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帝临天下 >

第349部分

三国之帝临天下-第349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帝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犹豫一下,司马懿便将方才之事一一告知钟会,同时,将‘草船借箭’之事以自己观点的形式,也告诉了他。

    “原来如此。”

    听罢司马懿所言,钟会凝声说道:“如此大雾,蔡将军认为不宜出战,恐遭伏击,确实有几分道理……而尚书所言观点,亦无不妥之处,用火箭拒敌,唔,不过嘛……”

    说着,钟会望了一眼司马懿,满脸疑惑问道:“门下观尚书所言,尚书好似笃定敌军是故弄玄虚,周围不曾有敌军埋伏……如此的话,为何不叫蔡将军点起一支船队,趁敌军不备,悄然出营,将其擒杀?”

    “额?”望着钟会眼中的疑惑,司马懿哑口无言。

    对啊!既然自己已经明白这不过是诸葛亮故弄玄虚之计,为何还要陪他玩耍,耗费二十余万支箭矢,另火油、布帛无数,派一军前去,岂不是更为迅捷、省力?

    见司马懿听闻自己所言后,一脸目瞪口呆,钟会顿时明白过来,苦笑一声,暗暗骂自己多嘴,连忙转移话题说道:“额,这个,其实依门下之见,尚书所为,才是稳妥,门下以为,虽然尚书料定江面大雾之中并无敌军埋伏,然用兵之道,虚虚实实,保不定……咳!是故,门下认为,尚书所为,才是稳妥!虽耗费了些许箭矢、亦叫敌军徒劳无功……”

    说着说着,钟会自己都感觉有些不好意思。

    “士季莫要再劝慰我了。”摇摇头苦笑一声,司马懿无奈叹息道:“士季说得不错,叫一支船队悄然而出,省事省力……此事是我失察,不及细思便下令,士季不必为我辩解……”

    说着,司马懿暗骂自己一句,傻了吧,自以为得计,还信心百倍下令放火箭……

    “走吧,士季。”

    摇摇头,司马懿转身朝自己住处走去,虽说有些失望,不过想起诸葛亮那家伙也不见得逞,总算是稍稍好过了一些。

    走着走着,司马懿好似想到了什么,在身旁钟会疑惑的目光中,他忽然停住脚步,回头凝神望着江面,眼神闪烁不定。

    难不成他诸葛亮此次借箭并非是用草船,而是利用……

    在司马懿心下惊疑不定之时,诸葛亮与张昭却是刚刚逃得一条姓命……

    恐怕这一次,是诸葛亮有生以来最为狼狈的一次,非但手中羽扇失了,全身上下湿透不说,更是处处染着尘灰,反观张昭,亦是全身湿透,非但顶冠失了,脸上还被大火熏得乌黑,一副落魄相。

    “哈哈!”望着对方的狼狈相,两人相视一笑。

    事实证明,司马懿的数万支火箭,却是险些叫诸葛亮与张昭丧命,眼下二人正坐在一艘小船中,徐徐而夏口方向而去。

    不得不说,张昭不愧是诚诚君子之士,即便是被诸葛亮害得如此狼狈,仍一脸恬然,回望一眼方才停船之处,望着那面仍隐隐有些微光,张昭摇头苦笑道:“险些丧身鱼腹,险哉险哉,想不到那火箭竟是如此密集!”

    “啊。”诸葛亮点头附和了一句,哂笑说道:“经司马懿这么一折腾,恐怕刘营之中火油眼下差不多已消耗殆尽,却是苦了我等……”

    回忆方才之事,仅观诸葛亮发现刘营射来数千支火箭,仍有闲情与张昭开玩笑就可以看出,他不是没料到此行中途会被人看穿。

    其实,诸葛亮早就算到司马懿身在刘营之中,亦料到此人多半回来干涉此事,即便是说,对于司马懿下令放火箭,诸葛亮早有预料。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65章 议事(2)

    (全本小说网,。)

    正是因此,早在诸葛亮与张昭从夏口出发前,诸葛亮已叫督备此事的刘琦令麾下将士取水,将四十艘战船上的草人全部淋湿,又取水倒在船舷两侧,至于风帆等处幔布,亦是久久浸泡在水中,直待诸葛亮启程之前,刘琦方才令人挂上。

    至于船身其余各处,诸葛亮亦早早叫刘琦派人用泥水反复涂抹,为的,就是防备刘军……

    不,是防备司马懿下令放火箭。

    不过他唯一没有料到的事,司马懿似乎是太过于执着了,竟然放了几近七、八万支的火箭。

    七、八万支,其中热量足以将那些湿透的草人,继而便是风帆、以及战船本身……

    仅仅是第二轮齐射,诸葛亮四十艘战船便已经被火箭点燃,见此,他只好下令弃船,叫船上士卒登上战船后方用绳索吊着的小船,也就是走舸。

    不得不说,诸葛亮处事,十分谨慎小心,他见大船调头不易,恐事有突变,是故特意在每一艘大船后方,用绳索吊着一条走舸,毕竟大船之上的士卒也不过三四十人,挤一挤,还是能坐下的。

    如此一来,四十艘大船,一眨眼间竟然是折了二十余艘,其余十余艘,亦是青烟直冒。

    在被迫放弃了大船之时,其实诸葛亮、张昭,以及其余一干士卒亦不曾乘船离去,而是故意装作惨叫,以免叫司马懿看出破绽。

    一来嘛,诸葛亮此刻更为担忧司马懿派军围剿,是故叫将士故意惨叫,以安司马懿之心。

    二来嘛,便是想叫刘军多放几轮箭支,就算是为消耗刘军物资,那也是好!当然了,这是张昭的想法,诸葛亮自然不这么想。

    低头整了整衣衫,张昭于小船上正襟危坐,回望一眼身后,想起方才的惊险,心下终于松了口气,一回头,却见诸葛亮有些茫然地望着江面,心中一叹,犹豫劝道:“孔明,如此情形之下,能保得一条姓命已是不易,莫要多想了,此事在下自会如实告知公瑾,为孔明开脱……”

    “开脱?”诸葛亮回过头来,诧异说道:“为何事开脱?”

    “唔?”感觉有些莫名其妙,张昭诧异说道:“自然是为箭矢之事啊,孔明之计虽是巧妙,可惜被刘营中人看破,七日之约只剩下三日半,孔明又如何赶制十万支箭?咳咳,抱歉,此计甚是巧妙,可惜事败,或许乃是天意,孔明莫要多想……”

    “事败?”见张昭这么一说,诸葛亮脸上挂起几许微笑,揶揄说道:“那可不见得!”

    “咦?”张昭自是一脸不解,却见诸葛亮转身望了一眼江水,忽然伸手在水中一探,取回手时,手中却是多了一支箭矢……

    顿时,张昭面色大惊,俯身望向江面半响,随即不可思议望着。

    “难不成……”

    “啊!”诸葛亮微微一笑,起身望着下游方向,喃喃说道:“差不多子布便可以望见了……”

    “望见什么?”张昭下意识说了一句,顺着诸葛亮眼神一望,却见下游方向,隐隐有数十艘大船停于水中,随着距离的徐徐接近,张昭的眼睛渐渐瞪大。

    时旭日缓缓从东面升起,江上雾气渐渐消散,下游方向数十艘战船一字型排成两行,停在江中,中间好似用什么连在一处……

    “那是幕布。”似乎是看穿了张昭心中疑惑,诸葛亮正色说道:“将幕布缝合,在当中多置些孔洞,以免与叫江水从孔洞中流过,幕布四角,各绑绳索,分别吊于四艘大船上,令四艘大船两艘在前,两艘在后,前面两艘大船的幕布上,再绑一块大石,随后徐徐放松绳索,叫幕布浸入水中。

    因受前面两艘大船幕布所绑的大石重量,整张幕布呈倾斜状,以便于打捞从上游冲下的箭矢……”

    “这……”

    即便是智谋超群的张昭,显然也有些不明就里,而诸葛亮,则仍望着江面继续说着。

    “刘军所用箭矢1,除箭簇以青铜、铁制打造外,箭杆乃竹、木所制,为了箭矢能射得更远,箭杆经过日光暴晒,除去其中水分,甚轻;而箭羽乃是飞鸟羽毛所制,亦能浮于水上;更重要的是箭簇,刘军箭簇亦是沿用秦国造法,不过为大量制造,刘军箭簇相对秦国箭簇较小……总体说来,些许时间之内,这些箭矢虽不能完全浮于水面,也不会当即便沉于江中,要等它沉下,恐怕要等箭杆、箭羽浸在水中良久,方才沉下……而此地距离箭矢落江之处不过三、五里,又不曾在水中浸泡多少时辰,若是及时打捞……”

    一面惊疑不定听着诸葛亮话语,一面惊愕望着此处众多夏口士卒坐着走舸忙碌着,张昭心中惊叹不已。

    解释一番之后,与张昭一道登上大船,诸葛亮下令此处战船上的士卒将幔布四角吊起,果然见无数箭支,数十艘战船,粗粗一算,恐怕已不下十万,再加上方才不曾被烧毁的草船十余艘,总体说来,恐怕有十五、六万之多。

    在此提及一句,司马懿与蔡瑁差不多消耗箭矢二十五、六万余支。

    事后,当张昭将此事告知周瑜时,只见周瑜的表情有些怪异,皱眉思忖半响,却是从案上抽出一封信交与张昭,口中淡然说道:“无暇管其余事了,你且遣人将此信送至刘营蔡瑁处,另外,故意叫刘平知晓,派去的将士……其家中老小,日后自有我周公瑾代为照料,决然不会亏待之处!”

    “……”愕然接过周瑜递来信件,张昭方才脸上些许喜悦早已消逝无影,眼神黯然,望着手中信件,暗暗叹了口气。

    --

    孔明:若不是当时怕司马懿恼羞成怒追来,真想留下句话啊……

    比如,谢刘丞相箭!

    有些时候,因为太执着某事,因而忽略了其他,使得原本十拿九稳的事,却好似快到嘴边的鸭子,飞了实在有些可惜。

    就拿钟会的话来说,他实在不明白,为何司马懿明明知道对方是故弄玄虚,却还要照着原本的步骤走呢?派一支船队岂不是更快?

    司马懿无言以对,其实他事后也挺迷糊的,为何自己当初就好似中邪一般,舍近求远呢?思来想去,他还是没能想出个头绪来。

    二十五、六万支箭,对于眼下财大气粗的刘平来说,实在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即便是营中火油的消耗,刘平也仅仅是下令至江陵那边,调了些过来,对于司马懿的失误,刘平视若无睹,毕竟,人无完人,岂有十全十美的?

    是故,刘平折回了司马懿的自罪书,邀他喝酒,期间多有好言相劝,不过,司马懿还是力请刘平从石阳调来了贾诩。

    两日后,贾诩将石阳事宜托付给了徐晃等大将,仅仅带着数十亲卫,赶到汉阳刘军水寨,听闻司马懿失误之事,乐不可支,不过相对地,也饱受了司马懿白眼。

    贾诩抵达汉阳,代表着刘平麾下善于用兵的谋士已全数聚集于此,荀攸、贾诩、司马懿、钟会、钟会,阵容何等强大?

    建安四年八月二十四日,贾诩抵达汉阳,与众人相会,刘平当即召集麾下谋士商议进兵之事……

    期间,钟会简单叙述了一下近日事况,贾诩深思一下,笑嘻嘻说道:“恐怕,眼下东吴与刘备,要更为忧虑才是,主公何必心急?”

    在刘平一愣之间,钟会亦拱手说道:“贾先生所言极是,在下附议!”

    刘平听罢,细细一想,便明白了二人的意思。

    就如钟会早早便提及过的,刘平驱七州之力携众取江东,优势要远远凌驾于区区江东之上,眼下孙策与刘备人马,皆是与刘军隔江而对,战局呈僵持状态。

    比起实力雄厚的刘平而言,江东与刘备,更是处在劣势。

    首先,粮草之事,虽然刘军一方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