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名赶下帝位而不知所踪。也许建文帝不是一个好皇帝,但至少没有诛人十族、将臣下女眷充做妓女吧。
最大的错误无非就是用了一些不该用的策略削藩,才引起了靖难之役。这不和路易十六有异曲同工之处吗?当年法国对奥战争的失败,引起了巴黎人民的普遍不满。愤怒的群众闯进国王内宫,强迫国王戴上红色尖帽,并要他面朝庭院的窗口向人群低头认罪。最后还和皇后一起被判处死刑。拿破仑在给哥哥约瑟夫的信中写道:“如果路易十六跨上他那匹战马,胜利本来会属于他的。”
不错,朱允炆想到,我虽然不用跨上战马,但是也要把这一切隐患消除于无形中,对于杨杰的不闻不问,正是他要恩威并施的想法,用杨杰的痛楚来警告其他人吧!!
又过了一会,看着杨蝶快要哭出来的表情,朱允炆才淡淡的挥挥手,让杨杰起来说话,并勉励了几句,说什么出淤泥而不染之类无营养的话。最后看见饭菜已经凉了,遂让杨蝶去喊后厨重新做过。
再吃饭时,朱允炆让二人就坐,杨杰父女已经升了敬畏之心,却想不到皇太孙是有意为之,还以为是天家应有的威严。最后还是佯作恼怒,两人才忐忑不安的坐下,已经是食不知味了。
杨蝶心里暗自后悔不已,自己万万不应该冒然的让父亲这样拜见太孙殿下,以至于受此痛楚,之前和皇太孙自以为是的交情,也稍微收敛了许多,这些都是后话。、
用完膳,问了问印刷作坊内为了朱允炆讨好朱元璋而印制的《逆臣录》、《醒贪简要录》、《诸司职掌》、《稽制录》等书籍正在加工赶制,当然,比之雕版印刷和胶泥活字印刷精美整齐了很多。估计这些书籍回京的时候献上,铅活字印刷才是唯一能得到朱元璋赏识的物事。
既然没有其他事情,遂准备带两个人回苏州,临行之前喊铁铉进来,突然现多了一个人,铁铉大惊,想起了太孙殿下前几日的警告,更加是惭愧,以后办事会更加细心了。
在回转苏州的同时,朱允炆让铁铉遣人去太湖水军大营找傅友德,让其去苏州行宫见他,既然杨杰带来这么重要的消息,了解了倭寇的动向,而也正表明了在海盗阵营中人心也非铁板一块,这倒是给朱允炆心中另外一个打算带来了契机。
带着华丽装扮的杨蝶回到苏州行宫,果然不出朱允炆所料,每个人眼中都有“理所当然”四个大字。并且还露出释然解脱的表情,令其十分之郁闷,以至于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朱允炆每每遇到眉目清秀的少年,都会仔细的观察一番,以免闹出笑话,让自己难堪。不过这个习惯还真的帮上了他的忙,这是后话,暂时不说。
当傅友德闻讯赶到苏州,当听到杨杰说倭寇准备攻击的目标,正是他准备戍守的宁波府,并且准备打劫琉球、真腊、暹罗等三国的朝贡船只,要是真的在新年到来之际倭寇来那么一次,损失点水军没有什么,要是朝贡的船只有所损伤的话,那就等于在天朝上国的脸上打一耳光,端的厉害,恐怕正找借口杀自己的皇上,届时会毫不犹豫拿他傅友德的人头去消除心中的耻辱。
傅友德心里冷,但征战无数的他还是显得十分稳健,详细的问了杨杰关于倭寇的打算,当知道就在宁波府,有些官员已经被倭寇买通,随时向倭寇通报三国使团的详细情况时,不由的也为自己私下离开宁波感到不安,抬头看看殿下,但是朱允炆仿佛没有在意似得,根本就没有往他这里看。
心里十分矛盾,之所以这次回苏州,就是因为要等待自己的儿子傅雍来太湖见自己,他明白,距离朱元璋杀自己的日子也不远了,可惜他全家都在京师,顾念亲情,就连逃跑的念头也不敢有,只是希望这次能给傅家留些许血脉,也好延续香火。
可是要瞒过皇上的锦衣卫谈何容易,儿子还没有赶到,而宁波府又要出那么大的事情,让他如何抉择,真的是左右为难啊。
“傅将军…傅将军!!!!”
正思量间,突然好像听见有人在喊自己,猛然回过神来,环顾四周,现杨杰、铁铉和杨蝶等等几人正在用错愕的眼光看着自己,才醒来知道是皇太孙在呼喊自己,连忙告罪。
朱允炆知道他有心事,想起蓝玉在狱中和自己所说,然后辅助于后世的记忆,不难知道这个老将军在想些什么,更加知道如果自己不付出一些诚意的话,以皇太孙的身份,傅友德很难说出自己真心所想。
想到这里,便让杨蝶领着父亲下去歇息,同时命铁铉亲自率领宿卫把守行宫正殿,他要和傅将军商议军情,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靠近打扰。;
第四十七章 云涌
行宫正殿中一片寂静,傅友德此时竟然有些局促的望着朱允炆,自从蓝玉案后,他天天惶然如惊弓之鸟,生怕这会太孙殿下拿出皇上的一道密旨,将自己锁往京师治罪。
本不是这么胆小的人,相反,当年“喑哑跳荡,身冒百死。自偏裨至大将,每战必先士卒。虽被创,战益力”的他,伐蜀灭夏被皇上盛赞为功勋第一,北征蒙元又七战七胜将元军追逐至瓜州。入云南灭梁王,数征漠北,远征辽东,屡建奇功。大明的每一处战场上都流过他的血,可是年过半百,没有想到自己却成了这般模样。
自从蓝玉案,皇上非但没有重用自己,反而命秦王、晋王和燕王瓜分蓝玉大军,并在短时间内解除了自己和冯胜的军权,召回京师赋闲的那时候开始,他就知道自己已经活不久了,要是放在二十年前,他或许会力争一番,可是现在家大业大,儿孙满堂。再也没有那个雄心壮志了。
看着这个犹显稚嫩的皇太孙,傅友德也搞不明白为什么要单独召见自己,而且已经好一会了,对方仍然只是注视着,但却一言不。
“殿下,不知找老臣有何事情?”按捺不住,傅友德还是行礼后,先问道。
“孤王这里有几封信,傅将军自己看看吧”。其实朱允炆也受不了这么压抑的气氛了,见到傅友德忍不住,赶快就坡下驴,随手递给他,自己却是低下头,细心的剔着自己的指甲。神情很是忧郁。”
结果几个折子,慢慢的翻开一个,傅友德的脸色渐渐变白,泛出一丝不知是愤怒还是绝望的青色。折子是锦衣卫的密折,没有留下名字,但是他可以猜测出是自己的手下出了问题。
“颖国公傅友德,自持有微薄功劳,全然不顾皇上恩典,倚仗酒意妖言祸众,曾言蓝玉乃是冤狱,陛下处事不明。臣私下查之,傅友德曾频繁私见旧部,似有不轨之心。请陛下慎查之,当机立断,除之以免后患……。”
第二个依然是锦衣卫的密折,说得是他擅自让儿子傅雍离京潜行苏州,似有不轨之举……。
第三个依然是……。
他越看越惊,越看越怕。更有甚至,说他怂恿皇太孙微服前往杭州,湖州行刺似乎与他有关。又说他欲为蓝玉报仇……。
傅友德叹了口气,已不必再看下去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呢?抬起头,默默的看着面无表情的皇太孙,不明白为什么要给自己看这些。而且,锦衣卫的密折,怎么会落到太孙殿下的手中。
好似在专心观察自己的手掌,但朱允炆用眼睛的余光偷偷的打量了傅友德一眼,看到此刻表情,知道自己的做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遂放下心来。
“傅将军,看了这些密折,你可有话说?”朱允炆感觉到这样好累,偏偏还是要做出一副面无表情的模样。
“臣无话可说。但请殿下明鉴!”
傅友德直接回答到,如果是锦衣卫,那自己怎么解释都没有用,而且里面有一部分的确是真的。自己心伤蓝玉这个老战友的下场,以至于酒后说了一些话,锦衣卫那是一字也不差,甚至添油加醋的都写在密折里,凭借那些话,杀自己十次的理由都有,何况还有这么多风闻言是。
叹了口气,朱允炆说道,“傅将军乃国之栋梁,为什么行如此不智之举,你贵为国公,曾经统兵数十万,现在又一门俱荣,大明待你可不薄啊!!”
见傅友德不作声,朱允炆又下了一剂重药,果然,对方脸上一变,显出一丝不忿的表情。但瞬间又恢复了冷静,回道:“大明待末将天高地厚,皇上对傅友德恩重如山,这一点臣下始终不敢忘却!”
“那你的意思是皇上忘了你的功劳了?”朱允炆紧跟着问道。
“末将不敢…。”
“不敢?”没有给傅友德喘息的机会,朱允炆厉声道:“不敢?那你为什么让你儿子潜行出京师,交代他千万不要让皇上知道?”
“末将……。”
这个问题正问到傅友德要害之处,将军在外领兵,一般家人都在京师不能擅离,等同于质子的身份,虽然谁也没有公开说过,但这是一个潜规则,人人都知道的。
见傅友德哑口无言,朱允炆缓和了下来,但是仍说:“你怕凉国公谋反牵涉到自己,所以准备让傅雍出京避祸,为你们傅家延续香火,是吗?那么说来,你酒后同情蓝玉,也是属实了?”
虽然已近十一月,傅友德后背仍是大汗淋漓,半晌做不得声,有些事,打死也不能说的,比如说,怕自己全家像蓝玉一样尽灭。怕皇上兔死狗烹。但偏偏自己的所为,全是指向皇上的如此做法,他是统兵大将,不是雄辩之才,所以无法解释。
“傅将军是不是觉得伴君如伴虎,但你却不知皇上的苦心。只要你一心为国,无不臣之心,不作祸害百姓之事,皇上还会拿你怎么着呢?”
威风耍累了,朱允炆说话也趋向和缓,这几封密折,乃是他安插在京师锦衣卫中的人抄送过来的,正本估计已经摆在老朱的案头放凉了。也正是这几封密折,他才决定提前和傅友德摊牌。
“末将惭愧!”傅友德一抱拳,却“腾”的一声跪在地上,哀求道:“殿下,末将知道最该万死,还请殿下保全末将的家人。只要殿下答应,微臣立刻自尽于殿下面前向皇上请罪。”
朱允炆愕然,这古人都是什么逻辑,听说傅友德用兵如神,脑筋不是那么不灵光吧,要杀你,我还在这里给你啰嗦什么呢?直接不管你就行了,你早晚要死在朱元璋手里。他这样想,但是却不知傅友德已经被朱元璋的灭族手段给吓怕了,要他死可以,可是家里还是上百口子的人,也就是这个,才能使纵然身处万军、依旧神色不变的大将军惧怕成如此。
疾步上前,将傅友德扶起,看着他花白的头,心里颇为不忍,但也没有办法,因为朱允炆没有办法度量这个时代的人到底忠君爱国到什么地步,稍有不慎,好心变成驴肝肺,回头傅友德再禀报给朱元璋,那他可是两面不是人了。
扶起傅友德后,朱允炆赐坐,让他歇息片刻,趁着机会斟酌着自己的无间道计划,看看该从哪里入手。;
第四十八章 无间
行宫正殿中又恢复了寂静,傅友德坐在下,却如坐针毡,但看到皇太孙正在思索问题,也不便打扰,只好坐在那里呆。突然好似想到了什么,眼光顿时亮了起来。
皇上要杀自己,这些密折根本不会让自己看到,要杀谁,哪个不是先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