色泽不对。”

    于为刚说道:“喝个茶都这么麻烦?”

    罗岳宁笑道:“这叫情趣,在喜欢的人眼里,这些步骤都充满了趣味。另外,想要感受到过程中的魅力,必须让自己心静。”

    于为刚挠了挠头:“可能我这人比较急躁吧。”

    罗岳宁说:“细心体会,你会慢慢喜欢上茶道的。”

    这个时候,罗岳宁碾的差不多了,接着就把碾好的细茶末过筛,筛上的粗末再倒入茶碾之中再碾,反复几次就完工了,就一步叫做罗茶。

    罗茶完成,罗岳宁把茶盏拿起来,在茶炉上方烘一下。

    “这是什么意思?”于为刚好奇地问道。

    孟子涛说:“就叫烘盏,是为了点茶做准备,因为如果茶盏是冷的,茶就浮不起来。”

    “哦。”于为刚有些不明所以地点了点头。

    “好了,开始点茶了。”

    只见罗岳宁把茶末投入茶碗,接着注沸水,调成膏状,再注入瓶中沸水,将茶末调成浓膏状。

    紧接着,罗岳宁开始沿盏壁注水,手中拿着茶筅搅动茶膏,渐渐加力击拂。

    “这是在做什么啊?”于为刚轻声问道。

    孟子涛也小声解释道:“这就是点茶,想要点出好茶,主要动作是‘点’和‘击拂’。点就是把急须里煎好的水注入茶盏中,过程中,执壶往茶盏中点水,要有节制,落水点要准,不能破茶面。”

    “至于‘击拂’相当于唐代煎茶中的‘搅’,但不象唐代用筷子一类东西在茶釜中搅拌,而是用特制的小扫把一般的工具茶筅,旋转打击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手持茶筅击拂茶汤,叫做‘运筅’,往返运筅,或击茶汤,或拂汤花。相互配合,这才能制作出最佳效果。”

    于为刚感慨道:“没想到,古人为了喝一杯茶居然这么麻烦。”

    孟子涛笑道:“其实,宋人就是用这种办法斗茶的。”

    于为刚讶然道:“斗茶?茶还能斗啊。”

    孟子涛笑道:“当然了,茶叶的好坏,还有点茶水平的高低,不都可以斗嘛。”

    于为刚问:“那最后什么样的茶算是最好的呢?”

    孟子涛解释道:“品茶的好坏有两条标准,一是汤色,即茶面汤花色泽。一般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色纯白,表明茶质鲜嫩,蒸时火候恰到好处,色发青,表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时火候太老;色泛黄,则采摘不及时;色泛红,是炒焙火候过了头。”(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二章 学习茶道

    “等等。”

    于为刚打断了孟子涛的解释,问道:“听你的意思,茶叶难道是用蒸的?”

    孟子涛正准备解释,注意到罗岳宁点茶已经完成了,说道:“这事一会再说。”

    就听罗岳宁盯着茶汤看了一会,叹道:“哎,这茶还是差了一点,达不到纯白的层次。”

    蒋卫文说道:“我觉得已经不错了,毕竟真正的宋代贡茶可不是那么复制的,不然的话,早就被人复制出来了。而且,你这点茶的手艺也没得说的,水痕过了这么久都没出现。”

    罗岳宁笑了笑,对于自己的茶艺,他还是有一些心得的,也没什么好谦虚的。

    “什么意思?”于为刚碰了碰孟子涛,好奇地问道。

    孟子涛说道:“那就是决定斗茶输赢的第二点了,除了汤花的颜色外,决定汤花的优劣的标准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

    “刚才我说过,汤花要求色泽鲜白,‘淳淳光泽’,汤花均匀适中,民间称其为‘粥面粟纹’,意思就是说汤花要像白米粥冷后稍有凝结时的形状,并且像白色粟纹一样细碎均匀。”

    “汤花保持一段时间后就要散退,此时盏内沿就会出现一圈水痕,以先出现水痕者为负。正如祝穆《方舆胜览》中所说:‘斗试之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如果汤花泛起,不能咬盏,散逸较快,那么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会露出‘水痕’,称‘云脚涣乱’。”

    于为刚恍然道:“原来是这么回事,我说呢。”

    罗岳宁笑道:“小孟你对斗茶还真够熟悉的。”

    孟子涛摆了摆手:“哪里,我也只是纸上谈兵,真要让我操作,我肯定就傻眼了。”

    罗岳宁说道:“有这个基础,学起来也是事半功倍,怎么样,有没有兴趣学?我教你。”

    孟子涛有些迟疑地说:“这个……我还没有想好。”

    蒋卫文说道:“小孟现在还有其它要学,如果他有兴趣,等他有了空闲时间再说吧。”

    罗岳宁点头道:“这到也是,学习这个也是为了休闲。小孟,如果将来你想学了,可以来找我。”

    “一定。”孟子涛答应下来,事实上,他对茶道的兴趣不大,暂时并没有学习的想法。

    接下来,罗岳宁把茶汤分了一下,让大家尝一下味道。

    茶刚入口,于为刚眼睛就亮了起来:“好茶,茶香浓郁,口感鲜爽,我就喜欢这样的味道。”

    孟子涛笑道:“既然喜欢,那你就跟着罗老师学习茶道吧。”

    于为刚连连点头道:“罗老师,我能不能跟您学习?”

    罗岳宁笑道:“当然没问题,只要你想学,我肯定会知无不言。”

    “太好了!”于为刚连忙向罗后宁表示感谢,并表示,赶明儿就去罗岳宁家(也在沪市)拜访。

    热闹了一会,于为刚说道:“对了,刚才那个问题,子涛你还没回答我呢。”

    孟子涛笑道:“这事你最好问罗老师,他比我熟悉多了。”

    “什么问题?”罗岳宁问道。

    于为刚说道:“我刚才问子涛,你这茶叶是不是蒸出来的。”

    罗岳宁点头道:“确实是蒸出来的,叫做‘蒸青’。以蒸汽杀青制造而成的绿茶。早在唐代就已开始生产,那时的蒸青绿茶是蒸青团饼茶。咱们国家这么制作茶叶少见了,东瀛那边常见。其实,东瀛的蒸青茶的制法就是咱们国家传过去,发展出来的。”

    于为刚说道:“嘿,这不算是墙里开花墙外香?”

    孟子涛说:“这也不算吧,相对来说,蒸青绿茶香气较闷带青气,涩味也较重,不及锅炒杀青绿茶那样鲜爽。”

    于为刚说道:“但我比较喜欢喝蒸青茶,觉得合我的口味。”

    孟子涛笑道:“那是因为罗老师的茶叶不一般,可不是普通的蒸青茶。”

    罗岳宁说道:“也不算吧,只不过我是严格按照古书上记载的方法制作的。”

    蒋卫文哈哈一笑:“你就别谦虚了,你跟大家说说,你采茶时的要求。”

    罗岳宁呵呵一笑,说道:“其实我觉得这不算什么,只不过是天刚亮就得上山采茶,太阳一出来就得停采。这么做,是因为古人认为早上露水未干,茶芽肥润,若太阳出来,茶叶为阳气所薄,使芽之膏汁内耗,茶叶受水后而不鲜明。”

    于为刚有些意外地说:“不是吧,在时间上就有这么高的讲究?”

    蒋卫文说道:“当然了,除了采茶,还有拣茶、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这六个步骤,刚才那团茶,可是花了不少功夫才制作而成的。”

    于为刚苦笑道:“这还真得有些麻烦啊,如果我想经常喝到这种茶怎么办?”

    孟子涛笑道:“当然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看到于为刚一脸苦笑,罗岳宁摆了摆手:“没事,有我呢,你一个人的茶叶,我这还是能供的出的。”

    于为刚连忙拱了拱手:“罗老师,实在是太感谢了,要多少钱,您直说。”

    罗岳宁笑道:“提什么钱不钱的,就是一个交流。而且你也先别谢我,如果你学的不好,我可会扣你的茶叶的。”

    于为刚拍着胸口保证道:“你放心,我这人只要下定了决心,肯定会努力学习。”

    罗岳宁笑道:“开个玩笑,茶道关键还是要自己的兴趣,热度维持几天就退了也不行。”

    于为刚信誓旦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