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第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91章挑拨离间
这时在隔间里,酒保已经端上酒菜,庞天寿拿起筷子吃起来,另两人一人正是桂王那边的左都御史袁彭年,一人则是隆武朝廷的理科给事中金堡。
袁彭年听了庞天寿的话,却没心思吃酒,整个桂王朝廷,就盼着隆武皇帝赶快升天,好扶桂王上位,可听着庞天寿的话语,隆武朝大学士苏观生却准备让唐王接位,他能不急么?
“公公,桂王才是神宗嫡孙,他唐藩不过疏藩,难道还想兄终弟及不成?”袁彭年伸着脖子,抱怨道:“这皇位本就属于桂王殿下,隆武霸占也罢,他唐王还想接着霸占,天下哪有这样的事情。再说,之前三家商定,等打下南京之后,再议储位,他苏观生凭什么扶立唐王?”
一旁的金堡刚才去让酒保上菜,所以没听见庞天寿的话语,现在突然听到苏观生要立唐王,他也是一惊,根本就没有先兆,而且隆武有皇子在,怎么会去扶保唐王?
此时他和庞天寿等于已经上了桂王的船,他现在是不得志的散官,品级不高又没有差遣,俸禄少得可怜,更没油水可捞,唯有抱紧桂王的大腿,等桂王登基,才有出头的可能性,而现在却说隆武朝廷的文臣有意在隆武驾崩之后,拥立唐王,他立刻就急了起来,“公公,这是怎么回事,拥立唐王,不可能吧!陛下又不是没有皇子,再怎么也轮不到唐王啊!”
庞天寿放下筷子,冷眼看了两人一眼,“哼,苏观生是陛下心腹,他能不知到陛下身体已经垮了吗?桂王殿下等着继位,他能不知道?要是陛下还能活个十多年,他自然扶保皇子,但现在陛下肯定没有多少时间,主少国疑,小皇子肯定争不过桂王,连鲁王都比不上,如果扶小皇子登位,天下能服?就算王彦也不敢扶立小皇子,不然他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现在拥唐派想要继续把持朝廷,就只能做高唐王身份。”
两人被庞天寿几个问题,问得一愣一愣,但仔细想来,桂王那边等着隆武升天,隆武朝廷的文臣,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他们肯定不会愿意桂王一派,来抢夺他们打下来的江山。
袁彭年眉头紧皱,“这事怎么一点先兆也没有?”“这点咱家就有点佩服苏观生了!”庞天寿接着说道:“他深知陛下血统不及桂王殿下,所以当初隆武朝廷之中,他是唯一坚持要扫灭桂王的大学士,但陛下与王彦趋于三家商谈,将他支开,最后才有三家表面上的和解。此时他看武力不成,见陛下身体又一日不如一日,而小皇子在国家板荡之际,显然无法争位,遂即起了拥立唐王的心思。这种事情,他连陛下都不能说,所以行事十分隐秘。他与唐王两人,在宗藩改革之中,一个做坏人,缩减宗室的供给,一个则将俸禄堆在客堂之内,任由困难的宗室支取,一下就把唐王身份做高,收买了大批宗室的人心。如果只是这样,咱家或许只会觉得唐王是位贤王,但这次将宗室编为一军,并且由唐王统领,这就暴露了他们的野心。”
袁彭年与金堡听完话语,眼中都有些震惊,苏观生这个老狐狸,还真是不能小窥,居然借着宗藩改革的机会,来帮唐王收买人心。
“原本我们以为王彦是桂王殿下登位的最大威胁,现在看来,这苏观生也必须一并搬倒,最好还能把唐王搞臭。”
几人都是久经官场之人,对于政治斗争还是颇有心得,把现在的情况稍微分析,金堡便提议道:“方才公公说,苏观生想做高唐王身份,以便今后接位,但陛下毕竟有皇子,肯定是希望能传位于皇长子,而苏观生介于此点,因而他拥立唐王肯定是背着陛下进行,那我们何不将这事捅出去,参他个勾结藩王意图不轨。”
“这个主意到是不错,苏观生这次许多改革,都与祖制不合,但咱家觉得,现在还不是对付苏观生的时候。”庞天寿却摇头道:“眼下争对王彦的计划,已经进行了一半,如果突然对付苏观生,会树敌太多,加上陛下身体还行,所以不必着急对付他和唐王。”
袁彭年与金堡听了,都点点头,老阉货历经三朝,见识了诸多风风雨雨,分析的还是十分有道理。
庞天寿见此,自得的笑了笑,“这次,朝廷准备支援川蜀,但又实在拿不出钱来,苏观生作为户部尚书,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与几位阁老,有意动五忠军的库房。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咱家估计王彦必定不会同意,你们可以让投靠桂王的几名御史,乘机参王彦把持朝廷赋税,佣兵自重,再结合谶语,告他个蓄意谋反,意图不轨,王彦见此必以为谶语是苏观生传播,文官想要夺他权利,两边肯定彻底撕破脸皮,这时我们就站在苏观生一边,将王彦搬倒。”
庞天寿在政坛上摸爬滚打多年,长期待在皇帝身边,政治斗争经验丰富,他手上的牌并不好,都是些散官,没有什么实权,但其中有几个御史,年纪轻,一根筋,脾气也冲,正好拿来当枪使。
御史是专门合法咬人用的工具,而王彦身上可抓的把柄也实在不少,官商勾结,把持朝廷赋税,私饷养兵,邀买人心,意图谋反,可以随意安插。
此时隆武朝廷之中,除了一部分如陈子壮、顾元镜一样,谁是皇帝就忠于谁的官员之外,就是王彦,以及苏观生为首的拥唐派文臣,他们实力都很庞大,庞天寿要对付任何一派都没有可能,但他却决定挑拨,使王彦与苏观生斗起来,那他们就能浑水摸鱼。
“高啊,公公实在是高~”金堡听了,真是佩服得紧,眉飞色舞的拍了个马屁。
袁彭年的阅历要丰富一点,之前还见过王彦一面,所以觉得似乎太容易了,“公公有多少把握,王彦功劳甚大,隆武会因为几句谶语,就自断一臂么?”
庞天寿发出招牌式的人冷笑:“古今帝王,最忌讳的就是功高震主,当年岳飞如何?圣眷不隆么?威望不高么?立功不大么?还不是说杀就杀。咱家告诉你们,众口铄金,谣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事实,只要咱们不停的宣扬王彦要谋反,说的多了,陛下能不起疑?”
第492章欺负老实人
王彦跟在豫王身后,绯色官袍补麒麟,镶金玉带缠腰间,顶上内套网巾,束着头发,外戴前低后高,左右各伸出一片长椭圆形帽翅的乌沙官帽。
如果是平时大朝之时,他手里还要捧着笏板,一身行头下来,虽是年轻,但官威四射,甚有威严。
这时豫王把王彦领进行宫,走了一段路程,便停了下来,拱拱手道:“小王就送到这里,再进去就是内宫,相公可随内侍进去面圣。”
“王相公,请。”一名机巧的内侍连忙上前躬身请道。
“有劳殿下了。”王彦拱了拱手,随口一句,然后跟着侍往宫里而去。
王彦刚抵达广京,原本想着先了解清楚他不在广京的时间里发生的事情,但皇帝知道他回来,立刻招见,显然事情有些急迫了。
行宫,王彦没有少进,除了各别地方稍微进行了些修缮,院子里种了些花草之外,并没有什么变化,规模尚不及广京城内的富家宅院。
这表示皇帝雄心万丈,并不想一直呆在广京,朝廷是一定要迁回旧都,光复祖宗基业的。
行宫规模小,一共就只有那么几个殿,平常皇帝召见大臣,多是在勤政殿,这次也不例外。
等到了殿门前,王彦在脑中也已经结合眼下形势,理清了从王介之那里得到的消息,大概猜测出了今日皇帝相召,君前对奏的内容。
到了殿外,王彦停步等候,等侍进去通传之后,进得殿来,里面早以站着数名官员,王彦扫视一周,几位大学士都在,还有一身穿黑色官袍的中年男子,应该就是张献忠的使者。
水德尚黑,明是火德,李自成没文化说是自己是水德,却尚蓝,张献忠这点道是没有弄错。
“几位阁老,多日不见~”王彦没有托大,进来之后一脸笑意,向众人拱了拱手,然后在左懋第和苏观生中间站下。
“士衡归来辛苦,这次东征大胜,可喜可贺。”左懋第双手插在袖中,扭头过来,眼中满是赞许。
“阁老,过奖了,尽忠职守罢了。”王彦却当作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一般,平淡的说道。
左懋第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王彦明白他的意思,左懋第大概是要说他识大体,他这次没有随大军一起返回,一是因为想尽快回京,二则是不想给皇帝压力。
南北朝之时,君主最怕的一件事情,不是敌国来侵,而是怕将领得胜还朝,宋、齐、梁、陈的开国君王,无一不是前朝的统军大将。
王彦独自回京,十分低调,这样的行径,在左懋第看来,无疑是作好的,其他几位学士,想必也是如此。
这时王彦看了一眼苏观生,想起了关于五忠军库房之事,朝廷想要白拿,他肯定不能答应。
来的路上,王彦心中已经盘过一遍,川蜀必须要救,但朝廷也确实没钱,最后可能还是要他自己解决,那动用五忠军的库房,确实是唯一的选择,但朝廷却必须要拿利益来换。
此事具体怎么操作,王彦还没有想好,但既然是涉及利益交换,就不能放在明面上来谈,否则双方相互妥协,最后达成一致的机会就小了许多,所以此事只能先私下交谈。
想至此处,王彦随即扭头过来,刚想对苏观生说一声,面圣之后,两人约个地方谈谈,但他还未开口,侍却高呼一声,“陛下驾到。”
此时众臣连忙行礼恭候,大礼参拜,高呼万岁。
隆武帝入得殿内,高居御座之上,伸手虚托道:“众爱卿都平身吧。”
隆武气色并不好,整个人显得有些疲惫,他待众人起身之后,然后正了正身,尽力保持皇帝的威严,然后扫视全场,一边看了看王彦,一边说道:“今日召众卿来,只为一事,正好王卿得胜回朝,所以召来商议一下,将川蜀之事,决定下来。今虏兵攻入蜀地,西军求援,而天下虏强我弱,正是满清狰狞之时,可谓国难当头。西军虽与大明有仇,然却与我同文同种,同宗同族,唇齿相依,朕能抛弃毅宗之仇,连顺抗虏,就能摒弃凤阳之恨,与西军共抗暴清。使者可上前来,将川蜀之事,先说与王卿听听。”
张献忠的户部尚书王志贤,闻语连忙出列,将局势陈说一遍。
现在张献忠势微,虽然号称皇帝,但很明显基本没了含金量,王志贤也十分清楚,全程不敢托大,反正张献忠也不知道,所以他基本是以蕃国的身份,来侍隆武君臣。
王彦原本想着晚上去见见这位大西使者,现在他在殿上见了,又听了一遍,所说的事情基本都是之前已经了解过的,只是细节丰富一些,他今晚也就不必再见。
等王志贤说完,行礼退到一旁,隆武帝遂即问王彦道:“川蜀之地,关系重大,若虏兵据了上游,则楚地难守,朕与几位阁臣商议之后,决议发兵增援,不知王卿听了,以为如何?”
四川肯定不能落入满清手中,王彦深知这一点,而且皇帝已经决定,他遂即行礼说道:“臣没有异议,赞成救援川蜀,不过具体事宜,还需容臣想想,思量几日,再来答复陛下。”
王彦知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