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首辅 >

第106部分

我要做首辅-第106部分

小说: 我要做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过门前的时候,还特别看了看那个醒目的红木牌,一看不得了,竟然是第七名!南直隶的第七名啊!

    谁不知道南直隶科举底蕴雄厚,每一科都能中几十名进士,能排进前十,不用问,几乎板上钉钉,是未来的进士。

    看到这里。又急忙抢了几个包子,抓一把糖块,和家人分享喜悦。额不,是文气去了。

    等到唐毅回来。门前一片狼藉,沈林吓得一吐舌头,难得唐毅没有发火,还笑着吩咐道:“去支二百两银子,都做成馒头,给城里的乞丐送去。”

    “哎,哎!”沈林慌忙往里面跑。

    唐毅兴冲冲到了书房,老爹竟然没在里面。又往后面走去,离着老远,小花园里传来了欢声笑语,已经有客人前来道喜了。

    第一个来的就是赵举人,算起来他可是唐慎的半个老师,一见面唐慎慌忙施礼。

    “多谢先生指点,唐某才能考中举人,请先生受我一拜!”

    赵举人推脱不过,只好说道:“唐兄,我受你一礼。不过以后咱们可就平辈论交,不要客套了!”

    双方见礼落座,赵举人明显和蔼了很多。竟然主动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和以往冷面对人的情况迥然不同,热乎劲儿弄得唐慎都有些不适应。

    士人之间的地位完全看科举功名,比如之前赵闻是举人,唐慎只是秀才,别管唐家多兴旺,多有势力,多被重视。在赵闻的眼中,双方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不是碍着唐顺之的面子。赵大举人见到唐秀才,鼻子里能哼一声就算不错了。

    可是当唐慎考中了第七名的举人。情况完全不一样了,赵闻的名次还不如唐慎,没准人家下一场就成了进士,他这还没谱儿呢!

    变成了赵闻要巴结唐家,要陪着笑脸,虽然有些现实,但就是如此!

    “唐世兄,今年南直隶的乡试押后,屈指算来,还有还有小半年,就要会试,也该动身启程了。”

    “这么早?”唐慎失声叫道。

    “呵呵,一点也不早,有人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就要进京,一来省得没有落脚的地方,二来还能拜会前辈,切磋经义,打出去名声,给一举夺魁添砖加瓦。”

    “要做的事还不少啊!”唐慎不由得点头,笑道:“赵世兄,你对我们父子都有教导之恩,这一次我让毅儿准备一条船,咱们一同进京,你的花费我都包了!”

    “说实话我早有此意,恭敬不如从命!”

    “说什么呢,这么高兴,算我一个如何!”迈步走进来一个大鼻子书生,正是曹大章,他也早有举人的功名,准备参加明年的会试。本来是想找几个朋友,结伴而行,一听说唐慎中了举人,他立刻跑来贺喜。

    谁让唐家是大户呢,不吃他吃谁!

    “哈哈哈,好说,好说,再来多少人,我都负责!”从相公变成老爷,唐慎说话明显更豪气了。

    三个人聊着,又陆续来了好几位太仓的同乡,都是前来道贺的,大家其乐融融。唐慎虽然在儿子面前,显得白目,可是别忘了,人家好歹当过师爷,做过巡检,练过兵,打过仗,比起那些书呆子,简直算是见多识广了。

    随便奉承几句,就把一帮飘飘然的新科举人弄得喜笑颜开,哪怕是落榜考生,经过唐前辈的点播,都幡然悔悟,准备埋头苦读,再次冲关。

    看着老爹神采飞扬,指点江山,全然没有当初软弱怯懦的模样,不由得感叹,果然权力是男人最好的外衣。

    虽然老爹只是一个举人,可是和其他举人完全不同,他有战功在身,不出意外一定会高中进士,并且得到重用。

    一想到功劳的事情,唐毅没来由的一阵烦躁,按理说捷报早就送到京城了,都两个月出头,怎么就没有一点动静……

    唐毅不知道,其实捷报早就送去了,一路送到了兵部尚书许论的手里,他是严嵩的心腹,接替聂豹出任兵部尚书,此老年轻时候游历九边,还上书嘉靖,以知兵著称。只是近些年身体大不如前,又党附严嵩,风评不佳。

    当他拿起捷报的时候,老眼一眯缝,骂了一句。

    “还有脸报捷,我看报丧还差不多!”

    可是翻开奏折,才看了两行,眼珠子就差点掉下来,急忙让人拿来严嵩送给他的眼镜,对着奏疏,一个字一个字的看,生怕看错了一个字。

    足足过了大半个时辰,后背脖子都僵直了,才总算看完了。颓然地靠着座椅,长长叹口气:“若是真的,当为近年来第一大捷!”

    喘了两口气,许论当即带着捷报,急匆匆赶到了西苑值房,他没有资格面见嘉靖皇帝,只能先赶到内阁值房,正巧严家父子都在,老严嵩靠着床正在休息,严世藩瞪着独眼,一目十行地扫着奏折,大胖脸不停地颤抖。

    坏消息,又是坏消息,还是坏消息!

    “这大明朝到底是怎么了,不是灾荒就是战败,一条黄河年年修,年年发大水,父亲,我看是朝中出了奸臣了,奸佞不除,天下永无宁日!”

    说话之间,他的目光盯着徐阶值房的方向,凶相毕露。

    严嵩缓缓坐起,看着儿子,长长叹气。

    “严世藩,我告诉你什么来的,饭要一口一口吃,你总是心急。”

    严世藩不以为然,晃了晃头,冷笑道:“比儿子心急的人多的是,人家都追到了背后,您老可不能留情啊!”

    “哎,那也要缓一缓,当务之急是守好了吏部的山头,把失去的血补回来。”

    ……

    前面提到过徐阁老的师父聂豹执掌吏部,徐党声势大好,被普遍认为要取代严嵩。事实正面,作为大明的第一奸党,严嵩的势力远在徐阶之上。

    数月之前,京师城墙完工,结果经过检验,超支十几万两,又发现了好几处裂口,偏偏负责监修工程的官员是聂豹举荐的,结果被严嵩一本上去,嘉靖一怒之下,聂豹被勒令闭门思过,随后又有一大帮言官乘势攻击,只能黯然致仕。

    这才叫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明明修城墙是严世藩把持的工部的事,是工部偷工减料,用劣质的砖瓦唬弄。聂豹出于好心,想要掣肘严家父子,哪知道竟然给自己招来了灭顶之灾。

    区区用人不当,还没法动摇一位太宰,说到底还是聂豹坚持原则,为了用人的问题,数次忤逆嘉靖,帝心不悦,结果被严嵩找到了弱点,一击得手。

    失去了吏部,徐阶一下子没了抗衡严党的本钱,急于扩充实力,才会打起江南乡试的主意,哪知道又被严家父子破坏。

    严世藩就主张利用乡试为武器,把徐阶给拉下来。可是严嵩不同意,伺候了嘉靖十几年,他已经揣摩透了嘉靖的心思,刚刚搬倒聂豹,就去动徐阶,必然会被当成党争,为了平衡朝局,嘉靖绝对不会拿下徐阶,相反他们父子还会落得排除异己的罪名。

    所以严嵩只是在乡试的问题上,小小的教训了徐阶和心学门人一下,没有大举开战。但是放过了,不代表徐阶就安全了,严阁老正在等着决杀的时机。

    ……

    许论带着捷报赶到了,严世藩怒气未息,一抬头,看到许论,顿时怒道:“老许,我可告诉你,报丧的文书我不看,拿给徐阶去!”

    严嵩脸一沉,怒道:“严世藩,你怎么说话呢?”

    许论忙陪笑道:“小阁老性情率真,说什么都是应该的。不过下官可是来送喜讯的。”

    “喜事?”严世藩疑惑问道。

    “没错,东南大捷,请小阁老过目!”

    严世藩接过报捷的奏本,展开一看,就见脸色先是涨红了,接着变得煞白,最后又铁青了!

    啪!

    一拍桌子,怒骂道:“老许,你这是喜讯?比报丧的还遭呢!你就是一个丧门星!”

    堂堂一部尚书,唯唯诺诺,被骂得和孙子一般,连还嘴的勇气都没有,严世藩的猖狂,果然名不虚传!

    严嵩狠狠瞪了儿子一眼,默默拿过奏本,看了一遍,不由得心中长叹:“徐华亭命不当绝啊!”》(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42章 来自皇帝的赏识

    (全本小说网,。)

    打发走了许论,严嵩拿起奏折,晃着高大的身躯就往外面走。严世藩顿时就怒了,一步迈到严嵩的面前,怒道:“爹,您就这么急着给徐华亭表功劳?”

    严嵩苍白的寿眉挑了挑,轻蔑一笑,“我不去又能如何?”

    “压来reads!”

    “呸!”严嵩狠狠啐了儿子一口,“蠢材,咱们不说,别人也能不说?好不容易来了一场胜利,也该让陛高兴高兴。”

    “只怕徐华亭更高兴!”

    严世藩的大胖脸不停颤抖,他当然知道拦不住,却不甘心让徐阶得分,有了东南大捷,徐阶的地位只会更加牢靠,再想要对付他,可就难上加难了。

    “唉,世藩,咱们都低估了东南的局势,回头你好好琢磨,有谁可用,还有谁可以拉拢,不能再放过了。”

    说完,严嵩一挥手,扒拉开儿子,迈着大步向外面走去。

    在外面早有一顶二人抬,严嵩缓缓坐上去,说是二人抬,不过是两根木杆穿着一把椅子而已,但别看如此简陋,在所有臣子之中,这还是头一份的。

    轿夫走得又快又稳,穿过层层金碧辉煌的楼台殿宇,一直来到玉熙宫的前面,落了二人抬,从里面正好走出一位身着红袍,白发苍苍的老太监。

    不是别人,正是内廷司礼监掌印,十万太监的头头儿,有内相之称的麦福麦总管。

    这个老太监可不简单,当年在潜邸的时候,就伺候着嘉靖,一路走来,当年的老人都尽数凋零,他还能屹立不摇。越活越滋润,足见道行之深!

    “呦,咱家正要去找。没想到阁老就到了,您可真是未卜先知。”麦福笑着。自然而然地搀扶严嵩轿子,亲密地说道:“阁老,主子早就等着呢。”

    “嗯,有劳公公了。”一探手,从袖口里掏出一张银票,转手就塞到了麦福的袖子里,就凭这手本事,不当官了。都能去天桥变戏法。

    麦福搀着严嵩往里面走,好像唠家常一般,随口说道:“陆太保半个时辰前来的,和主子谈得高兴着,主子高兴,咱家当奴婢的也就放心了。”

    严嵩微不可查地点头,果然,他不来送信,陆炳也会过来,看来他来对了。

    迈步走进不知道来了多少次的精舍。猛抬头,中间的白玉法台上面正端坐着一个面容清瘦的道士,只见此人身着藏青色的细布道袍。又肥又大,脚穿着登云履,腰上束着明黄的丝绦,如果不是衣服上有暗色的龙纹,简直和寻常的老道没有区别。

    再看脸上,细眉朗目,白净的面皮,三缕长须,飘飘洒洒。唯独眉梢和嘴角都有些上翘,给人种目空一切。高高在上的感觉,倒是很符合九五至尊的身份。

    这位就是大明朝六千万子民的君父。避居西苑十多年的嘉靖皇帝朱厚熜!

    严嵩扫了一眼,连忙跪倒磕头:“老臣拜见陛,见陛喜上眉梢,想来是玄功大进,仙道可期,老臣真是欢喜不尽!”

    从嘉靖的穿戴就看到出来,这位是职业老道,兼职皇帝,对长生不老的兴趣远在朝政之上。严嵩一张嘴,就戳到了嘉靖的心尖儿,嘉靖嘴角带笑,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