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球成名-第12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贝肯鲍尔点了点头,饶有兴致地分析道:“扬克尔一上,必然会在两个边路做文章,结果对手几乎同步做出调整,3后卫变4后卫,边路防守不在倚仗翼卫的来回奔跑。拜仁球员在边路一对一的情况下难以突破,只好往中路横传,大禁区前倒来倒去。”
“是啊。”盖德*穆勒又叹气,声音颇为无奈,“难道这家伙能猜中别人的想法?”
说罢,自己摇头了。
“其实也不难猜,都已经踢成这样了,不可能还把扬克尔放在板凳上。”
贝肯鲍尔的声音又冷峻起来。
“不光如此,杰里梅斯下场意味着中路防守薄弱,对手现在的阵形是4411,维尔托德与亨利都在中路活动,拜仁队一旦丢球,后卫线将直接面对两人的冲击。”
“这是一场精彩的控制与反控制较量,阿森纳始终比对手走在前面。”
“看来过高的期望会让我们收获一场完败。”
。。。。。。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当比分定格为3:0,总比分锁定在5:1的一瞬间,很多拜仁支持者心中,同时涌上了这样一句话。
这种念头倒不是小瞧拜仁队的实力,而是这样一场完败暴露出的问题所有人都能清楚瞧见。
盲目乐观,急躁不安,反应迟钝,缺乏变化。。。。。。。诸如此类的问题让人不禁想问,“这还是那支横扫德甲无敌手的拜仁吗?”
答案很残酷。
这场对决不仅仅是一场欧冠半决赛,还是英超与德甲之间的较量,最终结果已然说明一切。
缺乏竞争对手的拜仁队,已经被身处欧洲之巅的顶级豪门甩在了身后!
即使可以拿客场表现当遮羞布,依然难以抹平两支球队在战术层面上的巨大差距!
这种差距来源于何处?
有心人一猜便知。
于是比赛一结束,混合区就被堵了个水泄不通,记者们恨不得把话筒伸到尤墨嘴里。
用这样一种方式还击“干爹论”之后,这货的脸上依然没有多少笑容留给一脸谄媚的英国记者们。
“关于阵形没什么好说的,足球比赛可不是堆积木,球员们的执行能力让我可以尽情尝试自己的想法。”
“阿森纳在效率上的追求做的不错,拜仁队今天不太走运。”
“英超在转会市场上的热情与购买力已经超过了德甲,这或许是两家联赛处境不同的重要原因。”
寥寥几句之后,有记者忍不住拿“干爹论”来撩拨他。
结果得到了这样的回答。
“这种问题不如去问问贝肯鲍尔先生。”
贝肯鲍尔会接受采访吗?
这样一场惨败之后,还有兴致说点什么?
还真有!
“球队今天很努力,不过只有努力显然不够,方法上的追求我们已经处于明显落后的位置。”
“阿森纳的强势表现证明了他们对于冠军的渴望,以及这种渴望带来的持续进步,而我们眼中只有冠军,忽略了过程带来的乐趣。”
“德国足球也一样,过于看重结果让我们停滞不前。”
。。。。。。
一场大胜却没有带来一边倒的指责,尤墨也算功德圆满。
其实若是最后30分钟放放水,卖个人情给主席台上高座的两个家伙也未尝不可,但对于陷入低谷的德国足球而言毫无意义,甚至一不小心还会帮倒忙!
输的体无完肤才能让人扔掉不切实际的想法,脚踏实地,放低姿态。最后时刻若是让拜仁队一气扳回两三个球的差距,侥幸心理仍然会大行其道,很多人会把失利归因于状态失常,而不是战术层面的完败。
至于战术层面为何完败给对手,德国人有一整个夏天可以思考,尤墨并不认为需要他亲口说出答案。
他才不会把媒体送上的溢美之辞放在心里,一场完胜意味着他的实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可以尽情欢呼,但还没到庆祝的时候。
所以他的态度依然故我,仿佛这样一场胜利不值一提,远不如获取胜利的过程更值得分析研究。
媒体也在分析研究,不过德国人在分析阿森纳为何如此神奇,英国人在研究拜仁队为何不堪一击。于是比赛一结束,各种信息平台就已经炸了锅,尤其是阿森纳的大本营伦敦,据说许多酒吧生意爆满,喝到烂醉如泥的家伙数不胜数。
英德两国的不对付由来已久,如今两家联赛的处境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正是一朝翻身把歌唱,高调庆祝的时候。
与此同时,阿森纳的14连胜成了全欧洲最热门的话题,其中的含金量被一再拔高,还没有获得任何一项冠军就已经成了前无古人的神迹!
尤其是其中的四场欧冠淘汰赛,更是被人们津津乐道,逐一分析还嫌不够,拿来分析对比才显专业。
结论不难得出。
他们在面对两支豪门级别的对手时,采取了几乎一模一样的策略,只是结果大相径庭,才让人忽略了这一点。
他们在主场求稳,客场求变,思路非常明确。
结果多特蒙德与拜仁幕尼黑同时选择了客场大打出手,前者因为实力上差了一截导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给第二回合比赛挖了天坑,回到主场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后者虽然在客场比赛的大部分时间占据主动,但也充分暴露了球队的长处与短板,最终导致客场含恨,主场被人血洗。
由此可见,他们在战术层面上的灵活性与执行能力是获胜的不二法门!
相比之下,他们的下一个对手切尔西队一向给人以爆发户的印象,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支球队强于牌面实力,战术层面乏善可陈。于是这场比赛结束后的第二天一大早,穆里尼奥就被记者堵住,迫不及待地想听听竞争对手的心情。
葡萄牙人面容冷峻,声音不屑。
“阿森纳的战术很神奇?阵形变来变去就赢了对手?不,不,球队又不是变形金刚,更不是小孩子的玩具!”
“胜利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你们把他捧的太高,对于球员来说是件很不公平的事情。”
“希望他们能继续这种发挥吧,如果可能的话,三天后的海布里球场,我想见识一下。”
。。。。。。
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赢球有人输。
当5:1的总比分还没有定格,拜仁队的反扑仍然一浪高过一浪的时候,英格兰已经炸了。
最开心的当然是阿森纳球迷与立场坚定的投资者们,那些侥幸没有交易成功的家伙也在其列,最不开心的是那些临阵脱逃的投资者们。
前者不用说,可想而知会怎样疯狂庆祝。后者悔的肠子都青了,恨不得一把火把《曼彻斯特卫报》给烧了!
其实后者中的绝大多数人损失不大,像阿内尔卡兄弟俩那种别有目的的家伙毕竟是少数,比赛还没进行就急着抛盘的家伙多半都是已经获利想要离场那部分人。
只是这样一场超乎想象的大胜之后,股市会有怎样的涨幅都与他们无关了。
眼不见心不烦?
很多人都做不到,只好咬牙切齿,四处寻找途径发泄怒火。
于是在第二天铺天盖地的热潮中,随处可见翻旧帐的家伙,甚至连半个月前的消息都被挖了出来,用以证明《曼彻斯特卫报》的居心险恶!
这对于一家颇有影响力媒体来说,是需要危机公关才能安然度过的大事情,否则会坐实阴谋论,诚信大打折扣。
就在声讨一浪高过一浪,官方还没有做出回应的时候,一则劲爆消息从《曼彻斯特晚报》传出,让所有人为之惊叹不已。
“。。。。。。。阿内尔卡兄弟伙同卫报记者编造了这一谎言,并试图通过股市中的操作来打击阿森纳队的士气。据悉三人耗资1000万英镑买入了190万股,赛前全部抛出后仅仅收回780万英镑。”
虽然没有说明出处,消息来源十分可疑,但如此详实的数据实在让人惊讶,又是在风口浪尖上扔出的重磅炸弹,效果异常显著。以至于人们选择性地忽略了两家媒体的竞争关系,开始找切尔西的麻烦。
蓝军原本正在紧锣密鼓地备战中,得知这样的消息后不得不站出来辟谣,声称消息纯属编造。
纯属编造?
由于双方都没有拿出有力的证据,当事人又拒绝接受采访,于是成了一桩悬案,笼罩在伦敦上空。
不过有心人也瞧的清楚,由于阿内尔卡当年离开阿森纳时走的并不愉快,堂堂七尺男儿居然被人扭断胳膊赶出了更衣室,可想而知心中会有怎样的怨恨。
刚好当年的肇事者成了现在的阿森纳主教练,两支球队又将面临一场直接决定联赛冠军归属的榜首大战,在此之前有些小动作再正常不过,被人抓了现形也怪不得别人。
如此一来,确有其事?
第二百二十章 请您出山
穆里尼奥的言论不无挑起对手内讧的意思,效果如何暂且不论,一不留神的功夫,自家后院先着火了!
世事就是这么无常。
媒体可不会傻到被官方语言打动的程度,消息一出炉就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开来,影响力也直线上升,据说已经出动多路狗仔队密切追踪此事。球迷也没有被人轻易忽悠,反倒对这种充满复仇情节的场外大戏兴趣十足,各种版本的猜想纷纷出炉。
于是最终决战还没有开打,切尔西已经被很多人看衰,俨然成了阿森纳创造奇迹路上的垫脚石。
不过有人依然觉得不过瘾。
明明掌握了真凭实据,为何不能公布于众?
基德的事情可以勉强说成给弗格森留面子,才没有让曼联队的家丑外扬,阿内尔卡这种叛徒有什么值得同情的?
难道是给阿布留面子?
“我猜的对不对?”
周五晚上九点过,家中。
王*丹从电脑前起身,伸了个懒腰,过来盘问刚洗完澡的家伙。
尤墨仔细想了想,点点头道:“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有道理。”
一听这话,王*丹直跳脚,嚷嚷道:“能不能正经点?你和罗曼没怎么来往了吧,为何要留面子?”
说完还嫌不够,又补充道:“还有,穆里尼奥是你介绍的吧,为何处处与你作对,一点感恩戴德的意思都没有?”
面对一连串的问题,尤墨又陷入了沉思,好一会没说话。
房间里顿时一片安静,只有隐约的蛙鸣声传来,诉说着收获前的喜悦。
家中气氛原本以热闹居多,自从尤墨成了主教练,这种状态就成了常态。瞧着他在考虑问题,所有人都会变得轻手轻脚,轻言细语,唯恐打断他的思路。
这倒不是他在有意制造距离,而是外界的风雨太大,家中若不能获得安宁,拿什么来面对江湖险恶?
王*丹嘴上叫的凶,心里掂量的清楚,都没敢像往常一样上来动手动脚。
眼前这种非常时刻,牵一发而动全身,小小的细节都足以决定成败。虽然平局就能拿联赛冠军,但只有经历过黎明前的黑暗,才能明白其中的难熬滋味!
真正的度日如年,恨不得一觉睡到两天后!
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光这种滋味就能把人折磨的吃不下睡不着,更别说保持竞技状态,保持清醒头脑,保持良好身材。。。。。。。。哦,不,不如良宵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