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妻贵 >

第302部分

妻贵-第302部分

小说: 妻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蛲夥⒊錾簟�

    所以,他的寝殿会空无一人,凤止歌闲庭信步般的进到乾清宫,他独自一人在地上躺了这么久都没有任何人发现,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赵天南没有忘记,当初,林公公可是因为寒素才捡回了一条性命。

    突然发现自己当作拐杖一般杵了二十几年的东西,原来竟是一条随时能噬人性命的毒蛇,任是谁,只怕也会难忍心中的激荡。

    赵天南自然也是如此。

    如果说从凤止歌口中得到的当年的真相给了赵天南重重一击,那这突然发现的林公公的背叛,就是另外的一记重拳了。

    气怒之下,赵天南竟然奇迹般的清晰吐出了几个字。

    “她,回来了,是你?”

    看似不搭关系的字句,林公公却半点也不费解。

    低垂着头,林公公面上挂着谦卑的笑容,一如他这二十几年来展现出来的忠诚姿态。

    “皇上,您可终于发现了这一点,老奴原本还是犹豫着,到底要什么时候才告诉您真相呢,如今您自己猜出来了,倒也省了老奴费心思考了。”

    说出来的话,却与他这番姿态半点搭不上边。

    赵天南的胸口因之而急剧起伏。

    这短短的一天之中,他不仅见到了原先以为再也不会再见的人,还得知了那么些他以前想都没有想过的秘密。

    他的妃子与侍卫给他戴了顶厚厚的绿帽子,儿子和女儿根本就不是他的种,而这一切早在二十几年前寒素死的那一天就种下了根源,如今,就连跟在他身边二十几年、所有人都赞其忠诚的林公公,竟然也是寒素当初留在他身边的一颗钉子。

    赵天南从前以为自己的人生是无比圆满的,但这时他却深深的怀疑起来。

    这么多东西他都未看透,他这些年,都瞎了吗?

    不管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思,林公公好歹跟在赵天南身边二十几年,当然能从赵天南的神色之中看出他在想些什么,于是微微一笑,安慰道:“皇上您也不必太过怀疑自己,当初皇后娘娘虽然留下了那么一句话,但其实老奴也一直不敢肯定皇后娘娘是不是真的能够回来,好在,娘娘从来不会失约于人……”

    说这些话时,林公公心里满是感激。

    他忐忑着等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等到那个人,当他终于接到那个人的传信时,有谁能知道他那时恨不得将诸天神佛一一感谢个遍的激动心情。

    虽然过程曲折了点,等待的时间长了点,但只要能等到皇后娘娘归来,于林公公来说,那这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赵天南怒瞪着林公公。

    如果他此时还能说出话来,那他这满腔的怒气,必然会化作一个字。

    滚!

    只有这个字,才能将他胸中那被背叛欺瞒的郁气抒解一二。

    林公公对赵天南何其了解,只看他的表情,就已经知道他想说些什么。

    “皇上,”林公公面上仍带着一如既往的温和与谦卑,他替赵天南掖了掖被角,眼中是不可错认的宽容,仿佛在看一个无理取闹的孩子一般,“皇后娘娘可是吩咐过了,要老奴将皇上照顾得妥妥当当呢,这时候正是皇上需要老奴的时候,老奴怎么能只顾自己躲清闲呢?”

    那样子,只差没对着赵天南说一句“别闹”了。

    赵天南心里怒气更甚,甚至被气得眼前一阵阵的发黑。

    林公公却不再看他,而是突然轻“咦”一声,然后拍了拍自己的额头,略有些懊恼地道:“人老了,果然是不中用了,老奴竟然忘了皇上该吃药了。”

    然后,林公公扬声唤了句“来人”,下一刻,便有一名面容看着陌生的宫人手里端着托盘走了进来,托盘上放着一碗仍冒着热气的药。

    林公公转身从那宫人手中接过托盘,然后挥了挥手将之遣退,这才转身看向赵天南,微笑着道:“皇上,药已经端上来了,皇后娘娘吩咐了,您这病可得好好养着,这药啊,更是不能断了。”

    说完,林公公将药碗端在手上,舀起一匙深褐色的药汁就要往赵天南嘴边送。

    赵天南神情大骇。

    明明是治病救人的药,但在此时的他看来,却与那催命符无异。

    他狠狠瞪着林公公以及他手中的药,眼里仿佛淬了毒一般。

    从凤止歌出现在他面前,又与他说了那么多当年的往事起,赵天南心里就一直存着疑惑。

    就算他再怎么病得无法言语不能动弹,但他到底还是这大武朝的皇帝,凤止歌怎么就能有这么大的胆子将一切说出来,但凡她的那些话被旁人听了半句去,恐怕都会带来不小的风波。

    以赵天南对寒素的了解,她完全不像是如此不谨慎的人。

    如今看来,莫不是那时她就已经存了要对他下毒手的想法了吗?

    当初素素死于剧毒之下,所以她也要让他尝尝那剧毒穿肠的痛苦?

    赵天南如此想着,心里是无限的悲哀,他不想死,他其实也想挣扎,但谁让他如今只是一个中了风连动弹都不能的老朽之人呢?

    赵天南十几年征战打下了这大武朝的江山,他以为自己这一辈子都不会了解什么叫认命,但这时候,他却是确实的有了认命的打算。

    见了他这副完全死心的样子,林公公却是突然一笑。

    “皇上,您这是怎么了,莫不是以为这药里有毒?”林公公笑得既无奈又有些怜惜,“皇上您怎么会这样想呢,无论如何,皇后娘娘总是希望皇上您能尽快康复的。”

    赵天南对此嗤之以鼻。

    若是个不知情的人,听了林公公这番话,只怕还会以为他话中的主角乃是一对恩爱不疑的夫妻,但赵天南又岂会不知自己如今与凤止歌的关系,以及他此时的处境。

    林公公又道:“皇上啊,您就是太过多疑了,皇后娘娘临出宫之前可是再三叮嘱了老奴,一定要好生照顾皇上,不能让皇上出半点差池呢,这药,也是经由太医们开了方子再亲手熬的,想必定会对皇上的病情有好处的。”

    林公公说着话,手中汤匙里的药汁也吹得凉了些,然后也不顾赵天南眼中的愤怒与抗拒,将汤匙递到赵天南的嘴边再微往前倾,那温热的药汁就顺着赵天南半开的双唇间流入了嘴里。

    舌尖尝到苦涩的味道,赵天南几乎使出了所有的力气想要挣扎。

    从前的赵天南一直以自己征战多年练就的身手为傲,但这时,他却不得不悲哀的承认,如今的他,只不过是一个任由人操控的傀儡。

    所以,任他如何抗拒,也只是让一部分药汁自他嘴角流出,但大部分仍流入了喉间被他咽进了腹中。

    赵天南能感觉到,那温热的药汁从嘴角一路往下,划过他的颈项,最后没入他单薄的衣物之下,再在他胸口的衣裳上留下一道湿润的褐色印记。

    胸口处感受到的是淡淡的温热,但赵天南的心里,此时却是一片冰凉。

    他仿佛能听到死神那渐渐接近的脚步。

    他就要死了吗?

    赵天南目光涣散着如此问自己。

    药汁经由林公公之手,一点点被他咽下,很快,一碗药就见了底。

    赵天南可以预想到,接下来,他就会在一阵又一阵强烈的痛楚之中渐渐生机消散,然后魂归永远的黑暗。

    他有些惶恐,他不想死,也从未做好迎接死亡的准备,他还有许多事没做。

    但……

    惶恐了许久,赵天南都没能等来预期之中的疼痛与死亡,虽然他仍不能动弹分毫,但毫无疑问的,他仍活着。

    赵天南有片刻的怔忡,然后便听到了林公公的轻笑。

    “皇上,您怎么就不信呢,皇后娘娘没有害您之心。”林公公一边说着话一边轻轻摇头,放下药碗之后又回身拍了拍赵天南的手以示安慰,“您以后啊,只要好好吃药休养就行了。”

    无论如何,确定自己没有了生命危险,赵天南仍暗自松了口气。

    哪怕只能像如今这样活着,赵天南到底也是想活下去的。

    随后,林公公的话却让他心中的这点侥幸立时荡然无存。

    “皇后娘娘说得对,皇上要是就这样驾崩了岂不是太没意思了,您只有活着,才能亲眼看着您所珍视的一切,是怎样一点点失去的……”(未完待续。)

第184章 粮食

    那药里有安神助眠的成分,赵天南吃了药之后没多久,就觉眼皮变沉,闭上眼就睡了过去。

    林公公则一直守在他旁边,直到赵天南入睡。

    仍是带着那谦卑的忠诚的微笑,林公公替赵天南掖了掖被角,看向赵天南的那眼神,怎么看都是殷切的希望赵天南尽快好起来的。

    林公公确实是希望赵天南好的。

    他希望赵天南能好好的活着。

    若是他就这么死了,又怎么能看着他珍视的一切是如何一点点消失的?

    若是他不好好活着,又怎么能亲眼看着皇后娘娘日后的生活是如何的好?

    想着那样的场景,林公公又是一笑,低声呢喃道:“皇上啊,您可一定要好好的。”

    看看,他可真是个忠心的奴才,不是吗?

    细数这大武朝上上下下,只怕再没有人能比他更希望赵天南能好好的活着。

    ……

    赵天南中风的消息瞒得很好,除了那有限的几人,就是宫里的嫔妃都没有人知道,更别提外面的朝臣了,但朝廷也并未因此而乱了套,有寒老爷子这个领了旨暂摄朝政的内阁首辅在,倒也算得上井井有条,并不比从前赵天南在时差什么。

    而寒老爷子摄政之后没几天,就做成了一件大事,威望在朝臣和百姓心目之中都直线上升。

    要说如今的大武朝,最紧要的事,就是解决那些躲避灾荒的难民了。

    这些难民为了活命都离乡背景的四处流亡,走到哪都给当地带来许多安全隐患,当地百姓自然也对此怨声载道。

    可这些难民说到底也只是为了活下来,四处流浪好歹还难借着旁人的好心勉强维持着生存下来,可若是留在大家都吃不上饭的家乡,那岂不是只能干等着饿死吗?

    赶是不能赶的,可若是不赶,任这些难民留着也不是那么回事,朝廷之前又一直没能想出什么可行的办法,这件事儿也就这样一天天拖了下来。

    寒老爷子首先就是拿的这件事开刀。

    因为江南等地的灾荒,自打秋收之后,粮食价格就一路上涨,就连其实并不缺粮的京城粮价都涨到了平时的五倍有余,受干旱影响粮食大量减产的江南等地,更是非常夸张的涨到了正常价格的十几倍。

    这么贵的粮价,除了那些家中有田产田庄的大户人家,普通百姓手里就是攒了几个银子,又能维持得了多久?

    寒老爷子首先做的,就是平抑粮价。

    平粮价说起来也是极为简单的,只要有足够多的粮食就成,粮食一多,那粮价自然也就降下来了,可谁不知道如今大武朝最缺的就是粮食了?

    寒老爷子在朝会上首先提出这一点时,虽然百官碍于他的威望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可是真实的情况却是没有人看好,别的不说,就说这粮食,在缺粮的现在,谁能一下拿出那么多足够将粮价压下来的粮食?

    再说了,若真有那么多的粮食,难道人家还不知道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