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本将不能带在身边,但也不能全部坑之,便戮其元恶,余者放归吧!”
“此法甚好!”王威同江天一齐声道。
王彦随令人将绿营降兵中千户以上军官杀尽,而后令余下绿营饱食一顿后,便逐出军营。
处理完降兵之事,王彦留兵马继续收敛,昨夜夺取的大批粮草和物资,便领着一行人,回到扬州城内,商议撤出扬州之事。
众人进城,便见城内的百姓已经开始整理行装,一富家青年,将手中包袱,放于一匹骡马背上,回望府宅,不禁流露出不舍和伤感,一老者走到他身边,同那青年并立,手轻拍其肩道:“只要为父不死,待到南方安定下来,不出几年,便能再挣下一番家业。”
扬州商家豪富聚集之地,如今却要舍弃过去的财富,前往未知的路途,这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王彦同众人一路走到府衙,沿途都是收拾行装的百姓,不少兵丁也参与其中,显得十分忙碌。
留给扬州军民的时间并不多,隔江百里外,便是多铎的二十万大军,两三日间,便能杀回扬州城下,所以他们必须快速出城,甚至连银钱都带不走。
府衙里,王彦同众人座定,他已知左懋第等人,欲让他入浙,扶保新君抗清,随开口说道:“左公欲让彦赴浙,但长江水道掌握在清军之手,南岸又有多铎的精锐骑兵,一旦被清兵追上,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不知左公对于大军撤退之事,是否已有规划?”
左懋第原本只是想接应王彦兵马出城,却不想王彦要带走扬州城内的百姓,近五十余万军民往南撤离,将比几万大军转进,困难百倍。
“长江口苏松各府,尚在大明之手,清军兵船现多在南京,未曾东下,吾等可出东城,过运河,而后沿江东去,长江口尚有战船千艘,过河不难。”左懋第说道:“然士衡欲带扬州之民南渡,恐会耗时甚多,若多铎追至,怕少不了一场大败!”
王彦亦知携民而逃,行军必然缓慢,到时候可能不仅救不了百姓,反而会遭清兵追杀屠戮,但如将百姓留在扬州,他又担心清兵复来,进行报复,两相权衡之下,王彦不禁退让道:“扬州之民,吾不忍弃之,但携民而逃,却又恐会害民,如此还不如只带军士家眷南渡,而让百姓出城,暂做清庭顺民。”
“当下,也只能如此了!”左懋第沉重的点头道。
这时江天一同金声见王彦已经决定南渡之策,便起身声道:“王将军,阿济格大军顿于安庆,徽州已然危机,吾麾下之兵皆徽州子弟,却不便同将军入浙了。”
“希正先生欲回徽州?”闻言王彦不由得惊呼道:“扬州离徽州近八百里,且南京已被清兵攻陷,道路阻隔,一路何其凶险,希正先生可要三思啊!”
江天一道:“将军放心,吾同恩师已经深思熟虑,皖北有大批州县,尚在大明手中,吾同恩师可绕道入皖北,而后在伺机南下过江,返回徽州。”
“既如此,本将也不再阻难。”王彦见二人坚决,便也不再相劝,而是考虑着如何能对金声有所帮助,他随开口道:“希正先生可从昨夜收获中,挑选四千件好甲,在分去二千匹战马,总之只要用得上的物资,大可随意挑选。”
扬州城中本来就还有一些物资,再加上城外八万清兵的粮草辎重,可谓堆积如山,王彦根本无法带走,所以不如用来装备金声的军队。
江天一本就欲索要一批物资,现在听王彦之言,立马欢喜道:“吾同恩师谢过将军之助,时间紧迫,吾现在就去挑选铠甲、马匹,准备西行。”
王彦虽只同江天一接触几次,但却十分欣赏江天一的才学,不想他陷于清军之手,随道:“安徽江西要面对阿济格十多万大军,淳初先生要守徽州,恐怕十分艰难,吾送二位先生十六字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希望能助二位先生平安守住徽州。”
江天一闻言,不禁在心中默念十六字,眼睛不由一亮:“将军所授兵法,真乃大家之言,吾受益匪浅也!”
当下金声便同江天一,先行退下,而王彦同诸人也纷纷出动,准备撤离之事。
感谢唐豆豆123、一代枭雄的打赏。
第82章弃扬州,携民南渡
午时,金声部已经穿上新甲,夸上战马,于西门外集结。
王彦引众人摆酒,为其送行,金声曰:“吾兵西行,会多打旌旗,虚张声势,引清兵西去,将军则领兵速入浙中,扶立新主抗清。”
“此去数百里,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凶险无比,二位当以自身为重,莫要担心吾等安危。”王彦谓二人道:“来,且满饮此杯,一路走好!”
当下金声同江天一,仰头喝完送别之酒,随领着四千徽州子弟,踏上慢慢归途。
詹霸在明军攻打西营时,并没有随李率泰等人北逃,而是秘密的领着心腹躲入金声军中。
王彦见他并未暴露,加之詹霸家眷尽在北京,且他也不愿随王彦一路漂泊,王彦便让他带十万两白银,让其北反,继续隐藏在清庭内部,为王彦收集情报,招降官员。
待金声部西去后,王彦又为詹霸践行,令其被北归,并派扬州诸生王续相随。
扬州城内,一队队传令之兵,于城中扬声呼喊,传递王彦之令曰:“扬州围解,然多铎之兵,近日必然复来,孤城不可久守,百姓当趁北虏未至,速速出城,以防北虏报复。”
扬州百姓早已收拾行装,准备跟随王彦南下,现在听士卒之言,王彦似乎并不准备携带他们过江,扬州百姓顿时一片哗然。
这时正逢王彦送别金声后返回城内,百姓见之,连忙将其堵于城门之处,大声喧哗询问。“将军可是要弃我等?”
“将军莫不是嫌我等累赘,欲弃之耶?”
王彦同众人,被百姓堵住入城之路,随只得登上城楼劝说道:“汝等随吾血战两月,吾安忍弃之?实乃形势所迫,带汝等南下,是害了汝等!不如让汝等出城,反而能活得一条性命。”
百姓见王彦登上城楼说话,便纷纷聚拢于城下听他言语,待他说完,百姓们却齐声呼道:“我等虽死,亦愿随将军南下,请将军莫要轻弃之。”
城下百姓,泣声明志,悲愤之气,弥漫全城。
王彦闻声,不禁热泪盈眶,他身后的左懋第等人,也没想王彦在扬州百姓的心中,居然有如此高威望。
两个月的扬州之战,王彦同扬州军民患难与共,已经结下深厚的鱼水之情,王彦已经被扬州百姓,视为在这乱世的依靠。
这时,王彦见百姓不愿意出城,随只得虎目含泪,向城下百姓长长一揖,而后道:“汝等之心,吾知也,然此次南下入浙,北虏必定引兵追杀,大军携民而逃,无坚寨依托,必不是北虏对手。若是大败,吾护不住汝等,岂不让汝等尽折于虏手!本将恳请大家,听吾一言,速速出城躲避,保全性命要紧。”
百姓们见王彦作揖,顿时纷纷安静下来,当听完他所说之词后,却依然有人痛哭道:“我等知将军之心,然我等与北虏皆有血海之仇,不愿陷于胡尘,更不能做北虏的顺民,还请将军务必带我等南下。”
左懋第等人没想到扬州之民,竟然如此决绝,王彦亦是被百姓之心所感,当下不禁一声长叹,而后对城下百姓说道:“既如此,那百姓愿随者,便同吾一道入浙,不愿者,立马出城,躲避北虏报复!”
百姓闻王彦应许,顿时大喜,纷纷向东门涌去。
一时间,百姓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来到运河边上,滚滚渡河。
王彦回到府衙,便让士卒驱百姓出城,而后开始放火焚城,他从清军处夺取的大批物资,会同昔日繁华的扬州,统统被大火烧毁,烟尘蔽天。
雄闻晋唐的扬州城,几乎被王彦彻底破坏,所有运不走的物资,都被丢弃破坏,千金重炮、兵器甲胄、粮草,统统被留在了扬州城的废墟之中。
当然王彦早已令士卒,从中选出最好的衣甲,最精良的火器,装备起来,而最为贵重之物,如运不走的银两,便被埋于地下,等将来北伐之时,再来挖取。
扬州被焚,王彦随领兵出城,渡过大运河。
王彦同左懋第合兵一处,共计三万五千余人,直到日头西斜,大军才全部渡过运河。
王彦乘船来到东岸,回顾西面陷于浓烟中的扬州城,又见百姓有未渡者,望河而哭,心情不禁十分沉重。
王彦虽然百般相劝,但执意要同他南渡之人,却依然还有近三十万众。他见两岸百姓,扶老携幼,哭声不绝,随让陈子龙催船渡之。
待到天色全黑,百姓才被渡尽,而这时早先渡河之人,已经前出数十里。
王彦见队伍如此散乱,绵延数十里,心里不禁万分但心,祈祷着清军不要追赶上来。
南京城内,李率泰奏报到达不久,王彦焚扬州,大军东逃的消息,也随之传入南京。
多铎得了禀报,顿时暴怒,大骂准塔饭桶,而后立马便准备起兵去追。
这时却忽有军报告之,言“江北有一只明军,足有万余,沿途过天才,经**,直奔安徽而去。”
清军南下不过两个多月,皖北和湖北还有大批州县,掌控在明朝官绅手中,王彦大有可能奔安徽而后经过湖北,再入湖南,同何腾蛟会师。
李率泰奏报中言金声之军,不过四千于人,现在军报上西去之军确有万余,多铎不禁有些疑虑,他不知是虚张声势的金声之兵,直觉的王彦大有西逃的可能,随将兵马分成两军。
多铎留韩代领数万兵马坐镇南京,而后令刘良佐会同降将田雄、马德功共计六万大军,去追金声之兵,而他则领真满州、外藩蒙古兵、李成栋等十万人马,顺江东下,去追王彦。
长江口,从扬州东逃的王彦等人,终于来到了崇明对岸,近千艘兵船于江面来往穿梭,争渡三十于万军民。
王彦同左懋第等人立于江边,观百姓相扶南渡,脑中不禁想起,晋宋之时,随伤怀的谓众人道:“观往史,吾民族不能立足中原,偏安江左,视为南渡。而南渡之人,却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今吾等南渡,却不知能否北返中原,复万里河山!”
第83章追王彦,多铎受挫
滚滚长江水,惶惶南渡人。
君王北狩去,国破家不存。
此耻比靖康,士民多愤泪。
极恶北虏兵,屠我族中人。
衣冠欲南渡,难舍故乡情。
过江余百万,不愿陷胡尘。
悠悠知我心,愤愤皆不平。
此去一万里,何时再复回?
弘光帝和皇后、妃子,会同南京宗室,共计数百人之众,被多铎派兵压往北京,大明王朝重演宋人之深悲,令臣民感到无比的耻辱。
君王北狩,遗民南渡。
王彦看着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心中不禁无限伤感,“一年前,甲申之变后,大明南京有六部堂官,有精兵五十余万,形势强于宋晋之时,但仅仅一年之后,却紫禁易手,不知是否还有机会光复河山?”
王彦心中怀着忧郁,随众人渡过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