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明-第5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子,你们可曾遇上天命军伤害百姓、商户的事?天命军可是咱们自己的军队呀……”
按照天命都督府的律法,商税每年分两次征收:春季和秋季,李自成在王府内得到大量的钱粮,便放弃了春季的征税,今年只在秋季征税,而且,以下半年的收入为准,上半年的收入无论多少,都不再征税。
但农业税还是按照原先的习惯,春秋季分别征收。
李自成随后有召见了城内其余的商户,他们才是真正的商户,所有财物都是他们自己的。
起初的时候,他们也是不肯纳税,但架不住威胁,天命军常常打开城门,放城外的“流寇”入城,流寇见财便抢,少有补充非打即骂。
看着一墙之隔、那些同意纳税的商户都是平安无事,谁的心中都是雪亮的,商户们原来还想僵持一段时间,看看有无转圜的余地,但看着自己的客户,不断流失至竞争对手,商户们终于撑不住了,他们派出代表,与天命军和谈。
李自成大人不记小人过,给了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所有的商户一视同仁,春税全免,然后从秋季开始征税。
随着成都城内的稳定,商户们又开始了正常的营业,四川省、成都府开始宣传天命都督府的三大律法,然后便是土地改革,原先的土地,无论是谁的,都要重新分配,让所有的百姓都会“有地耕”。
民政上的事情,就交给郭世俊了,赵光瑞的士兵,操训得差不多了,他们一边操训,一边维持成都府周边的守卫。
李自成抽空去看了一次吴秋,他虽然伤势甚重,但已经脱离了危险,接下来只要安心静养便可,据军医说,身上会留下疤痕,但不会致残。
李自成兑现了他的承诺,吴秋属下接应天命军入城的人,都得到妥善的安置,伤残、死亡的士兵,全部按照天命军的标准发放抚恤;其余的士兵,只要符合入伍的最基本条件,他们自己也愿意,便可以加入天命军,暂时分配在赵光瑞的属下。
吴秋感动得流泪,对属下的将士兑现承诺的,他是第一次见到……
李自成握住吴秋的双手,嘱咐他养好身子,并再出做出承诺:只要吴秋归队,便是赵光瑞部的千户官,他这个千户,士兵已经征召完毕,但千户官的位置暂时空缺,由两名从千户临时指导操训。
蜀王府内,聚集了价值二百多万两的金银,放在一起,不太安全,带在身边又是不便,李自成交代郭世俊,暂时纳入四川省府库,便利的时候,向西宁、兰州运送八十万两,给两地的工业发展,注入资金。
李自成告别郭世俊,带着第二营、第七营的士兵,沿着沱江、岷江南下,直取长江。
第613章 攻守兼备
出了成都,沿着沱江、岷江向东南方行进,翻过龙泉山,便是一马平川,既没有关隘,也没有坚城,各府县的驻军,不过数十,上百就是很难得了,在游骑、汉清局的接应下,天命军所到之处,都是望风而降。全本小说网,HTTPS://。.COm;
战争本身,并不需要多少时间,天命军耽搁的时间,都是在行军路上,外加安置府县,郭世俊的主要精力,还是在成都府和川北,并没有随军同行。
李自成最为苦恼的,便是没有文臣伴随,将安置百姓的事情分担了,郭世俊是此次出征的最高文臣,可是,他一人之力,暂时也照佛不到川南。
军事上并没有什么威胁,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尽快将这些府县纳入天命军的范畴,大军过了资阳后,李自成将大军一分为二,宋文部的步兵,沿着沱江沿岸的官道南下,而他自己则随着李过部的骑兵,沿着西面的岷江南下。
半个月后,李自成到达岷江与长江的交接处——叙州府,而宋文部也赶到沱江在长江的出口——泸州。
两部虽然保持联络,但战斗却是停止了。
此时已是六月,正值盛夏,天气炎热,李自成便让士兵在江畔休息一段时间,而且沿途携带了不少战俘,一路押着,不但要消耗军用物资,也会分散士兵的精力,降低军队的战斗力。
这些战俘,李自成预备从他们当中招收一批水军,但需要甄别,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加入天命军。
成都以南的府县,驻军的数量并不多,两部的战俘,加起来还不到两千,距离李自成心目中所想的数量,差得太远。
还要挑选、甄别,年龄偏大、纪律不好、极度自私、不识水性等等,都会被剔除出去,李自成反复取舍,最后留下一支不足千人的士兵。
其余的战俘,教育一番后,让他们回家,归于民籍,官府即将给他们分发土地。
当然,加入水军的这些士兵,也会分到相应的土地,服役的这段时间,土地由家人、邻居代耕,除了纳税,士兵可以白得一些收成,补贴家用。
不足千人的士兵,实在太少,李自成又从百姓中招纳了六百士兵,和原先的战俘一道,组成水军。
暂时没有合适的舰船,李自成便让士兵们进行身体素质和军纪操训,天命军的陆军与水军,纪律上相差不大,主要内容是一致的,除了关爱百姓,就是绝对服从军令。
数日后,周坤亲率青海水军的前部,终于赶到叙州,因为轻装赶路,他并没有携带舰船,而是从陆路赶来的。
没关系,只要接管了这批水军就好,李自成将这一千五百余名士兵交给了周坤,让他尽快操训成熟,接管长江防线。
李自成预备再次启程了,这次目标是东方,虽然叙州府、泸州都是地跨长江,长江以南还有大片的土地,但他现在没有可用的水军,只能在江北打转。
他暂时不准备去江南,不仅是因为水军的事,过了江南,虽然还是四川的地界,但已是云贵高原的北麓,山高水密,异族的土司众多,想要征服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是先将江北的成都平原完全占了,有了足够的粮食、人口,天命军的实力上升了,才有时间、实力,收复成都平原四周的山地。
在李自成的心目中,天命军此次出川,第一次在朝廷面前亮相,朝野必定震动,征伐大军指日可至,最大的敌人,还是朝廷。
必须及早拿下成都平原的西北部关隘,阻击朝廷大军西征。
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战略,主战场就在湖广,洪承畴、左良玉、熊文灿……除了辽东军,朝廷的主力军队,还有名将,都在关注着湖广,一个转身,就会面对四川。
必须尽快拿下重庆、夔州,在沿江部署水军,然后大军折而向北,将大巴山的缺口堵起来,时间,对天命军来说,显得十分宝贵。
李自成将叙州安置好之后,便要率军沿江东征,过了宋文部驻扎的泸州,便是重庆府地界,出发前,他再次打开行军地图,盯着东南面那一系列的山地,心中将前生后世的有关知识,在脑中过了一遍。
重庆简称“巴”,与成都的地形已经有着巨大的差异,“巴山”、“蜀水”,便是两地的地形写照。
成都是标准的平原地区,有了都江堰工程之后,充分利用了岷江的水,在成都平原建立密布的水网,灌溉了大片的耕地,不但减轻了水患,也造就了蜀地的富足。
而重庆地区山多,嘉陵江以西,有大量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构成一片丘陵地,外围便是米仓山、大巴山,将东北方向死死环住,重庆以南,越过长江,便是云贵高原,同样是难以逾越的绝地。
长江在大巴山、云贵高原的夹缝中,好不容易冲出一条河道,却被西面的巫山所阻,虽然长江的水量足够大,生生将巫山从中部冲段,但航道却是不顺畅,两岸怪石嶙峋,江心险滩密布,水道百折千回……
三峡江段,在后世看来,风光无限,但在大明时代,却是交通上的天堑!
周坤的水军,究竟部署在何地合适?
李自成决定去实地看看,必须扼住长江,阻断明军溯江而上的通道。
让李自成没有想到的是,天命军赶到江津县的时候,遇上明军的援军,副将张令从重庆府起兵一万,前去增援成都。
张令在江津县遇上流寇,情知成都形式不妙,加之没有得到成都方面的后续讯息,便在璧山的东北麓驻守,与天命军对峙。
江津县城在长江以南,李自成原本不打算渡江,只是穿境而过,但被张令部所阻,只得在江津县的对岸立下大营。
这一段的长江,转为南北走向,天命军的大营,便在长江以西,西靠璧山东麓。
明军有一万,与天命军二个营的人数相当,但李自成并未放在眼中,宋文部的步兵,不但全部列装了步枪,而且还有二十门山地炮,李过部又是骑兵,与步兵战斗,优势也会明显。
李自成有些后悔,当初应该将王维章带来,他是四川巡抚,或许可以劝降,不过,现在已经远离成都,一时半会无法将王维章调来,只能强攻了。
双方对峙了半日,各路游骑都在探寻对方的大营,李自成也不着恼,他就像气质更佳的美女,遇上同类窥探,那就让你看吧,反正你又学不会。
但游骑可不这么想,既要探得对方的讯息,又要将本方的讯息隐藏起来,每一处山沟、河流,都可能成为小规模的战场。
天明之后,李自成只留下极少量士兵看守大营,其余的士兵,全部出了大营,在营外列好阵势,等待张令前来送死。
明军的确出了营,但只是远远观看,并没有进攻,到了已时,李自成实在忍不住了,便催动大军向明军靠过去。
步兵保持着战斗阵型,而骑兵在侧后方护卫着两翼。
张令原本不想与天命军决战,他昨日才得到天命军的讯息,能拿下六卫驻守的成都,战斗力自然不会太弱,他才一万士兵,绝对不能进攻。
但天命军欺负到他的眼皮底下,他也不能示弱,遂举兵迎战。
张令让士兵推出仅有的八门火炮,立在璧山东麓的高地上,度量着距离,首先向天命军开始炮击。
李自成听到炮声,觉得不对劲,立即取出望远镜,看到璧山麓的明军火炮,顿时大怒,真还小瞧了这个张令!
他撤回步兵,却是将二十门火炮全部推出来,“对准明军的火炮阵地,全力轰炸!”同时命令李过,第二营的骑兵,立即绕过璧山,截断明军的后路。
双方转入炮兵对攻战,天命军的山地炮,射程与明军的火炮差不多,但数量多,使用的又是开花弹,比明军的实心弹威力大了许多。
激战了一个多时辰,明军的炮手伤亡殆尽,八门火炮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其中三门火炮已经无法进行射击了。
天命军也有伤亡,光跑手就伤亡了一个小旗,而且被实心弹所伤,都是伤筋动骨,很难抢救过来。
这是天命军的炮兵,第一次在战场上出现伤亡,虽然可以达到练兵的目的,但李自成还是十分恼怒,命令炮兵调转炮口,对准明军。
天命军最大的优势,在于守城,退而求其次,便是野战,用步枪在野外阻击、射杀敌军,一旦让明军撤回城内,依靠城墙的保护,攻城战不但费时费力,士兵的伤亡也会更大。
明军丧失了炮