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戌时,在朱元璋的示意下,朱棡宣布宴席开始,先由诸子觐献贺词、贺礼,无非是万岁长寿、福如东海之类的吉祥之语,然后再是秦王朱济熺代表第三代皇室众人献词,一切繁文缛节下来,半个时辰过去,在场诸人虽已饿的前胸贴后背,但竟然是还未连水都没有喝上一口。
朱允炆则是心不在焉,情知道今天绝对不是简单的家宴,但见到朱元璋只是正襟危坐,在那里享受着儿孙的贺词。浑然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偶尔用眼瞟向诸人,但却不知道内心在想着什么。
这种猜测和等待的确不是一个很好的滋味,不过他什么也不能做,只好在那里想着两个传说生的可能性,倒是忘了此时他身份的尴尬。
而皇太孙的端坐,在朱元璋的眼里成了沉稳而心内暗暗赞许,落在新任的宗人府令朱棡眼里却如芒刺在背。
去年大哥死后,论资排辈这个宗人府令就落在了老三的身上,虽然朱棡自负才名,但是对于皇室中的诸多礼节还是感到头痛,特别是就这次家宴,去请示父皇的时候,却得到了一句:“你是宗人令,何须朕来安排。”
这种模棱两可又带有责备意思的话,让朱棡回去之后烦恼了半天,最后还是长子朱济熺说:“太孙既为储君,当临皇上之下,藩王之上。”帮他下定了决心,不过这个决心此时看来,不但侄儿没有领情,而且众弟弟都带有不满之色。
连自己也觉得有些拍侄儿马屁之嫌,只好装作不觉,待到礼毕,父皇执箸,心才稍稍放下一点,刚要吩咐传菜,宣布宴席开始。
可是刚张开嘴,还未出声音,余光过处,看见父皇又皱着眉头将筷子放下,于是一口气噎在喉咙,差点没有背过气去。只见朱元璋皱着眉头拈起桌上的一个水果,朱棡识得是桃子,却没有想到九月已经过去了桃子的季节。
拿着桃子,却没有说话,在那里翻来覆去的看了一会,突然沉声道:“允炆,难道你就没有礼物送给朕吗?”
听到喊自己的名字,朱允炆一抖,从遐想中惊醒过来,知道老朱的真实用意要露出了,忙离座跪下,奏道:“孙儿早准备了礼物,已经送至宫中,只待宴散后皇祖父就可以看到。”
“为什么要等宴散?朕倒是想先看看孙儿到底送的是什么礼物。”朱元璋说话时将眼睛瞟了朱棡一眼,仿佛有些不满。
“家宴之上,皇祖父如月中天,叔叔们以星拥之,孙儿不敢僭越祖宗家法,所以一直未敢出声,还请皇祖父恕罪。”
这句话说出来,朱棡的脸都黑了。皇太孙说的是没有错,大殿之中按辈分是小辈,在同辈中又以朱济熺为年长,怎么排也轮不到朱允炆说话,可是为什么偏偏说出来就不是那个味道呢。
心里想到,我可没有怠慢你啊,要不是你以皇太孙之尊,怎么可能会坐在父皇的下?只是唱礼的时候,按照规矩,应该是由第三代最年长者代表,否则,大殿之上,光是直系就有一百多人,一个一个的献礼要等到什么时候,所以就选择了自己的儿子朱济熺。
此时看来,倒是像自己故意不给皇太孙机会一般。朱棡不由担心的望着自己的父皇,朱元璋神色倒是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淡然的说道:“孙儿是什么贺礼,不妨拿上来让朕的这些儿子也看看。”
且不说朱允炆吩咐太监将礼物抬上来,听到这句话,凡是有些心计的藩王心里皆是“咯噔”一下,朱元璋这次强调“朕的这些儿子”,而不是说“叔叔们”,其中意味就十分明显了。
“孙儿恭贺皇祖父寿诞……!”朱允炆的话声将众人从思考中拉回,于是开始注意皇太孙到底送的是什么礼物。
只看见由八个太监分别抬上四个大红托盘,上面用皇绸盖了,放置于殿中帝座前约八尺左右的距离上,由朱允炆走上前去一一揭开,顿时,一阵油墨芳香扑满整个乾清宫。
朱允炆心里暗自得意,他让工匠特地在油墨之中加入了香剂,果然达到的效果非同一般,揭开后,又跪下朗声道:“上天得知皇祖父体恤万民,心系百姓,所以垂怜钟山皇庄,自农书编撰以来,皇庄风调雨顺,各种农物试验畅顺,是以《大明百农》正值皇祖父寿诞编撰完成,共计十二目,一百三十余卷,一千五百余篇,所以孙儿借花献佛,用此来恭贺皇祖父万寿无疆、福泽万民。”
心想当初要编撰农书时老朱那急切的模样,而此时在乾清宫内,诸王所送的那些珍宝古玩,那里能是自己的对手,朱允炆正在得意,突然觉大殿中一片寂静,却没有听到自己期望的褒奖声,偷着抬头一看。
老朱面沉如水,看不到一丝波澜,他不表态,诸王互相对视,也不敢轻易出声,心里不由狐疑起来,难道这份贺礼老朱不喜欢?
朱元璋凝视着托盘上厚厚的书籍,过了半晌,好像舒了一口气,缓缓说道:“此书即成,乃是于国于民之幸事,应该在朝堂之上昭告天下的,用来作为贺礼,朕心难安啊!!!”
一时之间,谁也摸不清皇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褒不贬。只是说时机不当,也没有说不喜欢,朱允炆心里只想骂娘,脸上却是诚惶诚恐的模样,回道:“《大明百农》乃是皇上下旨玉成,没有得到皇上谕旨,不敢多印,而今只得这一套,是请皇祖父御览,还要请皇上题字做序,才能行天下,以彰显皇上的爱民之意。”
还是不可置否,朱元璋点点头,示意太监将书抬下去,晋王朱棡宣布家宴开始,朱允炆这才行礼回到座位后坐下,心里七上八下的,因为他也不知道老朱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酒过三巡、菜动三箸,按照礼制,应由长子开始祝酒,现在朱标早逝,秦王暴毙。大家都放下筷子把眼光集中在晋王朱棡的身上,鉴于刚才父皇对于皇太孙的态度,又看见诸王注视自己的眼神,朱棡无可奈何之下,只得起身,举起酒杯,遥遥向朱元璋一礼,大声道:“父皇万寿,举国同庆,儿臣率诸弟祝父皇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说完将自己杯中酒一饮而尽,再次行礼,然后紧盯着朱元璋的反应。
当听到“仙福永享、寿与天齐”这八字熟悉的台词,正在偷着乐的朱允炆突然听到自己的上传来朱元璋说:“允炆,朕不胜酒力,你替皇祖父将这杯酒喝了吧!!!”
~~~~~~~~~~~~~~~~~~~
ps:祝各位大大“仙福永享、寿与天齐”,请原谅虫子的词穷,借用了洪教主的专享词汇,有人说,虫子不知道从哪里看了一部是是而非的明史,加上自己的主观意愿篡改的,先谢谢他老人家的抬举。朱元璋晚年历史上所记载很少,就算是太祖实录也是寥寥数语。写穿越,作者的主观意愿是少不了的。
家宴写的啰嗦一些,不过虫子只是想突出朱元璋将要弃权时的矛盾和不甘心,可能表达的不太好,还有一章,明天请关注啊,最后,还是那句老话,请大大们收藏养着,为虫子增加一些数据哈,再次拜谢。;
第九十七章 家宴(下)
皇太孙代酒,酒可代,江山可代之?
这层窗户纸终于被捅破,看着索性微闭双眼的父皇,诸王宁愿相信在这大殿之上,有无数双眼睛正在注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
家宴也变得索然无味,能就藩的诸王,就算不是成精似的人物,手下也是谋士如云,这次家宴的目的,早就猜个**不离十,所以就算父皇如此的动作,心中纵然失落,但是也能承受的住。
父慈子孝、阖家欢乐,乾清宫中一副其乐融融的温馨。未成年的龙子龙孙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不用考虑这么多,只是按照家宴前老师的教导,在注意礼节的同时自顾吃喝,而成年的藩王们,则是冷静沉着,也是尽显兄弟情深,平日各居藩国难得团聚,而此时又是同病相怜,怎么能不互说衷肠。
朱允炆看着这场景,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四年前被立为储君,二年前开始间歇性的监国,到今天晚上朱元璋的暗示,如同做梦一般。看着大殿之中的祥和气氛,在想象两年后的刀兵相见,心里猛的生出一种责任来。
家宴在亥时三刻结束,已经很晚了,虽然就藩诸王身为皇子,但按照礼制,也是不能在皇城住宿,好在有事先有皇上的谕旨,也早安排了侍卫在紫禁城门外守候,拜辞父皇后,各人匆匆离去不提。
掩饰不住的疲态,但朱元璋仍是吩咐最后准备离去的朱棡:“诏谕:翌日起,就藩诸亲王、郡王,凡奉召进京,先朕,次文华殿,离京亦然,奏事随之。”
朱棡称是,叩头离去,朱元璋看着满面惶恐的孙儿,叹了口气,怜爱的招手将其唤至身边,用瘦骨嶙峋的手在其背上拍了两下,却是什么也没有说,好像明白老朱心里的想法,朱允炆乖巧的伏地叩头,道:“皇祖父辛苦,不若早些休息,孙儿明早过来给您请安。”
“嗯!”朱元璋点点头,挥手示意孙儿离去,突然想起了什么,说道:“允炆,明日燕王献俘,你去看看吧,朕老了,不想再出宫了。”
朱允炆听到明天要到燕王军营,没来由的一阵紧张,但还是躬身领旨,随即回东宫休憩。
若大的乾清宫内,除了灯火通明,竟然是一片狼藉,虽然诸皇子已经离去,屏风后的妃嫔、公主也早就散了,但是皇上仍然端坐殿中,所以谁也不敢上来收拾,也不知道皇上在等待什么,还是在留恋什么。
又过了一会,见皇上还没有离去的意思,侯在宫门外的德阳有些不忍,大着胆子低身而入,行至皇帝身边跪下请旨,道:“皇上,已近子时,不知皇上去那宫歇息,或者去御书房休憩,奴婢这好去准备。”
“你起来吧!”声音低沉苍老,刚刚站起的德阳有些吃惊,偷偷抬起头,触目的先是皇上脸上的丘壑似乎又深了好多,像是用刀子刻出的一般,白皑皑,虽然还是整洁如故,但是在鬓角处已经显得因干涸而有些弯曲,嘴角翘着,给人一种正忍受痛苦的感觉。
忙道:“是不是皇上有些不适,奴婢这就去请太医过来。”
摆摆手,朱元璋抬头看着同样苍老的德阳,问道:“韩成,你跟在朕身边多久了?”
听到皇上不称呼自己德阳,而是称呼自己入宫之前的名字,有些吃不准皇帝的心思,不过还是仔细的回忆一下,然后回道:“皇上,奴婢自龙凤九年就一直跟随在陛下身侧,至今已经有三十三年了。”
“那么久了,以后你也不要自称奴婢了,人道是,宰相门前三品官,本朝虽无宰相,但是跟着朕这么久,还自称奴婢,难道朕还不如一个宰相吗?”
德阳吓的“噗通”又跪在地上,颤声道:“皇上,奴婢……。”
朱元璋又听见自称奴婢,不由皱了一下眉头,抬手制止不让其说话,道:“还自称奴婢,当初在鄱阳湖上纵然被擒,也指着张定边鼻子骂的那个韩成去那里了,难道他割了你下面,把你的骨气也割了吗?”
韩成暗暗一个劲的叫苦,心道,我称了三十多年的奴婢你都不说什么,今天到底是怎么了。不过吃不准皇帝的心思,迟诺了半天,还是鼓起勇气说道:“皇上,老臣不敢,不知皇上有什么吩咐老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