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乱红楼-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着两次贾琏都是动的他的店,这个人自视甚高,暂时还没有发现贾琏的真正意图,所以和其他人一样,也以为贾琏是针对他,所以这才想个敲山震虎。
可惜。。。。。。
眼睛看向依旧跪在地上的贾琏,林如海心里一种成就敢油然而生,不由感叹。
孩子长大啦。
帝王多疑,当今又正值暮年,原本心里就对自己儿子不甚放心,如今满朝满野对忠顺亲王都是赞赏拥护之心,这让他又怎么可能不多心!
除了此前出列给贾琏帮腔的几个,剩下林如海再有几位老臣,剩下的甚至连盐部的人,都是铺天盖地的复议忠顺亲王。。。。。。
几十上百号人齐声请旨,空旷的大殿之上,声音显得格外震耳欲聋。
上首皇帝脸色越发难看,忠顺亲王心里这时候却是徒然起了一股激情。
那种号令群雄,执掌天下的野心!
虽然也有反应快的察觉不妥,但人都有从众之心,等这些人真正反应过来其中不妥之处,整个大殿之上响起的,已经成了铺天盖地的请求声。
甚至在贾琏不露声色的提醒下,有些原本是声援贾琏的也临时倒戈。
。。。。。。
。。。。。。
“大人,这是忠顺亲王府管家送来的罚金,据说那两个铺子暂目前没有要继续营业的意思,不过我还是将如果相关通知一并让他带了回去,若是要再营业,南城这边保证金是要先给一万两银子,西城这边也是一样。”
眉开眼笑的将手上一个小匣子递到贾琏面前,庄贤心里兴奋不已。
要知道这可是亲王啊!堂堂皇室亲王的铺子有问题,竟然说罚就罚了,甚至是别人的数倍!
想起匣子里的金额,庄贤忍不住流口水。
带着几分得意的结果匣子,贾琏眼睛眯成一条线。
哼,早朝的时候忠顺亲王起先那副样子,可当真差点把他气坏了。
还好在后世的时候他多看了几部电视剧,今天这招也真要多仰赖后世某部清穿电视剧的功劳。
那部电视剧以康熙晚年、九子夺嫡为背景,其中有个人人夸赞的八贤王,太子被废康熙让满朝文武推荐合适人选,结果满朝文武竟然不约而同,通通推荐了老八。
而结果嘛。。。。。。
康熙嘴巴也是毒,直接当着满朝文武就说人家是辛者库贱奴所生,不配为储君。
要知道这句话出口,基本也就断了八王爷问鼎九五之尊的路了,可以说是一点后路都没有留,不可谓不毒。
再一则出口问候的就是人家母亲,这时候以孝治国,母凭子贵,子凭母尊,相辅相成,所以当时所受的屈辱可想而知。
那康熙当时又为什么要如此呢?
当时正是一废太子之时,于此期间,康熙对废太子胤礽多加询顾,常有召见,与臣下的言谈中也不时流露出想要再重立的意思。
就这样数十日,康熙大概估摸着满朝文武对他的心思已经了然其心,于是召满汉文武大臣,让众人于诸阿哥中择立推荐一人为新太子,甚至出言。
“众议谁属,朕即从之”。
众口悠悠、众目睽睽,九五之尊、金口玉言。
好机会不是?
于是佟国维、马齐、阿灵阿等人为首的朝中重臣,就联名保奏胤禩,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八皇子为储君。
这下康熙懵逼了,大感意外的同时,心里也对十分气恼愤怒。
毕竟在他心里,属意的一直都是已经被他废除的二皇子,也就是废太子,谁知道半路冲出个程咬金,来了个八皇子截胡。
于是康熙愤怒之下,不仅出尔反尔,还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了那番让人屈辱的话。
而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八皇子的势力开始受到了来自康熙的强力打压,架空!
而这次的事情,虽然跟康熙和八皇子的事情不甚相同。但透过表象看本质,他们的意义是一样的。
都是皇帝在已经明确表露自己内心所想的时候,满朝文武竟然不能为自己所用,反而是听从于不得他心,而且野心勃勃的儿子。
所以理所当然,忠顺亲王也就走了八皇子的老路。
虽然忠顺亲王的出身比起八皇子要高贵一大截,但只要讨厌一个人,那么就可以找到一百个、一千个他不对的理由。
更何况忠顺亲王自己又哪里是干净的人。
暗地里让忠顺亲王脱颖而出在先,等众人平复、皇帝心情最抑郁的时候,贾琏再提出城西天香楼的事情。。。。。。
忠顺亲王、哦不,忠顺王、御下不严、治家无能,现在已经被勒令不许参与朝政,回家整治家风。
而天香楼的罚款,也是皇帝亲自示下的。
天家之子更是应该以身作则,所以便在原本的罚款金额上多上五倍!也就是一共原本的罚款乘以六、一共三万两银子!
而讽刺的是,皇帝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刺激忠顺王,他所提议的赦免贾政罪名的事情,皇帝还真就通过了。
工部员外郎贾政因母病死丁忧,即可免职在家,一应俸禄福利停止。
而候缺的贾雨村,现在连个官职都没有,身上穿着的还是在金陵应天府的官服,所以也没有什么好罚的。只是经此一事,候缺候缺,以后候不候得上,那就不知道了。
虽然中间贾琏连同贾赦也佯装反对过,但既然是皇帝出面,那反对也就没有意义了。
但为了更加彻底的堵死贾政想要回贾府的路,贾琏还是怂恿贾赦当朝指出贾政之前说分家时的谎言,指明当初贾政是抛家弃祖,捐了族里为宫里娘娘修的大观园自立门户去的。
所以往后这就是两个贾家,不能搞混了。
这样往后若是其中一个贾家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要被灭九族,另外一个也不会有事情。而反之,若是一方大富大贵、权势滔天,那另外一方也是别想沾光的。
贾琏提醒的时候,贾赦一点都没犹豫,就如实照说了。
他是恨贾政的。
恨。
恨之入骨的恨。(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百二十章 “夺情”
(全本小说网,。)
贾琏提醒的时候,贾赦一点都没犹豫,就如实照说了。
他是恨贾政的。
恨。
恨之入骨的恨。
这份恨来自于从前对贾政的兄弟情,也来自于对贾政越来越失望、而昨天贾政的所作所为,加上最后贾母的死导致直接量变成质变,日渐积累的失望。也就变成了最后这浓得可以让贾赦连一丁点假都不想做的恨。
只是这件事到底贾家是受害者,而皇帝虽然处置了忠顺亲王,但也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贾政贾雨村的逍遥法外,这就让皇帝不得不再从其他地方去补偿贾家。
而其中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夺情。
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不计闰二十七个月,服满起复,这叫丁忧。
这是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而武将丁忧,则是不解除官职,而是给假一百天,大祥、小祥、卒哭等忌日另给假日。
只是贾赦这个职位比较特殊,他严格意义上来讲,其实并算不得武将。
因为是世袭的官职,而且并没有真正上过战场,手底下也没有兵权,所以概念就比较含糊。
而另外一方面,虽然丁忧说是从闻丧日起,不计闰满二十七个月,服满起复。但实际情况,一个官职将近两年半的时间不在,是不可能真的给你空着等你的。
而且两年半的时间太长,能够发生的事情太多,很多时候要么是有强大的人脉,要么就是尤其得皇帝亲昧,否则等时间到了,除非是运气简直好到爆棚,否则虽然官阶相较于从前可能不会低,但职位上是肯定不比得从前的。
所以有时候若是一个特殊时刻,有的人就会匿而不报,避免因为丁忧而打乱手上事情的节奏。
只是这种情况一经查出,将受到严厉惩处。御史们也会前赴后继的弹劾到你怀疑人生。
不过还若是朝廷根据需要,不许在职官员丁忧守制,就可以夺情了。
或有的守制未满,而应朝廷之召出来应职者,也可以起复。
只是这种事情只能由皇帝作决定,所以才又之前所说,除非是十分得皇帝亲昧,否则皇帝是不会冒天下之大不晦这样做的。
因为这里面有儒家讲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是中华民族,家家户户,历朝历代,都举行盛大仪式祭祀先祖的原因所在。这不但是孝道的教育,更是人性本善的维护。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是最重最大的,如果我们连父母的恩情都忘了,你让他爱别人、爱社会、爱国家,那怎么可能。
所以一旦皇帝做了这个决定,势必就会惹天下人诟病,因此夺情也就变得十分难得。
毕竟只要是明君,那必定就会在意民心,而做这样的决策,容易被百姓说冷酷无情。
而皇帝现在最能够补偿贾家的,就是夺情。
贾家虽然说起来是一门两国公,但随着贾代善的死,就日益衰落。
虽然后来贾琏渐渐出息,但这样的大家族,只有一两个子孙给力,那也是不行的。而好不容易后宫起来个贾元春。眼看前朝后宫,前途慢慢变得一片光明,偏偏荣国府长房二房又闹得不可开交,最后还出了这样的事情。
内讧,这在大家族中是最忌讳的。
而显而易见的,随着贾政带着二房的人另立门户,顺带还带走了一部分族人,贾家在京都世家中的地位便愈发的不如。
所以现在皇帝的举动,可以说是非常为贾家着想了。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贾赦因为贾母的死丁忧,那么将来贾琏要做的事情就会更加的举步维艰。
毕竟那样的话,贾家在朝为官的,就只剩下他和贾琮了。
而贾琮没有贾琏的运气,也没有贾琏脑子里的东西,加上背后贾家地位的尴尬,明明跟贾琏当初一样都是同知,但一任就是好几年,屁股都没挪动一下。
所以这样算起来,贾家真正在朝廷权力中心的,也就只剩下贾琏一个了。
贾琏当然明白这些,而且根据时下情况,也想到了皇帝下一步可能是夺情,所以跟林如海商量后,最后还是准备让贾赦拒绝皇帝的夺情。
贾赦的职务本来就不是十分重要的,又不是什么非他不可的官职,所以根本无需多虑。
前面所说关于夺情,皇帝再百姓和朝臣中会承受一定的压力。而作为当事人本人,若是答应夺情,承受的也就更多了。
更个何况贾赦现在本来就是得过且过的混日子,虽然皇帝此举也许会短时间让贾家风头无两,但后遗症也明显,所以贾琏并不准备考虑。
因为就算贾赦丁忧,但一来贾琏身边还有林如海这个姑父的帮衬,二来虽说贾琏还没有上明面,但私底下皇帝对他的话多家赞同,已经隐隐一副皇帝身边红人的意思,所以更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