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第3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蠢材,狡桧jiān滑,十有仈jiu要供出底细。要除掉这个隐祸,伊王朱彝思忖再三,这样决定。但是当着自己爱妃的面,不能做的太明显,要处理得不留痕迹。
过了一会的午饭时间,伊王府小花厅里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宴。算是为王强送行。这一点是公认的,就连王氏也觉得自己的哥哥不能再留在京师了。
屏退了左右,花厅内只有三人在哪里吃饭,这王强虽然是王妃的哥哥,但是这种机会也不多,毕竟是上下有序,尊卑有别。但是在伊王的招呼,自己妹妹的劝说下,还是坐了下来。
心照不宣的没有说出王强昨天要杀的乔三去敲了登闻鼓,皇上还要召见伊王,王氏是为了害怕吓着了哥哥,所以不说,而朱彝心里想的,就是知道王强这个人比较狡猾,而且头脑灵活,担心他知道的太多之后,会防着自己灭口,所以也不说出来。
而王强刚刚做错事情,深深负疚,一连喝了数十杯酒,乘着酒兴,伊王关切地说:
“王强,那个贱民一ri不除,本王总担心他在找你麻烦。”
“怕他个屁!”王强已经半醉,放肆啐道:“有王爷撑腰,谅他拔不掉我一根汗毛。下回再犯到我手里,叫他死无葬身之地。”
“话虽这么说,不过,还是保险一点好。”
“王爷的意思是……”
“是这样,近ri这件事你先不要管了,而且本王可能要去皇事院,几天都回不来,你先躲一躲吧,别让这个贱民遇见你了……。”
“所以,本王想让你暂且离开京城到北平或者是洛阳躲一躲。”朱彝说:“那贱民找不到你,也便一了百了。”
“那……我什么时候动身?”
“今天……今天夜里。”
“这……这么急?”
“夜长梦多,越快越好。”
王爷迅速转了转眼珠,见王爷一副慈祥关切的样子,再看看妹妹,也是一副深以为然的养子,深为感动,连忙离席作揖说:
“多谢王爷佑护,王强至死不忘,小人这就回家准备……。”
“此事务必严守机密,你就不用回去了。”朱彝摇摇头,也离席站起,说道:“若是府上有人问你,只说去芜湖田庄看租。”顿了顿又说:“轻装简束,带些银两花费便是。另外,为了出城安全,本王吩咐卜晓武暗中护送你过江。到了洛阳之后,你在那里潜影逍遥,切莫到处走动。”
“小人谨遵王爷训谕。”
伊王朱彝和侧王妃王氏相视一笑,一副大团圆的局面就这样形成了,而王强也不疑有他,在王府内吃饱喝足了,只等着晚上走人。
朱彝长出了一口,在闲暇无人的时候,把侍卫统领卜晓武叫到一边单独安排了一番,他觉得,只要不抓住确实的证据,以自己王爷的身份,皇帝那柔软的手段,无论无何自己都不会出问题的。
但是就是有人不让他如愿,当晚王强跟随卜晓武悄悄出城之后,一个消息又传到了伊王朱彝的耳朵里。;
第三百一十三章 撇清干系?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绪走进御书房。28k高速更新 。28k。伊王朱彝以常礼参拜皇帝,朱允炆眯着眼睛靠在龙椅上,手中不知拿着谁的奏折却没有看,鼻子哼了哼,睁开眼,没有动怒,语意也很平缓。
说道:“皇叔,朕听说您老在宗室会议上,对朕的决议好像有些不满?”
伊王朱彝心里一松,迅速敏感到,可能是自己在皇事院大放阙词被人捅到了皇帝这里,想到这里,心里一阵轻松,刚刚来皇宫之前王妃的话又在耳边响起。
“王爷,昨夜你让卜大统领去做什么了,妾身也知道,但是事情到了如今的地步,王爷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来个抵死不认就是,何况,这件事王爷虽然吩咐下去了,但是我哥哥做的事情,王爷事前是真的不知道,用不着心虚。”
“而且,王爷一向骄傲惯了,从来没有低过头,这次去皇宫见皇帝,大可不必一副心虚的样子,那样可能会更令人怀疑。。。。。。。。”
想到这里,朱彝的腰杆挺了挺,直起身来,看见皇帝没有露出特别的神sè,反而放心下来,轻轻摇头看看四周,似乎想要给自己找个座位,但是没有皇帝的允许,在侍卫的环视面前,他倒也不敢太过放恣,于是拱手回道:
“皇上既然明言,本王虽然是长辈,但毕竟是皇上的臣子,自然是要回答的,那些话臣的确是说了。但是。。。。。。。”
“臣虽然是皇上的臣子,但依然是皇室中人。而江山市我们朱家的江山,是太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为了我们朱家的江山,有些话。臣即使知道不对,还是要说的。”
言语犀利,哪里还像民间所传说中那残暴、粗俗的伊王朱彝,就连朱允炆也不由不需要刮目先看,这些话,说的在情在理,估计就算是朱元璋在世,也要被这番一心为朱家天下的理论稍微打动。心中减去几分恶感。
朱允炆不动声sè,说道:“朕身为大明天子,难道还不为大明着想吗?皇叔暗中抵抗圣旨,难道就是为我大明江山考虑吗?以此看来。晋王叔、秦王兄、植王叔他们加在一起,也不如皇叔您的忠心了?”
皇帝的话充满了嘲讽,明白人都能听出来,但是暗中的一些软弱,却是让伊王朱彝心里一跳。好像抓住了皇帝的什么弱点一样,斗志昂扬起来。
抬起头,理直气壮的说道:“皇上,臣不敢。几个王兄都是大才之人,岂能是小王能够比的上的。但是他们以大局为重,以皇上的威信为尊。本王相比,自然有些不识大体,但是,恶人总是要有人出来做的。”
“本王以为。。。。。。。”心魔一去。朱彝的心里顿时有了信心,而“本王”这个已经习惯的自称,也渐渐的顺口起来,却没有看到朱允炆的眉头渐渐的落下了一丝不愉,只顾自己说道:“本王以为,齐泰之事,放在皇事院宗室会议上议论,肯定是不合适的。皇事院是什么地方,是皇亲国戚,亲王贵胄们讨论国家大事的地方,他齐泰是一个靖海侯,和皇室毫无瓜葛,为什么要放在皇事院讨论,本就与体制不和,而皇上建立皇事院,就是要给我们这些本来已经闲散之人商议国事的机会,为了处理朱家宗室之内的一些不肖之人,外面臣子的事情,本王不想参合,也参合不进来啊。”
还是句句在理,但是又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怨怼之心,让人捉摸不定伊王的的确想法,但总之说这么多,就一个意思:那就是我反对,是没有错的。
朱允炆悄然一笑,说道:“那朕准备依照民意,加封齐泰为静海王之事,皇叔也是反对了?”
伊王朱彝总算是听到了一个真正的消息,这个消息是从皇上的嘴巴里亲口说出来的,那意义就不一般了,他也没有想到,还没有说几句话,皇帝就自己承认了,他心里一直以为,皇帝永远也不会亲口说出来,那么他就可以借助这个大家都知道的哑谜,继续为自己开脱,谁知道皇帝亲口说出来,让他也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皇上万万不可,异姓封王,有违太祖定律,实在是有伤国体的事情,皇上金口玉言,岂可轻易说出呢?”
朱允炆倒是想看看这个传说中的草包王爷,到底怎么变成了一个能言善辩之士,也没有动怒,索xing和他争辩起来。
“异姓封王,在太祖时间已经开始,比如中山王、开平王、岐阳王和宁河王等等,不都是太祖封赠,就连前些年朕追封黔宁王,大家也没有出声,何来皇叔这么一说呢?”
伊王朱彝心里嘀咕着,他的学问并不多,但是太祖年间和本朝发生的事情,作为一个王爷还是经常和别人议论的,皇帝说的这些话,他心里都清楚,但是能一样吗?
中山王徐达:开国功臣之一。封魏国公,追赠中山王,谥“武宁”。
开平王常遇:洪武二年卒于军,追封王,谥“忠武”。
岐阳王李文忠:初封曹国公,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宁河王邓愈:追封岐阳王,谥“武顺”。
东瓯王汤和:初封中山侯,进封信国公,追封王,谥“襄武”。
黔宁王沐英:初封西平侯,追封王,谥“昭靖”。
这些都是开国的功臣,并且这些封王的决定也是死后经过商议追封的,追封的王爵不能世袭,也不能进入皇事院,能和齐泰这个活人相比吗?
而且还要把齐泰的事情摆到皇事院进行讨论,难道是想齐泰进入皇事院,有了这种想法。伊王朱彝下了一跳,心想,回去要和那些人好好的商量一番了。
心里这么想,伊王朱彝却是半天没有出声。他也知道皇帝是拿这些话挤兑他,大明王朝,谁不知道异姓王爷只能死后追封,要是齐泰死了,你封他做一字并肩王都没有太多的人反对,问题他还正在活着,怎么能行,别说我们这一班子姓朱的王爷。就连那些儒学大家也不会同意啊。
“皇上,本王觉得,此事欠妥,还请皇上三思。至于其中原因,相信皇上心里明白,本王就不再多言了。”
伊王不想再在这里兜圈子了,来到御书房,当他知道并不是为了王强、乔三之间的事情而来时。他的忐忑不安的心里一惊算是安稳下来,至于皇事院捣乱的事情,他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刚才慷慨激昂的说的那几句。已经几乎用完了他肚子里不多的存货,再说下去。倒是要赶快把皇上说出要加封齐泰为静海王的事情传出去才是。
伊王朱彝失去了谈下去的兴致,但是不代表朱允炆也失去兴致。脸sè整了整,朱允炆抬起头说道:“皇叔这句话就不对了,朕心里一点也不明白,皇叔还是说的比较明白一点比较好。”
伊王心里有些不耐,但是也不敢太过放肆,再加上站的够久了,皇帝一直不给自己安排个座位,心里早就有些不满,听到这话,抱拳就说,声音也加大了一些,道:“皇上,可能齐泰功劳封王,是有必要的,但是封赠功臣,也不一定非要封王不可,皇上难道不怕反而害了齐泰。”
“最近一段时间,齐泰府被士子围困,齐泰溧水祖居被民间唾弃,而听闻太子前往镇江迎接之事也受阻。这些事情,难道就是皇上所谓的民意所在吗?本王觉得,陛下不是在封赏功臣,而是在捧杀忠臣。”
“无论事情结果怎么样,本王是坚决反对的,相信很多人不知道皇上的决定,只是觉得谣传而已,要是他们知道,肯定也和本王的想法是一样的。”
估计这句话,才是皇帝想要听到的,心里叹道,不过还是一个草包王爷,看着这个模样,被人利用也不知道,按照这样的xing格,绝对不像是主事之人,心里下了个这个定义,朱允炆停了一会,慢慢的说道:“但是齐泰功高不赏,也是不行,朕在潜邸之中齐泰就跟随着朕,经过靖难之役至今已经三十余年,现在齐泰又为国开疆拓土,实在是功劳太大了。”
皇帝竟然示弱了,伊王朱彝差点没有心里笑出来,就这么容易吗?按捺住内心的兴奋,接着皇帝的话语道:“皇上,封赏臣子有很多方法,也不是非要封王不行,齐泰福分不厚,封赏太深,容易折了这个陛下的好臣子。”
“那皇叔怎么看?朕该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