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颠覆三国记 >

第598部分

颠覆三国记-第598部分

小说: 颠覆三国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上的路线,又被一个小小合肥城挡住,孙权在合肥城下磨了十几年,也没有取得突破,相反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惨败于此,已经成为天下的笑柄。

    防守不稳,进取无门,这就是江东目前的窘状,哪怕彻底解决其中之一,孙权称帝也能来的更多底气。但是现实却都没有。

    让孙权急于称帝的原因,在于孙权急于巩固自己的实力。没有皇帝这样名正言顺的称号和地位,孙权与四族,甚至与东顺阁说话,几乎都是平等对话,完全没有主子对臣属的感觉。只有称帝,才能取得高高在上的地位优势,从而方便孙权出手削平内部。

    孙权这时候称帝,还能说明,孙权的校事组织已经成型,可以出动了!在黄顺这边,安插在其中的徐平,隐忍多时后,终于开始有了用武之地了。

    孙武和黄蓉已经去了江东,利用孙武的身份和黄蓉的智慧,孙武在江东的进展之迅速,完全出乎黄顺的意料之外。

    本来在黄顺的安排中,孙武是安排在幕后,做甩手掌柜,一切仍然由庞尚负责。但没想到,在黄蓉秘密安排的一次聚会中,透露出孙武的真实身份后,东顺阁一众大佬立刻就表示投诚效忠,并纷纷签下效忠书,以示忠诚不二。

    这让黄顺着实惊掉了下巴:这是时来天地皆同命吗?不过事后冷静一想,也就了然。孙武背后就是黄顺,黄顺的实力摆在那里,自不必说。黄顺缺少的身份问题,孙武这里完美的具备。

    当初孙策传位,本来就属意孙翊,而孙武又是孙翊的唯一后代,又有黄顺的父亲般的支持。此时孙武被黄顺派往江东,来干嘛,就算彼此嘴上不说,东顺阁一众大佬,心里还是明镜似得,当然识的其中利害,赶快站队就是他们的唯一选择。

    黄蓉拿下东顺阁后,还想进一步试试四族的水,却被庞尚所制止。本来庞尚认为,让孙武在东顺阁一众大佬面前表露身份,利于日后孙武说话的分量,哪想到人家二话不说直接宣誓效忠了。

    虽然这是件大好事,但庞尚知道,黄顺那边还没有做好接手江东的准备。就算江东这边条件再成熟,也得服从黄顺那边的大局。

    何况,这里的条件还未成熟呢。按黄顺的预计,孙权的校事还没真正发力呢。群臣还远没有到人人自危的地步,孙权的地位还非常的稳固。要到孙权众叛亲离那一步,还早着呢。得慢慢来。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049章 曹睿登基

    (全本小说网,。)

    年轻人总是不甘寂寞,既然四族不能动,各路官员也不让碰,孙武和黄蓉很快又找到了好玩的事情,就是打劫!

    对,就是打劫!为了保护他们俩人的安全,黄顺自然给他们随身安排了一支精干的武装。这支武装现在就被他俩利用,到处去打劫。打劫的对象不但包括各地方上供的钱财,连镖局的生意,他们也敢碰。有庞尚的情报网支持,他们总能捞到最大的鱼,从不扑空。

    这回,庞尚没有制止,庞尚知道这俩人,来到江东就是惹事的,不让他们干这事,他们还得从别处生事。至少,这事隐蔽,有黄顺给他们配备的高手,一般不会失手,就算偶尔落入别人的陷阱,被政府大部队包围,他们凭借手头的火器也能轻松脱身。

    而且,此举还能悄悄敛财呢。这俩人现在已经开始为黄顺着想了。黄顺那边花钱的地方太多了,虽然黄顺的生意来钱多,但总也架不住花钱的地方更多。现在,黄顺已经是与孙权齐名的大人物,再搞一些打闷棍、敲竹杠的私活就不合适了。上回偶尔玩心动了去搞曹仁的运粮线,闹了一个灰头土脸不说,事后没少被曹仁嘲笑。

    所以,俩人觉得,在这方面,他们能够帮上黄顺的忙。他们出手抢劫毫无顾忌不说,还能帮着黄顺实战验证新式武器。

    俩人这么一闹,还真把江东上下都扰动的惶惶不安。一时间,人人都知江东地面上出了一支强悍的土匪,每次行动人数不多,但战力极为强悍,地方上数次组织围剿,都没有成功,反而损兵折将。好强的诸葛恪不服,主动请缨前去围剿,结果也吃了败仗,狼狈而回。

    一时间,对这支土匪的来历,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是曹魏派来骚扰江东地方的;也有的说是蜀汉派来捣乱的。还有少数“明眼人”,竟然猜到是黄顺的人。只是很快就被人驳斥的不敢出声。因为他们连镖局的业务都抢。而镖局则是黄顺的业务,不可能自己人抢自己人。

    这就是孙武考虑的周到了。本来对镖局的业务,他们也是犹豫过的,要是放过镖局的业务,那道上近乎一半的货车都不能抢了。而且,还容易被人锁定身份。所以,索性一起抢了。反正孙武抢来的东西存放的仓库,都是借用镖局的,等于左手换右手,镖局也没损失什么。

    消息传回荆州,黄顺也是好气又好笑。这俩人就是闲不住。靠打劫起家的黄顺当然知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为了二人的安全,更为了辛苦为他们打劫出苦力的人的安全着想,黄顺又派出一队亲兵,悄悄潜入江东,保护他们的安全。

    期间曹魏方面也传来大事,曹丕伤重不治,最终去世。曹睿不出意外的继位,成为曹魏第二任皇帝。

    曹睿登基后的头一件大事,就是面临大族汹汹的要求:掌兵。曹睿虽然年轻,但也知道兵权不能轻易易手的道理,悄悄安排了曹真带领关中精锐进入邺城,控制住全城局面。

    曹睿的意思,是要狠狠教训一下这帮贪得无厌的大族,让他们知道皇权的威严。大族蛰伏多年,底蕴深厚,为了这次机会,他们等待多年,当然不甘心坐以待毙,纷纷组织家丁聚集起来,控制城内要道路口,与曹真的兵马相持。

    一时间,邺城的形势风雨飘摇,大有一场血战分出胜负的意思。箭在弦上,双方却都不敢下最后的决心。曹睿没想到大族如此强硬,丝毫不妥协。但曹睿先前话已说满,收不回来。真要拼杀起来,曹睿倒不担心战败,但肯定是要大失士民之心,得不偿失。

    大族同样也有顾忌,这毕竟是以下犯上,而且,面对的是曹真一手训练的精兵,曹真的后面,还有曹休的虎豹骑虎视眈眈。真要打起来,无论如何他们是讨不了好。但兵马已经集中,与皇帝的对立已经形成,断然没有退缩的道理。趁着现在大家齐心,还有几分赢得皇帝妥协的机会。若此时退缩,日后肯定是被皇帝各个击破,下场更惨。

    对峙持续了几天,双方互不让步。这时,救世主出现,从塞外赶回来的司马懿,带着自己一手训练的塞外铁骑,耀武扬威进入邺城。司马懿的兵马没有丝毫停留,直插两军分界处,在分界处摆开阵势,将两边彻底分开。

    然后,司马懿进宫面见皇上,与皇上一番密谈,达成一致:大族子弟可以战场领兵,但各路统帅必须为曹氏、夏侯氏中人。

    可以说,这样的协议,双方都各自后退一步。大族不再要求单独领兵,皇帝也不再拒绝大族领兵。在这个时候,也只有如此妥协,才能平复这一场大混乱。

    此事的扫尾工作就持续了上半个月,曹睿与大族几乎是挨个的谈判,谈大族具体领兵的职务、人选、方向等。这些情况,黄顺的眼线紧紧盯住,每天都往襄阳报送最新动态。

    此事过后,无论是街头百姓,还是士层诸人,都一致认定:曹睿和司马懿是最大的获利者。

    曹睿通过此次强硬的表现,彻底树立了自己的威信,走出新皇继位,局势不稳的时期。而司马懿,最终促成两边和解,得到曹睿的赏识,被曹睿安排为长安方面统兵将领,作为曹真的副手,手下拥有不下十万人马。

    别人或许只是艳羡司马懿的官运从此亨通,而黄顺,却敏感的认识到,司马懿调任长安,正好卡在襄阳与河西和代郡的连接点处。日后黄顺要经略关中,势必要与司马懿战场上碰面。甚至远在武关争夺战时,就要与司马懿正面交锋了。

    手头有了火器,战场上的交锋,黄顺并不畏惧司马懿,黄顺担心的是司马懿在战场外面的动作。毕竟自己这边内部还有很多问题,荆州内部有十姓,外部与江东、与蜀汉的关系,有着太多的破绽供司马懿利用、攻击了。这么多破绽,司马懿无需全部掌握,只需抓住其中一个予以攻击,就让黄顺十分难受,不得不被动应付。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050章 赵统来到

    (全本小说网,。)

    虽然黄顺可以礼尚往来,也可以在司马懿的内部给司马懿制造麻烦,但黄顺一直以来习惯了手握碾压式的优势横扫对手,现在终于要碰上势均力敌的了,想想就感觉头痛。

    这时,白雪给黄顺出主意,无论是从如今形势判断,还是从黄顺的梦中讯息推断,司马懿早晚是要出来掌兵的,不过早晚而已。但让司马懿现在就到任长安,对我们经略南阳和武关极为不利。必须把司马懿运作回邺城。我们利用这段时间,对南阳和武关下手。

    使计谋让司马懿退回邺城,不需白雪出谋划策,黄顺这里就有现成的。梦中诸葛亮就是顾忌到司马懿的智谋,而给司马懿使了一记反间计,成功让曹睿罢免了司马懿。现在,这条计仍然可以使用。

    只是,眼下,黄顺面前的首要大事是运作诸葛亮回成都。其他的事情,都要靠边站。没想到,这时候,司马懿出现,又让攻取南阳的武关的时间,被迫大大提前,与诸葛亮的南中平叛相冲突起来。

    同时支撑两处的战斗显然不可取,黄顺也从来没有将之纳入考虑。棘手的问题似乎一下子变得简单了,就是取哪头舍哪头的问题了。

    这个问题,黄顺还不想很快下定论,一切,要等赵统来之后,才能定夺。

    赵统的船队,在路上出现一些小意外,一次沉船事故,差点要了旱鸭子赵统的命,幸好水下的暗流将溺水的赵统推向另一处方向,恰好被打渔的渔船用渔网捞了上来。

    赵统在渔民家里住了一段日子,这段日子赵统没有浪费,与人家渔民的女儿一来二去的就相知相爱了。赵统可不是坐怀不乱的君子,更不是非得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不成亲不上床的乖乖子,很快,俩人就睡在了一起。到赵统的亲兵找到赵统,俩人已经是如胶似漆,不能分离了。

    赵统索性带上她一起赶路。这回,赵统多了心眼。将船队一分为三,一路前面探路,一路后面殿后,中间一路则安稳前行,而赵统,就留在探路的队列中。这样,即使再遭遇类似的埋伏,也不至于被人一锅包饺子。

    后面的路程,倒是一路平安,很快,襄阳的城头已经能够看见了。黄顺也得知消息,远远的带着赵广等人出城迎接。彼此见面,自然一番热闹。

    黄顺大摆宴席,索性就在襄阳给赵统办了成亲仪式,拉出诸葛亮做见证人。这样,日后就是赵云追究起来,赵统也能有个强有力的挡箭牌。

    热闹了几天,终于开始谈正事。诸葛亮、黄顺、赵统、赵广、马超、彭威、黄霸等人,带着各自幕僚,商讨接下来的安排。

    赵统没有先拿南中战场说事,只是轻轻一句带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