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义愤。
不顾铁铉的苦苦劝谏,朱允炆下令将当时在场的人,无论是小贩还是香客全部由缇骑控制起来,逐一盘问,大明的户籍制度比较他后世的身份证有些相似,置户帖、户籍,具书名、岁、居地。籍上户部,帖给之民。一般来说,没有官府的号令,百姓是不得擅自迁移的,所以对于自己的旨意,朱允炆并没有放在心上,当时他只是想找出所有隐匿的倭寇而已。没有想到锦衣卫呈报上来的结果是那么多人被处死。
杀,是出于恐惧和愤慨,自己的一时疏忽,让铁铉抓活的倭寇,导致了几名亲卫的丧生和那少年的断臂。最后细思量中,朱允炆感到一阵阵的后怕。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化,这句话是一点也不错,回到明朝一年多的时间,不知不觉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惬意中养成了习惯。
这还是他自认为有着比别人多了七百余年的见识,曾经鄙视朱元璋不分青红皂白杀戮的情况下。不过这一切随着那半只手臂的飞起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这七十四人中没有无辜的吗?在锦衣卫的严刑拷打之下,没有无辜之人那才叫见鬼。而这些无辜的人,就是自己的一时冲动、自己的脑子一热,莫名其妙的丢了性命。权力的可怕之处,就是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诱惑。
自己变了吗?朱允炆没有人的时候在那里沉默,受到良心的谴责时,他就会带着铁铉等人去看望那个断臂少年,只有看到那个少年,朱允炆才会觉得心里稍微有些安慰。因为那少年在他的心目中才是真正的无辜者。
那少年姓杨,叫杨狄峨。狄青的狄、峨眉山的峨。今年才十六岁。和朱允炆差不多大,湖州本地富户出身,本来准备在法华寺上过香后,即日起程前往苏州六艺书院求学的。
太孙殿下所建六艺书院,经过圣旨恩准,虽尚未建成但已经是天下闻名,本来就饱受压制的江南士子,对于其的热望也不可小窥。
除了一些准备明年春闱的士子,年纪小一点、家里又宽松的士子,无一不想进入六艺书院就学。因为毕竟是太孙殿下所主办的书院,皇太孙是谁,是大明的储君,下一任的大明皇上,说不定待到皇太孙登基,六艺书院又是一个国子监呢。
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精明的江南人不会不明白。不计出身、不计贫贱,品学兼优者可推荐至国子监。这一切的一切都刺激着穷的只剩下钱的江南商户。
杨狄峨就是其中之一,母亲早亡,父亲经年在外行商。只留下一个老管家平叔陪着他在湖州居住,本来属于商户的他是不能参加科举的,每天只能在浏览群书中聊以度日,可是伴随着六艺书院招生的消息,使杨狄峨看到了希望。
杨狄峨在湖州没有什么牵挂,只有一处大宅,和若干家仆。父亲已经数年没有消息,几年前有人传话过来,说是在南洋一个叫暹罗的地方做生意,很远很远。只是隔三岔五的托人捎些钱回来。其余的一般都是平叔照顾并管理着家中大小事务。
所以他散尽家财,遣走奴仆,准备搬到苏州居住,待到六艺书院开学后进入其中学习,万一学业有成,得个一官半职。也可以光耀门楣,那时说不定父亲就会回来和他相聚,这是杨狄峨的唯一心愿了。
小维对自己救命恩人十分关心,在朱允炆的身旁,有事无事的常常把杨狄峨挂在嘴边,害的还要操心派人保护她去苏州杨狄峨的住处探望。为了省去那么多的麻烦,干脆随着杨狄峨手臂伤口的愈合,朱允炆干脆将其接到苏州皇太孙行宫居住,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平叔对于他好像有种莫名的敌意,可能是由于主人的手臂因为受他们的牵连而断的吧。朱允炆这样想。不过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事实也的确如此。
不过朱允炆渐渐感觉到杨狄峨有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说记忆力强,什么书只要是看了一遍,基本上可以默写出来一个大概。虽然年纪幼小,不过是洪武十一年的生辰,十五岁还差那么一点,可是分析起事情来头头是道。让朱允炆获益不浅。
比如说,之所以平叔能做出那么快的反应,就要归功于杨狄峨的分析,在无意中,他现卖水果的小贩在奴颜卑屈笑容和作辑中,弯腰的方式有些特别,仿佛有些习惯似得,总是不自觉的将腰弯曲至快九十度的模样,虽然没有听到小贩说话,但从直觉中感到这些人不是本地人,因为湖州是项羽起兵反秦的地方,这里的居民从心里有种傲气。从来不会作践自己到那个地方。
就凭借这一点,他让平叔做好准备,两人则去买些水果试探对方,那些倭寇又怎么能听懂湖州的本地方言,一下子露出了马脚,所以平叔在其动刺杀的同时做出反应。;
第三十五章 东宫参议处
詹事府主要是掌管太子东宫事务的机构。前身为大本堂,藏古今图籍,召四方名儒训导太子、亲王。诸儒轮班侍从,又选才俊之士入充东宫伴读。洪武十五年,改定左、右春坊官,各置庶子、谕德、中允、赞善、司直郎,又各设大学士。随即又定司经局官,设洗马、校书、正字。二十二年,因属官太多而无所统率,才设詹事院以统之。
去年太子病逝,鉴于皇太孙尚小,所以改名詹事府,驾驭左春坊、右春坊、司经局等部门。统府、坊、局之政事,以辅导皇太孙。少詹事为詹事的副手。这是朱元璋对皇太孙教育的重视,接受了西汉巫蛊之祸的教训。宫官“兼领”就可预防廷臣与宫官相互勾结、而生奸谋,这是调节宫廷内部矛盾的重要措施。所以特设一套较前代完备的东宫官,以训导朱允炆。
随着张宗浚等士子的到来,朱允炆明白朱元璋正在给自己组建内阁的机会,同时也从侧面表达了对湖州遇刺的重视,和对其不分青红皂白之诛杀的不满。
朱元璋在位期间是嗜杀,但是杀的大部分是对其江山有威胁的旧部和贪官污吏,历史上真正做到很少扰民的皇帝中,朱元璋无疑是其中的翘楚。
但是杀已经杀了,他又怎么会为了几个百姓寻找皇太孙的麻烦,为了防止这种事情的生,所以朱元璋几乎将詹事府搬到苏州来了。临来让詹事府的人捎来一封私信,上面写着:“人亦岂能无好?但在好所当好耳。如人主好贤,则在位无不肖之人;好直,则左右无谄佞之士。如此则国无不治。苟好所不当好,则正直疏而邪佞进。欲国不乱,难矣。故嗜好之间,治乱所由生也。”
这句话正中朱允炆的下怀,穿越回来之后,一度感到十分的惶然,甚至有了提前讨好朱棣的打算,可是后来振作。自己的假想敌一直是燕王朱棣,一直想着怎么培养自己的势力,怎么应对几年后的靖难之役。
他在不知不觉中被历史左右着自己,认为自己所经历的历史是必然的。紧接着又眼睁睁的看着蓝玉坐罪死,蓝玉案历经近一年仍然是余波未息。所以,朱允炆从内心里感到有些恐惧。
人总会在恐惧中犯错,对于朱棣的恐惧,对于朱元璋这个屠夫恐惧,对于锦衣卫恐惧,对于自己作为建文帝之后的下场恐惧。自己在怕什么?
怕的是他所知历史的结局,所以他在拼命的寻找印象中忠于自己的人,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做着乖孩子,但是有止不住的对朱棣等人的敌意。
再这样下去,就算是朱元璋能容忍自己,朱棣又不来篡位,他也要把自己逼的疯不可。自从湖州之事生后,朱允炆突然有了一种奇怪的想法,就是他所知历史中的建文帝,是不是个像他一样的穿越者呢?
如果是,被锁在深宫内彷徨无助,却又熟知自己命运的滋味真的是不好受,要不,为什么少年时仁柔寡断、孱弱、没有经验的朱允炆,会在登基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开始做出大肆削藩的癫狂举动呢?
自己虽然做了那么多,来到了江南,扶植了苏州商户和提出了靖海、平倭和通商,但是朱元璋会不会让一国储君在江南长久的呆下去呢?
考虑了很久,朱允炆认为不会,最迟年底春节时,自己一旦回到京师,恐怕再想出来,那可就难了。再则,朱元璋现在也到了风烛残年,自己要是一直不在身边,会生出什么变故,天知道。不是有传言大明储君的位置朱元璋一直属意于朱棣吗?
无论是真是假,自己都不能不放在心上。但是也不能再逼迫自己了,使自己保持着正确判断力的方法。就是不要再自己顾及所有的事情了。他要把这个压力转嫁出去。唯一的方法就是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高效内阁。
洪武二十六年十月,东宫参议处正式在苏州成立。为了不让朱元璋插手,暂时只在苏州一地试行。
东宫参议处的主要职责,就是处理皇太孙所交付的各项决议,组织讨论和提供解决办法给太孙殿下供其选择。
参议处设参议长一名,为太孙指定之人,必须德高望重,能压得住阵脚。朱允炆本来属意于方孝孺,可是一年来连续向朱元璋请求了两次,都被以“不是用孝孺之时”而拒绝了,另外一个选择是他知道的名人,就是大才子解缙。也被老朱给撵回家思过去了,短时间内肯定不可能回转。
没有办法,朱允炆只好由刘三吾代之,参议长的主要职责是召集议员,旁听参议过程,刘三吾是江南人士,对于本地的名人豪门倒是十分熟悉。所以在苏州时暂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反正参议长任期四年一届,不许连任。到任后必须主动引退。除了参议长之外,设书记官四人,为参议长副手。负责记录每次参议过程,事无巨细、一点一滴都要记录。另外,有常备委员七人,这七人分别由太孙指定三人,参议长指定两人,执有“国士”金牌者推举出两人。
常备委员只负责主持会议,参与讨论者朱允炆叫其议员。则由常备委员负责召集,每人召集的数目由参议长决定。但必须是双数。每人召集不少于六人。看所参议之事的大小决定参议人数的多寡。
手执“国士”金牌者在优先召集之列,各地德高望重者在优先召集之列。赋闲在家的告老官员在优先召集之列……。
为了公正起见,凡被召集过的议员皆在参议处备案,遇到特殊情况者,参议长有权否定常备委员所召集人员,并抽签决定参议人员。但是这个权力每任参议长只有一次机会。
另,身负朝廷官职者,只要入品,不考虑召集其的可能。这一条是朱允炆最后加上的,他没有什么政治经验,也不懂所谓的政治手腕,但是他心里明白,若是有官员加入,难免会影响参议结果,更有甚者,议员和官员勾结,最有可能造成错误的政策,影响大局。
参议处成立后,第一个议题,就是苏州知府的空缺!!!!!!
第三十六章 苏州知府(上)
也不知道朱元璋是故意的,还是吏部忘了。苏州自从高参死后,知府之位就闲置了下来,开始朱允炆还没有注意,堂堂的一个大明储君怎么会注意一个五品知府的存在,可是也正由于他的存在,吏部不主动派遣官员下来,还真没有人敢出头去讲这个事。
朱允炆想起来这件事还是因为杨狄峨,自从手臂的伤愈合之后,杨狄峨俨然成了皇太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