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194部分

崇祯十七年秋-第194部分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片刻后,惊天动地的鼓声再次响起‘咚~咚~咚~’鼓声并不急促,但它却显得十分低沉有力,动人魂魄,让城头的明军士卒,不禁紧紧握住了手中的武器。 这时勒克德浑遂即领着一众将领,往远处的高台而去,他转身间,眼角余光,却发现身后的金声恒脸色有些沉闷,于是不禁冷声问道:“金提督对本帅有什么不满吗?”

    金声恒闻语,微微一惊,连忙说道:“奴才不敢~只是末将有些疑问~自古攻城,多用围三缺一,网开一面之法,避免敌人死战,贝勒为何要四面攻打,使城内明军玉石俱焚呢?”

    攻城的绿营虽然由耿继茂、沈永忠统领,但其实是金声恒的兵马,勒克德浑这样攻城,无疑会使清兵死伤惨重,这损失的都是金声恒的旧部,所以他心中有很大的意见。

    “哼~”勒克德浑冷冷道:“看来金提督对本帅掌握指挥之权,十分不满啊~”

    此时清兵已经如潮水般杀向城池,数万攻城军队,如同蚂蚁一般向城池移动,犹如卷起的巨浪,拍击这万安小城。

    清兵中,冲在最前的是,三千大盾兵,三千弓手、鸟统手,由于城头没有什么火炮,箭矢和弹雨便成了攻城军队的最大威胁,防御并压制住城头的弓箭,便成了两只清兵的主要任务。 两京失陷,工部、神机营,造炮、造统的官员、工匠、作坊,几乎损失殆尽,大明在火器方面的优势,也不复存在。

    许多新募的军队,都是大刀长矛,甚至连弓箭也十分稀少,而万安城内,虽然大都是正规官军,但也好不了多少。

    “放箭~”城头的明军将校,发出声声嘶吼,仿佛声音大些,箭矢就能多杀些清兵一般。 这时城头箭如疾雨,铺天盖地的射向城下,城下的清兵在奔跑中顶起大盾,而后在距离城墙五十步处,将大盾固定在地上,瞬间形成一道盾墙。

    此时,躲在大盾后面的清兵立马弯弓抛射,城上城下箭矢如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漫天飞舞的箭网,而随着清军火炮的响起,城头明军在箭雨和大炮的轰击下,伤亡立马加大,城头的箭势渐渐被压制下来。

    时援赣滇军赵印选,胡一清守卫北城,赵印选亲自在城上指挥,炮弹轰击在身旁,砸的碎石飞溅,将军脸上满是硝烟,他见城头完全被压制,急得大吼连连,“放箭,给我压制住清狗!” 就在这时,一支流矢从城垛内窜出,赵印选避之不及,这支箭正射中他的他的胸前,他大叫一声,跌坐在地上,身边家丁见此,吓得纷纷涌上,将赵印选护卫住,并抬下城去。

    胡一清见此,顿时大惊,连忙从敌楼里冲出,大叫道:“众军不要慌乱,本将在此,给我继续射箭~”

第327章赣南之危

    高台上,金声恒听了勒克德浑之语,连连赔罪,口道不敢,勒克德浑见此微微冷笑,他就是要打击金声恒的权威,彻底掌握江西的清兵,只要他有四五万人马在手,就算清廷想要责罚他,也会稍微有所顾忌。

    这时他微微冷哼一声,遂即向后一挥手,高台上的旗手立马挥动战旗,鼓声顿时再次响起,变换成急促起来鼓点,战鼓急擂,这是发动攻城的命令。 东城外,耿继茂大吼道:“攻城!”

    城下清兵便推着巢车和攻城槌,抬着攻城梯,以队为单位,近五千清军扛着百架攻城梯向城头如潮水奔去。 护城河在之前的攻击中,早以被填平,清兵一只手,抬着梯子,一支手拿着战刀,后面是大队刀盾手,发足狂奔。

    关宁、江北四镇、武昌左镇,原本是大明朝最后的精锐,他们与后金,与流贼打了二十余年,从士卒到军官都是身经百战的精兵,而当他们投降清廷之后,大明的处境可想而知。

    秦国练兵,男子十五赴籍,成为耕卒,二十为正卒,等于秦兵在正式入伍之前,已经当了五年的预备役,而成了正卒之后,依然不能称为精兵,还得先在地方服役一年,维持治安接受训练,然后才能成为戍卒,或者服役于边疆,或者成为戍卫都城的帝国精锐。

    秦国用七年时间,才将一个农人,训练成精锐的战士,古代士卒,并不象世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士卒得懂队列,掌握快行、慢行、跑步的节奏,保持行列的整齐,起座跪伏,都要遵循命令,战争不是打群架,几万人交织的战场,队列不整,将领如何指挥?

    除此之外,战场上基本听不到将帅的声音,军队行动全靠金鼓的声音,战旗的挥舞,士卒要通过鼓声的轻重缓急,根据旗帜的挥动,来判断命令。

    就这些基本的要求,就算是一个现代人也不一定内在短时间内学会,军训一个月,也只能踢踢正步,喊喊口号而已。

    完成这些,还有大军列大阵,每个士卒要在几万人的队伍之中明确自己的位置,还要懂得阵型的变换,这有多难?

    即便是上面都会,也还得历经战阵,使得士卒经历杀戮,最后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士兵。

    王彦能在湖广击败清军,靠的不是别的东西,而是因为他收编了一支久经战阵的顺军。

    在赣南,明军与清兵的差距有多大,一个是与流贼作战多年的左部叛军,一个则是一群基本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农夫,实力根本不城正比。

    南京失陷以来,明军败多胜少,鲁监国二十多万浙兵烟消云散,就是因为新募之兵,实在是打不过久经战阵的清兵。

    赣南的情况就是如此,万元吉苦苦支撑,看上去兵马与清兵相当,但士卒的质量却存在巨大的差别。

    城池连连失陷,也不是因为不抗清,而是真的干不过,无论将领还是士卒,都太缺少经验。

    抵抗过的城池,都要屠城,这是清军的规矩,万安打了二十多天,城破后一场灾难不可避免。

    清军士卒,大都带着圆盾,可以抵挡城上设下的箭雨,但在奔跑中还是不断有清兵中箭倒下,伤亡逐渐扩大,但破城后可以进行掠夺抢劫,却激励着清军,悍不畏死,双目通红的向城池冲来。

    左部军队,还是明军时,就时常祸害百姓,现在一路从赣北杀到赣南,也没少干过屠城之事,心里基本没有什么负担。

    他们想着破城后,能够获得的白银、女人,清兵们顿时大声叫喊,每个人眼睛都红了。

    清兵冲到城下,盾墙顿时分开,形成几个通道,大量扛着梯子的清兵,遂即冲出。 高进库原来是大明副将,顺治二年降清,被封参将,封洪承畴之命,领本部人马三千,入江西归金声恒节制,不过他现在效命于贝勒勒克德浑。

    这时他指挥人马攻打北城东面,他一手举着盾牌,一手提着战刀,率领三千人马向城墙狂奔。 当清兵从盾墙间穿过,拥到城下,高进库顿时回头大吼:“攻城梯上!” 数十名清兵立马抱着攻城梯冲了上来,将顶端巨钩挂住了城砖,下断立马插入泥土中,以保证攻城梯不会轻易被掀翻。

    清军的动作娴熟,显得十分老道,而城上的明军虽然经过了二十多天的磨炼,但依然还有些不足。

    赵印选中箭受伤,生死不知,整个北城的防守,都落在胡一清身上,他的压力立马增大起来。

    此时清兵四面围攻,其它三面城墙,也是岌岌可危,根本没有能力支援,他只能靠着有限的人手进行死守。

    这时他却见一员清将扔掉盾牌,挥舞大刀,一连砍杀了七八名明军,勇猛异常,已经在城墙上杀出一个空挡。 他身后的清兵见此,立马抓住了这个机会,纷纷跳上了城墙,城下清兵见此,顿时发出一阵欢呼,而坚守二十多日的明军,则士气一泄。

    这并不是清兵第一次登上城墙,胡一清并没有丧失信心,他急忙调集五十多名家丁,正准备反扑,将清兵赶下城墙之时,一名士卒却跌跌撞撞的跑来,哭道:“将军,东城徐副将战死,清兵入城了~”

    胡一清闻语,顿时大惊失色,慌忙道:“快~赶快护扬阁老出城~”

    《扬文正公传》载,大明隆武二年六月,虏众五万围万安,攻二十三日,虏贝勒勒克德浑,督促高进库、徐启仁、李士元、贾熊等二十余员叛将,由突破口上城大战,官军力寡不能敌,东门守将徐必达战死,城随陷。

    扬公廷麟,隆武武英殿大学士,城破不能出,投水塘而死,翰林兼兵科给事中万发祥,服毒死,太常寺卿彭期生,自'焚死,知县梁于矣,力战死,江西巡抚旷昭,城破被执,不屈死,粤将童以振阵没,陈课被执杀。

    清兵入城大掠三日,百姓死者万余,军官仅滇将胡一清,赵印选藏于枯井乃得脱。

    (感谢悦冻窝芯的打赏!推书《妖珠》)

第328章兵临赣州

    隆武二年注定是一个动荡的年份,浙东鲁监国的失败,江南士绅抵抗陷入低潮,使得抗清势力和南明朝廷的权威进一步削弱。

    隆武帝的信心和福京朝廷都陷入了困局之中,唇亡齿寒,韩魏亡,而齐楚亦危,唐鲁之争,使得南明两支最大的抗清武装,处于对立之态,相互之间不能支援。

    今鲁藩流落于舟山,而隆武朝廷也尝到了同姓之争的恶果,浙东失陷,江南清军全力压向福建,使得隆武朝廷内部迅速破裂,郑芝龙倒向清廷,朝廷危如累卵。

    随着明庭的衰落,天下各地,也变得风起云涌起来,各方势力,都在为了各自利益,进行前所未有的争斗和扩张。

    在湖广,拥唐派与清军接连大战,想要凭借楚地的胜利,来挽救帝国的颓势,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但终究无法扭转帝国的颓势,匆匆结束与北路清军的决战,而意图南下救驾。

    在川陕,曾经摧毁了帝国根基的两大流寇之一的张献忠,与大明楚国公王彦达成默契,从颠覆明朝的统治,转为成为川蜀抗清的主力。

    大西势力涵盖四川、汉中,并有夺取三秦之意,汉族内部的矛盾,逐渐被满汉之间的********取代,抵抗满清的入侵,成为汉族各个势力的共同目标。

    清廷的势力,则依然迅猛的增长,随着满清掌控大片土地,以及以洪承畴、吴三桂、范文程为首的汉族官绅的支持,又镇压了剃发令的动荡之后,清廷已经基本控制占领的地区,能从土地上收取税收,能从地方获取兵源,从一个靠劫掠为生计的半游牧政权,向封建政权转化。

    天下风起云涌,各方人物纷纷登场,要说这小半年里,谁的经历最为精彩,并非连连大胜的王彦、何腾蛟、也非郑芝龙、更不是张献忠,而是清廷贝勒勒克德浑。

    从最初率领十万清兵进入湖广,下岳州,解荆州之围,击败李过、高一功三十万大军,到被王彦击败,丢失武昌,仅以三千惨兵南遁江西,只是短短六个多月的时间。

    从意气风发,不可一世,到跌入谷底,这还不是勒克德浑全部的经历,他进入江西之后,便试图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以减轻清廷将来降下的责罚。

    江西一地,一直都是绿营作战,虽然为清军打下了许多城镇,但清廷对于领军的金声恒、王得仁,其实存在警惕。

    勒克德浑败入江西,想要从新崛起,就必须掌控一支数目可观的军队,江西的绿营便成为他想要掌控的目标。

    他相信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