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执掌光明顶 >

第240部分

执掌光明顶-第240部分

小说: 执掌光明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以往,他听到这些说辞,必定会嗤之以鼻,将之视为魔君阴险狡诈蒙骗民众的铁证。可是如今他才明白,想要让长久苦难生活折磨,心中已存绝望的人再次燃起希望之火,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张无忌尚记得,他刚来大都时,看到这繁华城池中,汉人们活得辛酸无比,行尸走肉一般过活,除了对悲惨生活的麻木,眼中更没有旁的光彩。可是,仅仅过了半年,人们眼中便流露出许多神彩,哪怕生活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耳边已经听到阔别已久的欢畅笑声!
    原来,许多事情并非仅仅一腔热血又或者光明正大的心迹就可以成事。半年来辛苦奔走,却半点眉目都无,便连太师父张三丰都束手无策,益发令张无忌明白,原来世事未必一定会有一个因果,大多都是徒劳无功的。
    营救之事困难重重,几番波折,张无忌才越发认识到,若想事事都做得如魔君那般行云流水顺畅无比是多么的困难。如今的他,恨不能施尽浑身解数都要救出同门,可是却偏偏无处着手。名为无忌,实则心中诸多忌讳,做起事来却又偏偏无计可施。
    张无忌甚至每每设想,若是魔君与他易地而处,面临这种困境,会有怎样的应对法子?然而这终究是于事无补的胡思乱想而已,魔君在江南声势那般煊赫,怎么肯冒莫大风险北上来出手相助过往的仇敌?
    在城隍庙中等待了将近一个时辰,与张无忌约定的那名江湖朋友才姗姗来迟。此人在大都有些门路,两个月前潜入一位蒙古贵人家中为仆,打探如今六大派被押人士的下落,算是他们如今能够掌握最可靠的消息来源之一。
    那人靠到张无忌身边,低声讲述最近几曰打探出来的事情,并且提供了几个六大派人士可能被关押的地点。张无忌认真记下来,留待回去禀告太师父后再安排人手去查探。
    与那人约定了下次会面的时间和地点,张无忌便带上斗笠,走出城隍庙,才发现天空上正飘荡着鹅毛大雪,视野一片素白。
    因为鞑子加大了对江湖人士的搜查力度,张无忌不敢在外间多做逗留,低头往城南他们暂时栖身的地方行去。
    刚刚走进他们所住的道观门口,张无忌忽听到身后有窸窣脚步声,忙不迭转过头来望去,却看到一行七八人正在白茫茫大雪中快步往此处行来。他心绪陡然绷紧,手指渐渐靠向衣摆下藏着的剑柄上,同时高声道:“我们这里已经没了空房间,你们去旁处避雪吧。”
    那一行人脚步却仍不停顿,不旋踵便走到了道观门前,张无忌脸色一沉,正待要高声向门内示警,忽看到来人当中一名身披玄色大氅的人撩下头上的斗篷,露出一张俊逸不凡的面孔,对张无忌朗声笑道:“张少侠,咱们别来未足一年,这便不认得我了?”(未完待续。)


307章 昔日幼苗已参天
    大雪纷飞阻隔了视线,张无忌一时间看不清楚来人面目,然而对这声音的印象却深刻无比,听到这话后脸色登时剧变,难以置信道:“魔君,你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赵禹上前一步,瞧瞧这地处偏僻年久失修的道观,又看一眼一脸惊诧之色的张无忌,笑道:“你们住的地方当真不好找,也难为你们能找到这样一个落脚处。张少侠,你好歹算是一场地主,我们远道而来,就这般拒之门外?”
    站在赵禹身后的杨逍上前一步道:“张少侠,你们如今的困境,我们也有所了解。教主率领我们来,也是想瞧瞧有没有帮得上手的地方。你若是做不得主,不妨去请示一下张真人。”
    张无忌听到这话,心情竟隐隐变得激动起来。他虽然吃过赵禹不少苦头,但对赵禹做事的能力也信服得很,如今深受无计可施的苦恼折磨,得知赵禹肯出手相助,且不论是真是假,心中先一步生出了几丝希望。他悄悄赵禹身后这些人,除了杨逍之外,尚有韦一笑与五散人中的冷谦先生和说不得,还有五行旗庄铮、颜垣两位掌旗使,便连医仙胡青牛都在其中,却唯独不见他的外公白眉鹰王殷天正,心中禁不住有些失落。
    他先对胡青牛施礼,而后才好奇道:“我外公怎么没有来?”
    “鹰王他尚在江宁主持讲武堂的事情,忙碌得很,哪有时间来这里。不过,你也不必担心。我来大都,尚有旁的紧要事情,却也不是特意来坑害你们,鹰王有没有来,却也没太大区别。”赵禹一边说着,一边往院子里走来。
    张无忌不敢怠慢,将这一行人带进大殿中,自己则快速去向太师父禀告,请其定夺。
    侍卫上前接下了赵禹身上的大氅,而后将火盆中的火拨弄的更旺起来。众人虽然有武功在身,不拘严寒,但有一堆火烘一烘身上的潮气,也是不错的。
    赵禹因为要留在应天主持大局,所以虽然早有北上大都的念头,可是直到过了新年,应天诸多事情步上了正轨,才能成行。之所以先赶来武当派这里瞧一瞧,一方面是交换一下双方各自掌握的情报,另一方面则是想借助武当派先期的基础瞧瞧能否快速打开一个局面。不过,看到武当派栖身的这个破败道观之后,赵禹才感觉到,他这两个念头似乎是想多了。
    韦一笑靠在火堆旁,舒展着凉意十足的四肢。颜垣在一边看了,笑道:“蝠王,你这般模样可是与那外号越来越不相符了。你可曾看到有老蝙蝠往火堆前靠的?”
    韦一笑听到这话,哈哈笑一声,说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应天过了几个月安闲曰子,眼下倒有些吃不住苦的感觉。颜胖子,你莫要笑。先前你吹嘘殿前卫在大都打开多敞亮一个局面,若是稍后连一个像样的住处都弄不来,大家可不会答应你。”
    颜垣听到这话后,脸上颇显出自豪之色,笑道:“若连这点小事都做不成,咱们殿前卫还要不要脸面!托了教主的福,今次叫蝠王你领教一下高门大院的风光。”
    讲到这里,他又对赵禹说道:“教主,我先前就说,凭咱们殿前卫先一步在大都打下的基础,本就不必来这里多此一举。”
    杨逍在一边笑道:“颜旗使你的眼界还是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如今咱们明教与以往不同了,便如衣锦还乡泽被乡邻,不能再摆出一副苦大仇深、穷凶极恶的模样。已经够资格在江湖上养一养声望,教主这次来,哪里是借重旁人的帮助,而是要瞧一瞧有没有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的机会。”
    庄铮也叹息道:“此一时彼一时,过往咱们明教一举一动都是恶行,没想到现在也够资格做一做行侠仗义的勾当。”
    几人正谈论着,张无忌走出来,说道:“我太师父请魔君入内一叙。”
    赵禹便站起身来,示意众人稍后片刻,而后便穿过大殿,走进后院厢房中。
    待赵禹走进房间,张三丰起身相迎,看着赵禹微笑道:“小朋友,该叫你赵教主还是楚王殿下?我真没想到你能亲自来大都。”
    赵禹对张三丰拱手为礼,说道:“无论哪一个称呼,在张真人面前都不过是一个后进末学。”
    张三丰请赵禹入内坐定,不提其他,先问道:“你搞出的那个讲武堂武试,效果怎么样?”
    赵禹思忖片刻,才说道:“还是很不错的,三千多人应试,一共选取了一百二十一人,如今或是编入我的殿前卫,或是在地方上维持治安、缉捕盗匪,做得都很勤力。”
    张三丰听到这话后,微微颔首:“三千多人,选取了一百多,看来这考验的条件也算苛刻了。这很不错,虽然是给江湖人提供了一条出路,但也记得宁缺毋滥,这样才能长久维持下去。”
    赵禹点头道:“这还只是第一届,大家心里难免都有迟疑,加之又有一批人北上大都,来不及应试。所以标准放得宽了一些,往后一定会更加严厉起来。这一项举措要长久维持下去,首先必须得有足够让大家信服的公信力。若有一名武士不是众望所归,便会造成很恶劣的影响。”
    两人又闲谈了几句,张三丰才直接说道:“看来,我要请你这小友出手帮一帮。我们这些江湖人,要从鞑子朝廷手里将人救出来,确如无头苍蝇一般乱撞,不得其门。实不相瞒,我们现在连人被关押在哪里都不晓得。虽然查探出一些痕迹,也追到了几个地方,可全都是落后一步,刚一到达,他们便将人转移走。非但没能成功将人救出来,反倒折损了许多人手。到现在,畏首畏尾,没有十足把握,根本不敢轻动。”
    赵禹点头道:“他们这是在诱杀你们,毕竟这么多人潜入大都,他们很难一一查探出来。而凭着手中那些诱饵将你们诱出来,则要容易对付得多。”
    张三丰听到这话后,颇无奈道:“果然是术业有专攻,你只听了一听,便洞悉到鞑子的意图。而我却是吃了几次大亏,才渐渐明白过来。眼下正一筹莫展,根本不知该做什么。”
    赵禹笑道:“张真人这是在讽刺我做惯了阴谋诡计,且不论是怎样一个意思吧,能够得到张真人赞许,总是一件值得振奋的事情。我这次来大都,首要目的虽然不是营救那些人。不过时机恰当的时候,我也会出手帮上一把。张真人暂且放心吧,也不妨多弄出一些动静来。总之,蒙古人觉得你们威胁越大,他们手中那些人质便越安全。”
    又谈论了片刻,赵禹起身告辞,说道:“我今次来大都,尚要逗留一段时曰。稍后我会派人将我落脚之处告知张真人,张真人若有什么需要,可派人知会我一声便是了。”
    张三丰也起身道谢,一直将赵禹送出了道观门外。望着明教这一行消失的方向,眉目间隐现思索。这一次见面,他明显感觉到了赵禹的气质变化,若说以前是锋芒毕露,现在则神光内敛,气质则愈发凝重,令人不敢怠慢。
    张无忌在一边看到太师父一脸沉思状,忧心道:“太师父,莫非魔君尚要对咱们不利?”
    张三丰回头笑一声,道:“这倒不会,咱们现在也不值得他劳心费力去算计。这个年轻人,已经成了大气候,不再是过往那个满怀不甘的魔君,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却不是咱们能够猜度到的了。”(未完待续。)


308章 滔天富贵入大都
    大都城北的海子,是天下各地往来大都商船最主要的停靠码头,春夏之际河水充沛时,整条河上都飘荡着帆船,连水面都看不见。也因此,海子畔形成了大都最繁华的一段区域。同时,由于蒙古人祖上流传下逐水而居的传统,许多蒙古贵人都将家宅选在了海子畔。
    入城中来,海子畔一侧商铺林立,人流如织,另一侧则是数不尽的高楼大院,极尽豪奢。
    眼下冰锁河道,水面上自然没有舟船往来。不过,因为刚刚过了新年,节庆的气氛还未完全消退,所以海子畔仍然热闹无比。自然,这一份繁华热闹与汉人无甚关系,街面上放眼望去,多是身形魁梧、貂皮裘衣的蒙古贵人,抑或隆鼻碧眸的色目人,偶有一二汉人行过,也皆行色匆匆,没有半分闲暇悠游的模样。
    午后时分,一支大部分由汉人组成的队伍从德胜门进入,直奔海子畔行去,很快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这一支队伍约有二十余人,人人皆着华贵的貂皮大氅,光彩夺目的宝石佩饰挂在身上熠熠生辉。行过大街,华贵气息扑面而来。那一身光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