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715部分

崇祯十七年秋-第715部分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忠军的起源,要说还是在山东青州。虽说赵军和山东义军,最后之有千人逃脱清军的围剿,但是五忠军最初的骨干,是山东义军无疑。

    时光荏苒,一晃十年过去,忠义营最初的一千人,已经凋敝殆尽,特别是八闽之变时,王威和忠义营为了保护高宗皇帝全部战死,更是让当初的山东老人,所剩无几。

    这次要打山东和河南,明军中山东的老人,早已沸腾起来。

    横冲马军的秦尚行、赵慎宽都是当初山东义军的头目,他们很早就向王彦表示了要参与光复山东的行动,不过因为河洛战场的需要,王彦没有同意他们的请求。

    横冲马军必须要出现在河洛,才会让清军觉得明军主攻中原,秦、赵两人没有去人成,但是剩下的山东老人中,却还是有几人得以成行。

    青州的钱一枫,他是秀才出身,王彦到了广东之后,他就转为文职,知琼州事,后又升为都转运使,广东按察使。因为转为文职,少了立功的机会,所以他现在的品级和爵位都落后于刘顺。

    他听了朝廷要光复山东的消息,便几次写信给王彦,说这么多年来,他最担心的就是,族人是否还在?祖坟是否完好?十年来,他只能在梦里才能看到这些景象,希望王彦能够让他去看一看。

    在戴之藩猛攻徐州之时,东海水师在满大壮的统领下,悄悄的从海州,绕过山东半岛,来到黄河的入海口。

    黄河原本是向南,同淮河合流之后注入大海,但是几年前谢迁和榆园军兴起时,清军为了剿灭榆园军,掘开了黄河放黄河之水北冲,淹没了曹州等数百里之地,剿灭了榆园军大部,黄河也因此改道,从北面注入黄海。

    三月十八日夜,东海水师大小战船五百多艘,已经到了莱州湾。

    山东的清军主要集中到了徐州一线,后方极为空虚,只有济南还有些兵力,所以水师没有隐藏,直接停泊在青州附近的海面,只等天亮之后,便要上岸,直接扑向济南。

    夜晚十分,天空中繁星点点,海面上十分平静,钱一枫站在船头,并没有回舱内歇息。

    “监军,在想青州旧事么?”满大壮走出来,站在钱一枫的旁边。

    钱一枫笑道,“杜甫曾作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本官比他幸运,能够亲自参与光复故土,今生以无遗憾!”

    “监军,青州之变,已经十年了吧!”满大壮听他的话语,心中也有些感触,“我们总算是熬过来了!”

    “是啊!”钱一枫不禁摸了摸脸上的胡须,一转眼,他已经人到中年了。

    两人在大船上感慨,明军一艘在岸边游弋的哨船却忽然发现了动静,船上有士卒说惊呼道,“哎,岸边好像有人。”

    “哪儿呢?没看着啊。”船上带队的小旗闻声眺望过去,但黑灯瞎火的却看不清楚!

    其他几名士卒,看了看,也没发现异常,不禁笑道,“我说你是不是夜光眼呐?黑乎乎的一片,那里有人!”

    先出声的士卒,被众人一说,再瞧瞧确实又什么都看不见,只以为真的看错了,与是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下头,疑惑道:“难道真是我花眼呢?”

    “行了,往回划吧!”小旗摆了摆手,便准备钻入舱室。

    就在这时,岸边却忽然有人齐齐叫喊起来,“海上的,小心火船!”话音方落,岸上忽然杀声大作,火光冲天。

    那小旗骇了一跳,他没空多想,一把拉过一名士卒,喝道:“报警,让船队升锚!”

    停泊在海边的明军水师,此时早已发现了动静,满大壮走到船舷边,大声问道,“什么情况?”

    “都督,岸边有动静!”船上的官兵们七嘴八舌地喊道。

    “什么动静?”满大壮连声问道。

    “不清楚,有火光,还有喊杀声传来!”

    满大壮脸色一沉,大声下令道:“先起锚、升帆”

    明军船队出海州后,在登州府时就被当地的渔民发现,然后告知给了清廷的官府,登州守将立时便火速报往济南。

    济南由山东巡抚方大猷和山东总兵王忠清把守,方大猷是个文官,军事上主要听王忠清的。

    这个王忠清本来只是登州一带的守将,因为当初明军扮作倭寇,劫掠山东沿海时,山东多地都被明军攻破,但唯有王忠清镇守的登州受到的损失较小,因而被清廷看中,逐渐做到了山东总兵。

    他在登州待了几年,治理的还不错,特别是他部下的家眷大都安置在登州,所以登州一地与他十分亲近,能够给他报告消息。

    得到消息之后,王忠清就知道大事不妙,明军这是趁着山东清军主力都在徐州作战,要包抄济南,断掉马光辉的后路。

    王忠清与方大猷商议之后,便决定先一步在河口埋伏,准备趁着夜色,加上明军船只下锚以后,不能移动,他便打算用小船火攻明军战船。

    他在登州防海数年,有这方面的经验,并且曾经也用这种方法烧了明军几艘大船。

    这次,他本来是想等天晚一些,明军大多睡下,便让士卒乘着装满火油柴薪的小船,靠近明军大船,然后一把火让明朝的水师覆灭,可是不想他正在准备,岸上却忽然有另一支人马出现,并且向明军示警,破坏了他的好事。

    “军门,被发现了怎么办?”一名绿营将领,按着刀说道。

    “军门,有一支人马正向岸边杀来!”又一名将领慌张道。

    王忠清一咬牙,“装好火油和柴薪的立刻冲击明船,其他人随本镇迎战!”说罢,他便一拔刀,领着一群站在岸边的清军向后面的一片火光杀去。

    水师战船上,不少士卒忽然开始大喊,“火!火!”岸边突然出现数十个黑影,有一条撞上一艘明朝福船,立时就腾起一阵火焰。

    这一下,水师上下都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清军想要偷袭,火攻他们,好在事先有人示警,明军战船已经起锚升帆。

    岸边的混乱持续了大半夜,当黎明来临时,才安静下来。

    清晨,离开岸边的明军水师又重新来到岸边,海上还有昨夜火船的残害,但是岸上已经没了清军的踪迹。

    满大壮站在船头有些恼怒,昨夜清军偷袭不成,但是吓了他一跳,他险些阴沟翻船,而且因为慌乱,明军多船相撞加上清军焚烧,让他损失了四条船,伤了十多条船。

    “岸上的清军,似乎已经撤了。”钱一枫皱眉眺望岸边。

    “哼!”满大壮冷哼一声,“他们要是不走,让我抓住了,老子剥了他们的皮!”

    两人正说着,岸边的树林中,却忽然涌出一片人马,他们穿着布衣,抱着头巾,拿着各色的兵器,其中还间杂着旌旗,上面写着“王”字和“明”字。

    这因该就是昨晚给水师示警的人马,看装备因该是活跃在山东的义军。

    “海上可是楚王的人马?”岸边一员义军将领冲到海边喊话。

    满大壮自然不用隐瞒身份,船上有军官回道:“我们是大明东海水师,受楚王殿下节制!”说完又补充了一句,“你等是何来路?”

    岸边那将却没有回答,而是打马回去,不一会儿,只听到岸边的人群一片欢腾。那些义军士卒兴奋的挥舞兵器,欢声雷动,有的甚至激动的留下眼泪。

    满大壮见此,随即让人派船,将义军头目接上座船。

    不多时,几个为首的义军将领从小船上来,满大壮和钱一枫站在甲板上,后者看见上来之人,忽然微微一愣,脱口而出道:“士杰?”

    上来的一名头目,看见钱一枫,也立时愣住,两行浊泪便流了下来。

    (感谢幸福啄木鸟的1000打赏,求月票,推荐,订阅)

第1185章三王会战(八)

    满清入关后,山东前前后后兴起了几波反清复明的义军。

    最早的一批是跟随济王反清的那一批,不过很快就被清廷招抚,王彦属于第二批,主要是青州的赵军还有其他几处人马,第三批则是谢迁和榆园军。

    钱一枫口中的士杰,名换霍元芳,字士杰,是青州生员,两人曾是同窗。

    当年他与钱一枫一起投靠赵应元,参与青州抗清,后来两人都随着王彦突围而出,不过后来清军围剿的厉害,义军几次遭受突袭,义军多次被清军杀散,霍元芳便也没了消息。

    “是监军旧识?”满大壮见此扭头问道。

    钱一枫点点头,“是跟随楚王殿下在青州抗清的义士。”

    五忠军排资论辈,最老的就是参与了青州事变的人,听说是当年青州事变的参与者,也是王彦的旧识,满大壮当即笑道,“那就是自己人了,来来,我们里面谈。昨夜之事,本督还要谢过诸位,不然要是遭了清军的黑手,本督还真的没脸向殿下交代。”

    当下几人进入船舱,霍元芳等人毕竟只是义军,见战船上甲士林立,威严肃穆,还是有些拘谨。

    钱一枫先介绍道:“这位是东海水军都督,满都督!”

    “我等见过满都督!”几人忙行一礼。

    满大壮挥挥手,让众人坐下,钱一枫待座定后,开口问道:“当初还以为士杰没于乱军之中,不想今日还能一见,真是幸甚。不知这十年来,士杰怎么度过的,怎么没有南下去投殿下?”

    山东的第一批义军存在只有几个月,之后抗清的起义,霍元芳都有参与,简直就是一块山东抗清历史的活化石。

    他听钱一枫问起,与几名义军将领对视一眼,都露出悲戚的神色。

    霍元芳,抱拳道:“钱大人,当年我与主力失散之后,便一直躲在沂蒙山中养伤,待伤势好了,出山之际,清军已经占据南都。因为清军控制要道,且消息不通,我便拉起了一支人马,留在沂蒙山中活动。后来榆园军起事,我又投了李化鲸,在曹州一带扛清。”

    霍元芳说着,眼眶已经红了,“义军本来声势浩大,与高苑候遥相呼应,谁想清军居然掘开黄河,水淹曹州,杀人百万,榆园军损失惨重,曹州被清军攻破,李大帅等人被杀,只有我带着少数部下冲出,又转进到沂蒙山一带活动。””

    自古水火无情,榆园军曾经号称百万,被黄河之水一冲,大多就被淹死,剩下的也因为没了粮食,饿殍遍野。

    那种遍地泽国,哀鸿遍野的场景,众人回想起来,至今都十分心痛,也非常憎恨。

    正是这种仇恨,趋使着他们,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始终坚持抗清。

    仓内一阵沉默,霍元芳顿了一会儿,语气一遍,接着说道:“前不久,有天地会的人联系到卑职,说大明将要北伐,让我们配合,四处出击给清军制造麻烦,卑职才率部转进到青州。”

    为了配合北伐,天地会在北方的细作,也开始联系活跃在山东的义军,号令各路义军,接应明军北上,或是攻取州县牵制清军。

    榆园军失败之后,霍元芳就一直打着“王”字旗,号称是大明楚王的旧部,在沂蒙山区的声势很大,是山东巡抚方大猷和总兵王忠清最头疼的反清武装之一。

    这几年来,清军对他的围剿很凶,他一直在沂蒙山中,属下从万余打到只剩下两千多人,可是却一直还在坚持。

    一个月前,明朝的大批细作进入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