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第7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骑兵的身躯随战马起伏,融为一体,前排的骑兵马头并进,锋利的马槊、三眼铳也在同一条线上。
谭泰等明将,见蒙古骑兵加快了速度,他冷笑一声,不觉双腿夹紧马腹,挥鞭提速。
蒙古人列成矢阵,纵马疾奔,向明军迎击而来。这种阵型,能将蒙古人的力量集中在一起,恰似一枚锋利的箭头,将明军冲散。
其实蒙古人都是轻骑兵,他们更加擅长骑射袭扰,在广阔的草原上游斗,并不适合正面对冲。
只是此时,他们如果不正面挡住明军骑兵,那明军骑兵跟本不会和他们缠斗,而是会直接扑向蒙古的牛羊和牧民。
明军在草原上运送粮食比较难,蒙古人失去牛羊,便连运的机会都没有,只能饿死。
吴克善别无选择,只能以劣势装备的蒙古轻骑,去与装备精良的明军骑兵对冲。
“杀光他们!”谭泰见蒙古骑兵迎上来,又见牧民赶着车辆和羊群北去,不禁急吼一声。
两方骑兵,速度飞快,丝毫没有停下的迹象,笔直地冲向了对方。
万蹄践踏大地,溅起片片尘土,马军地动山摇的冲击,犹如山洪一般,震动整个科尔沁草原。
自成祖皇帝北击蒙古之后,明朝再也没有动用如此之多的骑兵,深入蒙古草原。
“砰砰砰”的铳声响起,一片密集的弹丸,借着火药的威力射出,迎面而来的蒙古骑兵顿时人仰马翻,而明军也在蒙古人的箭矢之下,纷纷坠马。
不过,明军装备精良,许多箭矢射在身上,但多被弹开,蒙古人的箭矢,不能破开明军的胸甲,只能对一些不重要的部位造成伤害,明军的弹丸却将蒙古打倒一片。
这一交手,明军就占据了上风,但将士们还未来得及高兴,两军就已经撞在了一起。
由于明军的阵型太过紧密,战马之间的缝隙太小,双方一碰撞,立时便见士卒被撞击抛飞。
两道钢铁洪流激烈的碰撞,长矛刺穿,钝器挥打,人的惨叫和战马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团团雪花绽放,几乎令人崩溃。
蒙古人的弯刀,在对上明军的胸甲时,劣势显而易见,矢阵的锋头立时就像射到了铁板,不过好在他们还是凿穿了第一道墙,只是在他们冲破的瞬间,第二道墙的明军骑兵,却抬起了他们的马槊。
一名蒙古百夫长,挥刀砍死一名明军骑兵,方透墙而出,刀还高举着没有收回,第二道墙的骑兵却挺着马槊刺来,他想躲避,但这名明军骑兵的旁边,也是如他一样的挺起马槊的骑兵。
明军骑兵排列紧密,他仿佛骑马撞上了飞速突进的枪林一样,还未来得及反应,就被一槊捅离战马,重重摔在地上,瞬间就被明军骑兵踩成肉泥。
蒙古骑兵更多的是强调个人的勇武和骑射能力,但明军不同,明军在骑术和骑射上都比不上蒙古人,可是明军却有严明的纪律,靠的是集体的力量。
明军骑兵如墙推进,蒙古人连破五道墙,但是整个矢阵中,冲当箭头的蒙古骑兵,却全部死在了冲锋的路上。
原来的冲锋,因为骑兵直接的间隙大,双方可以交错而过,战马从缝隙间穿过,一次对冲过程中,不需要和遇见的没一个对手交手,但明军排列成墙,前头的蒙古人每撞上一堵,都需要击败一名明军,而一个蒙古勇士,不可能连续击败五名明军,可能在未接触时就被明军的火铳打飞了。
在骑兵中的吴克善,只见明军像泥石流一样,蒙古骑兵撞进去多少,就被吞没多少,内心无比惊恐。
他不知道,这是其实是一场,接近近代化的骑兵,与传统骑兵的对决。
在当初王彦视察马场时,张存仁等人就提出了突出明军优势,强调大军的纪律性,重视团体的能力,后来再明军内部的比斗中,秦尚行和赵慎宽的骑兵,都败给张存仁训练的骑兵,明军便开始采取新的训练方式,注重骑兵的纪律性和组织性,加强底层军官的作用,而不在特别强调个人的勇武和骑射能力。
吴克善见到蒙古骑兵,就像一枚利箭射到铁板,折了箭头,那后面的木杆自然无法捅穿铁板,这么继续撞上去,恐怕一个回合,科尔沁的勇士就得大败。
“传令,撤!”
号角声冲天而起,蒙古骑兵立刻拉住马缰,使得马改变方向,凭借精湛的骑术,向两边散去,但冲在前面的蒙古人却来不及改变方向,明军就像墙一样碾压上来,将撞上的骑兵消灭,片刻间便冲破了蒙古人的阻拦。
而此时,科尔沁的牧民尚未走远,那里有件大功在等着谭泰,他未理会向两边算去的蒙古骑兵,将刀一指,便领着骑兵猛扑向蒙古的牧民。
明军骑兵就像是一群饿狼,扑向毫无反抗能力的羊群,而吴克善与散到两翼的蒙古人,就像是保护羊群的牧羊犬,他们眼睁睁的看着狼群冲向羊群,想要保护羊群,却又不敢上前阻止,只能在两边犬吠,想要吓走狼群,但是狼群去并不理会,直接撞入羊群之中。
两边散去的蒙古骑兵,找回了他们的优势,迂回过来,远距离的骑射,骚扰明军,不与明军硬拼,明军追上去他们马上就逃离,可没一会又杀回来袭扰,阻止明军,但明军却杀入了蒙古的牧民之中。
明军从后掩杀上来,战刀左右劈砍,草原上立时血流成河,恐惧使得前面的蒙古人,再也故不上羊群,拼命的抽打着马匹,赶着车辆逃命。
顺治与布木布泰在颠簸中不停的撞在车厢上,马车夹杂在逃命的队伍中疯狂的奔驰,忽然马车的轮子碰到了一块凸起的石块,整个马车便一下飞了起来,待落地前行时,惊魂未定的福临,便只见一个人影从后面滚了出去,却是布木布泰被一下抛飞。
福临见她身子在草坪上翻滚,顿时一声痛呼,“额娘~”但马车却不停,片刻间就不见了布木布泰的身影
(求喜欢本书的书友能够支持正版,另外感谢一直订阅的书友,求推荐,月票,订阅。)
第1265章福临死了
夕阳西沉,天色逐渐暗淡下来,当落日的余辉洒在草原上时,方圆数十里内,到处都是殷红的斑点,就像绿色的草原染上了什么皮肤病一样。
此时喧嚣的战场已经安静下来,晚风吹过,空气中弥漫着的血腥味,将草原上的野狼都吸引到战场的边,狼群在残破的军旗和斜插着兵器之间,撕咬着蒙古人的尸体。
科尔沁的勇士虽然尽力袭扰,但是却阻止不了明军对于牧民的掩杀,他们最终没能保护好牛羊和眷属,只能在傍晚时分,绝望的撤离了战场。
明军也算是轻骑兵,可与蒙古人比起来,他们至少多了三四十斤的人马装具,所以肯定是追不上要跑的蒙古骑兵,不过蒙古骑兵虽然跑了,但是他们没了牛羊也已经无法在草原上生存。
明军的掩杀持续三十余里,蒙古的牧民损失大半,还有几乎全部的牛羊,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舍弃了物资,逃出了明军的追杀。
一路上,入眼的尽是横七竖八,或仰或扑的尸体,无主的马儿在尸体之间,打着响鼻,偶尔抬起头来发出一声悲鸣。
一名受伤的蒙古人,在地上努力的爬着,拖着受伤的身躯,爬向不远处车辆上的一具女尸,一名明军骑兵提着马槊打马过来,看了一眼,便一槊刺穿他的后背,接着拔出马槊,结束了他的痛苦。
在战场上的尸体之间,四处都有游走的明军骑兵,不时便一槊刺下,或者跳下战马查看,搜刮战利品,牵走无主的马匹。
草原上,更多的骑兵,则正将跑散了的牛羊,赶到一起,不时有欢快的笑声传过来。
天色将黑,明军没有继续向北追击,而是在战场之外,寻了一处靠近小河的地方宿营。
明军为了不给科尔沁反应的时间,所以一路没有怎么歇息,一场大战结束,士卒们也需要休息。这一战明军伤亡两千多人,有一半是死于蒙古人后来的袭扰,但也创造了辉煌的战绩,蒙古的勇士至少伤亡五六千人,而牧民死伤的更多,并且还俘虏了两三千人。
这时一部分人在忙碌的打扫战场,一部分人在砍伐树木,在河边围一个简易的栅栏,用来圈住牛羊和俘虏,剩下的人则宰杀牛羊,点起篝火,准备晚饭。
谭泰等人,来到栅栏边上,明军不断的将牛羊赶入,一队队的俘虏也被战时关押在里面。片刻间,赶来的羊群,就已经挤满了栅栏,绿色的草地上完全被绵羊遮蔽,后来赶来的牛羊和马匹,便只能放在栅栏外,两万多明军骑兵,在外边围了个圈,将这些牲畜放在里面。
看着这么多的牛羊,众多明将都有些振奋,这绝对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至少有二十多万头绵羊吧!”秦尚行看了一眼,他真的是头一次见这么多羊。
吴克善的王庭本来是没有这么多羊的,许多都是出征沈阳时,各部带的军粮,现在基本都在明军这儿了。
中国说当官的为肉食者,百姓为素食者,由此可见明朝肉类十分缺乏,这批牛羊赶回关内,几人都能得到大大的奖赏。
赵慎宽看了看,忽然说道:“我们得谨慎些,到嘴的鸭子,不能飞了。”
“赵将军是担心吴克善杀个回马枪?”谭泰问道。
赵慎宽点了点头,“吴克善还有一万多人,又没了粮草,我估计今天晚上,他可能杀回来!”
秦尚行一听,觉得很有道理,“牛羊就是蒙古人的粮食,吴克善没了军粮,只能饿死,他还真有可能杀个回马枪。我差点就得意忘形了,幸好有老赵提醒!”
“这四下一马平川,也不好埋伏,黑夜里被吴克善冲入,反而会形成大乱。”谭泰随即道:“不如两位带着部署先休息,我守前半夜,后半夜两位防备。”
赵慎宽与秦尚行闻语,点了点头,然后一抱拳,“那好,我们这就去让弟兄们先吃饭,然后立刻休息。”
两人说完,就转身离去,将属下调到内圈,谭泰查看一阵后,便道外圈寻一块大石坐下,并吩咐斥候在周围警惕蒙古人突袭。
随着天黑,赶着牛羊和俘虏的回来的明军士卒,便越来越少了起来。
这时忽然一名千户上前来禀报,“将军,好像抓住了一条大鱼!”
好像?谭泰回头望去,只见十几名士兵押着一名衣衫褴褛的女人走来,这名女人三十余岁,身材丰满,面容较好,正是坠下马车的布木布泰。
那千户也是个满人,但他以前是个牛录,级别不够,只是曾经远远的看见过布木布泰一回,所以不敢确定,但谭泰一见,却立时高兴的站了起来。
他原来以为,福临和布木布泰又跑了,心中还有些懊悔,但不想却被手下抓到了。
谭泰当即走了过来,笑道:“哈哈哈~这是大清的太后啊!快说,福临小儿呢?”
太后虽然值钱,但福临的身份明显更重一些,谭泰一把捏着布木布泰,并没有一丝尊敬,直接进行逼问。
布木布泰一看是舒穆禄谭泰,心理十分厌恶这个败类,在北京城外就是他紧追不放,杀了数千福临的护卫,还刺死了安郡王岳乐。
落在明军手中,布木布泰知道自己就算再有智慧,也会落得凄惨的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