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269部分

执宰大明-第269部分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这些天的相处,张恒已经知道孙方是京师国子监四门馆的佼佼者,如果参加今年北直隶乡试的话肯定能中举,而且有很大希望考中进士,他不明白孙方为何要投笔从戎。
  虽然孙方在儒学上的造诣比不上张恒,可是张恒却发现自己在孙方面前却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孙方的见闻之广简直超出了他的想象,不仅知晓大明各地的风土民俗,而且还时常有一些惊人之语。
  例如,孙方认为只要满足了水的浮力关系,铁船也可以在水上航行,而且这将是未来船舶的发展方向。
  张恒还是第一次听到“浮力”这个词,对此是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孙方向他解释,京师国子监的一些监生曾经做过实验,在一个装满了水的木桶中放入了一些物体,结果发现悬浮在水中的那些物体的重量与排出木桶的水的重量相当。
  除却误差的因素外,这表明悬浮在水中物体重量与排出的水的重量一样。
  因此,只要增大铁船的体积,使得它排出的水的重量与它的重量相同,那么就能悬浮在水面。
  就在张恒听得迷迷糊糊的时候,孙方又告诉他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竟然说空中的空气与水相似,也有重量,只要能使得物体排出空气的质量大于物体的重量,那么物体就能升空。
  张恒觉得孙方的想法无比荒谬,简直不可想象,不过他私下里也做了浮力的实验,结果诧异地发现孙方说的没错。
  而且,孙方在算学上的造诣令张恒望尘莫及,在张恒看来无比复杂的算学难题孙方三两下就用奇怪的方法算出了结果。
  后来张恒才知道,孙方从去年开始每个月都要去明新馆上课,由大名鼎鼎的明新居士给他们授课,而且京师国子监算学的两位博士已经开始推行那些新算法。
  不仅算学监生,很多四门馆的监生都已经开始掌控这种算法,原因很简单,这种新型算法有着一套完整的体系,不仅容易学,而且还非常实用。
  每天一早,明新馆都会派人将最新的一期《明新报》送到京师讲武堂,每个班分一份报纸。
  《明新报》上面的信息非常丰富,不仅能用来娱乐解闷,而且还能了解外面发生的一些事情,故而深受那些预备学员的欢迎。
  张恒在南京城的时候也接触过《明新报》,只不过就像其他人一样,关心上面京师里的时政以及各地风土民情等等,至于经史论战板块上明新居士所提的言论太过孤僻乃至荒谬,他们难以理解,又没有人能进行解释,因此也就懒得关注这个哗众取**的人。
  而且,由于李云天提出了南六北四的取士比例,另外再加上令翰林院翰林学士李清正被贬到了荒僻的交趾,故而引起了南京国子监监生的公愤,由他出资刊印的《明新报》也受到牵连,无法进入南京国子监。
  每当看见孙方等京师国子监监生出身的预备学员,拿着《明新报》津津有味地谈论着经史论战板块明新居士抛出的那些最新的言论,张恒的心中就感觉到了莫名的烦躁。
  张恒恃才傲物,可不是那种甘于屈居人下的人,可是一时间又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向张恒请教,逐渐了解《明新报》上刊登的那些明新居士的奇言怪论。
  不仅张恒,另外六名南京国子监的监生也陷入了和他一样的困境,每个人的班上都有一名李云天亲自挑选的京师国子监监生出身的预备学员,在言行举止中向悄无声息地向他们施加压力,使得他们逐渐接触到了从不知道的新颖知识,不由得展开了思索,进而陷入了困惑和迷茫中。
  终于,六月初发生的一件事情使得张恒七人大为触动,彻底使得他们在心中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


第317章 奇妙的司科院


  六月初的一个中午,京城一家酒楼。
  酒楼生意红火,坐满了前来吃饭的食客,声音喧闹,气氛热烈。
  二楼大厅,一张临近窗户的酒桌前围坐着张恒和另外六名来自南京国子监的预备学员,神情落寞地坐在这里喝着闷酒。
  今天是讲武堂每六天一次的休息日,七人将假期调到了一起,前来酒楼里喝酒解闷。
  进入讲武堂后,张恒七人过得并不开心,由于他们在南京城当众拒绝进入讲武堂,并且挑衅了李云天,言语中还有着贬低讲武堂的意思,因此不仅得罪了北直隶的预备学员,连南直隶的预备学员也与他们划清了距离。
  这使得七人在讲武堂处于一种孤立的状态,除了各自班上的人外,其他的预备学员对他们是敬而远之。
  本来,张恒七人是被动进入的讲武堂,造就打定了主意,等三个月的测训一结束就返回南京城参加南直隶的乡试。
  可这一段时间来讲武堂发生的事情令七人备受震撼,他们在这里接触到了许许多多新奇的事物,而且也适应并且喜欢上了讲武堂里的生活方式和节奏,所有的一切都使得他们充满了兴趣。
  即使是张恒,在来京师之前也万万料想不到,原本在他们眼中枯燥乏味甚至是粗鄙的讲武堂生活,竟然会如此非富多彩,令人耳目一新。'314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 314  执宰大明317
  他们这些南京国子监监生中的佼佼者在这里好像一下子变得渺小了起来,有很多很多的东西都需要去了解和学习。
  虽然张恒七人都没明说,但是如果就这么离开讲武堂大家谁都不甘心,可他们却没有留下来的理由,毕竟在南京城的时候他们曾经逼着李云天写下了放他们回南京国子监的保证文书,如果留下来的话岂不是要贻笑大方了。
  “子文兄,我听说讲武堂下面有一个名叫‘司科院’的衙门,每次休沐的时候我们班上从京师国子监考来的人就会去那里。”
  沉默中,一名坐在张恒对面的浓眉青年忽然抬头,开口向他说道。
  张恒字子文,七人是南京国子监的好友,彼此间私下里自然以字相称。
  听闻此言在座的人纷纷看向了张恒,他们各自班上那些京师国子监出身的预备学员每次休沐都会外出,后来才知道那些预备学员已经得到了李云天的准许,前去讲武堂下辖的一个部门——司科院,也不知道在里面做些什么。
  “咱们去看看那里究竟有何玄机!”张恒沉吟了一下,一仰首将手中酒杯中的酒喝光,然后把酒杯重重地放在桌上,面无表情地拿定了主意。
  张恒曾经多次听孙方提及那个司科院,只是不清楚司科院是做什么的,现在大家好不容易出来一次,既然浓眉青年等人对司科院感兴趣,那么他决定趁着离开京城前去一探究竟,揭开司科院的神秘的面纱。
  在京师讲武堂下辖的几个部门中,司科院的等级是最高的,为正六品衙门,李云天以讲武堂总教官的身份主管司科院。
  除了级别最高外,司科院也是唯一一个建在讲武堂外面的衙门。
  京师讲武堂建在京城城东,而司科院则建在城西一大片僻静的开阔地带,围着高高的院墙,院门上方的匾额写着“讲武堂司科院”六个大字。
  司科院与讲武堂同时开建,与讲武堂相比它十分低调,在市面上可谓默默无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更不清楚它是做什么的。
  “讲武堂重地,非请莫入!”司科院大门处守着数名持枪佩刀的军士,张恒七人刚要靠近,一名军士走上前拦住了他们。
  “我们是来看朋友的,劳烦前去通禀一下讲武堂的孙方。”张恒见司科院守卫森严,于是不动声色地向那名军士说道。
  那名军士闻言瞅了一眼张恒,起身走进了院内。'314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 314  执宰大明317
  “子文兄,你们可是稀客呀。”不一会儿,孙方快步出来,笑着将张恒七人领了进去。
  司科院专门用来进行自然科学的探索和实验,性质类似于后世的科研所,。
  李云天在司科院开设了物理科、化学科、数学科、天文地理科、器械学科、农学科和经济科七大科,每个科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院落。
  孙方领着张恒一行人在司科院里参观,虽然七大科都处于起步阶段,所进行的探索和实验都非常简单和基础,但每个科的人无不充满了斗志,热火朝天地忙着手头的事务,一个个干劲十足。
  司科院里的人有一百多个,一半是京师国子监的监生,另外一半是北直隶各州府的士子。
  毫无例外,这些人都在明新馆听过明新居士的课,可谓是明新居士的学生,他们从明新居士那里开阔了眼界,同时也活跃了思维,这才会被吸引到了司科院里,投入到了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去。
  李云天为了司科院可谓劳心费力,他不仅要费尽心机地将司科院里的那些人“拐”来,而且还要想办法筹资建造司科院。
  永乐帝在位时四处征讨,虽然立下了赫赫战功,威震四海,但是国库也差不多被连年的战事所耗空,这使得户部尚书夏元吉在永乐帝第四次北征蒙古的时候出言反对,也因此而下了诏狱,直至洪熙帝登基才被释放。
  洪熙帝知道连年的征战使得百姓疾苦,故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民生。
  现在国库空虚,宣德帝为了讲武堂已经花费了一大笔银子,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钱再投到司科院的建设上。
  况且,宣德帝现在也没有意识到司科院有什么用,所以让李云天缓建司科院,等过些年大明国库充裕了再行建设。
  李云天哪里能等那么长时间,这意味着对自然学科的探索和研究又要往后推上好几年,于是就采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希望宣德帝能给司科院在京城划一块地,而司科院的资金由他来筹集。
  宣德帝见李云天如此执着,而且又不用国库出资,于是御笔一挥,将城西那片李云天相中的地划给了司科院。
  李云天个人财力有限,又要开拓两广的市场,自然拿不出建造司科院的那笔钱来,再者说了,他身为一个朝廷命官也不方便出这么大一笔银子,容易招人非议。
  因此,李云天以司科院的名义向九州商会借了一笔银子,约定五年后偿还本金和利息。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九州商会的规模和实力已经急剧膨胀,在江西、湖广、山东和南、北直隶已经发展了众多的会员,每年的生意都赚得盆满钵满,成为了大明仅次于粮商总会和盐商总会的第三大商会。
  李云天自从来到京城后从没有在九州商会露过面,或许那些新招收的会员并不知道李云天与九州商会的关系,但是九州商会的核心机构——执事会的执事们可都清楚他与九州商会的渊源。
  九州商会这些年能一帆风顺地发展,并且生意红火,离不开李云天的这块金字招牌的庇护,使得地方上的官吏和豪强不敢明目张当地对他们刁难欺诈,也离不开陈凝凝、郑婉柔的运筹幄,使得他们在生意上抢尽了商机,一本万利。
  随着洪熙帝和宣德帝休养生息的国策,九州商会以后的生意无疑会更上一层楼。
  自九州商会成立起,李云天还从没有向九州商会张过口,这次他以筹建司科院的名义向九州商会借钱,九州商会执事会的那些执事们想都没想,一致决定借出这笔款项。
  结果,只用了一天,九州商会的执事们就聚齐了李云天所需要的款项。
  这笔钱虽然多,但是平摊到每个执事的头上就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