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首辅 >

第253部分

我要做首辅-第253部分

小说: 我要做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没放过。让陛下知道了东南的底细,万一勾起了嘉靖的贪心,下令抄家,那可就完了。

    徐阶在信中就委婉提到了担忧,希望唐毅要斟酌损益,仔细权衡。

    虽然没有责备,徐阁老难免抱怨。

    对于老徐,唐毅不敢怠慢,他亲笔写信,在信中他分析嘉靖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对东南世家下手,而且唐毅也写道东南的症结在于海禁,只有让陛下,让朝廷了解对外通商的重要性,才能促成开海。海路畅通,则商机无限,财源滚滚,有了财源,才能平定倭寇,海晏河清……

    胡宗宪尚且能看到开海的好处。唐毅岂能不知,只是他认为以前时机不成熟,不把人逼到绝路上,是不会痛下决心的。

    如今东南有倭寇。西北有鞑靼。偏巧又来了前所未有的地震,国库寅吃卯粮,卯吃辰粮,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往往这个时候,人就会变得理智多了。

    相比起施粥。这才是真正解民倒悬,救民疾苦的好办法!

    唐毅派人将书信送走,稍微打点一番,他也踏上了进京的旅程,随着唐毅一起出发的还有王世懋和曹子朝。虽然相处时间不长,可是曹子朝对唐毅是一万个佩服,从唐毅那里他听到了一门前所未有的学问,叫做自然科学!

    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大山大泽,江河湖海,全都有其成因,而非是什么盘古开天,身化万物,更不是某些神仙施法。尤其是唐毅还讲了一些地震的成因,更是令曹子朝茅塞顿开。难怪人家不愿意上书弹劾奸党小人呢,敢情地震是自然原因,和奸党不奸党没有一毛钱关系……

    船只到了扬州,从运河上又来了一艘船,船首甲板站着一个大胖子,不停挥手,不是徐渭是谁!

    分别不过两三个月,就好像做了一场梦一般。

    徐渭耐着性子,每天读唐毅的文章,学着他的文法写作,把自己的棱角全都打磨掉,即便打不掉,也要隐藏起来,一切为了科举,一切为了出人头地!

    徐大才子就怀着庸俗的志向,第四度踏入贡院的大门。当有人听说徐渭又去考试了,赌盘比起唐毅的还要热闹,结果九成九的人都押了徐渭考不中。谁也不信他会脱胎换骨。

    等到进了考场,徐渭才发现他的霉运并没有结束。他的号棚竟然挨着茅房,也就是说他捞到了最为折磨人的臭号。

    几千人拉屎撒尿,那个味道就不用说了,八月份的浙江温度还不低,苍蝇蚊子都活着,不时跑来和徐大才子作伴,徐渭直接崩溃了,他真想一走了之。都站起了身,却又坐了下来。

    从出生以来,种种不幸,殷殷期盼的老母,还有一心帮自己的朋友,哪怕是不为自己想,也要替他们着想。

    徐渭咬着牙,尽快翻开考题,趁着茅房存货还少,味道可以忍受的时候,赶快答题。负责监考的士兵还算不错,点了两根艾蒿草绳,烟气赶走了蚊蝇,也暂时压住了味道。徐渭奋笔疾书,总算在第二天上午把最为重要的四书题答完。

    接下来茅房的味道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徐渭几乎昏厥,最后一天,他把毛笔折断,用锋利的茬口刺自己的大腿,刺得血流如注,剧烈的疼痛让他保持清醒,总算把五经题也弄得花团锦簇,顺利完成。

    就算如此,徐大才子离着中举还差着天地,因为负责阅卷的副主考直接把他黜落了,道理很简单,自己发挥的太多,没有替古人发声。

    按照常理,主考不会剥副主考的面子,徐渭是必然落榜的。

    可是就在最后一刻,积攒的人品总算爆发了,在巡阅考场的时候,主考官肚子不舒服,他跑到茅房走了一趟,恰巧看到徐渭在臭号用心答题,主考官对他就来了兴趣,扫了一眼徐渭的破题。

    只是短短两句,主考官就深深印在心里。

    等到搜落卷的时候,一眼看到了那两句话,大才子所写,岂是寻常!

    主考连着读了三遍,顿时放声大笑,如饮琼浆。

    “妙,真是妙文,此子之才,别说区区解元,就算是状元也难以比拟。”主考大人真有心赏一个解元,可是转念一想,徐渭的文章毕竟锋芒太露,为了避免争议,只给了他第三名。作为治易经的第一名,徐渭顺利成为五魁之一。

    徐文长中举,简直是铁树开花,绍兴城顿时轰动了。

    上至九十九,下到不会走,谁不知道徐渭的大名,屡试不第,简直成为很多人找寻快乐的源泉,考不上的人说徐渭都考不上,我又算什么,念不起书的说读书有什么用,徐渭读了那么多书,不还是一事无成……

    种种议论纷纷,在徐渭中举之后,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是无穷的赞美,有人捧着金银拜访,有人拿着田产投献,更有人听说大才子孤身一人,拿着女儿的生辰八字就冲来了,愣是要结亲……

    “没意思啊!”徐渭低声叹道。

    老太太没有听清,沉着脸问道:“我儿为何唉声叹气?”

    “唉,娘亲,有句话说穷人在十字街头抡十把钢构钩不着亲人骨肉,富人在深山老林挥刀枪棍棒打不散不义的宾朋。孩儿骤然富贵,他们都来了,想孩儿落魄之时,又有谁关系过我们娘们?”

    老太太伸出粗糙的手,擦着徐渭眼睛的泪水,自己也默默抽泣。娘俩哭了许久,老太太才拉着儿子的手,说道:“我儿记着,咱们最落魄的时候,是唐公子帮了咱们,让我们母子能再度团圆。从今往后,我儿要记着报恩啊!”

    扑通,徐渭含着热泪跪在地上。

    “娘亲教诲孩儿铭记肺腑,倘若有一天孩儿做了不义之人,情愿天打雷劈!”

    徐渭在家里说得好听,和唐毅见面之后,就死性不改,拍着他的肩头,大喇喇说道:“兄弟,你可要知道,这些年浙江文脉鼎盛,强人辈出,小兄不才,拿了第三名。不知道贤弟是第几名啊?凭着你的才华,拿个前十名应该没有问题,努努力,和哥哥一样做个五魁首也不错!等日后有哥哥罩着,只管放心……”

    他说的正高兴,王世懋端起一盘丸子,送到了面前。

    “什么意思?王敬美你嫌我话多,让我把嘴堵上?”

    王世懋冷笑道:“我是让你看看这是啥,省得大言不惭的丢人!”

    “这是啥,不就是四喜丸……啊!”徐渭像是被踩了尾巴,一下子跳了起来,仰天惨嚎:“你不会是又多了一元吧?”

    “呵呵,不才南直隶解元一枚,见过五魁徐文长徐大才子。”说着,唐毅还深深一躬。徐渭的脸一会儿红,一会儿白,一会儿又青了。

    突然他哀嚎一声,蹲在地上抱着脑袋不动弹了。

    唐毅强忍着笑,拿过一沓草纸,“文长兄,拿去擦擦吧。”

    “我擦,我擦什么啊!”徐渭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丧着脸道:“完了,完了,这辈子都被你小子给吃死了,我算是没有出头天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15章 徐阶有请

    (全本小说网,。)

    秦桧还有俩朋友,徐渭也不是老哥一个来的,在他身后还跟着两位英俊的青年,其中一个年纪稍大一点,穿着墨绿的棉袍,稳重大方,另外一个瘦高个子,面容白皙,标准的江南书生,只是脸上有些尴尬之色,偷眼看看唐毅,又低下了头,

    徐渭急忙从地上爬起来,小跑着过来,把两个人请到了唐毅的船上。

    “行之,这位是诸大授,字端甫。”徐渭指着稍微大一点的说道:“人家可也有神童之名,日诵千言,才思敏捷。当年私塾老师出了一个对子:泾渭同流,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端甫应声对道:炎寒异态,夏则饮水,冬则饮汤。绍兴城无人不知,这一次乡试人家可是第二名,状元的有力竞争者,行之可要小心啊!”

    诸大授老脸通红,连忙摆手:“在下的那点本事哪敢比唐解元,早就听闻钱老大人和王老大人提起唐解元的大名,心中仰慕,恰巧遇到了青藤先生,就同路前来。一见之下,唐解元果然风采过人,在下钦佩之至。”

    一句钱老大人和王老大人,唐毅就明白了七七八八,感情都是心学门下,怪道能和徐渭凑在一起。

    唐毅连说不敢,自己读书日短,还要多多求教端甫兄,诸大授加唐毅一点架子都没有,十分谦逊随和,也心生好感。

    栢镀意下嘿眼哥关看嘴心章节

    徐渭又拉过了另一位,挠挠头,笑道:“行之,你还认识他不?”

    听徐渭一说,唐毅也仔细打量起来,突然眼前一亮,惊呼道:“这不是和咱们对对子的陶大临了?”

    年轻士子羞愧地躬着身体,真诚地说道:“在下当初不知天高地厚,实在是班门弄斧,所幸有唐公子和文长兄指点,让大临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从上次文会以来,大临苦心读书,此次浙江乡试,侥幸得了第一名。”

    嚯,又是一个解元!

    嚯,浙江的一二三啊!

    小小的一艘船,竟然囊括了应天和浙江两省的精华,真是让人兴奋不已。

    唐毅也把曹子朝和王世懋叫了过来,大家都是年轻人,越聊越投机,很快就成为好朋友,索性搬到了一艘船上,一起北上。

    六个人都是才华过人,无论是谈诗论文,还是讲今比古,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无一不精,尤其是徐渭更是个万花筒,有他插科打诨,船上笑语欢声,从来就没有断过。

    只是进入山东之后,他们就笑不起来了。

    原来数月前的地震中运河也受损了,河道衙门正在加紧抢修,只是朝廷的银子发不下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看样子没有几个月是不行的。

    好在唐毅有本事,大家启舟登岸,上了马车,一路疾驰,离着京城就越来越近。

    马车上陶大临手舞足蹈,就说道:“我早就听说,成祖爷把京城修的是三头六臂哪吒城,外有九门,皇城四门,三街六市,热闹非凡。我还听说当年修城的时候,惊动了北海的龙公龙母,他们要把京城的水都给带走,大将高亮追出城去,掌中大枪戳破水娄,京城才重新有了水,两条作乱的逆龙一条压在了京城,一条压在了潭柘寺。这回进京啊,我可要好好看看,龙王爷到底压在了哪!还要看看,我大明的京城是何等雄伟庄严!”

    陶大临正说得高兴,突然马车一停,徐渭撩开了车帘,往外面一看,就说道:“虞臣,你出来吧,京城保证让你大吃一惊。”

    “是吗?我可要领略……”

    陶大临跳了出来,才看了一眼,嘴巴张得老大,眼珠子差点掉下来。

    这是想象中的京城吗?

    怎么一点雄伟气象都没有,满眼都是残垣断壁,高大的城墙碎了一地,到处都是城墙砖,即便是面前立着的城墙也都充满了巨大的伤口,狰狞可怖。

    破败的城墙外面,还有无数的灾民扶老携幼,嗷嗷待哺,单薄的衣服不足以抵挡凛冽的寒风,他们瑟瑟发抖,饥寒交迫的母亲早就没了奶水,婴儿吮吸不到乳汁,咧着小嘴嚎哭,女人蒙着脸抽泣。

    唐毅突然觉得眼睛刺痛,不忍看下去。上一次和老爹进京,俺答入寇,百姓就是如此凄凉,这一次俺答没来,地震却来了,受苦的依旧是可怜的百姓。

    唐毅早就知道地震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