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明朝当皇帝 >

第327部分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327部分

小说: 重生明朝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氏父子一样才好。

    秦良玉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讨厌一个文官,尤其是像李明睿这样颠倒黑白的文官,害得自己平白无故地背了一个欲求不满野心勃勃的黑锅。

    李明睿的话很明白,你秦良玉无论顾虑什么,皇帝陛下的金口玉言,你必须得接受,否则就是想逼迫皇帝陛下封你更大的爵位,你就是有野心。

    朱由校很欣赏李明睿这样的狡黠,一句话就把秦良玉逼入了尴尬的局面,而朱由校也颇为配合的拉下脸来:“秦老将军难道真是嫌侯爵之位太小,不肯俯就,而想要朕封你为国公,乃至是王爵?”

    被李明睿突然直接坑了一把的秦良玉哪里敢再矫情,而且陛下这么一问等于是在给她下最后通牒:你要不要这侯爵,要就继续誓死效忠朝廷,不要则是怀有更大的野心,和吴氏父子是一路货色。

    “微臣不敢违拗陛下之言,微臣接受陛下之侯爵之封,奴家一介女流,却没想到今日能得此隆恩殊荣,欢喜之至竟有些得意忘形,以至于方才说了些不敬之言,还陛下恕罪,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秦良玉不是不懂官场套路,若不懂,她一介番夷人又是一女子,如何能成功上位成为一时之女中豪杰,还官居一品,成为整个西南武官中第一人。

    所以,李明睿这么一说,她就忙不迭改变了注意,接受了这个世袭罔替的侯爵之封,用李明睿的言外之意,无论你愿不愿意都得接受,否则就是居心叵测。

    “如此甚好,李明睿,将此事传遍天下,告诉刘若愚,让他着东厂的人到处去散播,传遍天下,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朕是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为大明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的”,朱由校很是激动地说道,他的目的就是要让全天下的土司都知道秦良玉的故事,要让还站在朝堂这一边的大部分土司或者寨门继续坚定对朝堂忠心耿耿就得让他们知道跟着朝堂平叛土司之乱会得到什么样的好处。

    秦良玉却是颇为不爽利的瞪了李明睿一样,这一瞪却真犹如鹰视狼顾一般瞪得李明睿不由得退后了几步。

    李明睿却只是淡淡一笑,他自然知道这位秦老将军心里是恨透了自己,但这又能如何,自己是为陛下解决问题,又何必在乎你这个老将军的颜面,再说是你让陛下弄得难堪,自己作为人臣,自然是要帮陛下扳回一局的。

    此时,四川巡抚马士英等地方官也颇为识趣,直接当着陛下的面,向秦良玉贺喜道:“恭喜老将军步入勋贵之列,国朝定鼎两百余年来,至此第一位女侯爷,可谓千古未见之罕事矣。”

    秦良玉自然知道马士英等地方官并不是真的替自己贺喜,文武官员素来是有芥蒂的,如今当着陛下的面为自己贺喜,自然也是为了在陛下面前表现一番,借机让自己更加难堪,但秦良玉除了心里骂这些人是老狐狸外也别无办法,官场上就是这么虚伪而又一团和气,她必须得适应这样的环境。

    只是李明睿来向秦良玉贺喜的时候,秦良玉还是不由得哼了一声,只说了一句:“阁老相贺,贫贱之人担当不起”,朱由校见此倒是不由得笑将起来,他并无要看这秦老将军笑话的意思,便忙笑着解劝道:“诸位爱卿可别这样,将相不和乃国之大忌。”

    朱由校这么一说,秦良玉和李明睿都略显尴尬的红了红脸,忙应了一声:“是!”而这时候,朱由校也提点马士英一句:“马士英,日后改土归流之策,你还得多多依仗忠贞侯才是。”

    马士英也连忙称是,他自然知道陛下如今封秦良玉为侯就是在为他的改革铺平道路的。(全本小说网,www。taiuu。com,;手机阅读,m。taiuu。com

 第五百一十三章 巡视贵州与陈眉公

    (全本小说网,WWW。TAIUU。COM)

    听了马士英等四川官员的一番关于民政的禀报后,朱由校又耳提面命一番后才于初秋时节去了贵州。

    关内原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中,贵州承宣布政使设立的时间比较晚,其经济基础也比较薄弱,民族成分比四川更为复杂,布政使等中央朝廷派遣的流官实际管辖区只能局限在几个重要据点。

    而且,这一带生番也比较多,改土归流的话,难度要比四川大,也正因为此,朱由校才没先在贵州进行改土归流,而是让马士英先做了四川巡抚,先在四川搞,然而进而辐射影响贵州。

    如果日后有必要的话,朱由校会设一云贵总督,让马士英为第一任云贵总督,在四川基础上再在贵州施行改土归流之策。

    因而,现在对贵州的改变仍旧主要是进行汉文化的普及与教育,被发配的文人士子中,很大一部分就被发配到了连语言也不通的贵州。

    这里面,陈继儒自然是其代表,事实上,朱由校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将陈继儒也流放到西南来,毕竟陈继儒是一个单纯的隐士,早就自绝于朝堂政治,但这人偏偏与董其昌私交甚笃,在董其昌被抄时,还为董其昌鸣不平,说什么刑不上大夫之累的话,朱由校便干脆将其也贬到了贵州。

    据东厂在贵州的人传回消息说,这陈继儒颇为怡然自乐,到贵州后虽三餐不饱,住着崖洞,却立志说要学王阳明来个龙场悟道。

    也因此,朱由校在第一次放回流放西南的一批文人士子时便没有让放陈继儒回来。

    许多文人即便是流放到西南也都还能担当教谕教授等学职,唯独陈继儒只做一私塾先生,自然一年四季的补贴是比其他人要少的。

    连陈继儒都还记得唯一一次府里额外发了一次肉也还是因为皇长子出生才额外奖励的。

    进入贵州境内后,朱由校不得不改乘滑竿,这一带因地势复杂与行政难度比较大的缘故,使得官道一直未扩宽,朱由校的大型马车还不能通过,而此次朱由校又不愿意动用太多人力抬着过去,因而便改乘滑竿,也算是体验一下民间土财主的交通方式。

    吱吱呀呀的滑竿随着浓淡不一的青山起伏不定,仔细一看,会发现远处山林各处已经满是或在明处或在暗处的第五军士兵或锦衣卫。

    一些常驻贵州的东厂番子也假扮成贩夫走卒用各种方式告诉着引路的人前方是否安全。

    底下负责警卫的人是胆战心惊,深怕出了半点差错,而上层的朱由校和他的妃嫔们以及随扈大臣们则是尽可能的表现的的从容镇定,没事还能来点诗词以不辜负这闲情野趣。

    事实上,朱由校也知道出巡的确会有各种意外发生,但这并不是他要一辈子待在紫禁城里的理由,如果作为一个皇帝,连自己的国土都不能想去哪儿就去哪儿,那拥有这片领地也没什么意义。

    而且警卫的水平也正是这样才能训练得出来,特别是对于如今阶级矛盾日渐缓和的时候,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政治权力斗争再次由严厉向宽松转变,东厂这样的针对国内情报与稽查的特务机构只能依靠皇帝陛下每一次出巡来当做一件训练工作能力的一场大事。

    万历时期张居正的考成法早从天启七年开始就被朱由校再一次重新实施起来,朱由校可不想花这么多钱去养一帮只会吟风弄月不会做半点的实事的闲人,本着能者多劳的准则,考核是有必要的。

    而东厂自然也有考核,此次出巡的顺利与否,就是他们一次重要考核任务,所以由不得他们不重视。

    因为已是秋季,整个凯里山区的雨水也就勤了些,一路上雾气弥漫,湿湿滑滑,倒也难见到蓝天,而气候却渐渐的有些阴冷,朱由校此行都是准备齐全,他自己早已是披了一件大氅,跟着来的宁嫔箩箬和柳如是都已戴好了观音兜和盖着大毛衣服。

    然而这时候,朱由校却看见仍有赤着脚的农夫正站在田埂边举着耙子提泥护着田埂,有小孩还挑着担子到处捡狗粪,并眼看着就要进入警戒线来,一东厂番子早已拔出刀来,从一参天古树上跳将下来,刀锋直指着小孩。

    从旁随扈的凯里知府有些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事先他已按照上面的通告告知给了府辖区内所有的百姓,御道周围五十步之内不得擅入,否则会伤及性命,而今日这小孩明显已经忘记了这个规定,竟然越走越近。

    眼看着那刀锋就要劈断那小孩的后背,朱由校忙喊了一声:“慢!”

    顿时,那东厂番子的刀停在了半空中,整个身体后肢攀住树枝没在下降,而那小孩这时候也才察觉到了危险,抬头看见一人正举着一把刀对准自己,这小孩吓得顿时怔住了片刻,手里一篮子的狗粪也落在地上,颤颤巍巍地指着一第五军骑兵的马蹄下的马粪道:“我只是想要这个。”

    在化学肥料还没有普及的时代,有机肥是农业生产唯一可以用作提高农作物产量的肥料,因而农夫对于粪土可是看得很重的,至少比土重要,一些还不能干农活的小孩就会被家里安排到处拾掇畜生粪便,而这小孩明显是被朱由校的御驾里的大股骑兵所带来的大量有机肥所吸引,才导致今日这小孩差点就会丧命于此。

    不过朱由校对此也算是看出来这西南一带相比于大明其他地区如山东、江南等地地区还有落后许多,小农经济依旧在这些地方占绝对的统治地位,这也是朝堂上代表小农经济的守旧派士绅依旧还占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大明现在几乎也出现了地域差距开始越来越大的现象。

    这也是朱由校以后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整个帝国的管理范围越来越广,不同地区肯定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和发展方式不同而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如果差距小还好,但一旦比较大的话势必会导致帝国出现分裂,以及对社会财富后的幸福感也会下降。

    毕竟如同人的自豪感来自于与其他人比较一样,一个地区的人对社会的好恶感也是来自于同其他地区生活的人对比。

    这些现象都需要朱由校去警惕,而要让一个因为地理条件不好而造成一定封闭和贫困的地区唯一有效的办法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修路一个是继续抓教育,前者是打破地理隔离促进该地区与外部进行更多的经济交流,而后者则是促进生活在这里的人里有更多的人掌握知识的钥匙,并进而改变这个地区的整体方式。

    但这两者都是需要花巨额的投资才能得以进行,而且后者会使得更多的本地精英流向外地,并促使这个地方依旧处于贫困,甚至出现越发严重的空巢与老龄问题。

    越是这样想,能预测的问题就更多,朱由校发现自己的脑袋已经不够用,但他也知道自己虽说能改变历史的命运,但却无法真正改变历史几百年为一个单位的进化路线,朱由校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尽全力去维持和稳定好大明帝国这个局面。

    “将他放过,并传令各地官吏,务必通知到其所辖区内的百姓,并务必保证不再有百姓擅自闯入御道警戒区内,若有百姓因为擅闯而使,其所在州县的正堂官也得罢职!”

    朱由校这话说后,李明睿便掉转马头下达旨意,而与此同时,这凯里知府却是心里不由得一颤,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如今在自己的辖区内,竟然会出现这等事,他不由得暗暗发誓回去后定要好好教训教训这帮衙役,居然让百姓家的孩子来到这地方捡狗粪,这不明摆着断自己的关路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