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明朝当皇帝 >

第187部分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187部分

小说: 重生明朝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象升开始反思自己不该太过轻视蒙古这一股势力,使得自己把兵力主要放在了应对吴襄部和建奴身上。

    孙传庭则干脆闭目养神,他对这种对外战事不怎么感冒,作为大同巡抚,他所负责的确都是关卡众多,且地势易守难攻,鞑子很难从他的地盘得到好处,所以他的感受并不强烈,也无法提出什么意见,便没打算越俎代庖。

    总兵官们还不习惯在陛下和一群高级文官面前发言,他们更愿意安静的看着大佬们说,而只接受命令。

    禁卫军的年轻将领们则在这方面还算是毛孩子,没有经验,也不好说什么,更何况,陛下和总教官卢象升在,他们就更加不好随意发言。

    唯独杨嗣昌的眼珠子一直在滴溜溜的转,嘴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闭住,似乎想说也不好说。

    朱由校捕捉到了他的这一表现,便放下茶杯,然后吩咐道:“兵部左侍郎杨嗣昌!”

    杨嗣昌反应很快,立即就站了出来,很恭敬的朝朱由校拱手道:“微臣在!”

    “此事,你有何看法?”朱由校忙问道。(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百一十三章 杨嗣昌的意见

    (全本小说网,。)

    “打!”

    杨嗣昌突然就脱出这么一个字,着实让在场的朱由校和一干大员惊掉了眼。

    孙承宗、卢象升、王在晋、孙传庭等都是戍守边关数年的封疆大吏,素来是马上治军,马下治民的典范,如今尚且没有轻易说出一个“打”字。

    但偏偏这位最没有实战经验的兵部左侍郎,也就替陛下管管军饷的杨嗣昌做了第一个主战派!

    禁卫军的常延龄和边镇总兵官毛文龙等人都抬起头来,看向这个体格稍胖,身材略矮,与硬汉半点搭不上边的兵部堂官杨嗣昌杨侍郎。

    但在此刻,他们倒觉得眼前这位杨侍郎似乎才是真正跟他们武人性格相似的好汉,自己的子民被杀,何必考虑那么多,就一个字,打就是了。

    若不是考虑到,在场的都是自己的顶头上司,甚至还有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他们真想给杨嗣昌拱手行礼。

    王在晋脸上略显怒色,他素来主张与蒙古联合,在山海关一带坚壁清野,以抗建奴。

    也正因为此,朱由校才坚持让他做了辽东经略,没有让袁崇焕去代替他,并让他全权负责山海关一带的防务。

    但那是在天启七年,朝廷没钱,只能采用王在晋以守为主的战略,如果换在此时,自己国库有钱,兵备充足,国内矛盾缓解的情况下,朱由校觉得自己不一定会启用王在晋。

    孙承宗面子上也有些挂不足,他算是辽东诸臣中资格最老的官员,眼前这些督抚和总兵官几乎都是他一手提拔和重用的,而自己又是皇帝陛下的老师,即便是当年魏忠贤执掌朝纲时,也没敢置他于死地。

    如今这个叫杨嗣昌的兵部左侍郎却当着陛下的面给自己唱反调,倒也有点轻狂。

    当然,孙承宗能有今日的声望,自然是一个有雅量的人,也没有因此憎恶杨嗣昌,只是略微捋了捋胡须,静待陛下的反应,如果陛下要惩罚杨嗣昌的狂言,他或许可以求求情,以免这么个敢发出不同声音的直言之臣被弃用。

    但让所有在场的人没想到的是,朱由校只是微微一笑,略显惊讶地哦了一声:“你倒是说说,为何要打!”

    “是!回陛下,大明自立国以来,以刚强称于世,昔日太祖夺蒙元天下使得北方故土重归汉人,成祖七征漠北,扬大明国威于万里之外,英宗北狩,但大明仍不因此而学两宋屈服于敌;

    建奴虽强,但我大明仍有平叛之心,如今不过宵小蛮夷犯我边境,杀我子民,我大明若因此忍辱负重,将如何面对天下百姓;

    再者,他蒙古诸部早已衰落成一盘散沙,以我大明现今之国力,何惧他与建奴联合!

    我大明不是偏安一隅的刘备孙权,既然要收服关外之地,重振国威,迟早都要打这两股势力,分开打也是打,一起打也是打,我大明耗得起,他们可耗不起!”

    杨嗣昌的一番言论倒是让朱由校很是触动,不但是朱由校,即便是在场的禁卫军各军总兵官和各边镇总兵官都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而孙承宗等文臣也不好再说什么,陛下既然没有直接下令惩罚杨嗣昌,就说明陛下是赞同了杨嗣昌的意思。

    即便是要打,他们也并不是真的要反对,而且他们也觉得杨嗣昌说的也有些道理,大明即便现在同时与这三股势力同时为敌,也没什么大的问题,最多就是复杂点。

    “建斗,你说说看,如果我们要打科尔沁部,如何打为好”,朱由校突然站起身走到地图前面来,刚才卢象升的目光一直在地图移动,对于其他人包括杨嗣昌的话是充耳不闻,朱由校就猜到卢象升估计也打定了跟杨嗣昌一样的决定,但依照卢象升谋而后动的性格,却是要拿出一套说服人的战略后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而也正因为此,朱由校选择问杨嗣昌而没有先打扰卢象升,这时候,才直接问卢象升如何打。

    卢象升作为兵部尚书,对于调兵遣将如何开战倒也能迅速整理出自己的一套作战方案,见陛下突然问起,便立即拿着一根粉笔走到地图前面,以京城为原点画了两个箭头,一个箭头由宣化直接弯向喀尔喀部然后箭头直插科尔沁右翼,一个箭头则直指山海关。

    “陛下,如果要打救得彻底打服科尔沁部,以一路直接从宣化出去,从察哈尔和喀尔喀部借道,绕到漠北,堵住科尔沁西逃,一路从山海关出去,以辽阳为据点朝科尔沁左翼进攻,并因此防止科尔沁部狗急跳墙投了黄台吉;对于从察哈尔部和喀尔喀部借道,可让辽东经略王在晋去联络,据臣所知,王经略这些年与这两部关系维持得很好,如果再派一名要员带着礼物出使,再以贸易要挟,这两部不会不答应;

    一路走山海关,可以下旨吴襄部和建奴儿皇帝(按照协定,皇太极可以称帝,但只能是儿皇帝)勿必坚壁清野,不准勾结叛贼,这样明着是警告实则是告诉他们,我大明所要针对的是科尔沁部,以这吴三桂和黄台吉的狡猾必然不会轻易选择支持谁,因而会故作不知的让我大明去打科尔沁部。”

    卢象升刚这么一说,就被杨嗣昌抢白,杨嗣昌突然站到了前面来,朝朱由校拱手道:“陛下,卢阁老这个还有可商榷之处,以臣看这一路不必出山海关,一出山海关无论是否打科尔沁,吴襄部必会阻拦,因为他们知道我一旦在辽东加兵对他的威胁肯定会更大,是故,他们肯定会从中作梗!

    以臣看,不如直接走海路,然后以淬不及防的方式进攻科尔沁左翼,到时候这吴襄部建奴是支持蒙古也好还是我大明也好对此也是无可奈何的,为不得罪我大明,甚至只能继续保持沉默。”

    “传朕旨意,授予兵部添左侍郎、辽东经略王在晋为正使、礼部左侍郎温体仁为副使,出使察哈尔和喀尔喀部,谈论借道一事,立即调水军北上,准备于津门运输我大军去辽东半岛,同时宣旨给吴襄与皇太极,着他们协助攻打科尔沁部,否则必施以重惩!”

    朱由校的旨意一下达,群臣都表示很诧异,他们第一次发现当今陛下如此胆大,竟然要让吴襄部和黄台吉也协助进攻科尔沁部。

    如果不是因为朱由校是皇帝,很多大臣都想骂一句:“傻!”因为让吴襄和黄台极对科尔沁部动手,这根本就不可能!(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三百一十四章 宣旨(一)

    (全本小说网,。)

    朱由校的旨意一下,一干重臣也不敢再多言,只能听从陛下的安排行事。

    尽管只是针对科尔沁的战事,但并不代表着其他各边镇的督抚总兵官就能松懈,他们也得立即赶回所驻之地,加强防务,毕竟谁也不能确保到时候因与科尔沁部的战事导致其他蒙古部落不会对大明其他边镇发动攻击。

    卢象升、王在晋、毛文龙、满桂等辽东要员自然也得立即赶回去主持军政要事,谁也没有在京城逗留的心思,卢象升和王在晋这两个辽东大佬心情都不好,而毛文龙和满桂等地方军事贵族自然也不会因科尔沁部劫掠辽阳而有什么好的心情,毕竟所劫掠之财产也有不少是他们的私产。

    与此同时,锦衣卫也派出了各路人马,急速奔向山海关,一路则去向锦州,向吴襄部宣达大明皇帝的旨意。

    别忘了,这个时候的吴襄部虽然在事实上是独立的军事政权,与满清无异,但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却是大明承认的,其辽王爵位也是朱由校因当时内忧外患而不得不封给他的,所以,从名义上来说,他还是大明的臣属!

    这日,辽王吴襄与辽王世子吴三桂正于堂上会见科尔沁使者哈鲁花刺,因吴襄部队科尔沁部进入辽阳之事保持了沉默,因此科尔沁部便来表示一下,毕竟吴襄的关宁军在辽东也算是一强大的邻居,对于强大的邻居,既然不能消灭只能交好结盟。

    “三十车粮食、一百匹良马,是科尔沁部宰桑次可汗送于辽王殿下的礼物,请辽王殿下笑纳!”

    哈鲁花刺手抚胸前朝吴襄行了一礼后,就坐回了原地,而吴襄见此甚为满意,示意奴仆为其添酒后,就颇有兴致的命所养歌姬演舞助兴。

    一时兴尽,送走这科尔沁使者后,吴襄倒也是意犹未尽,心情颇为舒爽,且不由得拍了拍吴三桂的肩膀:“儿啊,当初幸亏是听了你的,要不然我们哪有今天的气派,朝廷也管不着我们,建奴也不再敢轻视我们,连带着现在蒙古的科尔沁部都开始与我等交好,为父我以前做总兵在文官面前点头哈腰的日子跟现在真没法比,听说科尔沁部的海兰珠长的极美,是草原上的明珠,如今还未出嫁,要不为父派人替你求亲去,如此倒也学那黄台吉与科尔沁部结为姻亲。”

    “有劳父王费心了”,吴三桂倒也没客气,如今科尔沁部能与吴襄部交好,本就是他当初今年夏季亲自秘密去科尔沁部一手促成的,对于那名叫海兰珠的也有一面之缘,的确是一娇滴滴的美人,如今娶来倒也不错,更何况的确在政治上也算是一招好棋,毕竟若是科尔沁部交好,就等于与蒙古大多数部落交好,日后也能更好的在关外这块地盘上立足。

    吴襄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手不自觉的摸向了旁边一侍女的后臀,同时还颇有兴致的笑问着吴三桂:“你说,明廷现在知道科尔沁部劫掠他辽东粮草,杀他辽东军民后,朱由校是什么心情?”

    “自然是恨得咬牙切齿,在什么报纸上大肆渲染,骂蒙古诸部若豺狼,并以此为国耻什么的,但以儿臣看,他朱由校多半会偃旗息鼓,以他大明现在的实力,灭建奴尚且乏力,如何敢千里进军科尔沁部,父王不妨请想,科尔沁部周边的察哈尔部、喀尔喀部都是蒙古实力较强的,而在辽东,科尔沁部又与建奴交好,他朱由校犯不着为了这点损失大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吴三桂正笑说着,吴襄却是哈哈大笑起来:“不过为父还真想看看他一脸愤怒却被一干文臣拉着不能发泄的样子!”

    但就在吴襄手指在侍女臀上大动,兴致达到极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