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首辅 >

第399部分

我要做首辅-第399部分

小说: 我要做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我怎么知道。”

    “哈哈哈,行之,你少装蒜了!”胡宗宪冷笑道:“别以为我不清楚,徐海逃跑是不是你帮的忙?”

    唐毅急忙驳斥,胡宗宪一摆手,“你说什么我都不想听,我只知道,你唐行之做事滴水不漏,绝对有办法。”

    说完之后,胡宗宪晃晃悠悠,哼着小曲儿,就离开乐府邸。

    唐毅摸了摸鼻子,“娘的,真是条狐狸,什么都瞒不过他。”

    在招降徐海之前,唐毅就猜到了会有今天的结果,他把注意力放在了东番岛,这两年的时间,唐毅先是派遣赵旭去探听情况,接着又把徐洪派了过去。

    前前后后,向东番移民三千多,加上当地的汉人,凑了两万多人的聚居区,开垦了十万亩农田,还收降了三个土著部落,初步站稳了脚跟。

    徐海为什么会对唐毅言听计从,原因就在这里。

    听说王本固要对王直下手,如果除掉了王直,下一个必然是徐海,唐毅立刻给徐海下令,让他反戈一击,把王直一起救走。

    他们这一逃跑,把所有罪责都推到了王本固的身上,唐毅曾经招降徐海的事情,再也不会有人提起。

    此次王直和徐海都保住了,也就保住了两位日后开拓海洋的急先锋,唐毅也多了两支可以利用的人马,实在是赚大了。

    有人要问,他们逃到海上,还会老实听从唐毅的话吗?难道就不会继续作恶?

    唐毅当然想到了这一点,他把徐海安置在了东番,守着一座大岛,徐海根本不用刀头舔血,只要好好开发,他就能坐享无数利益,而开发岛屿,就必须得到唐毅的帮助。

    而王直呢,经过乐这一次投降,锐气全消,在倭寇之中声望大跌,已经废掉了一半的武功,再加上徐海从旁牵制,根本就不用担心他会香气风浪。

    如今的东南,比起唐毅设想的还要完美!

    外面安静了,搅屎棍子走了,内部整合也差不多了,该过舒心日子了。唐毅就掰着手指头,算着还有多少天当爹。

    就在他以为大势已定的时候,朝廷派来押运王本固的人也到了,而与此同时,一道圣旨送到了唐毅的面前。

    “……特命杭州知府唐毅担任祭海钦差,前往南京祭奠海神,不得有误,钦此!”

    ps:终于要换地图了,小唐又要高升,还要当爹,呼唤大家的支持啊!(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86章 秘密任务

    (全本小说网,。)

    浙江文风鼎盛,能人辈出。唐毅担任杭州知府以来,也是大力招揽贤才,组成了自己的幕府,虽然比不上胡宗宪一般,人才济济,可也是非比寻常。

    除了李贽、何心隐、唐鹤征之外,还有四个比较重要的人物,第一位名叫朱先,是武举出身,功夫一等一,他曾经率领家丁手刃倭寇数十名,很有韬略,堪称文武双全。

    第二个名叫金丹,初为县学生,后来弃文习武,多次跟随戚继光出征,帮着处置军需粮草,非常有一套。

    剩下的两个是同窗,一个叫蒋洲,一个叫孙可愿,同为杭州府学的生员,不但成绩突出,又热心政事,几次出使徐海和王直,他们都有份,而且又是唐毅的学生,深得信任。

    这四个人总体来说,文武各半,且年富力强,又都是心学门人,对唐毅忠心耿耿,没有话说。

    唯一的缺陷就是他们普遍年轻,经验不足,还需要历练。不过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大家凑在一起,对唐毅还是很有帮助的。

    蒋洲率先说道:“什么劳什子祭海钦差,根本就是要把老师从市舶司的位置上调走,我猜多半是严党干的,他们居心不良。”

    金丹还不相信,挠挠头,说道:“不至于吧,不是没有另外安排提举吗?估计祭海结束之后,就会回来,大人是嘉靖三十六年接的杭州知府,三年考满才能升迁,要到嘉靖三十九年呢!”

    孙可愿微微一笑,“这些年严党当道,朝廷官吏变动频繁,哪有什么考满才能升迁,师父一个人就给朝廷增加了四五百万两的岁入,比户部还能干。这么大的一块肥肉谁不眼馋,我估计啊,严党成天到晚,想从师父手里抢下市舶司。”

    其他几个互相看了看,也都认同了这种看法。

    市舶司的确是太诱人了,上海、宁波、泉州、广州,遍及四省,全是大明朝最富庶的地方,每年上亿的货物往来,几百万两的税收。东南有这么一句话,叫“胡总督掌兵,唐提举管钱”,把唐毅和胡宗宪相提并论,甚至压过了其他几位巡抚。

    而实际上呢,唐毅掌握的财力已经超过了户部尚书,又天高皇帝远,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小日子别提多舒服了。

    朱先沉吟许久,试探着说道:“大人,市舶司虽然不是草创,但各种规矩都在建立之中,要是您走了,只怕继任者没有您的本事,大好的局面就要毁于一旦啊!”

    “是啊,朱先生说得对,师父,东南离不开您!”蒋洲关切地说道。

    唐毅一直听着大家的议论,说句实话,他当然不愿意走,在东南做他的草头王多舒服啊,只是有些事情不是他能决定的。更何况,他有更高远的志向,东南的经历只是他积蓄力量的一个环节,真正的战场并不在这里。

    从座位上起身,面向着北方,唐毅叹了口气。

    “严党不可怕,事实上如今能动得了我的,只有陛下,从前陛下对我是有一些不同的。只是上一次泉州我烧毁了罪证,虽然是顾全大局,可是在陛下看来,我还是站在了官绅的一边,不再是那个纯臣。这几年,陆太保,蓝道长,还有麦公公,黄公公,都帮着我说话,可是陛下的心思谁能猜透啊!”

    唐毅苦笑道:“这一道圣旨,未尝不是对我的试探,如果我不服从命令,陛下的猜忌只会越来越重,一旦起了疑心,严党必定会趁机动手,到时候才真的麻烦呢!”

    听完了,唐毅的话,众人都默默低下了头,说穿了,唐毅和胡宗宪都是一样,位置越高,就越是束手束脚,越要捧着卵子过河,丝毫大意不得。

    见大家士气低落,唐毅笑了起来,“你们也不用担心,我这几年已经把东南经营的差不多了,市舶司从上到下,哪怕是普通的书吏会计,都是从三大学院深造出来的,不管派谁接替了我,空有一个提举的名头,是掀不起大的风浪。”

    朱先闷声道:“大人有自信固然好,可是凡事最怕日积月累,要是继任者胡乱折腾,有个三五年,就会把您开创的局面弄得七零八落。”

    “不会的!”唐毅断然说道。

    “为什么?”大家一起惊问道。

    唐毅突然对着唐鹤征一笑,“我前天让你准备什么了?”

    “寿礼!”唐鹤征毫不犹豫说道:“是送给严阁老八十大寿的礼物,足足一百零八颗大珍珠,拼成的一个寿字,少说值五十万两。师兄,我觉得你过了,那么巴结严嵩干什么?”

    唐毅的脸一下子黑了,他和严党不和不假,但是表面的礼数不能缺,严嵩身为首辅,百官之师,八十寿诞,是多少人一辈子都盼不来的。就连嘉靖都给严嵩送去了亲笔御书,唐毅又怎么能怠慢。

    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严嵩八十了!

    朱先首先反应过来,一拍大腿,脱口而出:“大人,您的意思是严党要完蛋了?”

    “哪有那么快啊!”唐毅笑道:“朝堂沉寂了这么久,两边离着开战也不远了。我要是不回京城,在东南逍遥自在,等到朝堂胜负已分,人家一统天下,到时候还不是一道令子,就把我赶下去。与其如此,不如我先去好好布局,抢占先手。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咱们要培养在京城的势力了,那才是帝国的心脏啊!”

    商量了一番,还是那句话,上命难违。

    好在是去南京办差,唐毅还能拖延时间,观察朝局,尽快完成布局,确保金汤固若,铜帮铁底。

    接到圣旨的第三天,唐毅就辞别了王悦影,小妮子离着生产的日子越来越近,此时的医疗技术和后世根本没法相比,生孩子对女人来说,都是鬼门关,尤其是第一胎,加上王悦影身体弱,实在是让唐毅忧心忡忡。

    反倒是王悦影,一脸的笑容,“哥,你放心去吧,等回来的时候,就能抱上儿子了!”

    “你总是替我着想!”唐毅宠溺地理了理妻子额头的秀发,笑道:“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要是咱们的孩子,就好!对了,我已经拜托了李时珍先生,他照顾过王翠翘,你的底儿子比她好多了,不会有事的。”

    “嗯!”王悦影用力点头。

    好一个勇敢的姑娘!

    带着不舍,唐毅依依惜别,带着金丹和孙可愿,还有谭光,三百名护卫,即刻启程,一路疾驰,差不多十天,赶到了南京城下。

    上次到南京,还是乡试的时候,匆匆数年光景过去,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自己也不是当年的青葱少年了。

    宦海挣扎,一颗心老的太快了,唐毅感叹着,和别的地方不同,南京作为陪都,有一套完整的行政机构,除了内阁之外,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六科廊,统统都有。唯一和京城的区别就是,六部之中,京城有两位侍郎,南京只有一位右侍郎。

    虽然这帮人权力不大,但是品级极高,还有好些资历吓人的老怪物,就算严阁老和徐阁老面对他们,都要客客气气。

    唐毅虽然顶着钦差的名头,可是论起来还不如人家的徒子徒孙大呢,趁早别摆钦差的谱儿,省得自讨没趣。

    鸿胪寺的官员负责把他接到了馆驿,专门的院子,干干净净,十分宽敞,唐毅刚刚坐下,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外面就脚步声音响起,一抬头,正是那位石公公,见到唐毅,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

    急忙跑过来,拉住了唐毅的手。

    “哎呦,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是把唐大人给盼来了。”

    这位的热情让唐毅吓了一跳,别是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吧?

    唐毅不动声色,把手抽了出来,笑道:“石公公,见你红光满面,想必日子过得十分舒坦,对了,什么时候去祭奠海神娘娘,有什么规矩礼数,还要麻烦公公给我说说。”

    石公公一愣神,“唐大人,你不知道此来是干什么啊?”

    一句话,把唐毅给吓了一跳,乖乖,果然不是好事!

    “石公公,你可别吓唬我,我这人胆子小。”

    石公公摇了摇头,总算是把底细向唐毅说了一遍……

    所谓祭祀海神,根本就是幌子,实则是有御史密奏朝廷,说是南兵部尚书张鏊豢养私兵,谎报军饷,结交大将,居心叵测。

    南兵部尚书,有参赞机务之权,为南六部之首,又逢战时,权柄大得惊人,如果真要造反,危害的确很大,只是唐毅并不相信,大明朝一百多年,别的不敢说,谁轻易造反,立刻就会被贴上不忠不孝,乱臣贼子的标签,要不了多久就会完蛋,只要不是脑袋抽了,就不会造反。

    看出了唐毅的疑惑,石公公叹了口气,“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唐大人,你不是外人,咱家都跟你说了,这事都出在守备太监何缓的身上。”

    当初黄锦是一人挂两个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