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朝当皇帝-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校没有去这车间,在膛线没拉制成功前,军械司的枪械制造估计不会有太大的技术改进,而且他现在更关心的火炮。
光有好的火器很难抵抗大规模的骑兵冲刺,即便理论上可以,但当一旦让人实地体验到骑兵那排山倒海的震撼气势时,人是很难组织起像样的抵抗的。
虽然可以通过纪律去约束士兵不怕死,不后退,但朱由校不愿意冒这个险。
上一次被袭击,他算是见识了建虏的战斗力,所以他觉得自己还是让更好的火炮先打乱骑兵阵势再用火器兵横扫比较靠谱。
汤若望和孙元化不知道朱由校此时已经站在了他们身后,二人正一个抱着铁弹往一看上去比大明炮更大但又比红衣大炮小得多的新型火炮前端里塞,一个则比翘着大拇指利用火炮上新改进的准星小心的测量,并对一旁帮忙的另一位辅助炮手道:”东北方旋转二十度,调仰角十五度。“
“这是什么炮?”
朱由校一问,孙元化则忙放下铁弹:”回陛下,这是我们新研制的大明六磅炮,我们正在测试,打算看看效果,已经报废了好几十根炮管,你看看那边。“
朱由校顺眼看去,却是堆积如山的报废炮管,而且一看就知道很多都炸了膛,甚至有铁弹塞在炮管口出不来的。
“主要还是炮管不好,我们请了好几个一流的工匠,联合宋应星他们一起研讨,才重新采用了宋郎中新提出的合金钢技术,现在正准备试验”。
听孙元化这么一说,朱由校也来了兴趣,将双手插进白大褂的口袋里就推了一箭之地。
而一同参观的卢象升和刘若愚则忙挡在了朱由校面前,深怕一会儿出什么故障,上次陛下也是要看那新进皇家工程院的茅元仪做什么连发铳试验,结果火铳一击发就直接炸膛,挨的近的朱由校也受了轻伤,虽然后来没有惩罚谁,但让一国之君面临如此危险,还是让他们有所担心。
“轰隆一声,一炮弹就溜的一声迅速的消失在远方,但前方却没响起一声炮响!”
“咦?”愕然的孙元方和汤若望都跑了前去,见前方被当做轰击对象的稻草堆还在,而那颗炮弹也正落在稻草堆上,没有爆开。
“看来射程和准确度都已经达到预期值,火炮也没炸膛,炮管温度刚才微臣也大胆用手摸了一下,也还好,如今却没想到这炮弹又出问题了。”
孙元化正说着,汤若望却是两眼血红的道:“一定是姓宋的搞得鬼!每次都是他负责的部分出问题,不是炮管炸膛就是炮弹爆不开,那家伙一定偷工减料,陛下,臣要参他!”
“这怎么能怪我呢,你个西洋番子明明是故意改变了铳规导致阻力变大,我看你还是不像把你们西洋人的真东西拿出来。“
陪同朱由校等而来的宋应星忙辩解起来,而这时候孙元化却插嘴道:“这个铳规是孙某从新改造的,用的是八厘四丝,比以前是窄了些,但效果还是不错的。“
”好啦,不用再争了,朕来试试”,朱由校说着就朝那炮弹走了过去。
而这时候,卢象升和徐光启等忙喊了一声:“陛下,不可!”
众人深怕那哑巴了的炮弹突然又爆开,那样陛下岂不是很危险。
宋应星更是老当益壮,直接跑在朱由校面前拦住了他,他可是知道自己新制的开花弹威力的虽然不能像近代炮弹那样大面积杀死,但把一个人炸得四分五裂还是可以的。
“滚开!”
朱由校却大喝一声就推开了宋应星,目测好距离后就趴在了地上,并对毕懋康喊道:“把天启一式给朕一把。”
毕懋康跑了过来,并将火铳递给了朱由校,并亲自给朱由校灌好了新改进的纸壳弹。
朱由校接过火铳就瞄准射击那颗炮弹。
霹雳一声!
前方稻草堆里的炮弹顿时就炸裂成数十铁片,且直接就飞了起来,而那稻草则也跟着燃了起来。
朱由校吐了吐口中刚刚因风吹过来的稻草灰就站起身,朝众人走了过来,并对孙元化道:“弹壳太厚了,重新换种材料,三天之内得给朕弄出来,禁卫军的官兵可都等着呢,不过炮管应该没问题了,可以先批量生产炮管,另外告诉茅元仪,他改进的四轮马车也得加紧,至少得给朕造出一百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九十一章 新技术的运用
(全本小说网,。)
火炮重而笨拙,往往给军队的机动性造成极大困难,因而他的载体即载炮的车辆是否轻便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这个没有机动车的年代,虽然朱由校可以购买,但也没那天价般的财物去消耗,因而也就只能用马车作为火炮运载工具。
皇家工程院靠西的一处看上去像是大棚子的大型车间内,上百木工和以往在首饰店、车马行工作的工匠们在已被朝廷授予工部员外郎的茅元仪带领下正奋力的制造朱由校要求的改良四轮马车和独轮车。
现今大明的火炮不能形成对骑兵绝对压制除了射击准确度跟不上,机动性也是一大问题。
其主要原因还是运载工具的机动性不高,因为传统的马车普遍没有转向差速器,即便是四轮也就没办法让前后轮随意转变方向,也就导致火炮很难做到迅速转向。
而独轮车虽然是在复杂地形中最方便的运输工具,小型火炮最适宜用这种工具运载的,但现今大明的独轮车没有滚动轴承,滑动摩擦造成的磨损和阻力增大,也就使独轮车的轻便灵活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都锉仔细点,按照这图纸上来锉!”
茅元仪一边嘱咐着几个从首饰店找来的能工巧匠,一边用手摸着一辆初步成型的新式马车,只要把最关键的转向器安装上去,这辆新式四轮马车就能灵活行驶。
即便是他自己也有些期待起来,他敢相信在这个大明朝还没有人能造出这样的马车来,虽然这里面很多都是陛下给他的技术资料,不过他能按照技术资料造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成就。
不过,茅元仪也不是简单按照朱由校提供的技术资料来复制,他还制造了另一种马车,且在这马车上加入了自己的创意,按照他的图纸要求,整个马车上面是一个焊死的铁制导轨。
一个三角形炮架每个足下各是一个由工匠手工锉出来的滚动轴承,轴承套在导轨上可以在三百六十度旋转,也就是说,若是在战时,可以不用转动马车就能立即让炮口掉转方向。
但茅元仪只造出了这一辆,而且也是足足花了近半月,且只能承载小型火炮,炮管一旦过重,就会使得导轨处的摩擦力变大,造成阻力变大,在这个还没办法保证铁轨和轴承绝对光滑的时代,一旦阻力过大就直接转不动,这样的话,反而加大了马车的负重。
朱由校来看了茅元仪这发明后也是不由得咋舌,但也没反对他去大胆开发,而是让他得首先保证改良四轮马车和独轮车的技术熟练且能批量生产的前提下可以去做一下大胆的尝试。
不过,到如今是禁卫军即将开始分组进行装备综合训练和分组进行专项训练的时期,茅元仪也不敢耽误陛下的大事,也就把更多心思花在如何提高改良版四轮马车和改良独轮车的产量上来。
甚至不惜加班加点的赶制。
由于朱由校给这些工匠给的薪酬都很高,甚至比禁卫军的军官还多一成,因而这些工匠也都挺卖力气,也没有因此而心生怨气。
差不多隔了十来天,陆陆续续的就有上百头骡马车拉着上百口长条大箱子和上百辆看上去似乎要低矮不少的新式四轮马车进了禁卫军营的军火库。
并且在开始进行火器操练的这天,这些装备辎重都被放在校场上。
且就在全军官兵的眼皮底下,在朱由校的身前,上百口箱子被打开,俄然就看见锃亮的上万支火铳,以及上百帆布一扯,就也看见黄的发亮的新式六磅炮和三磅小炮以及其他大明原有的虎蹲炮等火炮。
同火炮一样火铳也不全是天启一式燧发枪,且仅有三千支,这还是军械司连夜赶制出的。
因而其他都还是改良版的鸟铳和一些有些特殊功能的火器如三眼铳等。
按照朱由校的打算,现在也只能先混合装备自己的禁卫军,并逐渐全面取代火绳枪,但现在鸟铳还得继续制造,特别是一些初级的工匠一开始并不能制造燧发枪,而是被派去学着制造鸟铳。
但即便是造鸟铳,朱由校也不得不建立初级工艺学校即皇家军械司直属的京师第二制造学堂,并招收流民中的年轻者进行培训。
之所以叫第二制造学堂,是因为第一制造学堂是专门培训具有一定工匠记忆的工匠且为研发更高级装备技术工匠做准备的。
不过,第二制造学堂的学员可以择优进入第一制造学堂。
闲话少叙,单说此时众位禁卫军的官兵看见这些大明目前最先进的主力装备时一个个就跟我们现在在阅兵式看见各类主站武器一样两眼发亮,恨不得自己现在就去尝试一下。
“陛下,一共有五千余支火铳,其中天启一号三千二百一十六支,鸟铳七百六十九支,其他火铳一千余支,大明一号炮(六磅炮)二十一门,大明大明二号炮(三磅炮)六十四门,其他火炮三十七门,现已点验完毕。“
刘若愚说着就呈上了单子。
朱由校看了看就点头道:“先平均分发给各营,让各营指挥使带着自己的战士来领。”
“是!”总教官卢象升应了一声就将朱由校的意思传达了下去,同时他和朱由校也一起走了下来,并亲自为他们发放武器。
“这是枪托,这可是上等的鸡翅木,为了抵消后坐力对你们造成的伤害制造的,且是陛下亲自设计的,至于什么是后坐力,你们上徐侍郎的课时,徐侍郎给你们讲过的,不懂就问徐侍郎去!”
“然后呢,这是枪机,枪机上面这是锤头、击发的铁片和扣簧,前面这根长管子就是枪管,上面这把刀可以卡上也可以取下,跟你们背后的大刀片不同,这是专门用来刺的,叫做刺刀,明白吗?”
经过在军械司端起培训的常延龄说着就又取出一长纸卷:“这叫纸壳弹,比你们以前用鸟铳填药方便,咬破后倒些火药进这个叫引药池的地方,然后盖上引药池,将剩余纸包塞进前面的枪管,用通条压实,然后就可以拨动铁皮到击发状态。”
说着,常延龄就朝无人的地方打了一枪,紧接着就是一股白烟出现,而很快前方的一只麻雀已经落在了地上。
一营官兵在惊叹常阎罗的神射之余不由得也对这天启一号更为感兴趣。(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九十二章 本指挥使看上你了
(全本小说网,。)
在常延龄等教官教授火器操作的同时,孙元化和西洋人汤若望以及他们的学徒们此时也正耐心的对着这些禁卫军官兵讲解新式大明炮的性能和操作模式以及如何使用铳矩等调整射击准确度。
“古人曾有勾股一说,这个瞄准也跟此有关,以前面的旗杆为目标物,那么这条线就为勾,这就为股”。
被尊称泰西儒者的汤若望也算是博学古今,此时正用树枝在地上兜售自己的一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