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颠覆三国记 >

第73部分

颠覆三国记-第73部分

小说: 颠覆三国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段时间,周瑜的忙碌可以“日理万机”来形容。一旦与曹c开战,偃月城孤悬江北,难以持久,得做好撤至江南的准备。战与撤,都是巨大工程,周瑜作为主将,必须一手掌握,才能更好的掌控全局。

    刘备数万兵马,要来偃月城会合,如何安顿,如何调度,都是周瑜的事。刘备撤退路上,万一有个意外,也需要周瑜派兵配合。这些,都不是仓促可具的事,需要做好周全准备。

    如何应战曹c,硬拼,还是智取,如何智取等,诸般决策,都需周瑜一人c心,别人代替不了。

    本来周瑜对与刘备的联合,没怎么上心,认为刘备不过数千人马,六姓主力又不随从,抗曹的主力,还是孙氏兵马。

    但驻守偃月城,与诸葛亮对接上,商量具体细节时,周瑜才惊讶的发现,刘备在不显山不露水之间,已然把南郡、江陵、江夏的大部分县城兵马,收拢麾下,兵力有数万之多,远超十姓、四族任何一家。

    再加上徐庶和诸葛亮大张旗鼓招募来的兵马,刘备的实力,已是不可忽视,足以左右荆州归属,决定战争走向。

    认识到这一事实后,周瑜对刘备,空前的重视,事关刘备的事宜,更是事必躬亲,生怕别人态度倨傲,以上位者自居,无谓得罪刘备一众,徒生事端。

    这个时候,正是刘备撤退新野,前来偃月城的时刻,也是周瑜与刘备方来往最为密切的时候,是最为关键的时期,两军后面能否竭诚合作,这个时间至关重要。现在孙权来人,让周瑜回柴桑,从内心讲,周瑜真不愿回去,怕耽误前线大事。

    但事都有个轻重缓急,孙权那边,已是火烧眉毛,必须立刻处理。若孙权那里搞不定,孙刘联盟就是画饼。周瑜略一权衡,便做出回柴桑见孙权的决定。

    周瑜把军务、尤其是与刘备有关的事务,做了详细安排,便急匆匆登船,赶往柴桑。一路上,周瑜收集柴桑各方情报,及至柴桑城,周瑜对整个柴桑的形势,已是了解的**不离十。

    周瑜位高权重,行动再低调,也瞒不过柴桑的那些有心人。“周瑜此时回来,定是为当下久议不决的对曹大计而来。”所有人,一听周瑜回到柴桑,第一时间便想到这个。

    周瑜潇洒风流,言谈风趣幽默,平素与柴桑任何一方,都来往的很好。各方均觉得,自己与周瑜谈得来。所以,周瑜一进城,就不断有人前来拜访。

    ?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34章 默契

    (全本小说网,。)

    周瑜进城,略一安顿后,第一时间去见孙权。听孙权像闺中怨妇似得抱怨了一通,本来还想说什么的周瑜,改变了主意,什么也没说,只说自己在城里待两天,摸透情况后,再向孙权进言。

    孙权也知事关重大,周瑜的谨慎,很是应该,欣然同意。

    周瑜要了解情况,不需出门,只要在家等着,自有人不断送上门来。有的人来,是千方百计打探周瑜的态度,想知道他是主张降曹还是抗曹;更多的人,是来在周瑜面前,阐述自己的主张,力图劝服周瑜,接受自己的主张;还有的人,就是想在周瑜面前骂四族一顿,出出气。

    无论谁来,周瑜都是笑脸相迎,对他们的说辞,周瑜只是听,却不评价,被问起自己的立场,周瑜只是笑而不语,只说自己的意见,见到孙权时自会说明。

    来的人多了,周瑜也有了自己的判断,本想立即去见孙权的,却临时改了主意。约莫着该来的差不多全来了。周瑜便吩咐手下,当晚关上府门,任谁来也不许开门。

    周瑜连夜派人,前去邀请顾雍、陆骏、张胜和朱治来府上一叙。同时又派人去请孙权。

    时值深夜,此时派人打扰,是失礼的举动。但在柴桑,在这时候,却显得那么正常、理直气壮。

    孙权见到周瑜的人,也是愣了一下:自己是主公,他不来见自己,反而请自己过府一叙。但非常时期,一切做派都是合理的。孙权没有多想,急急忙忙出府,来到周瑜处。

    孙权进屋,这才发现四族之人都在,不禁一愣;四族之人也没想到孙权竟然会来,同样也是大吃一惊。

    请的人已然到齐。周瑜一笑,端起茶杯,敬向朱治,说道:“四族决议降曹,绝无改变,是否?”

    朱治举杯回敬,淡淡道:“正是。”

    周瑜欢笑,一饮而尽,说道:“也好。不如此,如何算计曹c那头老狐狸。”

    朱治一愣,也是一饮而尽,坐下,一言不发。

    周瑜再次举杯,这回敬向顾雍,“孙刘联军,与曹c决战大江之上,粮草辎重,还要多多仰仗。”

    顾雍忙回敬道:“理当如此,断不会掣肘前线战事。”

    周瑜满意点头。这回,周瑜敬向孙权,“主公决议抗曹,四族坚持降曹,殊途同归,配合默契。将来青书史册,必是一段佳话。”

    孙权懵里懵懂,似懂非懂的与周瑜喝了一杯茶,正要说话,周瑜又问陆骏:“曹军一旦过江,四族作何打算?”

    陆骏笑答:“豺狼闯入j圈,主人还能干嘛?打不死总得撵走吧。”

    孙权这才有些明白,一下惊叫出声:“子敬所言果然没错,你们还是要抗曹的!”

    张胜严肃道:“错!主公,此时我们四族,力主降曹,绝无变化。”

    孙权被彻底搞糊涂了,闷在那里,做声不得。

    周瑜已是作送客状了:“如此合作愉快!”

    四人纷纷起身拱手:“合作愉快。”

    四人走了,孙权却不想走,今晚的周瑜和四族,更像是在自己跟前打哑谜,让自己看得见,却听不懂。

    “公瑾,四族言语矛盾,不能自圆,你却与他们谈笑风生,此中是何道理?”屋里只剩下孙权和周瑜,孙权迫不及待发问。

    周瑜亲手换上新茶,为孙权斟了一杯,笑道:“我们要保住江东六郡,只要拒曹c与大江之北即可;而六姓要辅佐刘备,争夺荆州,就必须击败曹c,方有可能。而此时的六姓主力,却与四族人马一起,聚集在秣陵城。此中道理,主公还不明白吗?”

    孙权道:“子敬也提过这事,可四族态度坚决,我反倒怀疑,六姓跟四族当初谈的,不是对付曹c,而是集中力量,趁我们所有力量用来对付曹c之际,从背后对我们下手,争夺江东。”

    周瑜欢笑,说道:“六姓放着荆州基业不顾,能远来江东助四族争地盘吗?四族与六姓的谋略里,曹军过江是关键。曹军不过江,他们就无法击败曹c。

    而曹c,南征北战多年,赢得‘战神’美誉,岂会不知过江作战的凶险。不说曹军水战不行,就是江南地理天气,也是迥异于北方。诸多历史记载里,多的是关于南方多瘴气,触之即死的文字。

    曹c是地道北方人,对此能不畏惧吗?没有一定的把握,他敢轻易过江吗?四族与六姓,也正是倚重这点,准备借着江东丘陵起伏、河流密布的特点,困住曹军,给予痛击。”

    孙权忽然明白过来,惊喜道:“公瑾的意思是说,四族力主降曹,是为了麻痹曹c,让曹c认为,此时的江东,根本无力抗曹,曹军一旦过江,所到之处,必望风披靡。好让曹c下定决心过江作战。”

    周瑜抚掌笑曰:“正是如此!四族力主抗曹,只见主公着急上火,荆州六姓却毫无动静,显然,这是他们达成的诸多诱曹过江举措中的一环。”

    孙权前后回想,越想越觉得:事实就是如此!

    “四族既然有抗曹之心,何不对我直言,害我多日来茶饭不思,夜不能寐。”

    周瑜正色道:“这也正是瑜请主公前来的原因。主公身边,鱼龙混杂,极易漏泄消息。四族为大局计,欺瞒主公一时,实属迫不得已。”

    孙权想到孙翊一案,猛的惊出一身冷汗:“还是你公瑾行!一来就解我心结。你放心,接下来,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前些日子,看着程普、黄盖他们指着四族的鼻子骂,那个痛快。我却只怕撕破脸,强自忍耐。现在好了,既然是做戏,索性往大了做,看我怎么把他们四个老头子骂个狗血淋头。”

    “过犹不及,主公须把握好分寸。”周瑜没想到孙权会出此孩子般使性子的语言,忍笑提醒道。

    “放心,我自有分寸,不会误了大事。”

    从周瑜处获知四族的真实态度,孙权仿佛卸下千斤重担,浑身舒坦。周瑜任务既已完成,惦记着前线军务,便连夜赶回偃月城。

    第二天,孙权迫不及待召集众人,再次商讨对曹策略。这回,孙权一改中立做派,一上来就咄咄*人,与四族呛在一起。

    四族也有意配合,一改此前不屑一顾,并不理会谩骂的做派,与孙权针锋相对,唇枪舌箭,你来我往,现场火药味十足。

    孙权与四族公然对抗,争得脸红脖子粗,就差动手一决胜负了。这下,原本各自一肚子理的众文武,此时却纷纷害怕起来:孙氏与四族一旦闹翻,不需曹c打来,江东自己就要玩完。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35章 最牛司马懿

    (全本小说网,。)

    刘备按部就班,顺利撤至偃月城;孙权那边虽然闹腾,也是在按着既定部署前进。而远在襄阳的黄顺,按原计划,他该上路,赶往江陵,坐等曹c做出过江的决策。

    然而,偏偏不凑巧,陆吟霜已是到了快要生的时节。有翠珠的前车之鉴,黄顺当然一百个不放心,天大的事也不能把他从陆吟霜身边赶走。

    在黄顺看来,曹c过江,是板上钉钉的事,自己去不去江陵,都一样。虽然如此,毕竟关系到六姓整个谋划的成败,黄顺还是先让祖渊带人赶到江陵,遇到什么突发事件,便临机处断。

    而黄顺自己,就待在家里,足不出户的陪着陆吟霜。并早早的将城里最富经验的四个产婆全部拉来,就住在府内,一天到晚观察状况。

    不仅如此,黄顺还把城里四个老中医请到府上来,万一产婆不行,就让大夫上。

    陆吟霜不生产,上述八人休想离府。酬金好说,只要你能要的出来,黄顺一律双倍给付。

    黄府上下,为此事也是绷紧了弦。毕竟,这是正位夫人的头胎,若是儿子,那就是黄顺的嫡长子,马虎不得。

    陆吟霜自己也害怕,看不到黄顺在身边,就心里紧张,害的黄顺除了上茅厕,其他时间全在陆吟霜身边。

    看黄顺如此着紧陆吟霜,徐氏心里就有些泛酸:黄武生的时候,可没见他这么上心。虽说不是亲生的,但好歹也是叫他爹。

    女人的心理就是奇怪,看黄顺老是陪着陆吟霜,徐氏就偏偏动不动就抱着黄武到这边来,在黄顺跟前晃悠。若黄顺对黄武不冷不淡的,徐氏就要发脾气,更勿说不理会了。

    可惜黄顺大老爷们一个,哪懂得徐氏如此细腻的女人心思。陆吟霜倒是懂得,但这时候她自顾且不暇,哪有心思去考虑徐氏的感受。

    亏得身边还有位贤内助:白雪,徐氏来过几趟后,白雪就建议,让黄武多在陆吟霜这边待待,多看孩子几眼,便于生产也说不定。

    黄顺对白雪的话,近乎条件反s般的信任,当下就让奶妈干脆抱着黄武,住在隔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