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首辅 >

第805部分

我要做首辅-第805部分

小说: 我要做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哈,这个老哥就不用愁了,晋商自然会给你们想办法!”

    “他们可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能白白帮忙?”马芳一点也不信。

    “当然不是白帮忙,是互惠互利!”唐毅胸有成竹笑道:“放心吧,他们肯定比我想得还周全。”

    毛纺的商机实在是太大了,利润丰厚到让人眩晕。

    光靠着一纸合同,就指望着蒙古王公们听从摆布,哪怕是知道自己被愚弄,还心甘情愿,商把丰厚的利润拿走,那不是做梦吗?

    没有足够的实力,如何能把银子揣进怀里?

    他早就算准了,要想守住草原,就必须和军中合作,为唐毅提供大把的土地,奖励有功将士,正是打得如意算盘。

    别到处宣扬说是报仇雪恨,为了嘉靖找回面子,其实核心,就是商人和军队联手进行的一次殖民扩张,仅此而已。

    双方密切配合,是必然的选择。晋商提供资本和土地,军中提供安全和劳动力,珠联璧合,亲密无间。

    唐毅给马芳算了一笔账,假如一个士兵斩首十级,他就能获得一百亩田,或者是五百亩草场。

    按照唐毅的设想,他最好是选择四十亩田,三百亩草场。

    四十亩田每年出产粮食足够五十人填饱肚子,假如他家中有五口人,再雇佣十个帮手,每年就能多出三十五口人的粮食。

    这些粮食不会浪费,完全可以作为养羊的精饲料。

    张允侠的算盘,一亩地可以养殖一百只羊,其实他有些想当然了。一亩地圈养一百只羊,是足够用了,还能有很大的活动场,但是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牧草和饲料,也就是说,还要从外面购买补充,才能维持一百只羊的正常消耗。

    显然唐毅有两世经验,比起张允侠也实际多了。

    一亩的草场,如果种植上好的牧草,一年能产三五万斤,一只羊一年需要五千斤牧草,大约一亩地只能养十只羊,比起张允侠估计的少了十倍。不过利润依旧十分可观。

    三百亩草场,能养三千只羊,只要经营得当,一年下来,每只羊净赚一两银子,就是三千两。一个大学士一年还不到二百两的俸禄,顶得上十五个大学士了。

    唐毅笑呵呵说道:“有了这笔收入打底儿,晋商还需要大家伙的保护,向他们低息贷款,十分容易。无论是买武器,还是修城堡,他们都巴不得呢!马老哥,你算算,是不是这笔账?”

    马芳脑筋显然没有唐毅灵活,苦思冥想了半天,突然跳了起来,抓耳挠腮,显得十分懊恼,又是哀声,又是叹气,大吐苦水。

    “大人啊,这些年末将杀的鞑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杀十个人,一年就能捞三千两银子,我可是他的八十倍啊,这一年是多少钱啊?”

    怎么就没有早点遇到唐毅这样的统帅啊,马芳别提多恨了,他恨不得年轻二十岁,多跟着唐毅打几年仗,油水真他娘的多啊!

    再想想其他督抚大帅,和唐毅比起来,真是天上地下,要说对大家伙,唐毅真是没说的,首屈一指啊!

    边军苦啊,以往就指着朝廷的那点俸禄,可怜巴巴的,连肚子都填不饱。到了家中,老婆孩子饿得哇哇叫。

    六尺的汉子,谁不要脸面?

    混得那么惨,哪来的勇气替朝廷卖命!

    这回可不一样,实打实的赏赐下来,当兵打仗不但不丢人,还十分光荣,简直是发家致富的捷径。

    马芳敢说,一战之后,大明上下保证出现一股从军的浪潮。不用说别的,能杀三五个鞑子,混一两百亩的草场,经营好了,一年也有几百两银子入账,顶得上一个中等地主了。

    这么好做的生意,稍微有点胆子的人都会抢破头的。

    三代富农,才能供养一个读书人,北方苦寒,不比东南文风鼎盛,即便是读书考试,也没有多少人能真正通过科举之路,残酷程度远远超过后世高考的千万倍!

    寒门子弟,想要出头,比登天还难,这回好了,不用去挤科举的独木桥,大可以通过参军打仗,立下功勋,换得土地田产,从此走上富裕之路。

    以这次战斗为例,斩杀俘虏的敌人差不多有五万人,斩首十人以上的不多,最常见的是斩首两三级,或者三五级的。

    平均算下来,一战之后,就差不多有两万人能拿到田产牧场,一跃摆脱贫穷,跻身小康之家。

    一次会试能有多少人过关呢?

    就拿隆庆二年来说,唐毅极力鼓动,最后也不过录取了五百多人,足足相差了四十倍之多!

    显然,以军功授田授爵,比起科举带来的社会流动更大,更广泛。

    唐毅经常思索,为何历代变法,唯独商鞅成功了,直到今天,他才彻底醒悟过来。

    朝廷的勋贵有多少人,文官有多少,宗室皇亲又有多少?

    秦国以耕战立国,每一次打仗,都会涌现出一大帮新贵,他们的数量是传统的勋贵文官百倍千倍。

    有这一股新兴力量支持,哪怕商鞅作法自毙,那些重新夺权的勋贵宗室也没有胆量废掉变法。

    至于其他人的改革,还没有扶持出新的力量,就急吼吼的把旧的势力得罪一个光,不凄惨收场都没有天理了。

    历来人们都有个毛病,总是把眼睛盯在除弊上面,包拯海瑞一般的青天大老爷,总是能得到最多的欢呼。可是他们真正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显然没有,要想兴旺发达,关键还是兴利,还要大兴特兴!

    通了,全都通了!

    唐毅的脸上涌起了自信的笑容,发自肺腑的笑。

    “商鞅,你的成功秘诀我已经,你那时候只有山东六国可以征伐,而我却有广阔的世界,无穷无尽的海洋,等着被征服。”

    唐毅张开了双臂,自信而得意,等着吧,我的成就一定超越历代前辈,让日月照耀之地,尽是龙旗的天下!

    臭屁了好一会儿,唐毅才准备去找张允侠,坑了多少王公,还没等他动身,就有人跑了进来。

    “启禀阁老,马栋马将军回来了,他说有俺答的消息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959章 千里追击

    (全本小说网,。)

    明朝奖励战功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战场表现,一个是斩获首级。立国之初,两样并重,后来就越发重视首功了,唐毅敢说绝对是那些负责军功的文官贪生怕死,不敢往前冲,只好躲在后方数脑袋。

    显然单纯以首级论功,是很不公平的,一个人拼死拼活,没了半条命,击杀对手,另一个捡漏弄了一颗脑袋,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却是一样的,如何能让人心服口服?

    故此唐毅在制定奖励办法的时候,拨出了五十万亩田,专门奖励带头冲锋的勇士,还有指挥得当,以及斩将夺旗的将官。两者加起来,大约要拿出八十万亩田,以及一百万亩左右的草场。

    有人要问了,唐毅和晋商谈的条件可不止这些啊,还有那么多田,为什么都不奖励给将士们?

    是唐毅要装进自己腰包吗?

    咱们的唐大阁老还不会那么没品,实际上给有功将士大分田地是很招眼的事情,要是不能把各方都安抚好了,保证有人跳出来骂人。

    你吃了肉,就要给别人喝汤。

    剩余的田地之中,有五十万亩是划到宫里的名下,成为了皇庄,还有二十万亩是送给了内廷的诸珰和锦衣卫的头头儿。

    唐毅虽然手握大权,圣眷正隆,可以不在乎那些阉竖宵小,但是他所谋太大,眼下正是刚刚铺开大局的时候,哪能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干扰。

    更何况把各方都拉进来,分享战争红利,有钱大家一起赚,这才是王道。

    以马芳和马栋父子俩的功劳,唐毅决定划出五千亩农田,两万亩牧场。马芳这家伙立功不少,得到的赏赐,战场缴获,也十分丰厚。

    可是他却是个十足的穷鬼,没有办法,每次深入草原作战,都要冒极大地风险,武器马匹必须要用最好的,弟兄们受了伤,丢了命,他都要抚恤照顾,不然谁跟你玩命啊!

    这些年下来,马芳挣得银子都拿去填窟窿了。

    “马老哥,回头我让他们派精明的管事帮你打点,一年下来,就能有两三万两入账,等有空了,赶快给马栋的婚事办了,也老大不小的了,你该抱孙子了。”

    马芳老脸一红,儿子都二十了,在这个时代算是不折不扣的大龄青年,自己这个当爹的还真是失败啊!

    “大人,末将斗胆请求您替栋儿证婚。”

    “哈哈哈,好啊,选好了人家吗?”

    马芳嘿嘿一笑,“汤克宽有个孙女,小丫头十六,挺漂亮的,我本来是不愿意的,罢了,比他低一辈儿我也认了!”

    “那好,回头让谭纶当媒人,抓紧时间,就把婚事办了。”唐毅笑呵呵道。

    他们俩说得高兴,可是马栋的小脸都变成了大红布,涨得能滴出血,他可不是害羞,而是惭愧!

    “我不结婚!”

    马芳眼睛立起,怒骂道:“混小子,你说什么?”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马栋不甘示弱道:“没有抓到俺答,孩儿没脸成亲。”马栋低着头,马芳也弄得一阵无语,他长叹一口气,垂下了脑袋。

    “大帅,您看这样成不,我们爷俩带着三千人马,立刻北上,无论上天入地,都要把俺答抓到,把他的脑袋揪下来,献给朝廷,以赎罪过。”

    马栋也攥着拳头,紧紧盯着唐毅。

    “先别忙。”唐毅看了眼马栋,问道:“你不是说在大青山遇到了一支人马,他们也去追击俺答了,这伙人马是谁领队的?”

    “是席慕云,还有一个叫,叫李成梁的,是辽东镇的游击。”

    马家父子在黑山截杀俺答不成,马栋就一直向北追,追过了大青山,越过瀚海。

    当时他的三千人马只剩下两千三百多人,粮食也吃光了,好在冬天还有些积雪,不至于口渴,可是一大半的弟兄都得了冻疮,流脓淌水,别提多惨了。而且他们已经进入了漠北,这里是马家军从没有来过的地方,马栋心里头也是毛毛的。

    他又追了一天,丝毫踪迹都没有,正赶上有人送来命令,说是钦差大人已经到了大板升,马栋只好悻悻而归。

    再次路过大青山的时候,正好从南面赶来一支明军,人马不多,只有五百人上下,但是却带了三千匹战马,马背上都驮着粮食和兽皮。

    而且这三千匹战马当中,有一千多匹竟然是阿拉伯马,比起自己手下的天马还要神骏骄傲。尾巴高高扬起,发出响亮的嘶鸣,仿佛宣誓它们才是真正的天马一般。

    马家军的将士都愤愤不平,可是马栋却知道,还真别说,人家就是正宗的。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在营口负责接朵颜三卫难民的席慕云,马栋和他在小站的时候,还是好朋友。

    他负责接纳难民有功,朝廷升任他为右佥都御史,南洋巡抚,仍驻扎吕宋。

    席慕云这家伙一点不高兴,别看升了官,和原来的权力没有什么区别。朝廷依旧没有把吕宋当一回事。他觉得要干一票大的,多少年了,就听说俺答多么厉害,杀得朝廷一点脾气没有。

    眼下正是决战之时,他岂能甘心当运输大队长?

    只是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