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大皇帝-第1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两?
考官一脸嫌弃的看着他,在当今陛下严查贪腐的局势下,你还干这种不要脸的事?
淘汰!
再例如,如果街上碰到有人说皇帝陛下的坏话,你应该怎么做?
有些人说立即报告给官府,有人说应该以理相劝,有人说直接打一顿,有人说直接打一顿,打到深刻反省为止。
于是,前面的两个人低分,后面一人获得高分。
诸如此类,看似一些简单的问题,其实都可以判断一个人的优劣。
经过一天的选拔,最后剩下两百三十多人。
这两百多人,当天晚上就被排好了名次,由吏部安排,授予了一些地方小官职,成绩排在前列的,直接被安排到了十二部补缺,担任一些基层官吏。
第二天,整个苍国都沸腾了!
原来,平民老百姓,是真的有机会做官的!
就譬如胡二狗,刚从客栈中出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
通过了?还是第三名?
报信贺喜的人,几乎踏破了门槛,就连他的教书先生,也都是笑吟吟的到了客栈,提着一个礼盒,对他祝贺。
“恭贺胡兄,从此飞黄腾达,平步青云!”
“贺兄了不得呀,排在第三名,直接进入了户部,以后当上郎官大老爷也是有可能的!”
“你们上河村真是不得了,上次出了个胡骇,生擒了敌军主将,成了五星爵民,再加上你,上河村算是出了两个大能人!”
“胡兄今年还是十六岁吧,家里给说亲事没有?我那妹子正好也到了出嫁的年纪!”
胡二狗感觉周围一切都那么不真实,看着簇拥着几个的那些人,他很怀疑这是不是在做梦。
也不知道是怎么走出客栈的,他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到了一块告示牌下,上面贴着一块皇榜,而自己的名字赫然就在其上。
每一个人,都被分配了官职。
官职虽小,但是已经对于这些平民百姓来说,已经算是一步登天了,将来再踏实肯干,以如今苍国的官场风气,平民子弟应该有出头的机会。
能比得上胡骇哥哥么?
胡二狗捏紧了拳头,当初胡骇从战场归来,成为了五星爵民,整个村子一片沸腾,杀鸡宰羊,一下子成了村子里的神话,成了所有人学习的榜样,当时的他就是众多被爹娘教育的人之一。
现在,自己也能扬眉吐气,光宗耀祖了!
回过神之后,他暗暗下定了决心,以后一定紧跟朝廷路线走,有皇帝陛下的扶持,应该会很顺畅的!
……
识字大会在民间掀起狂澜,杨沐倒也不怎么惊诧。
唯一安慰的就是,上几个月打压世家门阀太狠,空缺出来的那么多基层职位,终于补上了一些。
至于高一点的职位……三个国家就这么一点大,三百多万人口的政事,其实负荷也不是很高,等以后一切步入了正规,真正把科举办起来,也就能放心安排了。
所以,在下达了一道圣旨,赐封了官职之后,他也就没有怎么理会,其余的一切事宜都交给了教育部和吏部,自己来到了城郊。
这里,是一座正在建造的厂区,从外面看就是一个瓮城一样,也算是一个工业园。
造纸厂!
印刷厂!
报纸的兴盛,让造纸术和印刷术率先出现,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这两座厂子也就应运而生。
两座厂子,没有什么私营和官营的说法,反正都是直接挂在工部的名下,受朝廷的管辖,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央企。(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64章 造纸厂和印刷厂
(全本小说网,。)
杨沐銮驾亲至,身边自然跟随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员,工部尚书陈佑站在旁边,小心翼翼的陪侍,一一介绍。
他的视察,起到的实际作用并不大,但是却表明了一个态度,让整个朝廷为这一片工业园区一路开绿灯。
到时候《大苍时报》一刊登,百姓们也都会聚焦这一片园区,争相成为里面的工人。
这也是为什么,这次识字大会要录取五十多个女子的原因,将来这批人是要成为园区的基层干部的。
一路而行,整个园区看起来光秃秃的,到处都有工部的官吏在忙活。
两座在建的厂子占地面积很广,每一座厂子都能容纳几千人同时开工,旁边还是一座纺织厂也正在规划。
纸厂无非就是生产出纸张,这个只需要招收平民,传授一定的技艺就好。
而印刷厂,能够运作的空间就大得多了,像什么《西游记》《寓言故事》《金瓶梅》《三言二拍》都可以通过删减,印刷出来,在国内外发行。
学过一些经济学的杨沐,并不担心老百姓买不起这些书籍,因为目前苍国老百姓的口袋已经开始富起来了,银子积蓄在家里,只不过是冷冰冰的金属,货币只有流通起来,才能真正叫做货币。
购买书籍并不会让百姓们的家庭变得贫穷,而是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上升,让产业更密集,普通百姓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带动工价也水涨船高,得利的必将是所有的老百姓。
如果这些书籍能畅销国外,那就等于是赚取外汇,真正的大赚特赚。
果然,经过第三期报纸的宣传,杨沐视察的消息迅速在百姓中引起了热议,待工部发布了招工消息之后,报名者争先恐后。
一方面,皇帝陛下的支持占了很大一部分。
而另一方面,工钱的诱惑也难以抵挡。
因为,在第四期的报纸上标注了工价,普通岗位最低一两银子一个月,少数岗位达到了二两银子一个月!
要知道,普通老百姓的家里,一年的总收入普遍都在十两银子以下,过去那些没有田地的农民家庭,一年能赚五六两银子就不错了,缴纳了人丁税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剩余,一年难得吃一顿饱饭!
一两银子一个月,相当于一个人赚得比一大家人还多!
所以,报名者积极踊跃,也就在情理之中。
当然,工部也遵循了杨沐的旨意,在一些轻松细致的岗位上,倾向于家庭贫困的妇女,家庭负担沉重的优先。
一次性,一共召了五千多人,其中妇女就占据了三千多。
民间议论纷纷,这个政策的出台,相当于奴隶税制改革后的另一个大动作,前者是解救奴隶,后者是提高女子的地位。
其实,杨沐也没想过这么多,他的初衷是解放生产力,毕竟女性在整个国家占据着一半的比重,如果恪守传统在家里相夫教子,干一些基础的农活,那就有些浪费资源了,轻工业才是她们最好的舞台,这一点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得到过很好的验证。
培训和厂房建设同步进行,十二月中旬,两座工厂正式投入生产。
印刻的第一本书,即是《寓言故事》,这本书放在后世,其实也就是一本启蒙读物,但是在这个故事匮乏,从未有过寓言先例的世界,就犹如一滴水落进了滚烫的油锅里,与众不同。
寓言这种文体,本身就是浅显易懂,老少皆宜,阅读起来也不需要太高的知识水平,蕴含的哲理引人深思,回味悠长,自然也让人耳目一新,口口相传。
所以,当杨沐把手稿递到孔尚贤面前的时候,后者激动不已,直接看得入了迷。
这让杨沐直撇嘴,不就是狼来了、农夫与蛇、画蛇添足、乌鸦喝水之类的小故事么,有这么大的魅力?
杨沐不信邪,又把它给了姬翎儿和皇后等后宫女子观阅,也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当即,杨沐就决定用它试试水,让印刷厂生产了三万册,通过报纸销售渠道,二十文钱一本,批发了下去。
结果,销售情况也很符合预期,这本书受到了贵族的追捧,第一天就卖出了将近一万本,贵族子弟几乎人手一本,经济能力稍微好一点的老百姓,也纷纷掏钱购买,皇城就消化掉了一半。
当第一批书籍运抵申国和郑国之后,也在上层贵族中间掀起了一阵风潮,三四天的功夫,另外的两万本也销售一空。
由此,杨沐彻底放下心来,命令印刷厂再加印了十万册,让商队运抵北方的大盛国进行售卖。
批发价格,暂定为每本书一两银子。
物以稀为贵,杨沐相信那些大盛国的有钱人,并不会吝啬这一点点银子。
而且,他并不怕被大盛国盗版,因为很明显,在印制书籍上,苍国有着绝对的技术优势,造纸术的改进让书籍纸张变得更好,活字印刷让一本书的字迹工整,成本大跌,再加上是流水线生产,就算是折合人力物力,整本的书的造价也就二十文钱的样子。
一本手抄的盗版书籍,造价高上十几倍不书,用毛笔书写的话,至少也要几天的功夫,不仅耗时耗力,在质量上也天差地别。
到时候,一旦出现了盗版,就加印个十几万本,低价倾销出去,让那些盗版商人亏到死,没有任何生存空间。
这就是文化输出,如果这种办法能顺利的话,仅仅是这十万册书籍,就能为苍国带来将近十万两银子的收入!
几天后,各大商队传回来消息,十万册书籍销售一空。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杨沐嘴里一口茶差点没喷出来。
那可是十万册呀,怎么就怎么快?
召来几个人询问,他才得知了其中的原委。
原来,各大家族的商队,尤其是郑国的商队,由于常年进行贸易,所以在大盛国都有固定的合作对象,这些商队从印刷厂批发了书籍之后,直接就与大盛国的合作对象接洽,又将书籍分销了出去。
这样一来,相当于派出去的各大商队,成了投机倒把的商人,轻轻松松从中赚取了差价。
那些大盛国的商人和家族,在看了书籍之后,也并不担心卖不出去,整个大盛国一千多万人口,识字的人口就有十几万,几个繁华的大城里都是有书肆存在的。
书肆,就是古代的书店,只要将那些书放在书肆里销售,并不愁卖不出去。
而且,大盛国内的繁华,远非苍国和郑国能够比的,大的城池内,充斥着各个国家的商人,在看到商机之后,纷纷采购,准备拿回国内销售,反正对于那些贵族来说,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一两银子和十两银子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于是,在苍国的商队返回的时候,一群异国商人也跟着来到了苍城,并且通过外交部,表达了觐见苍国皇帝的愿望。(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65章 焦急的异国商人
(全本小说网,。)
此时,杨沐正在紫宸殿批阅奏折,听到外交部尚书严华的禀奏后,眉头一拧。
各国商人求见?
还是直接通过外交部?
不用想也知道,那些商人到底是什么目的,无非就是想直接从苍国拿到第一手的货源,然后运回国内贩卖。
可是,作为商人,直接和外交部联系,要求面见皇帝,是不是有些失礼了?
别的杨沐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各大诸侯国普遍重农抑商,商人的地位普遍都不怎么高,甚至有些国家,商人的地位比平民还低,连穿的衣服都有要求。
在这种大环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