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仙藏 >

第598部分

仙藏-第598部分

小说: 仙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望两人都能平安无事。也希望张祜别再跳出出来作梗!否则的话,哼哼,我这做师傅的,得帮弟子的忙,虽然不敢去惹玉帝,但是偷偷杀了张祜,还是没问题的!

    嗨,别看蒋仁乃是三阶金仙,真要论杀伐实力,可能还不如我这个祖仙呢。

    我就搞不明白了,天儒一脉,这些个书生,还有八大财神,三官大帝,究竟是怎么修炼的?如果能在风云变幻的仙界,保有一方强大的势力呢?

    听说他们想跟道门、佛门、魔宗看齐,准备在太微垣开一个东天门,也不知道事情进展的怎么样了。

    我那具分身秦文,已经完成了建模万年,还跟师祖仓颉学习了一万年,如今掌握了八万四千仙文,乃是仙文阁除了仓颉祖师之外,掌握仙文最多的人!

    当然,我始终隐藏韬光养,没有人知道我的真实实力。否则我早就被人盯上了,连仙文阁都走不出去!

    八万四千仙文,暂时来说,已经绰绰有余了!

    我应该抽出时间进入天宝阁,顺便了解一下天儒一脉的修炼方式。”

    看完书信之后,他想到这些东西,便抽空跑了一趟仙文阁,跟分身秦文相合,融汇交流双方所学所想。然后再度分开。

    自此之后,分身秦文开始展露头角,不再将自己的实力,完全包裹起来了。

    他开始参加各种形式的聚会,将自己制备的模型拿出去参赛,一连多次获得奖赏,他还将二十多个精品模型挂在自己名下,在人们的心目中,他渐渐成了一位刚刚崛起的仙文大师。

    所谓仙文大师,乃是指掌握三万仙文的人。实际上,他的实力远远超出了这个水平。

    老实说,仙文不是那么好学的,越到后面越复杂,打个比方,繁体字的龟郁衅才,写成亀鬰釁纔,这已经够难写了,但是真正的仙文包含数千道笔画,每一道笔画,都是一道法则,所以要要想掌握起来非常困难。

    正因为这样,在整个仙文阁,仙文大师并不是很多,总共也只有五十多位。而且大多数都是老夫子,白首穷经,不知道学习了多少年,这些人不问世事,一心钻研仙文,平时哪儿都不去!

    于是乎,当秦笛这样的年轻人,在展露头角后不久,便受到了天宝阁的邀请。

    某日,一位红袍金仙找上门来,笑嘻嘻的说道:“秦兄弟,我叫孔任,在天宝阁三十六供奉中,排名第三十三位。今天冒昧上门,是过来邀请你加入天宝阁的。”

    说话的功夫,他递上一张请柬。

    秦笛拿眼一瞄,只见上面写着:“盛情邀请,秦文大师,入天宝阁,尊为大夫,同心勉力,共济天儒。”

    他心中一喜,心道:“求仁得仁,果然对方上钩了!”

    然而他面容不改,略微显得有些淡漠,问道:“请教孔先生,什么是大夫啊?”

    孔任面容狭长,头戴儒冠,看上去像个文士,闻言笑道:“大夫是天宝阁的职位。主要职责就是做顾问和教习。天宝阁门下,培养了不少的弟子,特别需要像您这样的人过来教导仙文。有时候,本门的金仙、仙王碰到难解的仙文,也会过来向您请教。

    本门虽然有五十位大夫,但是这些人各有专修,有的人精于炼丹,有的精于炼器,还有人精于制符,甚至有人精于牵星之术,或者是著名的仙医……真正的仙文大师并不多。您如果加入天宝阁,将会受到本门弟子的尊敬。”

    秦笛道:“这倒是有些奇怪了。你们若想求教仙文,何不直接来仙文阁,向学问高深的仙文大宗师请教呢?我进入仙文阁才不过两万年,才刚成为仙文大师,距离真正的宗师、大宗师还远呢!你们为何要过来请我?”

    孔任笑道:“实不相瞒,这是你师傅钟先书推荐的!我们经过分析,看中了你的潜力。正因为你年轻有为,可能接受新思想,成为天儒门的栋梁,所以才过来请你。而那些个老夫子,一个个固执己见,没有革故鼎新的心态,我们是不欢迎的。至于你掌握多少仙文,并不是最关键的。

    我们请你去,近期的目标主要是巡回各地,不管是三清、三垣、二十八宿,每到一地开一个讲习班。时间长短不拘,主要以答疑解惑为主。你师傅当年就做过这种事。

    而远期的目标,则是将天儒门发扬光大!让宇宙万界都有天儒门的存在,让普天下下的修士和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秦笛轻哼道:“巡回各地?我师傅钟先书,差点儿死在外面!他为此丢了一条手臂,差点儿回不来了!”

    孔任“哈哈”笑道:“那是出了意外嘛!你放心,从那以后,我们做了周密的安排,可以保证你的安全!”

    秦笛问道:“我加入天宝阁,做了大夫,都有什么好处啊?”

    “好处多多!本阁沟通三界,拥有数不尽丰富的物资,不管你需要什么,都可以优先供应!还能巡游四海,不管是三清、三垣、二十八星宿,甚至灵界、荒界,乃至于冥界,都可以抵达!”

    “如此说来,贵宗的东天门已经建成了?”

    孔任整了整头上的冠冕,道:“小兄弟还知道这件事?看来跟本门关系匪浅。东天门已经建成了一小半。每年送上去三千人上去没问题。再多就不行了。你若是加入本门,不但自己可以去三清境,而且能带门人弟子上去,而不需要经过南天门,受凌霄殿的盘查和羞辱。”

    秦笛眼前一亮:“喔,这倒是不错啊。再请教孔先生,加入天宝阁之后,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什么好处?能不能学习天儒一脉的心法?”

    孔任笑道:“这正是我想说的!本门上有三位仙帝,天官大帝尧,地官大帝舜,水官大帝禹,除了这三人之外,还有两位顶阶的仙王,乃是孔圣先师和孟老夫子,这些人会定期培训弟子。你只要加入天宝阁,就能学到天儒门的心法!”

    秦笛挠挠头皮,心想:“儒家在二十世纪的地球名声都臭大街了!如今我穿越到了修真世界,没想到还要回过头来拜在孔夫子门下!这真是咄咄怪事!不过,这里是仙界,人家说的是天儒,或许跟宋元明清的犬儒不一样吧。”

    “那好吧,我志愿加入天宝阁!希望能为普天下的修士,带来平等、自由、仁爱、和谐。”

 第930章 再见范蠡

    秦笛跟着孔任,首先来到位于天市垣的一处隐星上。

    在这里,他被引荐给八大财神之一的仙王范蠡。

    范蠡看见他之后,禁不住有些吃惊:“咦?你不是秦木吗?你是青帝宫弟子,怎么加入天宝阁了?我送你的悟道茶树呢?”

    秦笛躬身道:“启禀仙王,晚辈乃是秦文,我是秦木的孪生兄弟。”

    范蠡仔细看了看他,随即露出恍然的神色:“哦,我说呢,怎么长得这么像!你这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秦木是木仙体,而你是五行仙体。身上的气机有所不同。”

    秦笛道:“晚辈初来天宝阁,还请仙王多多关照。”

    范蠡笑道:“好说,你跟我来,先去拜见尧舜禹三位仙帝,再拜一拜孔孟两位仙王。”

    秦笛面露惊喜之色:“三位仙帝和两位先师都住在这儿?”

    范蠡摇头道:“这里只有他们的雕像,真人并不在这儿。”

    秦笛略微有些失望,问道:“三位仙帝平日里安身何处?”

    范蠡道:“他们在中央玄黄大星域,天宝阁的总部也在那里。等到将来,你会有机会当面拜见的。”

    时候不大,两人走入一座气势宏伟的大殿中。

    大殿前台立着几具雕像,分别是三官大帝尧舜禹,旁边一左一右,还站着孔圣先师和孟老夫子。

    秦笛在范蠡的指引下,对着这些雕像叩拜三次,又念了一段誓词,意思是说:我志愿加入天儒门,为建立大同世界而奋斗!

    如此一来,就算是完成了加入天宝阁的仪式,成为天儒门七十二大夫之一了!

    随后,他领到一面金黄色的令牌,里面的内容丰富,既可以了解天宝阁发生的大事,还能隔空发布任务,甚至能查找仙界、人间和冥界的信息,事无巨细,错综复杂,只要那人在天宝阁做过买卖,都能检索查找得到,端的是一件好宝贝!

    范蠡郑重其事的说道:“天宝阁的令牌,总共分成十三级,你这是四级大夫令牌,拥有的权限很高,能看到很多隐秘之事。你要保守秘密,莫要走漏出去,否则会受到惩罚。”

    秦笛点头:“晚辈知道了。”

    范蠡又道:“如果你遇到了危险,可以通过令牌呼救;如果有什么需求,也可以发出指令。小心保管,莫要丢失了令牌。身为大夫,你的权限比各地天宝阁阁主还要高一级,所以你到了每一处天宝阁,都可以巡查大小事情,除了宝库进不去之外,别的地方都对你开放!”

    “喔,多谢仙王指点。”

    范蠡正色道:“我跟你说实话,仙文阁乃是天宝阁下属宗门,我们考察了好些位仙文大师,在你师傅钟先书的推荐下,最后才挑选了你。另外,我们还拜访了仙王仓颉,他老人家对你赞不绝口,说你是仙文阁最最杰出的英才。因此之故,才请你做天儒门七十二大夫,一入门就对你开放四级权限,还望你珍惜这个机会,为天儒门效力。”

    秦笛道:“仓颉祖师过奖了,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仙文大师,说什么英才。您放心,我会倾心效力于天儒门,不会做背叛之事。”

    范蠡沉吟片刻,又道:“你既然加入了天儒门,我便给你讲讲何谓天儒。”

    “晚辈洗耳恭听。”

    “儒,柔也,术士之一,仙之一脉,从人,从需。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人之所需,我们建立天宝阁,就是为了沟通天下物资,满足修真人的需求;二是心之所需,古儒有一个心字旁,指的是柔弱似水的意思。”

    秦笛若有所思。

    耳听范蠡又道:“儒有小人儒,君子儒,俗儒,犬儒,大儒,雅儒,天儒……小人儒只知道经文,白首穷经,耗费辰光,君子儒博学多才,顺阴阳,明教化,也就成了修士。

    至于天儒,是仙人级别的大儒。

    我们以中庸的目光来解析天道,这是天儒门与众不同的地方。

    比如说,我们写一个仙字,建立一个仙文模型,首先要站得稳,它为什么能站的稳呢?是因为有几根法则作为天柱,不管有几根天柱,最后都有一个稳固的重心,我们天儒研究的,就是一眼看出重心的位置,然后逐渐往外推,从而掌握所有的天道法则……”

    秦笛听了,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哇,原来是这样啊!”

    范蠡道:“天儒门,讲究中庸之道。孔孟两位夫子曾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与天地参,这就是金仙、仙王的境界了!

    中庸之说,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这是我们天儒门所要达到的境界,简单的说,也就是天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