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江山 >

第201部分

盛唐江山-第201部分

小说: 盛唐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太师却不同,那可是太子名正言顺的老师啊,而李飞的年龄比太子小那么多,做太子的老师?怎么想都觉得有些别扭。

    “陛下,太子太师也不过是虚名罢了。历代太子都有许多老师,也没见哪个真能得封太子太师之名。而且历代得封太子太师的人,也没几个真正教过当时的太子。这不过是历代安抚重臣,或者有功将领之用的虚职,听着响亮,却也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陛下用之换李飞郡王爵,是值当的!”李辅国笑着解释道。

    别看国公与郡王爵只差一级,但却是质的变化,可以称为‘王爷’了,而郡王虽然又比亲王差一级,可毕竟带了一个‘王’字,是非皇族顶级爵位,意义可比什么太子太师大得多。

    肃宗李亨想了想,觉得也是,怎么也比给李飞郡王爵或者更多实权来得强,才不太情愿的勉强答应。

    圣旨很快发了下去。

    虽然只给了李飞郡王的禄田与食邑,而没有给李飞郡王的名头,但却有与郡王同级的太子太师与其他十几个虚职,普通百姓和将领和分不出其中实质区别,光是数量就足以将他们唬住。

    果然,灵武朝廷上下士气得到不小的提振。

    看到这一幕,肃宗李亨心里稍稍舒服了一些。

    接下来仍旧有许多困难要解决。

    第一次出兵收复关中与长安城,不仅遭遇惨败,而且还损失兵力超过八万,灵武朝廷的实力一下子变得空虚了起来,别说继续收复关中和长安城了,就连应对反军可能朝灵武发动的进攻都会很吃力,如此看来,大唐何时才能平反?

    房琯主持出征遭到惨败,不仅宰相之职被罢免了,也不适合继续做领兵平反的主帅了,得另选其他合适的人选。

    肃宗李亨随即召开朝会商讨新的领兵主持平反的人选。

    这可是决定大唐未来命运的事情啊,有了房琯的前车之鉴,不管是肃宗李亨还是其他文武百官,都认清现实了。领兵打仗还是需要有经验的将领更加合适。谁也不敢再提另一个没有领兵经验的人来做这个平反主帅了,哪怕这个人地位比当初宰相房琯还高。

    一番赛选下来,人数就那么几个,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山南道节度使鲁炅,以及先前的北路军主将李光进。

    李光进不说也罢,其本来也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战绩,只是因为出身不俗,爵职都很高的原因,才被房琯看上提议做了北路军主将。虽说三个主将,刘贵哲与杨希文最后都投降了反军,只有李光进没有,应该表扬,但不代表就直接冒险让他做平反主帅。

    鲁炅曾经在哥舒翰麾下听命,跟随哥舒翰立下赫赫战功,一路升迁成为山南道节度使,并且前段时间成功守住南阳不使襄阳,江陵等地被反军威胁,战场经验也算极为丰富,不管是战功,还是经验都不俗。

    最后是郭子仪,做为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自九原出兵就一路势如破竹的攻入河东,每每以少数兵力击溃数量更多的反军,将整个河东收复。虽说现如今河东道几乎再次被反军占领,但不可否认郭子仪先前的功劳。而且此刻灵武的大唐军队,安西军和陇右军已经废了,仅剩不到一万残部,而郭子仪的朔方军,却未伤及根本,仍有三万之众,所以郭子仪又比鲁炅合适一些。

    其实,上一次出征收复关中和长安城,郭子仪就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只是在经历安禄山造反,李飞在马嵬驿带领铁骑强行威逼,肃宗李亨心里跟唐玄宗一样,对领兵将领都下意识的充满戒心。正因为打心底里的防备,因此但凡能不用,肃宗李亨便宁愿弃之不用,反而要打压。这也是为什么上一次虽说有宰相房琯顶着元帅之职,可郭子仪仍旧连其中一路军主将都混不上的缘故。

    此时明显惨败了之后,又回过头来让郭子仪来做这个主帅,肃宗李亨有一种被打脸的感觉。

    见肃宗李亨仍旧犹豫不决,好似对三个人选都不满意。

    一名官员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突然站了出来把李飞给提议了出来。

    还真别说,有人牵头,一下子又多了几个赞同的人出来。

    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这几名官员还你一言我一句的把李飞这几年所立的战功数了出来。

    这不数不知道,一数出来,好似大唐当前真就没有比李飞更有可能领导平反的人选了。从第一战三千铁骑袭破契丹王城,再到击败渤海国八万大军,兵临渤海国都城下,逼得渤海国走投无路而臣服。后来安禄山造反,李飞又扫平跟随安禄山一起造反的契丹,奚族,还歼灭了反军出动打算救援奚族的幽州守军,杀到幽州城下,差点没直接杀进这座安禄山反军的老巢之中,又说到李飞刚刚接连不断传来的两场大捷,解南阳之围歼灭八万多反军,解睢阳之围又又歼灭六万多反军。

    如果算上渤海国的大军,这短短不到三年时间,栽在李飞手里的敌军差不多有三十万之众了,如果说哥舒翰,高仙芝还在的话,就这两将的战绩能稳稳压过李飞一线,现在的郭子仪只靠河东几场战事之功,可还比差上许多。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44章 郭子仪挂帅

    (全本小说网,。)

    “让李飞来做平反主帅?”这个提议差点没让肃宗李亨吐血,脸色一下子就控制不住无比难看了起来。

    “是啊陛下,吴国公李飞麾下铁骑精锐无比。可以下旨让他绕道奔袭,相信用不着半个月就能到达灵武,届时灵武便多一支劲旅,灵武以及天下兵马在吴国公李飞的率领下,一定能势如破竹收复关中与长安城,甚至迅速剿灭安禄山反军也不为过啊。”

    能提出这样建议的人,本来眼力色就不够,加上直视皇帝是大不敬,因此说话的这名官员并没有看到肃宗李亨此刻阴沉难看的脸色,还颇为兴奋的说道。

    肃宗李亨气得想怒吼着将这几名官员拖出去乱刀分尸。

    让李飞带着安东铁骑来灵武,还让李飞来做这个平反元帅领天下兵马平反?真亏这些人能够想得出来!

    呵呵,经过马嵬驿一幕,可以看出李飞根本就没有丝毫敬畏皇权之心,张狂霸道,无法无天!他日防夜防李飞,半夜做梦还梦到李飞有朝一日变成另一个安禄山呢。让李飞带铁骑来到灵武,还让李飞做平反元帅领天下兵马?

    那岂不是将天下军权都交给了李飞,不说他这个皇帝直接就成了李飞案板上的肉,就算李飞真能成功平反,那万一到时候李飞携赫赫功勋,直接篡位自立,他拿什么来对付李飞?

    那时候李飞难道不比安禄山更加危险?

    不行,绝对不行,哪怕再拖个几年平反,也绝不能让李飞掌握更多军权,肃宗李亨心里几乎瞬间打定主意。

    心里坚决,突然又想到了什么,肃宗李亨眼看看向也在朝中的李飞的岳父林思明,想知道林思明会不会也趁此机会跳出来,极力促成李飞成为平反元帅领天下兵马。

    让肃宗李亨稍微有点安心的是,林思明并没有什么表态,半闭着眼睛在站那里,不发一个字,好似不关他的事一般。

    肃宗李亨放心了,觉得林思明还算识趣,没有给他添堵。

    其实肃宗李亨根本不知道,林思明之所以不跳出来,那是因为林思明心里很清楚,哪怕他再怎么极力促成,最终肃宗李亨也不会选择李飞,因此他没有必要现在就跟肃宗李亨对着干,继续明哲保身观望形势才他是应该做的。

    商量了大半天,最终肃宗李亨也没有给文武百官一个明确的答复,而是只说要细细考虑一二。

    大约两天时间后,又一则捷报传来。

    原来反军大将崔乾佑从潼关渡过黄河北上河东之后,联合史思明,蔡希德二将很快有占据大半个河东道,并一路杀到太原城下。因许久未能攻破有李光弼镇守的太原城,崔乾佑让史思明与蔡希德继续围攻太原城,而他则率领一支大军北上进攻雁门,云中等地,准备彻底攻陷整个河东道。

    趁反军兵力减弱,以及没有防备之心,朔方副节度使李光弼以太原城一万人的守军,用挖掘地道的方式,从城内直接挖掘到反军大营内,一场夜袭,史思明,蔡希德十万反军被斩两万,不得不暂时败退,停止了对太原城的围攻。

    虽然只斩两万反军,但毕竟是以十分之一的兵力击十倍于己的反军取得的战果,而且还是史思明,蔡希德两个名声赫赫的反军大将,能暂时击退,也已经是足够振奋人心的大捷了,对灵武大唐朝廷上下的激励,不逊于前一次传来的李飞解睢阳之围歼灭六万余反军差。

    “好好,我大唐也不少能征善战的大将,赏,重赏李光弼!”肃宗李亨哈哈大笑了一声,当然,从他语气当中,显然把李飞剔除出大唐大将的地位,心里并不将李飞还当做大唐的大将。

    朔方节度使府,郭子仪也得到了李光弼太原城大捷的消息,郭子仪立刻求见肃宗李亨,说出自己刚刚想到的平定反军的战略。

    “陛下,安禄山是在东都洛阳称的帝,显然洛阳才是安禄山反军的核心,如今安禄山只在长安城待了一阵之后,便又从长安城返回了洛阳。而河东道介于长安城与洛阳之间,从河东道渡过黄河,切断崤函古道,可阻断关中和长安城与洛阳反军的联系,届时关中和长安城的反军必定军心不稳,届时再重新集结大军于灵武,迅雷不及掩耳的猛攻关中和长安城的反军,必能一战成功收复关中和长安城。而收复了关中和长安城之后,不仅能焕发整个大唐反反军的热血,反军方面的军心也会受到影响,借收复关中和长安城之势,再东出潼关杀向洛阳,洛阳也可光复,没了关中,长安城以及洛阳城,反军失败便是时间问题了!”

    郭子仪的战略有理有据,稳扎稳打,肃宗李亨听了都觉得可能性很大。

    看到收复关中和长安城,甚至彻底剿灭安禄山反军,肃宗李飞非常激动。

    人才!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人才啊,怎么都比李飞狼子野心的张狂贼子强!

    大喜之下,肃宗李亨终于有了选择,觉得郭子仪就是最合适最平反主帅领天下兵马平定反军的人选。

    随即,肃宗李亨当场下旨,册封太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共同统帅天下兵马,围剿安禄山反军。

    肃宗李亨终究还是留了一手,没有直接封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而是让太子李豫来顶替了这个位置,只让郭子仪做了副元帅。虽然实际指挥的肯定还是郭子仪,但最后功劳必然也要分很大一部分给太子李豫。

    当然,肃宗李亨的这一手,郭子仪并没有丝毫在意。

    历史上郭子仪就是对大唐极为忠心的人,几次有机会有足够的实力和权利篡位,郭子仪都从来没有想过,仍旧坚定的维护皇权。被肃宗李亨和将来的代宗李豫几次罢免了又复职,仍旧毫无怨言的领兵守护大唐。

    此时的郭子仪心里还没有想太多,他并没有认为肃宗李亨是防了他一手,只觉得自己原先不过只是一介朔方节度使,现在突然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实际统领天下兵马平反,已经是肃宗李亨对他的极大信任了。

    所以郭子仪激动得眼睛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