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仙演义-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圣这一番话连激带讽,顿时将玉帝说得面色青红,如同染缸,无言以对。
玉帝恼羞成怒,拂袖喝道:“虽是三教封神,终究是天庭要务,朕有抉择之权。众位道友既然不以朕为意,朕也不便多留。临行之前,只有一言相告:若是封神不如朕意。老师面前,再有理论!”说罢,带着王母,怒气冲冲去了。
元始天尊和通天道人见了。暗暗冷笑。太上老君叹道:“二位贤弟若是不愿,可以慢慢与其理论,又何必言语过激,将天帝气走!”
通天道人说道:“天帝之心太大,倾三教之力,也难满足!既然如此,不如实言相告,绝其心思,免得时时呱躁!”
元始天尊也说道:“俗云:一事不烦二主。老师既赐下封神之宝。将封神之事交代三教,便该任由我等行事。天帝身份尴尬,在旁掣肘,总是多有不便,离去也好!”
太上老君说道:“二位贤弟只图清净,却不考虑周全。天帝之意,总不能不理,否则真去老师面前理论,到时怪罪下来,我等也不好交代!”
元始天尊与通天道人哪里不知。都笑道:“只好有劳兄长!”早将性情温和、处事玲珑的太上老君视作转圜之人,故此有恃无恐。
太上老君无奈,说道:“便是二十四位大罗金仙之愿不能满足,我等也总该有个说词,能安天帝之心,贫道才好前去说和!”
元始天尊说道:“我前次已命座下弟子南极仙翁,前去天庭当职,可显阐教诚意!其他十数位弟子,各有天资。可望大道。如何能够上榜成神?截教之中弟子众多,不知师弟可能成全天帝心意?”
通天道人说道:“我截教弟子虽多。大罗金仙却也有数。况且千万载修行,证道大罗,何其不易!我身为其师。怎忍心让其杀身上榜,终身受天庭奴驭?”
元始天尊也是如此想法,遂不再言。
太上老君见他们都不松口,一时愁容满面!
镇元子见他们陷入僵局,乃出言道:“依贫道之见,二十四位大罗金仙上榜,自然绝无可能。但若太少,亦难安玉帝之心,拿到老师面前争论,殊为不美。”
太上老君说道:“道友莫非有以教我?快请说来!”
镇元子说道:“前次议事之时,老师首肯,曾将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编成六部。三位道友不如应下六位大罗金仙,将来为天庭统略六部。如此一来,便是老师面前,亦有一番道理!”
太上老君愁容一展,回头问元始天尊与通天道人道:“二位贤弟如何说?”
元始天尊说道:“镇元道友之言,甚为有理。但阐教之中,弟子不多,且已出一位。这六位大罗金仙之数,只怕大部分还要师弟担待!”
通天道人听了,不由说道:“师兄舍不得弟子,难道我却舍得?俱往我截教中推,甚不厚道!”
元始天尊说道:“三教之中,三弟门下弟子独多。此事你不担待,谁来担待?”
通天道人说道:“师兄争持此理,有伤情义。若是等闲弟子,截教确实甚多,要拿出六位,我绝不迟疑。只是要论大罗金仙之数,截教未必就多于阐教,两教俱是一般。师兄既已让南极仙翁去天庭供职,我也效仿兄长就是。要使六位大罗金仙上榜,两教分担,才合道理。若要独推给截教,却是断断不行!”
元始天尊听了,叹道:“师弟,你总一概滥收,苦劳心力,枉费工夫,却不知其品类繁杂,良莠参差,数量虽多,甚少了道成仙之辈!否则,当不致如此!”
通天道人听了,心中发恼,说道:“师兄,你有择徒之义,我有传道之心,各有道理,何必彼此相轻?想当初老师传道紫霄宫,大开方便之门,又何分种类?且天生万物生灵,鹰击苍穹,鱼游水底,兽生四足,各得其理,无尊无卑,但开灵识,皆当有缘听得大道,才显圣人有教无类,博大宽宏,恩加于四生六道。至于其证道与否,乃是各自机缘秉性不同,自有高低,又怎能拿来说我传道之旨?”
镇元子听了,不由抚掌赞道:“善哉斯言!真有老师之风矣!”
通天道人见状,朝镇元子施礼道:“道友真贫道知己也!请受贫道一拜!”
元始天尊却道:“不然!天人感应,天人一理,人为万物之灵长,最契合天道,岂能与禽兽无分?须知其余百类,要修天道,都要先化人形,便是此理。非九窍者,实难闻大道,难成正果!师弟不择而教,一体同观,岂有道之士所为乎?”又对镇元子说道:“老师已合天道,镇元圣人对老师妄加类比,实为不敬!”
镇元子回道:“敬与不敬,在心却不在口!”
通天道人也辩道:“难道百类生灵之中,单收人族为徒,才有根行?须知人族之中,也有匪类,心性险恶者比比皆是!师兄自己收徒,又有几个是人族出身?”
镇元子也赞同道:“单以出身论其根行,未免失之偏颇!”
元始天尊说道:“披毛戴角之徒,岂可当得盘古正宗?”
通天道人怒道:“道兄莫非是说贫道不是盘古正宗?我三人俱是盘古元神所化,一体同人,况鸿钧老师又一道传三友,同属玄门。道兄出此恶言,真是岂有此理?须知贫道传道虽广,真正入室弟子,只有四位,都是有道之士,比之道兄择徒,还严数倍!”一气之下,竟然连“师兄”也不称呼了,改做“道兄”。
元始天尊与通天道人虽同为盘古元神所化,但理念不同,性情有别,阐截二教在洪荒互争短长,矛盾早非一日,故此引发一场争执。
元始天尊就要再说,太上老君见他敌不住通天道人与镇元子两张利口,连忙调停,说道:“诸位勿再做意气之争,伤了和气。今日之议,不如就此作罢!三月之后,我等再到清微天七宝宫中,继续商议封神之事。老道命苦,还要去天庭之中,与玉帝商榷大罗金仙之数!”
气氛顿时一缓,众圣皆笑。
元始天尊顺水推舟,说道:“既然如此,三月之后,贫道在玉京山七宝宫中,恭候诸位道友大驾!”
众仙乃告辞而别!
镇元子出了大赤天,正要下界而去,身后女娲娘娘言道:“请道友止步!”
镇元子止步回首,问娘娘道:“不知娘娘有何要事?”
娘娘说道:“我前次回宫,与两位弟子说了神仙杀劫之事。九凤倒是在上次幽冥教大战之中,完了杀劫。但首徒妈祖,行走四海,救济众生,慈悲为怀,向来不喜杀戮之事。她闻说此劫,便向我求教避劫之方。我想道友修持自然大道,能力保万寿山一方清净,当有良方以教我,特此请教!”
镇元子说道:“原来是为此事,倒也不难!”说罢拿出一粒灵丹,与女娲娘娘道:“此丹名曰青叶丹,可保道体常新,生生不息,永无五衰之劫!妈祖若不愿完其杀劫,可服此丹,便无忧虑。”
娘娘欣喜道:“此丹之能,可谓神妙矣!”
镇元子:“此丹不便多传,免得干扰天机运转,老师怪罪!娘娘还要为贫道保密才好!”
娘娘说道:“这个我自省得,道友无须担忧!”说罢喜滋滋会娲皇宫去了!
散会之后,太上老君来到天庭,与玉帝说了兜率宫所议的六位大罗金仙之论,玉帝不置可否,只说道:“老师既已将封神至宝交给圣人,便由圣人行事,朕绝不干涉,只等坐享其成就是!”
太上老君碰了个软钉子,苦笑而归。不过玉帝既未明确反对,总算也是一个答复,倒也聊胜于无!(未完待续,)
第225章元始收徒多谋划准提论宝别有心
却说昆仑山下,这一日,突然来了一个中年男子,跪倒在尘埃之中,向玉虚宫虔诚叩首。
此等慕道之士,拜师之人,众仙司空见惯,也未多有在意。
岂料那男子因跪得太久,气血不行,竟昏厥在地!正好广成子在玉虚宫随侍元始天尊,察觉了山下之事,便用灵药将其救醒,问道:“你姓甚名谁?来此跪拜,所为何事?”
那男子答道:“小子姓姜名尚,字子牙,仰慕仙道,在此诚心叩拜,祈望高仙收录!”
广成子朝他看了看,说道:“你天生悟性,本只一般,又人到中年,根骨俱定,再难造化。贫道实言相告,你此生纵有名师指点,再苦行修炼,终究是仙道难成!不若就在人间谋取功名,倒是罕见富贵之相!”
姜子牙问道:“请问大仙,可是此山尊者?”
广成子答道:“贫道乃是广成子,师尊元始天尊,乃是昆仑山玉虚宫之主!”
姜子牙说道:“既是如此,还望大仙慈悲,向令师通报一声,感激不尽!”
广成子听了气道:“你可是不相信贫道之语,才要面见师尊?”
姜子牙说道:“小子岂敢藐视上仙?但我诚心慕道,万里跋涉,四入昆仑,叩首无数,若是不能见此山尊者一面,便被大仙喝退,又岂能心甘情愿?”
广成子又是好气,又是好笑,说道:“说来说去。你仍然是不相信贫道,以为贫道不能做主!你可知贫道非无名之辈,乃是轩辕帝师。贫道师尊,更是堂堂圣人。执掌阐教。师尊所收弟子,无不是大有来历之士,根行深厚之辈,又怎会收你一个资质平平的凡人?”
姜子牙任广成子如何舌绽莲花,只是叩首,恳求广成子通报。广成子无奈,说道:“你定要强求,贫道便如你所愿!但若是师尊传下话来,你却不可再如此固执了!”
姜子牙道:“但得圣人一语。死亦甘心,万万不敢相违!”
广成子乃入了玉虚宫,向元始天尊禀报:“师尊,昆仑山下,有一男子,姓姜名尚,前来拜师,叩首千数,驱之不走,定要求得师尊一语!”
元始天尊正在思量封神之事。闻言说道:“竟有此事?”乃掐指一算,突然面有了然之色,说道:“原来是他!”
广成子听了,奇怪不已,不知元始天尊与一个凡人之间又能有什么因果。只是执于弟子之礼,不敢随便动问。
元始天尊见广成子神色,笑道:“此人与你我皆熟,只是转世甚多,已经有些难认罢了!”
广成子闻言。也连忙推算一番。惊道:“莫非他是那位有福之人?”
元始天尊说道:“正是!此人虽然命薄,只合享人间富贵。难成仙道,但与我阐教到底有缘。况且如今殷商气数将尽,三教正议封神。而姜尚有将相之命,此时来我昆仑山,却是恰逢其数,并非偶然!”
广成子顿时明白了其中的关节,朝元始天尊贺道:“天兴阐教,真师尊之福也!”
元始天尊含笑说道:“既是天数,关乎大局,不可轻率,为师便亲自下山一趟!”
于是在山下现了圣像,与姜尚说道:“姜尚,仙道飘渺,修道艰难!你一凡夫俗子,根骨平常,又已到中年,若定要入我门下,须吃得百般苦楚,受得万般磨练。你可想好了?”
姜尚说道:“小子真心修道,纵有千磨百劫,此志不渝!求天尊慈悲,收录门墙!”
元始天尊说道:“既然如此,你可随我去玉虚宫,待众师兄齐聚,再行拜师之礼!”
姜尚闻言,激动万分,连声应“是”,正要随元始天尊而去,不防旁边跳出一个道者,拜道:“圣人慢走!贫道申公豹,也要拜圣人为师!”
元始天尊着眼一看,原来是一个黑豹成精,已得人形,乃问道:“你从何而来?为何要拜我为师?”
申公豹说道:“贫道粗通法术,四处为家,居无定所。只因平日修炼皆是小术,难以登堂入室,心慕大道,因此想拜圣人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