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首辅 >

第284部分

我要做首辅-第284部分

小说: 我要做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大授沉着脸道:“知道尿炕就睡筛子了,拼尽全力才勉强打赢,还放水?你做梦没醒啊?”

    “就是,来者不惧惧者不来。”徐渭拍着胸膛说道:“李默又不是大老虎,还能把咱们都吃了?你们不敢,我先进去探探风声!”

    徐渭说着迈步就走,陶大临和诸大授忙追了上来,“都是自己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对,死就死了,谁怕谁!”

    四个人手挽着手,带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决然,进入了吏部衙门。

    看门的一听说是唐大状元来了,连红包都没要,直接把他们迎了进去。

    凑巧,李默并没有在衙门,负责的是左侍郎吴鹏,他正是严嵩的干儿子。对唐毅几个是热情不得了。

    “哈哈哈,状元公,还有这三位青年才俊,甫一入官场,就名动百官,真是让老夫自愧不如。”

    唐毅连忙说道:“部堂太客气了,我们都是毛头小子,也不知道轻重对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前辈多多指点,我们先谢过大人了。”

    唐毅说着,带头给吴鹏施礼。

    吴鹏笑得更欢了,把胸膛拍得啪啪作响:“放心吧,只管实心用事,上面有陛下,有严阁老,某人反不了天!”

    吴鹏亲自带着他们到文选司登记,领了官服印信一应之物,从此之后,四个人就算是大明朝正式的官员了。

    吴鹏还留他们吃了一顿饭,到了下午,才亲自送出吏部。

    到了外面,陶大临小脸凄苦,“行之,我怎么感觉是入伙饭啊,吃完之后,咱们就是严党中人了。”

    徐渭满不在乎地剔着牙,“严党就严党,反正都是一丘之貉,不靠着严党,你们想被李默给吞了啊?”

    “话虽如此,可是这心里头总是过意不去!”诸大授攥着拳头,不甘地说道:“我真怕百年之后,在史册上留下一笔,说诸大授乃是严党奸佞,愧对祖宗啊!

    唐毅拍了拍他们的肩头,“都是我连累大家,不过你们放心,严党还收编不了咱们,先去翰林院吧。”

    四个人兴冲冲赶到了翰林院,已经是下午时分,只有三三两两的人在喝茶闲聊,清闲的出了屁。

    唐毅他们直接找到了侍读学士严讷,他是常熟人,算得上是唐毅的乡党,又是出了名的老好人,这位能在朝廷立足,最大的本钱就是会写青词,写得多了,人也变得神神叨叨的。没有三句话,就和唐毅他们聊起了看相测字,还说什么四个人面相上贵不可言,日后必有大好前程。

    轻轻松松混了一个下午,转过天四个人又早早来到翰林院,一连五天,李默都没有出现,他们啥事也没有。

    到了第六天,他们正在喝茶打屁的时候,王世贞突然变颜变色地赶来了。

    “行之,大事不好了,李默咸鱼翻身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52章 ****的哲学

    (全本小说网,。)

    天才壹秒記住『→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是什么让王大盟主如此失态呢,要从今天早上的廷推说起……

    前面提到过,决定重大政务叫做廷议,决定重大人事任命叫做廷推,浙直总督杨宜被罢免,谁将接替成为各方的焦点,

    尤其是廷议开海之后,谁能掌握东南,谁就掌握了开海主动权,几百万两的税银,二三十万大军,东南最富庶的省份,几千万的百姓……种种加起来,构成了有史以来,最肥的一块大肉,最诱人的一张大饼。【△網。】

    按照惯例,三巨头带着各自人马,聚集在万寿宫,举行廷推,令人奇怪的是嘉靖并没有出现,而是让严嵩主持,将廷推结果报上去就行了。

    或许在嘉靖看来,经过廷议,大局已定,他老人家还是修长生大道去吧。

    果然,严党上下,无不欢喜鼓舞,倒是李默一边愁云惨淡,因为早已经传出风声,说是严党要推举赵文华担任东南总督。

    李默盘算了一下,赵文华是从一品大员,又在东南干了多年,加之是严党核心中的核心,如果自己没有受创,或许能抵挡一下,可是如今大势已去,他能看好自己的盘,管住马仔不溜走,已经很不错了。

    李默没了争雄的心思,当严嵩宣布推荐人员的时候,他随口推了王诰。

    虽然他推得随便,可是王诰也不是寻常人物,他是河南省西平县人,嘉靖二年进士,先任行人,接着升为户部郎中,后来发生大同兵变,他和李默配合默契,顺利平乱,被提升为山东按察司副使,后又擢升为佥副都御史兼漕运总督。

    目前他是南京户部侍郎,无论资历能力,都足以独当一面。

    如果严党推荐赵文华。王诰或许没有机会,但是令人吃惊的是严世藩竟然推荐了浙江巡抚胡宗宪。

    当胡宗宪三个字出口,李默顿时一惊,他陷入了迷茫。严党为什么会推荐明显弱势的胡宗宪呢?

    按道理胡宗宪不过是嘉靖十七年的进士,资历浅薄,能升任浙江巡抚已经是超擢,难道还能再超擢一次,升任总督吗?

    说起来胡宗宪的确立些功劳。但是也因为弹劾张经,牵连进贪墨的案子,名声不好,同王诰比起来,处处都差着一大截,这样的人怎么能赢得百官赞同?

    李默快速盘算,他也猜出了严党的打算,此前也有传闻,说要推荐赵文华入阁,多半是严党太贪得无厌了。要一个总督还不满足,还想多一个阁老,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就在李默盘算着怎么出手的时候,一直无声无息的徐阶突然站了出来,他推举南兵部尚书唐顺之接任东南总督。

    徐阁老此言一出,顿时引起百官讨论。

    相比王诰和胡宗宪,唐顺之成名在三十年前,人品才学无与伦比,重新复出接任军务以来,虽然没有冲锋陷阵。但是训练乡勇,整顿军务,征集粮饷,任用将才。方方面面,有目共睹。

    论起他的资历和威望,都是不二之选。

    严世藩很光棍,见三个人选争执不下,就提议投票决定,在场三十几位官员。每人三颗红豆,有三个中书舍人捧着陶罐,分别贴上三个标签,代表王诰、胡宗宪、唐顺之。每位大臣可以多选,三个人都投,也可以只投自己中意的。

    一轮投票下来,代表李默的王诰拿到了25票,而代表严党的胡宗宪拿到了27票,至于徐阶推出来的唐顺之,只拿到了17票,在第一轮争夺之中,即告出局。

    这倒不是说唐顺之不行,相反,在两大派分庭抗礼之下,竟然能拿到一半官员的认可,唐顺之还是很彪悍的。

    输了就是输了,徐阶面无表情,看不出任何喜怒。

    反倒是李默,简直欣喜若狂。

    他以为经过廷议之后,会有不少人离他而去,转投严党,但是出乎预料,严党的人选也只比自己多两票,双方差距并不大。

    而且徐阶推举唐顺之落败,没准就会迁怒严嵩,徐阶手上的票不多,但是也足以扭转乾坤,再有唐顺之也能影响一些中立官员,他们推唐顺之不成,多半就会投王诰,而不会投胡宗宪,毕竟双方资历差太多。

    想到这里,李默就仿佛打了鸡血,一下子活了过来。

    “首辅,按照廷推的规矩,只剩下两个人了,下面可要决一雌雄,您看要不要换个人选啊?”

    严嵩一听这话还能保持镇定,可严世藩却气得脸上的肉直跳,阴翳的眼睛之中,露出一丝惶恐。显然他失算了,严党还远远没有到领袖群伦,为所欲为的地步。

    如果徐阶不插一杠子,或许他已经赢了,如果不推荐胡宗宪,或许也不会有麻烦。

    可是事到如今,他能改口吗,那不是等于承认胡宗宪比不上王诰吗?不争馒头争口气,朝堂之上,就仿佛拳击场,谁胆怯了谁就提前出局了。

    严世藩咬着牙,阴狠狠地说道:“我还推举胡宗宪!”

    “那好,就投票吧!”这回和第一轮不同,两个中书舍人出来,一个发豆子,一个捧罐子,红豆代表王诰,绿豆代表胡宗宪,这回不是多选,而是单选,如果数目对不上,可是要重新投票的。

    很显然,这一轮比上一轮要纠结很多,大家苦苦思量,沉默了足有五六分钟,才一个个投下了神圣的一颗豆子。

    转了一大圈,最后包括三巨头在内,都投下了豆子。

    最后送到了严嵩面前,老严嵩把豆子倒在了手里,严世藩紧紧站在老爹身后,死死盯着,“一、二、三、四……十三、十四、十五!”

    足足数了五遍,绿豆都是这些,严世藩不甘心,又数了几遍红豆,都是18枚,加起来正是三十三枚,代表在京所有四品以上高官,没有差错!

    胡宗宪落选了,王诰胜出!

    廷推消息传出来,严党上下是如丧考妣,而李默则是绝处逢生。

    你们不是要开海吗,不是要吞下东南的肥肉吗?可惜啊,利令智昏,利令智昏!

    什么都想要,就是什么都拿不到!

    只要王诰坐稳了东南总督,什么胡宗宪,什么唐慎,统统清理出东南,区区倭寇何足挂齿,用得着开海吗?

    唐毅你鬼话连篇,能骗得了别人,可骗不了我李时言,鼓吹开海,不就是为了东南的那些大族吗!老夫偏偏不让你如意。

    当然李默也知道了嘉靖开海的心思坚决,他不敢再硬顶,因此立刻给王诰送信,让他上书嘉靖,说是一定全力把开海办好,绝不辜负圣恩。

    至于到了东南,随便弄出一点事情,轻轻松松拖几个月,拖来拖去,嘉靖耐心没了,开海的事情也就黄了。

    还指望这位道君皇帝能有多少魄力吗?

    当初复套声音多大,可是没几天曾铣不就掉脑袋了,没准唐毅也会步曾铣的后尘。真到了那一天,老夫要把你满口的牙齿敲掉,看看你还怎么伶牙俐齿,颠倒黑白!

    李太宰兴冲冲出了万寿宫,直奔翰林院而去,他迫切想要羞辱一番那几个不知好歹的小奸贼!

    李默咸鱼翻身,喜出望外,可是唐毅几个却面面相觑,唉声叹气。王世贞不由感叹道:“我听说严阁老从万寿宫出来,气得连中午饭都没吃,严世藩更是把书房里头砸了一个遍,指天骂地,别提多后悔了。”

    徐渭眉头皱着,说道:“那也怪他们自己,明明胡宗宪资历不够,偏偏在廷推之前,还不把徐阁老摆平,要是没有他插手,根本不会进入第二轮投票,王诰也就不可能赢。”

    陶大临看了看唐毅,低声问道:“行之,咱们哪说哪了,徐阁老推举荆川先生,是不是你的意思?”

    “不是!”唐毅果断摇头,“我师父是什么性格我最清楚,他老人家虽然内敛了很多,但是嫉恶如仇,眼里容不得沙子。东南总督那是个火山口,身为弟子哪能害老师啊!”

    诸大授道:“看来应该是徐阁老想要浑水摸鱼,谁知道没抢来位置,还成全了李时言,真是失策啊。”

    几个人是越商量越丧气,别管唐毅弄出了多好的方案,要是被歪嘴的和尚念,保证走了样。王诰是漕运总督,手下有运河帮,唐毅推动开海,其中一项就是把漕运改为海运,王诰岂能坐视不理!

    东南总督的权力有多大,不用明着反对,只要暗中随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