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全面战争之帝国崛起-第2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皮鲁斯一边疯狂的砸着身边的一切东西,一边不停的在用他可以想到的一切肮脏词汇辱骂着哈罗德;等所有的怒火都释放完毕以后,皮鲁斯才开始无可奈何的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困守色蒙肯定是不行的了,以色蒙一城想要抵挡布鲁图斯家族六万多大军的进攻根本不可能!
如何为自己在眼下的局势中寻找一条生存的道路,就成为了皮鲁斯的当务之急;皮鲁斯终究还是皮鲁斯,静下心来的皮鲁斯依旧还是那个智谋超群的皮鲁斯国王!很快,皮鲁斯就想出了另外一条生存道路;那就是舍弃色蒙城邦,立即向希腊半岛核心区域的雅典城邦进军!
现在的雅典城邦已经不是两百年前的那个强大城邦了,再加上雅典城邦没有加入以斯巴达城邦为首的希腊城邦联盟;皮鲁斯觉得向雅典城邦进军就是自己最大的出路!而且,雅典城邦比色蒙城邦更加繁荣富庶,还拥有着优良的港口;那里才是自己重新崛起的好地方!
最为关键的是,雅典城邦与色蒙城邦中间还隔着马其顿王国的色萨利行省和伯罗奔尼撒行省的交界地带;自己麾下的三万大军通过这些地方应该可以瞒过马其顿王国的耳目,但布鲁图斯家族的六万大军根本不可能通过这里,这样一来也算是彻底摆脱了布鲁图斯家族的纠缠了吧!(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百三十五章·转战雅典”
(全本小说网,。)
甚至连受惠于叛徒的人,也痛恨叛徒。阅读
塔西佗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皮鲁斯决定了向雅典进军以后,也不是立即就带着自己的大军向雅典进军的,而是需要好好布置一番才可以率军离开色蒙的否则,自己前脚率军离开色蒙,后脚色蒙的守军就全部哗变投靠布鲁图斯家族,那布鲁图斯家族就有可能追上自己的大军了。
毕竟,那罪该万死的哈罗德已经带着一千八百铁甲骑兵投降布鲁图斯家族了只要布鲁图斯家族轻而易举的拿下了色蒙,他们就有可能立即派出追击部队对自己实施追击。虽然皮鲁斯并不害怕布鲁图斯家族的小规模追击部队,但也绝对不愿意面对这样的追击部队。
皮鲁斯向雅典城邦进军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在经过马其顿王国的时候,通过快速行军来瞒过马其顿王国的军队否则,一旦引起了马其顿王国的注意,皮鲁斯可不认为马其顿王国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率领大军从马其顿王国的行省一路经过。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是现在的马其顿王国,也不是皮鲁斯可以招惹的存在就算是综合实力远胜于伊庇鲁斯王国的布鲁图斯家族都从来没有想过一战消灭马其顿王国,又何况完全没有根基的伊庇鲁斯王国呢?
皮鲁斯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大军在进入马其顿王国境内以后遭到了布鲁图斯家族的军队追击一旦发生交战,双方的厮杀是不可能瞒得过马其顿王国的。那么,马其顿王国肯定会派出军队对自己的大军实施进攻想想也是,谁发现了有别队出现在自己境内不立即展开进攻?
所以,皮鲁斯必须要极力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哪怕为此作出一些必要的牺牲也是在所难免的。其实,想明白出路以后,皮鲁斯的心中就已经有了一个完美的撤军计划了只不过这个撤军计划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个代价还是皮鲁斯不想付出的。
皮鲁斯要想率领着自己的主力重装军团成功的抵达雅典,就必须在色蒙拖住布鲁图斯家族大军足够多的时间而色蒙的守军又尽皆是那些被强制招募来的新兵,他们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为皮鲁斯和他的大军抵挡布鲁图斯家族的大军呢?
皮鲁斯毫不怀疑,只要自己的大军全部离开了色蒙,那些被强制招募的新兵就会立即带着他们的家人四散离去等布鲁图斯家族的大军抵达色蒙以后,根本就不需要付出一兵一卒的伤亡,也不需要耽误一点点的时间,就可以顺利的拿下色蒙,然后对自己的大军实施追击。
这就意味着,皮鲁斯并不能就这样全军撤离只有留下必要的军队看守控制那些被强制招募的新兵们的家人,他们才会与进攻色蒙的布鲁图斯家族大军血拼,为皮鲁斯自己的主力大军争取足够的撤退时间。
作为一个枭雄,皮鲁斯当然不会狠不下这个心了只是皮鲁斯现在手中的不到三万重装步兵已经是他自己最后的依靠了。如果再失去了这股力量,那么皮鲁斯可就再也没有翻身的资本了所以,皮鲁斯对于损失自己资本的事情总是要深思熟虑的。
不过,现在的时间还是很紧迫的再不抓紧时间安排布置的话,布鲁图斯家族的大军可就距离色蒙越来越近了!狠下决心的皮鲁斯将自己麾下的四千五百名重装步兵集中到了一处私密的军营内,然后对他们开始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
皮鲁斯的演讲自然不外乎如何带领他们击败布鲁图斯家族的大军,如何带领他们打回伊庇鲁斯王国等等在演讲的结尾,皮鲁斯恳求这四千五百名将士在色蒙城内死战驻防,一边控制新兵们的家属,另一边则督促新兵们防守色蒙,与布鲁图斯家族大军死战。
为了战争的胜利,皮鲁斯坦言自己将率领其他两万五千大军离开色蒙在布鲁图斯家族大军进攻色蒙的时候,他需要城内的守军死守五天。五天以后,待城外的布鲁图斯家族大军人困马乏之时皮鲁斯再亲自率领两万五千大军从后方给予布鲁图斯家族大军致命一击!
有了前面那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做铺垫,这四千五百名对皮鲁斯忠心耿耿的将士自然是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这个几乎有死无生的任务皮鲁斯当场就为自己麾下这些勇敢无畏的将士们留下来感动的泪水,但这个泪水到底是为什么而流,那就只有皮鲁斯自己知道了!
留下了这四千五百重装步兵留守色蒙以后,皮鲁斯就在当天的夜里趁着夜色率领着自己麾下的其他两万五千重装步兵出发了待所有的将士都离开色蒙以后,皮鲁斯骑在战马上回头看了一眼城墙上巡逻依旧色蒙,然后头也不回的走了。
此时,布鲁图斯家族的大军距离色蒙还有两日的路程其实,布鲁图斯家族大军的行军速度远远不如当初皮鲁斯的大军行军速度。这主要还是归咎于布鲁图斯家族大军中大规模的器械部队这些弩砲和石弩即便是有战马拖拽,但其行军速度依旧还是很慢,拖累了整个大军的行军速度。
当然,这样缓慢的行军速度也不是没有坏处,最起码可以让其他的步兵们不用走的太过于疲惫虽然布鲁图斯家族的大军一直处于行军状态,但总体的将士士气还是非常不错的,战斗力也保持的很好,这也算是缓慢行军最大的好处了吧。
之前格涅乌斯和尼禄也是提出来不用携带这么多攻城器械的建议,但却被提比里乌斯断然否决了这倒不是说提比里乌斯还是和以前一样一意孤行,只是提比里乌斯不愿意冒险而已。而且,那些攻城器械可不仅仅可以用来攻城,野战的话也是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的!
石弩的巨大威力就不用再多做论述了,仅是弩砲而言一门实用巨型弩箭的弩砲,绝对可以在野战中一次性贯穿三名以上的敌军!即使不是每一根巨型弩箭都可以获得如此的战果,但是弩砲对敌人的打击绝对是犀利而又极具威慑力的。
再加上色蒙城可是一座比图尔博还有坚固的城池,虽然色蒙的设计理念并不是图尔博那样的军事重镇,但是其坚固而又高大的城墙却足以让图尔博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要知道皮鲁斯的麾下可还有整整三万重装步兵呢,如果没有足够的攻城武器,那得需要多少将士的生命才可以拿下色蒙?
吃一堑长一智的提比里乌斯可不会再像上次图尔博之战那样疏忽大意了,格涅乌斯和尼禄面对着谨慎过头的提比里乌斯也只能选择无奈的接受最起码,这样小心谨慎的家族领袖,比起之前那个刚愎自用的家族领袖来说,还是非常好的!
连续两天的正常行军以后,提比里乌斯就带着布鲁图斯家族的六万多大军出现在了色蒙城外色蒙城实在是太大了,这是一个丝毫不逊色于布鲁图斯家族本土首府塔伦图姆的城池,也是一个规模远胜于图尔博和阿波罗尼亚的城池。
面对这么庞大的色蒙城,提比里乌斯之前在图尔博使用的三面攻城计划自然是不能再使用的了不过,集中于一面城墙的攻城也不是那么不好的,最起码占据绝对兵力优势的布鲁图斯家族在这方面还是有优势的。
这次,提比里乌斯没有一次就对色蒙展开正式的攻击,而是先使用五个军团的器械部队对色蒙城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攻击为了防止城墙上有克里特弓箭手的存在,提比里乌斯并没有使用弩砲部队,而是使用了清一色的石弩部队。
当隶属于五个军团的六十门石弩一字排开的摆列在色蒙城外以后,给人的视觉效果还是非常震撼的城墙上的那些皮鲁斯麾下的重装步兵们都被眼前的这一幕吓得脸色灰白,更为不用说那些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新兵了,他们的双腿都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了。
随着提比里乌斯的一声令下,六十门石弩立即开始了第一轮的投石攻击六十块硕大的石头狠狠的砸向另外一堵城墙上,会有什么样的动静?用地动山摇来形容绝对是不夸张的!关键并不是这轮投石攻击的动静,而是产生的巨大效果。
城墙上的守军,除了不足两千有经验的重装步兵以外,其他的人都是新招募的轻装步兵这些人没有任何的战争经验,也没有受过任何的训练,只是拿了一根标枪就被逼上城墙的农民和市民罢了。在这样的石弩攻击中,他们根本就不会如何躲避来保护自己所以,伤亡可想而知!
城墙上出现的惨烈伤亡也极大的震惊了发起进攻的提比里乌斯,要知道皮鲁斯麾下的三万重装步兵可都是精锐之师,怎么会在这样的试探性的进攻下死伤这么惨重呢?这其中一定有问题!于是,在连续发动了十轮的石弩攻击以后,提比里乌斯命令五个军团的第一大队发起了夺墙进攻!
五个军团的第一大队,不过是不到四千人的军队罢了当这五个大队的将士扛着梯开始攀登城墙的时候,竟然没有受到应有的反击!零星的反击比起进攻的军队来说根本不值一提,就这样布鲁图斯家族的军队拿下了色蒙城的城墙,看的一旁的提比里乌斯和他的将军们目瞪口呆!未完待续。(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百三十六章·惨死城中”
(全本小说网,。)
权力欲是一种最臭名照著的**。
——塔西佗(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事实证明,皮鲁斯在色蒙城内强行招募而来的这些新兵根本就没有丝毫的作用,反而成为了他留下来的那将近五千重装步兵的累赘;当布鲁图斯家族的石弩开始向色蒙城墙发起进攻的时候,没有经历过战争的那些新兵立马就吓得在城墙上四散逃窜。
这样的混乱不仅增加了新兵们自身的伤亡,也让负责对他们进行督战的重装步兵们疲于奔命;重装步兵们总是要在这样的时候站出来稳定军心、巩固士气,但结果却往往是自己死于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