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第17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动战争,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许敬宗又站出来道:“老臣赞成卢尚书的建议。”
韦思谦非常强硬道:“可我大唐已经不是第一回退让,吐蕃却不识好歹,屡屡背信弃义,这回是坚决不能再退让了。”
他虽是文臣,但他性格刚烈,你吐蕃老是这么背后捅刀子,这是可忍孰不可忍。
而他们之间的争论,其实也是长安当下的一个缩影,随着局势的变化,有一些人就觉得吐蕃太可恶了,如今咱们度过了最为难的时刻,一定要揍他丫得,给吐蕃一点颜色瞧瞧。但是有一些人就觉得这东边刚刚打完,西边又开战,对于国家发展不利,毕竟打仗是要死人的,而且这不是高句丽,而是强大的吐蕃,这你得考虑清楚啊。
但这不是党派之争,而是因为政治理念的不同。
李治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他就做了一个非常折中的选择,他吩咐吐谷浑各州县,甘州、肃州、以及鄯州,等等,将守兵都调往吐谷浑战场,并且将粮草都给送去。他一开始不敢这么做,就是因为吐蕃来势汹汹,他认为是肯定挡不住的,他希望是守住吐谷浑与大唐的交界,阻止吐蕃过界,一切的一切等统帅们回来再说,只要守住就是胜利,采取的是一种比较保守的做法。
可是他没有想到,弘化公主会这么刚猛,倾巢而出,这令他都有一些尴尬,而且,他更加没有想到王方翼、王玄策、赵持满如神一般的挡住了吐蕃大军,这心里好生后悔,当时没有相信他们三人,幸好如今亡羊补牢,也为时不晚。
但是西北得话,实在太远了,中原的士兵过去一趟,估计得明年才到,他想帮也帮不上忙,故此只能下诏,去褒奖当地的商人,朕在长安感动的都流泪了,无论成败,他们都是国家的英雄,一定要好好奖赏他们,云云之类的,总之,你干得事我都知道,我非常感动,并且又升裴行俭于阗的都护,安西四镇暂时全权由裴行俭来统领。
这么安排虽然有隐患,安西四镇都交给一人统领,当然会有自立为王的可能,但是面对强大的敌人,就一定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才能有抵抗住,要还各自为政,那怎么打,李治只能选择相信裴行俭,因为那边也没有什么人了。
而此时西北战场已经完全扭转,吐蕃是全面收缩战线,因为当初吐蕃攻下于阗这一座重镇后,是四处派兵,禄东赞知道西北空虚,事实也是如此,一开始他们怎么打,怎么有,唐军根本没法防守,有些地方,唐军就三百士兵驻守,这咋打。
但是如今西北迅速凝结成一股绳,裴行俭手中的兵力就扩大七八倍,非但如此,弓月城等地,都不用裴行俭去劳神,商人自己就跟他们干了起来。虽然旧贵族虽然军事力量强于商人,而且也比商人会打仗,初期商人非常不利,但是钱和物资都集中在商人手里,他们直接悬赏招聘将军来统兵,并且还挖对方的将军、士兵,我给你们钱,你们来帮我们打仗,你们跟着那些人有啥出路,还不是奴隶一个,故此商人在初期不利的情况下,凭借金钱的力量,迅速的扭转了局面。
而裴行俭更是率领大军,一举收复疏勒等战略要地,兵锋直指于阗,一场决战,眼看就要爆发了。
可就在这时候,禄东赞突然下令让赞悉若放弃于阗,退回昆仑山下。
禄东赞是出兵果断,退兵也非常果断。
他也没有办法,他原本是想趁机占领整个西北地区和吐谷浑,这是他最期待的结果,原本进程也是这么走的,当时硝烟四起,眼看整个西北局势都是岌岌可危,逼得李治只能从东边撤军,可是哪里想得到西北百姓会如此支持大唐,要知道大唐对于西北而言,也是一个侵略者,而且统治当地也没有多久,尤其是商人的加入,更是令禄东赞是始料未及。
商人有钱,这有钱就有人,有粮食,等等战争需要的一切战略物资,再加上裴行俭也不是吃素的,而吐蕃要支援于阗的话,还得穿过昆仑山,道路不是那么好走,如果在于阗跟唐军打消耗战,对于吐蕃太不利了,尤其现在还是冬天,首先,根本耗不过,而且很可能被唐军截断退路,因为吐蕃支援于阗,就只有两条路,其中一条路还是非常难走的。
而禄东赞自己也被唐军拖在河源地区,迟迟未得突破,士气已经明显不如对方,因为唐军后面有源源不断的支援,再加上王方翼、王玄策、赵持满是宁战死,也不撤退,唐军的统帅尚且如此,吐谷浑的百姓他当然也得战斗到底,不然真是太丢人了,都是咬着牙在抵抗。
禄东赞是非常郁闷,这仗打成这样,与他的预计是完全相反,他也知道局势对他越发不利,因为他也受到唐军消灭高句丽的消息,等到唐军的统帅们,精锐都回来了,那情况将会变得更加严峻。
然而,就在此时,天降大雪,迫使战事停歇。
这对于双方各有利弊,西北边,裴行俭士气高昂,准备一举消灭昆仑山下的处月、弓月,这场战争名义上就是他们挑起的,那当然得灭它们。但是在吐谷浑的话,唐军是顽强的的抵抗,但总的来说,还是处于下风。
双方也该趁机冷静一下,想想是该继续打下去,还是该休兵。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求推荐。。。。。。。
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平壤。
“久闻韩尚书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果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幸会,幸会。”
但见一个四十岁左右,满面络腮胡,身着异族服侍的中年男子,脸上堆满的笑容,拱手向韩艺夸赞道。
旁人若不知,肯定以为这人乃是一个官员,或者是降将,但其实此人乃是新罗的国王,武烈王。
在大势已定之后,韩艺派人请他来平壤结账。
武烈王不惧寒冬,屁颠屁颠的就赶了过来,他虽然回国去了,但心里一直都在惦记着他的回报,他害怕唐朝方面什么都不给他们,都没有怎么睡好觉,如今唐朝刚刚取胜就来请他,他是非常兴奋,可见唐朝没有忘记他呀。
“不敢,不敢,武烈王过奖了。”
韩艺拱手回得一礼,又伸手示意道:“武烈王请坐。”
“多谢!”
武烈王就坐在韩艺的身边。
韩艺打着官腔道:“此次出征,承蒙贵国相助,我军才能进展的如此顺利,我们心里一直都记着的。”
“哎呦!韩尚书此话真是见外了,我们新罗乃是贵国的属国,此乃我们分内之事,何许言谢。”武烈王是诚惶诚恐道。
韩艺能够这么说,他心里是长出一口气,因为当初头回与韩艺打交道,韩艺就揪着他们是一顿痛骂,导致他认为韩艺是一个比较暴躁的人,他来的时候,心里都还在担忧,如果韩艺当着面训斥他,那他该怎么办,是要命,还是要面子,他已经做好被韩艺羞辱的准备,没想到韩艺这么好说话,仿佛不是一个人似得,他真的非常高兴。
“哎。。。这非见外,我也只是就事论事。”韩艺正色道:“我们商量之后,决定除去百济、高句丽原本占领你们的城池外,还将百济的二十座城池,以及高句丽的三十座城池,共五十座城池,划于你们作为回报。”
这百济和高句丽的城池跟中原的城池不是一个概念,一个小山寨也是一个小城池,百济那么点点大,都有两百座城池,何况高句丽。
韩艺毕竟是商人出身,他喊价,总是令人五味杂陈。
武烈王原本担心是唐朝一座城池都不给,包括他们被占领的,因为他们确实拖了后腿,没有帮到什么忙,而且唐军的到来,也让他们没有被灭国,而如今唐朝不但归还他们以前被高句丽、百济占领的,而且还给了他五十座,但是你要说好吧,这又太不公平,我们可是盟友,你们占了那么大的地,而我就占了这么一点点,他先前可是觊觎整个百济,只不过自己没用,给他他也吃不下来。。
韩艺在没有见到他之前,就已经料到他此时想法,他是一点也不在意,直接从袖中掏出一块布来,道:“这上面写着具体是哪五十座城池。”
武烈王一怔,忙道:“哦!多谢。”然后就伸手去接。
韩艺突然手腕向下一扣,笑道:“差点忘记,还有一件事要向武烈王询问一二。”说着,他又将布给收回来了。
武烈王心里咯噔一下,这临门一脚,可别乱子呀,非常谨慎道:“不知韩尚书要问何事?”
韩艺道:“我听闻你们新罗方面,收留了不少渊盖苏文的余孽,不知可有此事?”
武烈王目光闪烁了几下,道:“这个,先前苏将军就曾派人来问过,我并不知有这等事,之后,我还特地派人去调查过,发现的确有一些高句丽的残余部队为了躲避贵**队的追击,偷偷进入我新罗境内,我已经在命人追查这些人的下落。”
他其实也料到韩艺会提及此事,在国内就将对策商量好了,这回答的是滴水不漏,我当时说没有,是因为我不知道,如今一查,他们是溜进来的,这你不能怪我,我也不想他们来的。
韩艺微微一笑,道:“武烈王没有骗我吧?”
武烈王忙道:“哎呦!这事我怎敢欺瞒韩尚书,句句属实,绝无半句虚言,倘若今后我抓到那些余孽,一定给贵国送去。”
这孙子装得,哪里像一个国王,分明就是下属,但是再看他做的那些事,可见此人反复无常,不可信也。
韩艺沉默片刻,突然道:“不知武烈王可有发现,苏将军他们都没有参与此次会晤?”
武烈王一愣,顺着道:“我方才也为此感到好奇?”
韩艺道:“这是因为他们对于此事深感不满,当初你们新罗就收留了伯阶,而如今又有渊盖苏文的余孽跑到你们新罗去了。”
武烈王哭丧着脸道:“还请韩尚书明鉴,当初收留伯阶,我也是没有办法,他们都快打到金城去了,当时贵**队也才刚刚登陆,我实在是束手无策,才这么做的。至于渊盖苏文的那些余孽,我是真不知情,还请韩尚书要相信我啊!”
“我当然相信你,不然的话,我也不会坐在这里跟你交谈,毕竟贵国一直忠于我们大唐。”
“是是是,我们对于大唐的忠心,那是天地可鉴啊!”
“因此我是力排众议,邀请你来此。”
韩艺又道:“可是我也向他们许下承诺,让他们不要担忧,这种事一定不会对我们造成麻烦的。所以,这丑话我也说在前头,我不管他们是偷偷溜进去的,还是你们招降过去的,事已至此,我也不想在为了这点点事,伤了彼此的和气。倘若,他们这些人日后来到我大唐领土作乱,这笔账我全都会算在你们新罗头上的。”
武烈王面露为难之色,“伯阶的话,我可以!”
“不不不!”
韩艺连连摆手,打算了他的话,道:“武烈王,你得考虑我的处境,苏将军他们是要你们将这些人交出来,甚至出兵到新罗去捉拿这些人,是我让他们选择相信你,这事我还得去跟陛下说明,因为如果出了事,这责任会算到我头上,我官职都可能不保。我觉得这事,我已经够体谅你们了,我也希望武烈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