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召唤无双-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思抱拳说:“恭喜尚书大人,只是为何不见尚书欣喜?”
王守仁苦笑道:“风口浪尖,何故欣喜?陛下将我推上来,打破了群臣的猜测,势力已成,我将直面完颜宗望等势力的打压,虽然少了劲敌曹操,但留给我的局面,更乱。”
他嘴角发苦,其实不只是他,整个北方体系有几人会猜到李王竟然会分权出来,竟然没有在张居正落幕的时候集权,实在是过于荒唐了。
正如王守仁所说,李王称帝之时,确立张居正为核心的中央集团,这是为了便于控制,但也是仅限于张居正,因为他的特殊,不会造成一家独大,隐隐和皇帝对抗的态势,但现在就完全不同了,因为王守仁代表的,明明是一方势力,李王突然宣布他统领群臣,先不说会不会引起文武的抵触,光是对皇权的冲击,就是无比巨大的,李王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可他为什么还是做了?值得深思。
其实也并非无人察觉李王的意图,有一人早在几年前就算到了李王下一步会怎么走,所以数年来一直避开大华朝廷的风暴,不曾涉足。
益州,张布站在汉中的城头,眺望那中原之地。
为什么是汉中?李王虽然在不久前才决定对汉中展开攻伐,但张布通过局势,已经先一步抢占了汉中,有薛仁贵带领教众造反,诛杀张鲁,再由王寅领兵,几乎没有花费本军一兵一卒,就将汉中取下,正应了张布那句,“若我取汉中,无异于囊中取物。”
这等大局观,谁能做到?因为李王决议取汉中,是因为来年要应对刘表和李世民,甚至杨再兴都还没有回到益州,这汉中便已经易主,只是没有传递消息罢了。
“杨将军,你看天上哪颗星星最亮?”
杨再兴瞧了一眼,说:“这两颗最亮。”
张布点头:“北方这颗便是陛下的主星,而南方这颗,应当是对应李世民,二者轨迹不同,却常有交错,隐隐有对峙的趋势。”
杨再兴笑道:“天冷,再不久便是新一年了,还是早早睡下。”
张布摇头道:“世间万物,都有其运转的规律,目前看,陛下的实力可以直接镇压李世民,但星象不会作假,对峙的态势也不会改变,你不是常问我为何不取汉中吗?我现在告诉你,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不取的原因。”
杨再兴不懂星象,但张布说的凝重,莫非李世民还真有什么本事能阻拦李王的脚步?
张布还想再说,但李王主星旁一颗明亮的星辰暮然一坠,那原本白皙的星光暗淡不少,闪烁的速度越来越慢。
脸色一变,不多久叹息道:“丞相危矣。”
杨再兴一怔:“叔大他……”
张布挥手道:“我为何选择避祸而不避世,就是因为张叔大迟早有这么一天,只是时间的问题。”(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五百六十九章 资金怎么用
(全本小说网,。)
杨再兴讪讪的不知道说什么,莫非就凭天上星星的变化,就能看到一个人的生死?这怎么可能。
但张布并未过多的解释,反而自言自语道:“陛下天马行空,这一次过后,我也终于能回邺城了,有几年了?五年……亦或者六年。”
张居正“病重”的消息并没有传出去,为了不引起慌乱,李王命人组织团队,连夜前往真定县,明暗配合,不让消息有任何走漏。
邺城暗潮汹涌,但他的中心并非张居正,知情的几人都不敢走漏风声,不知情的人一如往常的行事,而为什么说暗潮汹涌,是因为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
群臣谏言李王该立太子了,原本这件事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毕竟李王膝下仅有李想一个儿子,但今日不同,因为李师师也怀孕了。
虽然不能肯定腹中的是男孩儿,但也不能放弃任何希望啊。
朝堂上偏向李靖的一派都有出来说话,建议李王暂时不要立皇子,等李师师腹中胎儿有了结果,再议也不迟。
当然说辞也多不胜数,有说李王正值三十而立,正是强健之时,大华也渐入正轨,迟点立嗣也不为过。
而偏向甄宓一派的,则也据理力争,什么长子为大啊,什么李想少年初成,便德才兼备,反正引经据典,听得李王脑袋生疼。
不过确立继承人,在某方面确实有很大的好处,首先能安定臣民之心,不至于觉得失了李王,便天下无主,一方面只要继承人能力出众,百姓也有个盼头,能安心生产。
李王挥了挥手怒道:“朝堂之上相互谩骂,成何体统?你们眼中还有没有朕。”
众臣慌忙噤声,至少在目前,谁都没有忤逆李王的勇气。
李王转念说道:“王守仁,此事你怎么看?”
王守仁脑门一黑,李王这是要把自己推出来啊,帮助哪边都不对,如果不帮,李王肯定不会放过自己,直到现在,他才真的觉得张居正这个位置不好坐啊。
“陛下,臣窃以为子嗣早立,可以免去很多麻烦,皇子品行,关乎天下安稳,也不能随意定下。”
李王正要说你不是废话吗,但他嘴巴一动,却还有后文。
“其实诸位大人考虑的并非谁的问题,反而是早立还是迟立的问题,臣倒是有一计,能为诸位大人解除这个烦恼。”
李王好奇道:“速速道来。”
“是。”王守仁抱拳躬身,指了指金銮殿顶部,说:“这金銮殿纵横七十二道横梁,唯有中间这处承载最大,寓意支撑天下之意,陛下何不将立嗣的意愿以圣旨的行事记录,用锦盒装起来,悬挂其上,谁也不得见,待得时机一到,再将其拆开。”
李王暗点了个赞,这一来并不麻烦,既安了李靖一派的心,也让甄宓一派无话可说,再说了,圣旨里面的内容只有自己清楚,想怎么写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轻轻咳嗽了两声,说:“圣旨一式两份,我会将备份交给信得过的人,待得皇子长成,再将其拆开,诸位以为如何?”
人都是有侥幸的,这样一来虽然留有幻想,但至少也安定了心,只能认命。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王挥手道:“先这样吧,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就散朝吧。”
这时候王守仁继续抱拳道:“臣兵部尚书,连同礼部、吏部诸位大人,起奏折弹劾归德将军曹操,因自身原因,贪功冒进,致使数万将士埋骨他乡,新野一城,也因其个人原因,导致百姓慌乱,城墙破败,造成的损失无可估量,臣谏言,削去曹操归德将军职务,连降三级,以示惩戒。”
李王嗯了一声,揉着眉头道:“曹操虽有过失,但其心也是向着我大华朝,略有偏激倒也能理解,但法制已成,岂能因此败坏,如今荆州的战事还在进行,我决议曹孟德先保留归德将军职务,待得取下襄阳,再计较得失。”
王守仁抱拳道:“陛下既然心意已决,臣等自然只能应诺,不过臣提议将其品秩降为五品,待得回邺都后,再论功复职。”
李王点头道:“准了。”
这时候礼部尚书孔融抱拳出列,道:“陛下,新年……联欢晚会共计筹集五铢钱三百万铢,黄金二十万两,晚宴共计耗费黄金八千两,余钱已经充入国库。”
李王一怔,没想到居然筹集了这么多资金,这几乎等于小半年的税收了,要说有钱,还是这些士族豪强有钱啊。
不过也不奇怪,这些士族豪强本就缺少接触李王或者大官的机会,有这么一次晚会哪里还敢吝啬,简直是花钱如流水啊。
当时李王并没有等到结束,所以对很多事情并不清楚,除了他王府的地皮卖了三万两黄金外,还有两件物品也拍卖了万两黄金。
便是李元霸的擂鼓瓮金锤和第一套马上设施。
虽然马镫和马鞍等都是废弃了的,但第一套马上设施伴随了李王整整五年,实为难得,当时也引起了一波热潮,这也算是明星效应?
大手一挥,道:“这些财物由六部相互监督,若有人敢贪污一个子,从重从严处置,力求将金银做到公开透明,可抽取一半投入在全国范围建立学院,让每个有梦想有抱负的少年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孔融抱拳应下,这时候朱元璋出列道:“陛下圣明,如今一半的钱财投入了学业教育,剩余一半臣倒是有个建议。”
李王笑道:“难得爱卿有心了,先说与诸位大臣听听,再商议一番。”
“这剩余的钱财,若是投入土制改革,显然是杯水车薪,倒不如将这批钱财划拢一处,供给流民日常开销,陛下的运河已经从幽州落入冀州,但按照进度下去,至少还得十余年,倒不如将这批钱财作为酬劳,让各地的流民为陛下效力开沟渠,大量人力投入,既可以解决其所需,也可以提高效率,早日落成运河,福泽两岸百姓。”(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五百七十章 意图何在
(全本小说网,。)
李王转念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众人对视一眼,还是王守仁出列道:“院首此言也合理,虽然荆扬战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这点财物也是杯水车薪,倒不如花在点子上,这运河一事,既能彰显大华天威,也能福泽两岸百姓,我看可行。”
李王击掌道:“好,就按照朱院首所言行事,如此来必然会出现很多连带的问题,为了摒绝贪污现象,由兵部抽调人马,看管钱财,不能滥用一分一毫,另外此事正好也能统计流民人数,就由吏部派人下去,设立亭点,按照每户流民登记入案,发放身份证明,有证明才能领取酬劳。”
李思躬身上前:“吏部人员审核严谨,如此庞大的人数,也非一日之功,臣恳请陛下,设立吏部外编部门,可协助吏部行事。”
李王一愣,还是你李斯有头脑啊,这吏部的人等于是公务员,而这外编人员不就是通过统招进来的事业单位?不错不错。
“允了,但外编人员虽然是外编,但也关乎吏部的脸面,审核录用切莫太过简单,同时也要杜绝关系户,走后门的事情一经发现,由刑部……”
提到刑部,李王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当时刑部在建,便没有提点尚书一职,只留了侯君集为刑部侍郎,暂时管理,而李王原定的人选是贾诩,可现在他们要去倭国,自然也没有办法来管理了。
又是个麻烦,转念说:“这几日侯君集告病在家(实则被捉了),正好刑部框架已经确立,法制改革一直由王守仁入手,你对一些人的能力有见地,何不为我举荐一人,来暂时管理这刑部?”
现在就只有户部和刑部没有尚书,户部的大小事物都由吏部代管,两个侍郎也分庭抗礼,李王没有意愿把这个位置提上来,毕竟是块香馍馍啊。
小;说;三;国;召;唤;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