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马王爷 >

第939部分

大唐马王爷-第939部分

小说: 大唐马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四位皇子不知怎么也跑过来玩儿,身后跟着几名内侍寸步不离。他们分别与贵妃娘娘一板一眼行礼,然后就跑到太掖池边。

    谢金莲还特意叮嘱随护的内侍,要他们看护好皇子,不要有什么闪失。

    有两次,谢金莲还扭头往湖边看一看,看到他们都在,身后又跟着好几名内侍,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之后,她便坐在湖边的凉亭里想心事。

    甜甜不封公主,谢金莲想不出什么理由和机会、去提示一下皇帝,她已经好几天没见过皇帝了,太极宫有个徐惠……

    此时湖边有人大喊,“皇子落水了!”

 第1252章 皇子落水

    谢金莲此时,正望着太掖池上潾潾的水纹出神,慢慢的,就感觉不是水在动,而是她身不由已在动。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听到湖边有人喊,她恍然回神,猛地回头往那边看,发现她的儿子,三郎李威已经不见了!岸边四个孩子也只剩下两个!

    几名内侍趴在岸边,正探着手伸向湖心,在离他们几尺远的水面上,有个小脑袋一露,沉下去了,又浮上来,但他浮漾着,与内侍的指尖差着几寸,够不着。

    孩子正是三郎,谢金莲跑出凉亭,边跑边喊,“先救三郎!”

    内侍们抓住一人的腿,让他再往湖面上探出几分身子,一把抓住李威的肩头,将他像个落汤鸡似地拽了上来。

    谢金莲这才细看少的另一个孩子是谁,李壮、李武都在岸上,少的是大郎李雄,水面上看不到他。

    内侍们犹豫着,没有人会水。

    太掖池自汉代即存在了,亦名太掖,湖水绿油油的,不知有多深。

    兴建大明宫年代已远,当时沿着岸边都掘深过,为的是便于画舫靠岸,内侍们不知换了多少茬儿,没有谁知道湖水有多深!

    内侍们犹豫着,焦急着,在岸上跺脚。

    而贵妃谢金莲跑过来,一下子跳下去了。

    她在湖水里扑倒,随后站起来,浑身湿淋淋的,但胸脯往上都露着,湖水只这么深,随后她伏下身子,漫无目的地去水中捞人。

    内侍们、丫环们受到鼓舞,纷纷跳水。

    大郎李雄终于被捞了上来。

    ……

    皇帝见柳玉如仍在絮絮叼叼说着,谢金莲抽抽嗒嗒哭个没完,他摆摆手道,“算了算了,我当多大的事!不就孩子落水。”

    柳玉如迁怒于皇帝,转脸怒目而视。

    皇帝上前,为皇后抚胸,安慰道,“反正大郎也没事,今天又是我们大明宫大喜的日子,算了算了!”

    柳玉如问,“你怎么知道大郎没事?”

    皇帝是喝过了酒,但脑子不迟钝,“哼,大郎若真有事,你还有闲心在这里数落人玩?估计该上手挠了!”

    柳玉如又转向谢金莲,“她就是想气死我,好升位做皇后!”

    谢金莲哭得更伤心,当时,在跳下太掖池时她就想过,如若大郎有事,那她也无脸活了,因为在事发时,有身份的人就是她一个,柳姐姐不会放过她。

    皇帝总算弄明白柳玉如气的什么,都是谢金莲情急之下、脱口而出的那句“先救三郎”。

    于是劝慰她道,“当时湖面上只有三郎浮露着,难道她要先放下三郎,去捞仍旧见不到的大郎?”

    他对皇后说,“母子连心嘛,若当时是你,你会怎么做?朕想谢金莲做的已不错!一个女子,在不知湖水深浅时,便第一个舍身跳下去……救亲生儿子还能是哪个样子。”

    谢金莲抽噎着道,“陛下,我就拿大郎是亲生的啊。”

    皇后想一想,拉住谢金莲的手道,“妹妹,是我情急,话也重了,你莫吃心吧。”谢金莲得了理,越发哭个不停。

    原来,李雄,李壮,李威,李武在太掖池边玩,池中一尾尾的红鱼凑在几个孩子的倒影之下,欲要争食。

    三郎李威伸手一捞、再一捞,随后“扑通”一声落水。

    大郎李雄立刻蹲下来探手去救,但四五岁大的孩子哪有什么力气,被李威在水中一拽,李雄亦一头跌进去。

    湖水中暗流涌动,等内侍们回过神来,大郎已不见、三郎也漂出去了。

    大郎被捞上来后,紧闭双目也无出气进气,谢贵妃不知哪里来的力气,倒提着孩子的双脚拍他肚子。

    大郎不停吐水,睁开眼睛,嘴角淌着水问,“二姨娘……我威弟呢?”

    此时谢贵妃想到大郎这句话,仍哭。

    皇帝移步,到榻上看望大郎李雄,他已无恙,太医们已走了。皇帝对大郎道,“我儿可比父皇强多了,父皇见兄弟落水,可能也不如你做得好呢。”

    李雄说,“父皇,我骑大马,将来也要比父皇骑得好才行。”

    皇帝哈哈大笑,说道,“不错,这便是铁血皇族的本色!”

    一片乌云一下子就散了,金徽皇弟几个年幼的儿子手足情深,小小年纪便能舍已救助兄弟,皇帝感觉自己的孩子真是强过了上一辈、上上一辈,言语间流露着抑制不住的自豪。

    在安慰李雄时,皇帝有两次脱口称他“太子”,完全是无意识的,皇后听了,气渐渐地消了。

    她再与皇帝讲述细情,皇子有惊无险,内侍跑过来与皇后报信,口齿伶俐,唾花四溅,

    “幸好贵妃娘娘在场,不然小的们早惊呆住了,动也不会动,是贵妃娘娘说,先救三郎!随后娘娘自己跳下去,小人们也跳下去……”

    柳玉如只听到“先救三郎”处,后边什么也不听了。

    皇帝勃然大怒,步出内殿,喝道,“是哪个随护皇子?是哪个报的信?”

    有个内侍浑身打颤地站出来,回禀道,“陛、陛、陛陛陛下,是小人报的信,也是小人几个随护的皇子出玩,小人有罪。”

    皇帝怒斥,“看护皇子使其落水,一罪!皇子落水反不如贵妃舍命,二罪!事后回禀皇后说二不说三,令朕的爱妃受了委屈,三罪!看朕不亲手砍了你!”

    柳玉如等人都以为,皇帝只是吓唬吓唬拉倒,谁知他越说越气,一下子将腰间的乌刀拽出,高举起来,望着内侍的脖子、呼一下子劈了下来。

    这可不象是假的,皇帝动真气了。

    众人想拦也无法拦了,谢金莲也不哭了。

    内侍一下子跪倒,举着两手护在头上、闭着眼睛哀求道,“陛下饶命!不是小人迟疑,而是贵妃娘娘跳得太快,”

    当时形确实如他所说,谢金莲跳的太快了,贵妃连跑边喊,“先救三郎”然后跑到湖边一下子跳下去了。

    皇帝本是用尽了全力劈下来,听了内侍的话,硬生生地收力,乌刀黑漆漆的刀刃停在了内侍的手腕处,只离着一两寸远。

    “说!你腕上的红玛瑙珠子……哪里来的?敢说半句假话,朕再砍你!”

    内侍颤着声道,“陛下,这是那日小人在太极殿获赏的。”

    “你行事这样懈怠,还能有赏,谁赏的?”

    皇帝就看他这串珠子眼熟,话一问出,便想到了一人。

    但眼前的内侍他可真没什么印象,当时在太极殿外,皇帝突闻得子欣喜异常,也没正眼瞅报信的人,就跑出来了。

    内侍有心按徐惠的叮嘱,说是陛下赏的,但此时问他的正是陛下,陛下要知,岂能再问?

    性命攸关,不容内侍多加编算,因而匆忙回道,“陛下,这是给事中徐大人、徐太妃在太极殿门外赏小人的!”

    柳玉如、谢金莲等人立刻探究地转眼看皇帝。

    内侍匆匆跑去报喜,皇帝和徐惠两人一定都在太极殿中,徐惠为什么要私下里、赏内侍这么贵重的东西?封口的?

    但此时皇帝刚刚暴怒过后,没人敢问。

    只见他上前一步,伸手从内侍的腕子上摘下玛瑙珠子,对他道,“滚吧,看在此珠份上,朕饶你不死!”

    内侍爬起来不敢走,连声谢皇帝恩。

    他到太极殿跑着报了一回喜讯,到最后得了徐惠掷过来的那十几只大钱,玛瑙珠戴了两天就没了,但拣回一条命,这帐一时算不清楚。

    晚上,皇帝要宿在皇后处,陪陪大郎,但皇后说,“大郎自有臣妾来安抚他,陛下去陪那个受过委屈的人吧。”

    皇帝便去谢贵妃处,谢贵妃私下里还是有些法门的,委委屈屈,令皇帝更觉不落忍。

    机会难得,贵妃提到了女儿甜甜,皇帝金口大开,承诺明日早朝,便封女儿甜甜为“永宁公主”,赐第永宁坊。

    永宁坊,是长安数得着的阔门高宅,皇帝一句话,便成了永宁公主府第,谢金莲总算心满意足,此宅本是侯君集旧府,冥冥中似有定数。

    贵妃问,“陛下,那……郭叔叔和母亲怎么办?”

    皇帝道,“公主一向跟着宁国夫人,暂还要住在一起,而崔夫人也说过,她不大愿意常住长安,一是郭孝恪的身份不宜出显,二是夫人觉着她也不大自如,因为长安许多人都知道她原来的身份。”

    “那母亲要去哪儿呢?”贵妃问。

    皇帝道,“朕早有安排,不过,暂时保密。”

    谢金莲就不再问了,转而专心侍候皇帝,婉转承欢不在话内。这是那年,在山阳镇菜地边、雨地里的那次之后,皇帝对她很少见的兴致勃然。

    谢贵妃乘胜再要求说,她想要皇帝腕子上的那串红玛瑙珠子,“我就想要嘛!”

    皇帝想了想,本来要送还徐惠的,念在谢金莲的委屈,亦摘给了她。

    人们都发现,因皇子落水一事,贵妃谢金莲出乎异常的得宠起来。

    皇后因为在这件事上对谢金莲言语失周,有心补偿,因而并无什么不满,再说了,有个谢金莲便能牵住皇帝的心,别人就更不会有什么表示。

    ……

    九月初十,甲寅日,天刚蒙蒙亮,有同州某坊早起的坊正,出来打开坊街大门,见坊门外的门脚下俯卧着一人,衣衫褴褛是个乞丐。

    坊正招呼道,“兄弟,你怎么能睡在这里,大明面的,哪怕你找个墙角呢!这要是让刺史褚大人知道了,一定有我们好看!”

    自皇帝放出过话,哪一州敢饿死一个乞丐,哪一州的刺史便不要做,同州刺史褚遂良十分重视,申令下去,各坊各街不准有乞丐!

    褚刺史说,一旦在同州城发现外地乞丐,各坊均须好生照看,最好管吃管喝、礼送出境,让他到别的州去!

    对本州民众,褚遂良也是十分关怀,时常带领属官深入下去,走坊串村巡察不息,对贫苦人家多有抚恤,使同州城齐声赞扬。

    褚大人知道,金徽皇帝上位,自己不能有半点差池,否则别人死了乞丐可能没事,自己这里敢死一个,便有可能让他这个堂堂的刺史翻船。

    路子可都是他自己走的,怨不着别人,唯有兢兢业业。

    坊正喊了两声,那人不动,但他身子正好倚住了坊门,坊正只能吃力地将门往外推开一道缝。

    那人被门推着,总算翻了一下身子,仰面朝天,双目紧闭,半边的口鼻是歪扭的,也不能复位。

    坊正长声喊,“不好啦——有——死乞丐!”

    同州至长安二百四十里,次日,含元殿早朝只进行到一半,皇帝便接到了同州消息,又是御史大夫萧翼先接到的信,有早起从同州到长安的客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