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明 >

第70部分

回明-第70部分

小说: 回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主让小厮传话说,皇上连公主进宫觐见母妃也禁止了。让咱们不妨去找找宁妃娘娘,或者可以说动皇上。”

    “哼!我那妹妹要是肯见那就好了!”郭英恨道:“郭蒙,老夫就不相信那裴承祖和景清能拿老夫怎么样。”虽然这样说,但郭英明显的有些色厉内茬。

    “小小七品言官,能把令公怎么着?”郭蒙显然也有些言不由衷,巴结地说:“蚍蜉撼大树,不自量力!皇上不会听他的。”

    “你连夜召集府中所有奴仆,作好安排。”想了一下,郭英还是放弃继续狠,吩咐管家道。

    “请令公明示!”

    “第一,遣散府中百名奴仆,每人足银两,任他们回家探亲或拜亲访友,待平静之后,再召彼等归来,务必在明日拂晓之前离开,一定要交待明白,对于府中之事,不准与任何人多言非议,否则严惩不贷;第二,连夜重新登造奴婢名册,只写留在府中的**十名仆役,交待他们,若稽查训问,一律按指定口供回答,不许胡言乱语;第三,连夜将古玩珍宝名贵字画等一应侈奢物品迅收藏;第四,凡是皇上和宁妃娘娘所赐之物一律供奉显眼位置。”

    郭蒙躬身俯,惟惟应诺:“小的明白。令公请放宽心,我这就立即照办。”

    “去吧!”郭英一挥手。

    艾蒙退出花厅,郭英伏案挥毫,开始写给皇帝的请罪奏疏。皇上是最不讲情面的,以现在的情况,寄望于皇上开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兄长郭兴,洪武二十三年在胡惟庸谋逆案中受到株连,虽然郭兴当时已去世五年,还是受到削除陕国公爵位的处罚。

    死了尚且不能免罪,况且自己现在又执掌禁军,炙手可热,皇上猜疑还来不及,更不要说现在能抓住自己的痛脚,景清和裴承祖所弹劾自己的罪状,可大可小,就在于皇帝的一念之间,自己还是主动认罪好些。

    寿宴之上大肆铺张,奢侈无度,收受朝臣大批贵重礼品,着收受寿礼和收受贿赂可是天壤之别,大明刑律,贪污、受贿六十两以上者便处死,如果自己收受寿礼视为贿赂,后果不堪设想。

    蓄奴过二百,擅杀家奴数人,这个倒是辩解也无法辩解,越说越错,还不如来个死不认账,反正已经让郭蒙去办了,量那些下人们也不敢饶舌。多占田亩一事,还是三四年前的事情,早已遵律退还庄田,并依据大明律法交足了税赋,虽然数目不实,但是也查无实据。

    郭英提笔思量了半天,都觉得无从下笔,这些事情都是模凌两可,说多错多,这使他更加不明白,为什么都察院针对自己了。

    正在烦恼,刚才受命出去办事的管家郭蒙又匆忙跑了回来,竟然没有行礼,也没有喊他“令公”,而是直接跑到郭英的身侧,低身说道:“侯爷,有客来访……。”

    措手不及,郭英的手一抖,雪白的宣纸上就留了一个墨疙瘩,不由气恼的抬头吼道:“什么事情大惊小怪,没看见我在这里写奏折吗?”

    郭蒙苦着脸,眼睛如同走马灯一样乱转,碍于来见郭英的人严令自己不准乱说,而且就跟着自己不远处已经进来了,所以显得十分焦急。

    郭英也现有些不对,不由狐疑问道:“是谁要见本侯爷,去告诉他,今天事忙,明天再来吧。”

    成精似得郭英,隐隐约约已经猜出点什么,但是不敢肯定,只得做出一种不知的样子,试探着朝郭蒙的身后望去。片刻之间,一群黑影伴随着脚步走入前院,转过前厅,顺着回廊,穿过天井,直向自己这边而来。

    郭英还未看清,就听见一个威严的声音说道:“郭四,当了侯爷架子就大了,连朕也不见了吗?”

    “皇上……。”

    也不知道是脚软,还是行礼,反正郭英几乎在听见声音的瞬间就已经伏在地上,看的郭蒙有些愣,没有想到平日威风凛凛的侯爷,连跪拜也是这么的快捷。不过他也来不及想,只好随着主人一起跪在地上迎驾

    “不知皇上驾到,有失远迎,还望圣上恕罪。”

    “起来吧!”朱元璋应声而入,不过脸色显得有些苍白,身后跟着锦衣卫指挥使宋忠等一票侍卫,也没有在看郭英一眼,只是绕着桌子转了一圈,看到上面的请罪奏疏,脸上不由露出一丝欣慰。

    坐在刚才郭英的座椅上,朱元璋这才上下仔细打量了郭英一番,觉眼前的这个武定侯也和前月在朝堂上所见的那个郭英有些不一样。

    在他印象中,今年六十二岁的郭英,身材高大,胸身挺直,显得胖的紫铜色脸上很少有皱纹,两道粗黑的浓眉下闪烁着一双大眼睛,厚厚的嘴唇下蓄着三寸多长的美髯,乌黑亮竟无一垠白须。有人说是他十岁的女儿喜欢拔白胡须的结果。

    可是现在呢?美髯显得枯黄卷曲,就连平日挺拔的腰身现在也有些佝偻,仿佛在瞬间老了数十岁,那里还有当日威风凛凛的模样。心里也觉得有些不忍,遂道:“郭四,你也找个地方坐吧。”

    郭英诚惶诚恐,那里敢答应,忙行礼推辞道:“有圣上在,那里有微臣的座位。”他实在是想不透为什么皇帝会这么晚来自己府中,就算是微服私访,天已经黑了,找谁去访呢?

    看到郭英拒绝,朱元璋有些不悦,有些不耐烦的说道:“朕让你坐你就坐,这是在你家,又不是在皇宫大内,那个威风凛凛的郭令公到那里去了。”

    听到皇帝这样说,又道出自己在府中才会被家人的称呼,心下忐忑,也不敢分辨,只得在墙角找了一张椅子,坐了半个屁股。疑惑的看着朱元璋。

    而后者看到郭英这般神情,不由还是有些赫然的笑笑,随口道:“安庆这丫头,一点也没有永嘉让朕省心,现在正在拿着马皇后的画像满皇宫找朕,没有办法,朕就上你这避一避。”

    郭英不由释然,安庆公主找皇上,一定是为了驸马都尉欧阳伦的事情,可是皇帝为了躲公主跑到自己府上,也是极为不可思议,但既然皇上那么说了,郭英也只好相信。因为他也找不到有什么理由。

    ~~~~~~~~~~~~

    ps:另外:晚上还有一章,大约十点左右。

    顺便推荐一下朋友新书:无限吸收魔法力,然后用内功的方式释放出去!史上魔武结合第二人!

    'bookid=1559o5o;bookname=《无限吸收》'

 第一百零八章 开局

    傅雍从武定侯府出来后,就率领着内厂宿卫处的人在周围设哨观察,果然不出殿下所料,武定侯第一个举动就是遣散家奴,吩咐众人将分散的家奴盯紧,但不要打草惊蛇,只用记住这些人的去向和落脚之处即可。

    大明律法,公侯之家蓄奴不得过八十,可这武定侯府光是今晚遣散的就有二百多人。不过这些在傅雍眼里并不算是什么,放眼看去,大明上下,哪有一个朝廷大员不违反此规定的,至于奴仆犯罪,要移送有司衙门查审论罪,不得私设公堂,更不许杀害家奴,这在官员眼里更是一纸空文,真的要是严格执行,估计闭着眼睛从东城区顺着一直抓下去,肯定没有无辜之人。包括他们傅家的颖国公府,心里暗自庆幸了一把。

    坐在街角的一个茶寮内室内,听着源源不断的宿卫来往汇报着,他只是受命监视武定侯家里的动向,按照殿下的说法,就是从武定侯府飞出一直苍蝇,也要分清它是公是母的。想到这里,傅雍偷偷咽了一口吐沫,刚想喝杯茶,却听见门猛的被推开,宿卫处的一个总旗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一个踉跄几乎趴在傅雍的脚下。

    “什么事情?”傅雍皱起眉头,这个总旗叫做焦禄,是原来神机营焦玉的远方侄子,平日十分谨慎,办事也让人放心,可是今天怎么那么慌张。

    焦禄也是满脸的不信,不过看到上司问及,也不敢迟疑,忙回道:“大人,刚才我看见锦衣卫宋指挥使了。”

    “宋忠?他来做什么?”傅雍骤然站起来,倒是吓了焦禄一跳,连忙继续说下去:“不但看见宋指挥使,而且他们一行,好像是护送着一位重要人物来的,据属下观察,应该是当今皇上。”

    傅雍的汗一下子都流出来了,不用去验证,他就已经知道焦禄所言应该不假,因为自己的下属,能力他是能肯定的,但是皇上也来武定侯府,自己的任务还要不要继续进行下去,监视皇上,这件事情那可就大了,追究下来,不管是不是东宫的人手,安你个意图不轨的罪名,放到谁身上都是抄家灭族的下场。

    蓝玉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不过人家被证实只是意图就已经是祸及了满门,自己要是继续执行任务,太孙殿下能不能保住自己呢。

    傅雍心里挣扎了几下,想起了父亲临出海时的交代,咬咬牙,问焦禄道:“锦衣卫现咱们没有?”

    焦禄摇摇头示意他也不知道,傅雍想了一会,吩咐道:“你快回去禀报殿下,我在此坚守,无论如何,也不能丢下殿下交付的事情。”

    焦禄领命而去,傅雍硬着头皮,在茶寮中如坐针毡,焦急的等待着东宫传回的消息。

    洪武三十年,伴随着科举风波开始,朝堂之上陷入了一种迷茫,先是皇太孙称病,据太医们说,至少要修养月余,在此期间,都察院的御史的弹劾再起,武定侯郭英、驸马都尉欧阳伦,都在被弹劾之列。

    皇帝下旨,按照大明律例,着驸马都尉梅殷在宗人府主持召开皇亲会议,议出处置办法报于御前,圣谕:“皇亲国戚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奇怪的是,对于驸马都尉欧阳伦一事,却语焉不详,从此没有了下文。

    三日后,梅殷于朝堂之上奏称:裴承祖和景清奏章中所列犯律法各条是实是虚,尚待核查,皇亲中有人则断言裴承祖官插职微,求晋心切,故以铤而走险,弹劾武定侯,以震大下,一鸣惊人,妄图邀功买宠,夤缘幸进。

    为交代,最后议定,由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驸马梅殷、6贤、谢达等六人共赴武定侯府稽查并察访与此案有关人等,决定翌日开始行动。

    可是就在宣布稽查当天,不但东宫、驸马梅殷都已经通知了郭英做好准备,更有甚者,九五至尊的皇帝朱元璋竟然亲临武定侯府,并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于当晚带走了郭英,对外宣称则是让其带领禁军护驾前往钟山孝陵为马皇后扫墓。

    这才使大家想起了,这个阴雨绵绵的季节是伴随着清明而来。

    没有争议,武臣心中记挂着对郭英的弹劾,耿炳文拉着老脸,仗着自己的儿子耿璿娶了江都公主,也就是朱允炆的姐姐,亲自来东宫求见太孙殿下,乞求殿下能够约束景清等人的弹劾,因为无论怎么样,他和郭英一正一副搭档了很多年,彼此也有了很深的交情。

    但是太孙殿下称病不出,有太孙妃马氏接待,声言殿下不知此事,还请耿将军求见陛下。

    但无论是身为武臣的耿炳文等人,还是满朝的文官,心里明镜似的透亮,太孙殿下这般作为,无非是因为刘三吾老夫子,以及科举风波未雨绸缪。在张信等人未出贡院之前,一切都不必担心,于是大家在得到皇帝巡游孝陵之事后,遂都放下关注,各自忙乎起来。

    东宫之内也不见有什么动静,只是皇帝出巡,所有事物又要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