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明-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不在太孙殿下面前说,就不是大胆?不想造反了?”无暇面对着铁铉说道。“年轻人,火气不要那么大,你的主子还没有说什么,你就出口,越俎代庖?难道你不怕殿下怪责吗?”
第二十九章 江南行(四)
朱允炆注视着无暇和尚,也就是昔日陈友谅手下的头号战神,心里真的搞不明白他到底想做什么?在那东一枪、西一刀的让人琢磨不透,作为一个老而成精的人物,要说只是来见见自己,总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用眼神止住铁铉的继续怒,转而朝向无暇和尚,微笑道:“能文争就不必武斗,既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大师就没有必要将往事再提在嘴边。也免得伤了和气。”
“孤王只是想告诉大师,松江救灾,乃我大明皇家本份,若是大师纯是为歌颂功德而来,大可不必。”朱允炆心想,不不说什么来意,我就不问,看谁有耐心。继续说道:“若是因此而打扰了大师清修,那可真是意外的很了。”
“咳、咳。”
朱允炆在后世本来就在律师事务所打工,见惯了尖酸刻薄,所以说起话来也是让人不舒服,无暇老和尚被噎的咳嗽了几声,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接上话茬。只能捂着嘴佯呛了茶水。
那俊俏尼姑已经看不惯朱允炆的咄咄逼人,柳眉一竖,娇喝道:“你这个什么孙……、什么殿下,怎么这般不知好歹,我爷爷有好事与你,你却连句软话也没有,这就是你们皇家的待客之道吗?”
“这位小师父怎么称呼?”朱允炆又看到那脸上的酒窝,实在是硬不起心肠,笑着问。
“我为什么要告诉你?”俊俏尼姑将头一转,仿佛赌气般的不去看他,遂又回过头来,说:“你好好的听我爷爷说话,我就告诉你。”
一副天真的模样,周围所有人的心里都生出一股暖意,朱允炆忍住笑,板着脸道:“不行,要小师父先告诉我,我才能考虑听你爷爷说话。”
本来是一句很平常的玩笑话,但是在当时的大明也算得上有些轻薄了,傅友德和方明谦武将出身,还没有什么,铁铉的眉头已经皱了起来。那小尼姑更是玉足一顿,不再理他了。
“咳、咳!!”无暇老和尚似乎咳嗽的更加厉害,不过本来捂着嘴的手却是放了下来,苦笑道:“太孙殿下说笑了,这是老衲俗家时的孙女,并未入我空门,此身打扮也是为了路上方便而已。”
“爷爷…。”晓维有些不依,拉着老和尚的衣袖在那里摇晃着。没有理会孙女的撒娇,继续说:“殿下既然心情不好,那老衲改日待殿下有空再叨扰,不若……。”
说到这儿,傅友德、方明谦同时站起身,急道:“张将军……。”
把握分寸,朱允炆笑道:“那也无妨,不知大师意欲前往何处,不如同去杭州如何?”
犹豫了一下,无暇老和尚还是点点头,道:“既然松江水患无忧,老衲也该回泉南了,正好同行,也省的傅大将军日夜提防。”
听到老和尚那么痛快的答应,傅友德等人俱是一愣,朱允炆却好像料到一样,没有丝毫的惊讶,只是说了一句:“那有劳大师了,还望我们凡俗之人不要污了大师的修行才好。”
两者无话,无暇大师和他孙女就在客栈中空房中歇息,饭后,傅友德和方明谦二人就迫不及待的到朱允炆房中求见。
“殿下,张定边此人精于水军,傅某不及其万一。殿下若是真的想我大明水军天下无双,还请殿下务必留住此人。”武无第一、文无第二,此时的傅友德却这样说道。
“殿下,张定边虽然为人狂傲,但是舟山一带海匪,其中与其有关系着很多,若能让其话,我们整肃倭寇即可事半功倍。”原来同为割据势力的方明谦如此说。
“殿下,张定边已经自报家门,若是不能用,则杀之,否则陛下知晓恐为不喜,何况其人今天直论陈友谅,更是犯了圣上之大忌,宜于早下决心。”傅友德又道。
“殿下,此人遁入空门多年,此番出山,必非一个简简单单的松江水灾那么简单,还望殿下三思。”方明谦继续说道。
……。
听着二人说的每一句话,朱允炆却是没有出声,张定边的事迹他在后世的各位大大们的书中看到许多,但是最后的结局皆是销声匿迹而告终,突然出现在自己回归后的大明,到底预示着什么呢?
那小尼姑的一时口快,说出张定边有事情要找自己,而且是好事,至少,在张定边那边认为是好事,到底是什么事情呢?朱允炆此时才想起“礼贤下士”这几个字,但是作为一代枭雄,哪能是自己能驾驭的了的。
张定边自告奋勇的要帮自己整肃水军,这种好事他压根连想也不敢想,看了那么多本小说,虎躯一震、王霸之气散这种好事,只能在小说中出现,现实中,就算是张定边跪求投靠,也不好说是什么目的。
后世的经验加上魂穿大明后的生活,使朱允炆更加清楚现实中的真实,对于偶然的遇见张定边,他认为,第一,绝对不是偶然,第二,他没有任何史实可以参考,所以朱允炆必须谨慎万分,才能不出错误。
~~~~~~~~~~~~~~~~~~~~~~~~~~~~~~~~~~~~~~~~~~~~~~~~~~~~~~~~~~~~~~~~~~~~
且不说朱允炆这边傅友德和方明谦二人的劝谏,无暇和尚和其孙女到了客房后,倾听了一下四周的确无人监视,孙女就迫不及待的向爷爷难了:
“爷爷,你对那个什么太孙也太容忍了吧,你没有听到从开始他就对你不敬吗?好像一直为难咱们似的。”
没有理会孙女的问话,无暇老和尚恢复了张定边大将军的冷静,反问道:“小维,你觉得这个皇太孙怎么样?”
“狂妄自大、盛气凌人、自以为是……。”一口气说出那么多,那个小维居然有些还是意犹未尽。
“呵呵……。”无暇轻轻的笑了起来,说:“还没有见你那么生气,不过也证明了他很冷静,我阅人无数,还没有见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那么成熟。”
狐疑的看着爷爷,小维有些不敢相信,爷爷很少夸人,至少他那些叔叔伯伯没有少被爷爷训斥,现在看着爷爷这般说法,于是小心的问道:“爷爷,你不会是真的想……?”
点点头,无暇老和尚没有容小维说完,就截了话题,问道:“小维,如果爷爷要你嫁给他,你愿意吗?”
小维在脸红中惊惶失措,不可思议的看着爷爷。
ps:投票推荐收藏一下吧,您的支持就是虫子的动力!!!!!!!!
第三十章 江南行(五)
“西湖窈窕三十里,柳丝含烟拂湖水。”
苏堤南起南屏山,北接岳王庙,全长约六里左右,像彩虹横贯西湖中。堤上建有六座雄奇高耸的石栏杆虹形拱桥,人行其上,如步凌虚,移步换影。桥名曰: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这些桥名,据说是苏东坡自己命名的。
朱允炆随纷至沓来的游人,来到西湖苏堤。轻足漫步,举目环顾,晴空朗朗,青山巍巍,西湖丽丽,苏堤绵绵。朱允炆突然在心里升起一种异样的感觉。在“映波”石栏杆拱桥上,望着西湖远处的淡淡青烟,想:这就是我在大学时朝思暮想要来的地方吗?
附近的景点已经被封锁起来,卫士们都三三两两的散开在他的周围游弋,不能进入这边的游客和居民都知道吴王有了贵客来到杭州,却是不知是谁。只因为杭州附近的确不是很太平,说不清是海盗还是海商的人经常穿梭于杭州府的地界,因为位置的缘故,杭州成了那些走私者的最大销赃地点和采购处。
这些方明谦早就从过沿岸诸卫知道的清清楚楚,甚至知道一些官府中人也参与其中,所以更加不敢掉于轻心了。
防卫措施布置的妥妥当当,却是有点出了些意外,就是张定边祖孙两个也跟着来到了杭州,平白为铁铉和方明谦增加了一份担心。
傅友德却是一点也不担心,在他的熏陶下,朱允炆也仿佛像个没事的人一样,见到无暇老和尚照常的打招呼,照常的和那个小尼姑说笑。不过此时他已经知道,小尼姑并没有出家,而且知道了她叫小维,不过有一点奇怪的是,小维一直坚持自己姓王,而不是姓张,不过对于从后世穿越回去的朱允炆来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已经到了杭州七天了,按照原定计划,方明谦从沿海诸卫回来,他们就要赶回苏州,因为在苏州的刘三吾、黄子澄等人,已经派人用快马来杭州催促了几次,再不回去,估计刘三吾就要撑住那老骨头过来杭州死谏了。
吴王朱允熥倒是无所谓,反正他是在懵懵懂懂的过着生活,但是朱元璋所指派的吴王长史王景,却是文风满天下的名士,和刘三吾等人交好,且为人较为古板,所以接到苏州方面的请求后,一直在劝谏皇太孙回苏州署理政务。
不胜其烦,朱允炆决定次日返回苏州,但是在今日,却要将张定边的事情了结一下。
身后的脚步声传来,却好像只有一个人。朱允炆心里暗自奇怪,自己明明遣人请的是祖孙二人,转过身来,现小维在慢慢的靠近。
此时的小维已经卸去了一身出家人的装扮,满头的青丝随着西湖微风飘摇着,身上着的是傅友德让吴王府准备的暗绿色的织金翔凤短衫,和翠绿色的百褶长裙。配上小维此时恬静的神情,朱允炆差点没有认出面前的这位正是前几天刁蛮的小尼姑。
小维此时的心情显得有些慌乱,走路的时候一个劲的看着自己的脚尖。到了拱桥之上,才现自己已经站在了朱允炆的身侧,后退了一步,又差点没有崴了自己的小脚。脸色一片绯红。
“你爷爷呢?”朱允炆奇怪的问道。
“他走了……,”好不容易回过神来,小维的眼神又投向远方,说起爷爷,脸上透着迷茫和无助。又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无奈。
“嗯~~?”朱允炆有些诧异,从前几天的表现中,张定边对这个孙女是极为爱护,怎么会突然不告而别呢?
“有什么当紧事吗?走的那么匆忙?”朱允炆问道。“他去那里了,要不要我派人送你去找他?”
没有回答朱允炆的问话,小维的眼角开始湿润了起来,她心里充满了委屈,一向对自己言听计从的爷爷,自从那次问过他愿不愿意嫁个皇太孙后,就好像要打定主意将她送出去一样,特别是今天一早,把自己留在杭州,不辞而别。
看着小维那受气的模样,朱允炆想了半天也没有好意思问出口,没有想到张定边会抛给他这么一个这种结局,到底是为什么,估计小维知道一些,不过这些都要留待以后慢慢的开了,现在也不是寻根问底的时候。
“爷爷说,让我嫁给你,虽然有点失你们皇家的颜面,但是他总不会让你失望的。”小维突然说了一句,转身就走,留下朱允炆吓了一跳,愣愣的站在那里。
八月,江南的梅雨逐渐远去,西湖岸边的蝉鸣不住的撕裂着本来已经燥热无比的心情,没有想到会这么迎来自己穿越后的第一次亲事,成功与否不可判定,但是十六岁身躯内装着的那颗二十三岁的心却剧烈跳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